《三国演义》果真一直贬曹吗
Posted 演义
篇首语:宁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演义》果真一直贬曹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历史人物 罗贯中褒刘贬曹的三点原因,为何要在三国演义中倾向刘氏
《三国演义》果真一直贬曹吗
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一直被史家诟病为“尊刘贬曹抑孙”为情感路线,甚至某著名学者也曾说过,《三国演义》中描述刘备都是玄德公、皇叔之类的尊称,而称呼曹操就成了阿瞒、奸雄之类的贬义词。但是笔者认为,《演义》虽然总的路线是朝着“尊刘贬曹抑孙”走的,但是在前十九回还是基本客观的描述曹操的性格、成就的。总的来说,在吕布下邳被杀之前,罗贯中先生还是尊曹的。
首先,在前十九回的标题中,罗贯中九次提到曹操,仅有三次用了“曹操”二字,其余几次都是用的“孟德”、“曹孟德”、“曹公”等称呼。那么,仅从题目中,我们还是能看出罗贯中对曹操一些功绩的认可。比如曹操刺杀董卓的事情。《三国演义》第四回的标题是“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从罗先生的用笔方法来看,尊称为某公、或者字号是最尊敬的一种,如果称呼人物的外号、小名则是最藐视的一种。显然,对于此事,罗先生认为曹操有功于汉朝,至少现在仍是汉臣。
而在前十九回,关于曹操的丑事只有一件,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千古名言,以至于原本跟随曹操的陈宫离他而去。但是我们回首我们的社会,有几人不是为谋一己私利,有几人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倒是曹操的这句话道破了几千年的人之本性,不过是后人觉得做可以,说出来就是犯忌讳了,于是大肆的口诛笔伐罢了。
在关羽温酒斩华雄一回中,诸侯盟主袁本初瞧不起马弓手关羽,但是此时曹操却能慧眼识人,亲自端酒赠与关羽。可见表现了他识英雄的光辉一面,而刘备此时却一直一言不发,不表任何态度,倒是显得十分怯弱。甚至说在《演义》中关羽出山第一功而出名的幕后推手便是曹操。
在《演义》的描写中,当汉朝诸大臣因董卓掌权而无计可施的时候,正是曹操这位并不见得有多么重要的人物提出了亲自刺杀董卓的义举,及至刺杀失败后,仍能机智的逃脱,最后首举义旗,起兵反董,天下响应。因此,在与董卓的对局中,曹操更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而此时的盟主袁绍、刘备等一干诸侯反而无足轻重。虽然开篇是刘备、关羽和张飞的桃园三结义,但是仅从前十九回来,很多篇幅是来描写日后用来贬斥的曹孟德,更重要的是,大多都是记载曹操具有英雄之气的大丈夫行事。
笔者相信,罗贯中先生还是比较认可曹操的,并且也不是一味的抬举刘备,而最“尊”的人物则是刘备手下的那些将领、谋士。当然其中不乏描写的出神入化者,比如诸葛亮、关羽、赵云等等。
历史人物 罗贯中褒刘贬曹的三点原因,为何要在三国演义中倾向刘氏
众所周知,罗老爷子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是有明显的倾向的,那就是长期以来的一种说法——褒刘贬曹,且看一下罗老爷子为何有这种倾向呢?>罗贯中褒刘贬曹是有三点原因:>其一,罗贯中是受正统儒家学说教育出来的封建文人,而儒家学说的独霸教育和思想领域是在汉武帝时期形成的。因此正统的儒家学说对汉朝的歌功颂德超过了历代,到东汉末年,汉朝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以汉家、刘氏为正本源流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罗贯中受儒家思想影响,尊刘抑曹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其二,曹操的一些做法是不符合儒家讲究的仁义道德,纲常伦理的,比如挟天子以令诸侯,在现在看来,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策略,和管仲得尊王攘夷其实是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罗贯中眼里确实大逆不道的行为,还有曹操多疑的性格,好人妻的秉性都是不为罗贯中所喜的。>>其三,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很多的资料是来自于民间传说和戏剧,而明朝的老百姓们神话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智慧的代表诸葛亮,一个是忠义的代表关羽,二人均来自刘备的阵营,所以舆论上刘氏集团是更受明朝百姓的热爱,罗贯中也有一部分是出于销量的考虑去迎合大众的口味,毕竟都是要吃饭的!相关参考
三国时期这段历史是我国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硝烟弥漫,战火纷飞是那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也正因为战乱频发,导致许多人不得不反抗来生存,所以在那个时代也涌现出了一批能人异士。文臣有诸葛亮,周瑜等,武将有吕布
三国时期这段历史是我国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硝烟弥漫,战火纷飞是那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也正因为战乱频发,导致许多人不得不反抗来生存,所以在那个时代也涌现出了一批能人异士。文臣有诸葛亮,周瑜等,武将有吕布
作为明史第一悬案,建文帝下落一直是谜,至今没有明确解释。然而,在不久前的江苏江阴,专家发现一块石碑,上面文字令人不解,因为明确记载了建文帝出家为僧。客观的说,建文帝出家为僧之说并不稀奇,早已有之,只是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今天的许多史学家也大都认为,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时刻心系天下百姓的疾苦,不肯服侍权贵、专门为曹操一个人看病,于是借口妻子病重离开了曹操,曹操屡次催他回来他都不肯,最后
看到刘禅这个名字,很多人会想到成语“乐不思蜀”。《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载:王(司马昭)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人们常用来形容刘禅不思进取,自甘堕落
现代的人大都是以己之心度古人之腹,都说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但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成王之路都是哭哭啼啼,以至于大家都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好吧,哭就哭吧,后人“忽悠者”还来个厚黑--!接着呢,又说刘是
曹操小名阿瞒的说法应是民间演义说书流传时的改动,曹操小字应是“阿满”,表示可爱的意思,后来因为《三国演义》尊刘贬曹,于是可爱的“阿满”就变成了贬义的“阿瞒”。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记载曹操“小字阿瞒”,
武则天是家喻户晓的女皇帝,虽然为了能够掌权,采用了一些很强硬的手腕,还曾把儿子给废掉,自己坐上皇位,但她却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武则天深知,若想更好地治理天下,必须招揽有才之士,对
杨阜在三国演义里,着墨很少,那是因为罗贯中扬刘贬曹的立场,把杨阜轻描淡写的,实际上,以杨阜的智、勇、忠、义、廉、直,即使不能与诸葛亮司马懿相比,也应该和陈群、顾雍、二张等人相比的。在马超攻打冀城时,这
为救此人,关羽向曹操下跪求情,此人不负关羽,果真名扬天下导语:关羽这个人我们都知道,不论是征战黄巾军还是各种剿匪,又或者对战董卓手下猛将华雄和吕布,关羽从未重视,都是以披靡天下的气概压倒了他们。也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