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的英雄气概“都跑到哪儿去了”

Posted 诸侯

篇首语:我用前半生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成年人,也许后半生该学习如何做个小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袁绍的英雄气概“都跑到哪儿去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袁绍的英雄气概“都跑到哪儿去了”

2、曹操打败袁绍的战役介绍 袁绍的地盘在哪里

袁绍的英雄气概“都跑到哪儿去了”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名声显赫。到了袁绍,同样位居三公之上。借祖上阴德,袁绍从来不失名声地位。只不过,汉室衰微,政治腐败,袁绍还是位列大将军何进之后。尽管如此,在那个十分看重门第的时代,袁绍仍是一呼百应,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袁绍的失败很令人惋惜,也让人有些不可思议。因为早年的袁绍还是很有些英雄气概的,并非如大家想象的那般优柔寡断,刚愎自用。想当年,大将军何进一再受十常侍陷害,好几次差点丢了性命。事关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袁绍挺身而出:愿借精兵五千,斩关入内,册立新君,尽诛阉竖,扫清朝廷,以安天下。

人就是这样,没有拖累,行为做事也就无所挂碍。袁绍虽然名气不小,却没有自己的兵马,诛杀十常侍还要向何进借兵。手头拮据,内心丰富。袁绍此时,意气风发,英雄盖世,敢说敢做,丝毫看不出后来色厉内荏的迹象。问题在于:何进屠夫出身,从来胸无定见,几经辗转,最终还是被十常侍诱杀。何进已死,权力尽归十常侍所有。袁绍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奋不顾身,与曹操一起,杀入宫中,将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尽皆诛杀。不幸的是,杀死了一群狼,又引来了一只虎。董卓借勤王之机,顺利进入朝堂,很快权倾朝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董卓就想废掉汉少帝,另立陈留王为帝。结果丁原仗吕布之勇,坚决反对。后来董卓用计,策反吕布,刺杀丁原,从此一手遮天,再无顾忌。

按说在这个节骨眼上,董卓权势如日中天,更兼其恐怖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朝堂之上谁还再敢说半个不字。但袁绍就是袁绍,从来不失英雄本色。当董卓再次提出废立之事时,别人都不敢说话,唯独袁绍应声而出:汝欲废嫡立庶,欲为反耶。见还有人反对,董卓不禁大怒:汝视我剑不利也?见此,袁绍毫不想让,拔剑说道:汝剑虽利,吾剑岂不利也?情势危急之际,幸亏蔡邕从中相劝,双方才各自罢手。袁绍经此力争,不能得手,只能匹马奔冀州而去。想袁绍此时,虽有四世三公之名,终究实力太弱。而董卓把持朝政,又有吕布等人助纣为虐,真要撕破脸皮打起来,袁绍肯定赚不到半点便宜。但也正是因为身处如此险境,犹能慷慨激昂,才恰恰表现出袁绍的勇敢和无畏。诛杀宦官,抗衡董卓,都绝非等闲之辈能做得出来的。后来就不一样了,回到地方之后,因为祖上有名,四方仰慕,队伍很快壮大,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前,袁绍手下已经有田丰、沮授、许攸、审配、郭图、颜良、文丑等一班文臣武将,兵马钱粮更是不计其数,阵势之大,影响之广,天下独此一家。

事业做大了是好事,但由此带来的负担也越发沉重。随着这个集团的不断强盛,圈子内部越来越难以平衡,内部斗争开始了。面对日益显现的内部矛盾,袁绍的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到了十八路诸侯会师洛阳的时候,大家因为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就理所当然地推举袁绍做了盟主。俗话说:买卖好做伙难搭。按说袁绍号令诸侯,机会千载难逢。运筹好了,不仅可以消灭董卓,收编队伍,壮大实力。而且还可借此纵横天下,入主朝廷,把持朝政。到那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就不是曹操,而是袁绍了。但袁绍面对天下精锐之师,却显得无所适从,难以决断。十八路诸侯的各怀异志,让袁绍伤透了脑筋。最后,队伍解散,各奔东西。

回到河北,袁绍继续做他的诸侯王,内部矛盾更加突出。袁绍当然不会明白,从来树大招风,在那个群雄竞起的当口,占据这么大的地盘,别人哪能不眼红。但这时的袁绍,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威武雄壮的袁绍了。内部关系理不顺,斗争日趋白热化。手下人才不少,却各打各的算盘,总是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尤其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此袁绍不仅不能乾纲独断,反而听之任之,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内部不团结,人才越多越麻烦。更要命的是,袁绍养尊处优,未老先衰。袁绍不比曹操,处处充满危机,既要亲自率兵东征西战,又要时时提放来自朝内不时射来的暗箭。袁绍更不比刘备,四处奔波,寄人篱下,久走江湖,内心已经打磨的极为坚韧和光滑了。

或许是长时期和平环境的缘故,袁绍虽正值壮年,却早已暮气沉沉。别的不说,仅仅因为最心疼的小儿子有病,就搞得自己精神恍惚,形容憔悴,衣冠不整,甚至要死要活,以至于田丰劝其趁许昌空虚、袭击曹操的时候,袁绍却以儿子有病为由一口回绝,从此失去了问鼎天下的大好时机。这种典型的老人心态,让袁绍集团一步步走向了下坡路。后来的官渡之战,袁绍本想奋起,但养尊处优形成的思维定势,在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面前终究显得无能为力,不堪一击。而让袁绍无尽烦恼的是:以前没做大的时候尚能威加四海,如今家大业大怎么反而不如当初了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曹操打败袁绍的战役介绍 袁绍的地盘在哪里

曹操打败袁绍的战役

袁绍本来是坐拥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的极大豪强,是当时割据势力中最为强大的一支。相对于袁绍而言,曹操则还是刚刚兴起的新军,无论是后方的基础,还是前线的军队士兵,都不及袁绍的一半。但是正是这样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却是更为强大的袁绍在官渡战役中败给了较弱的曹操。

官渡战役中曹操设防图

由于袁绍没有听取田丰恭迎天子的建议,导致曹操能够挟天子令诸侯,使得袁绍做事憋手蹩脚。当袁绍觉得自己很强大的时候,便决定集结十万兵马,南下攻占许都消灭曹操,官渡战役也由此拉开了序幕。战争初期是袁绍的实力绝对大于曹操的,所以曹操没有选择在黄河沿线布兵防御,而是在各个关口重点设防,尤其是袁军必经之地――官渡。

曹操的布防是正确的,这样发挥了人少的绝对效益。期间刘备也起兵反曹操,曹操在后方迅速对付刘备。袁绍此时没有听取田丰的“袭其后”的建议,令曹操悠闲地收拾了刘备,顺便降了关羽,之后曹操又有全部精力来对付袁绍。曹操利用声东击西的方法攻其不备,关羽斩杀了大将颜良,至于文丑却是被乱军所杀。之后两军进入了长达半年的僵持阶段,恰巧袁绍军中的许攸投奔到曹操帐下,建议曹操夜袭袁绍的屯粮地乌巢,官渡大战的转机就此开始。

曹操率精兵放火少了乌巢,袁绍一面派兵救援,一面自作聪明攻袭曹操大营。没料到曹军英勇善战,乌巢迅速被拿下,淳于琼被杀,张A、高览等人投降。袁绍大军立刻崩溃,军心涣散,到头来袁绍只能领八百起兵退回冀州。官渡一战从此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的实力,袁绍则在抑郁中不久病逝。

袁绍的地盘

何进召集各路诸侯进入洛阳后,董卓以自己军队强悍霸占了洛阳城,并废除少帝立汉献帝,在朝中肆意妄为。汉室王朝已经分崩离析,名存实亡,于是天下各处豪强割据地方,开始了兼并土地的战争。

东汉末年格局图

袁绍从洛阳逃出来后,地盘只有小小的渤海郡,这显然不能满足他对版图和实力的欲望,所以这时候他将眼光放在了韩馥的冀州上。冀州位于中原,是天下物资充沛的地方,得到他就有充足的兵马来源。冀州主韩馥却是个怯懦多疑的人,面对公孙瓒和几路势力的虎视眈眈,早已没注意的他被袁绍的人一忽悠,就将冀州让给了袁绍,袁绍也就真正有了一块能用的且很重要的地盘。

随后袁绍出兵征讨青州的黄巾军,并消灭黑山张燕,将青州纳入了自己管控的范围之内。后袁绍之子袁谭任青州都督,在攻打了北边的田楷和东边的孔融后,袁氏终于占领了整个青州。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公孙瓒认为其弟公孙越的死和袁绍脱不了干系,所以挥师南下直捣冀州,于是袁绍同公孙瓒之间的战争开始了。期间公孙瓒和袁术合作过,而袁绍又和曹操联手过,双方之间僵持了两三年。后公孙瓒渐渐不敌袁绍的军队,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袁绍亲率大军攻打幽州,一路上势如破竹,直取易京。最后公孙瓒战败自焚而亡,袁绍占领了幽州,并收编了公孙瓒的部队。

到了袁绍顶峰时期,他作用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四大州。虽然土地的广袤不是最大的,但是其中的富裕和充实的程度却是最高的,所以袁绍能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豪强。

袁盎后代是袁绍吗

袁绍不是袁盎的后代。据悉袁盎可能是安徽潜县人,而袁绍是河南周口商水人氏。袁绍是司空袁逢的儿子,东汉末年非常有名的军阀。名门望族出生,从他们的曾祖父算起四代人当中有五个人在仕途上位置三公。所以他的家族便因为这样,有了四世三公的美称。

袁绍

袁绍,字本初。因为长得比较英俊威武,所以很受袁逢和袁隗的喜爱。凭借世家的权利,他不到二十岁就成为濮阳的县长,为官清正廉明。刘辩继位后,何进任命袁绍为司录校尉,后来董卓进入洛阳,董卓十分的骄横,决意实行废立,以建立个人的权威,弄得洛阳怨声载道。于是诸侯起兵讨董,袁绍被推举成为反董联合军的盟主,同董卓交战。之后在没有粮草后,诸侯联合军被迫解散,一场讨伐不了了之。

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情况下,袁绍占据了冀州,后来还先后夺取了青州和并州,还打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极其强大,到达顶峰。在同曹操一战是不可免的时候,袁绍率十万精锐步兵和一万骑兵攻打许都,想以此一举消灭曹操。后来因为没有听谋士田丰的劝谏,导致兵败,回到冀州后,袁绍又陆续平定各处的叛乱。没过多久就生病死了。由于袁绍一直有实行有益于百姓的政治措施和政绩,所以在袁绍去世的时候,在河北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是悲痛的,在大街小巷百姓无不落泪,像是自己的亲人去世了一样。

曹操和袁绍的关系

在三国的历史上以及后来的演义小说中,袁绍和曹操是三国前期最重要的两个人物。袁绍割据了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颇有吞并四方的气势。然而却被曹操在官渡一战中打败,成就了曹操,令他有了真正实力令诸侯,成为天下的众矢之的。

曹操和袁绍

纵看袁绍和曹操的生平,他们走的是从合作到分裂的一种道路。当曹操还是少年的时候,他还是很崇拜袁绍的。建宁二年(公元169年),曹操进入太学,得以同袁绍相识,而且有着亲密的联系。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曹操和袁绍同任朝廷官职。之后二人相见的机会几乎没有,直到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当时董卓是在洛阳肆意妄为,屠害忠良,令天下人所痛恨。所以曹操同各路的诸侯一样,都来到袁绍帐下,试图通过联盟的形式讨伐董卓。然而联军是各自心怀鬼胎,作战中各自为战,甚至是一旁观望的都有。曹操主导的战争首次大败,令其元气大伤,最后只能依附于袁绍。

之后袁绍占领了冀州,并将关东交于曹操代理。曹操在这一时期也曾利用条件,以讨伐黑山军的名义,进军东郡。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刘岱战死,鲍信将兖州转与曹操,自此曹操有了自己的可用的地盘。然而此时的曹操还是面临着四面的强敌,诸如袁术、公孙瓒等人,所以他仍旧需要袁绍的牵制。

当袁术、公孙瓒和袁绍火拼的时候,虽然曹操也参与其中,但这也让他有了喘息的机会。终于在恭迎天子这一事件上同袁绍产生了分歧。挟天子令诸侯的曹操迅速壮大,才迎来了他于袁绍的决战。

新三国袁绍

2011年的新版《三国》当时是在各大卫视上映,生动再现了当初三国的风雨际会的复杂,鲜明的人物和令人难以防范的计谋,着实让观众大饱眼福。其中重要的角色袁绍,也令人印象深刻。

新三国里的袁绍

袁绍一出场就是要号召各路的豪杰聚会,意图讨伐在洛阳肆意妄为残害忠良的董卓。因为袁绍出生在“四世三公”的望族,所以他的声望是很大,号称十八路诸侯都聚集在袁绍的堂前,其中就有曹操和为出名的刘备三兄弟。虽说是联盟,但曹操已然看出实际上是一群乌合之众,各自心怀鬼胎,但是袁绍仍旧沉醉在盟主一位上。

因为盟军各自为战,所以让董卓得空迁都逃亡长安,袁绍等人也只得了无用的空城。袁绍做了一阵子盟主后,回到根据地冀州。剧中的袁绍没有听取许攸的意见(历史上是田丰所言),恭迎东逃的天子,反而听信了田丰等人认为天子无用的论调,让曹操白捡了个便宜。眼看曹操坐大,心急的袁绍问自己的谋臣打还是不打,最后选择了许攸的意见直取许都。

在刘备被困之际,希望同袁绍一起攻打曹操。但是这时候袁绍的小儿子在军中得病,不能远行,所以没有答应出兵的要求。许攸极力劝谏,最后还被杖责了,袁绍又错过了一次良机。待到后面袁绍小儿病愈,他又开始了攻打曹操的原定计划。但是大将颜良和文丑都被降将关羽所杀,两军进入了僵持的阶段。一晚许攸截获了曹操的粮草告急的情报,于是建议袁绍立刻攻打曹操。但是这时候袁绍相信了田丰死前对许攸的污蔑,重重斥责了许攸,导致他夜奔曹营。

因为许攸的告密献策,曹操终于摆脱了断粮的危机,烧毁袁绍的屯粮的乌巢,并一举击溃了已经军心涣散袁绍大军。败走的袁绍只提着百来人的骑兵向冀州撤去,途中激愤吐血。回到冀州后,不久抑郁而亡。

袁绍性格

袁绍之所以会败给实力不及自己的曹操,很大原因就在于他的性格使然。纵观袁绍起兵以来,到他兵败官渡,他性格中的优柔寡断和妇人之仁,使得他后面吃尽了苦头。虽然有时候做过出人意料的决断,但多数时候还是被自己性格的缺点给绊脚了。

袁绍

袁绍首先就是优柔寡断,虽然他多谋。袁绍时常会面对多种谋略等待他来决断,但是他每次都要踌躇再三,最后反而选了个下下策。当汉献帝仓皇东逃的时候,袁绍面前的沮授、田丰、许攸和郭图等人各个都说出自己的想法。正史中沮授几次建议袁绍接驾汉献帝,将其迎回邺城,并在此建都,从而以领诸侯。但是郭图又提出了不同意见,说当下汉室已经衰微,汉献帝早已是无用,留下来反而成为一种累赘。看着眼前的几个谋士争的是面红耳赤,袁绍左思右想。本来听了沮授的话时,正要下决定,但是一听郭图之言又觉得有理,最后袁绍放弃了恭迎汉献帝,丧失了绝妙的好时机。

袁绍虽然表面看起来高大威猛,但是还有着妇人之仁,也知晓知错能改。这在平和时代的能够产生德政,赢得百姓的爱戴,所以冀州的百姓对袁绍很是爱慕,然而在动乱的战争时期,妇人之仁却并不能带来胜利。在官渡之战初期,袁绍中了曹操的声东击西之计后,折损了将士,袁绍痛苦后悔。但是一轮到将士们立功 之际,袁绍却吝啬手中的印章和赏赐起来了。所以军中的一些猛将如高览、张A不被重用,最后还投降曹操。

相关参考

曹操打败袁绍的战役介绍 袁绍的地盘在哪里

曹操打败袁绍的战役袁绍本来是坐拥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的极大豪强,是当时割据势力中最为强大的一支。相对于袁绍而言,曹操则还是刚刚兴起的新军,无论是后方的基础,还是前线的军队士兵,都不及袁绍的一半。但是

袁绍的儿子袁绍到底有几个儿子

  【袁绍的儿子】袁绍到底有几个儿子?袁绍的儿子叫什么结局如何  他出身名门望族,拥有无人可及的清场能力,他可以通过毫无征兆的一次突然爆发秒杀全场,这就是作为火包主公武将出场,拥有名为“血裔”主公技的

袁绍有几个儿子?袁绍的儿子结局是什么?

袁绍有几个儿子袁绍的儿子结局是什么  袁绍,东汉末年时期雄踞一方的军阀,是讨伐董卓的联盟军首领,据记载,袁绍他出身名门望族,是袁逢之子,拥有无人可及的清场能力,他可以透过毫无征兆的一次突然爆发秒杀全场

袁绍的谋士为何总是习惯窝里斗

《三国志》另有一种说法,是郭图劝说袁绍迎接汉献帝,建都邺城,袁绍不采纳。迎接汉献帝是当时最大的事情,沮授又是当时袁绍手下职位最高的谋士,这样大的事情为什么没有沮授的意见?当然了,即便沮授和郭图意见不一

袁绍的儿子是互相残杀死的吗

袁绍之子袁谭、袁尚在袁绍死后争权相攻,被曹操各个击破。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袁谭被杀,袁尚与二兄袁熙逃亡辽西乌丸。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定乌丸,袁尚、袁熙败走辽东,被公孙康所杀。袁绍共

袁绍的阵营谋士阵容超豪华,总是喜欢搞内部斗争,可惜没用好

发生在历史上汉朝末期的时代,与董卓发生冲突的王公贵族中,袁绍当选为盟主。虽然对董卓的军事行动进行了讨论,让袁绍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再加上袁绍的家庭背景,这一次,各地的名人谋士蜂拥而至。当韩馥将漳州送给袁

袁绍的老家在中原,为何东汉末年却跑到河北

袁绍,袁本初袁绍,字本初,东汉末年著名人物,历任中军校尉、渤海太守、冀州牧、大将军等职务。袁绍在东汉末年是个声名显赫、实力非凡的地方诸侯,曾先后参与并领导了诛杀宦官、讨伐董卓、诸侯混战等诸多事件。在东

三国袁绍的谋士排名,都没落到好下场(第一谋士乃沮授)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三国袁绍的谋士排名,都没落到好下场(第一谋士乃沮授)”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东汉末年时期群雄并起,董卓专权,而袁绍呢当时是公开反对董卓的群雄之一,后来成为18路诸侯中

袁绍的门户集团及官渡战败缘由之浅探

在汉末前三国时期,袁绍是一个罕见的「”幸运儿”。他凭借着自己「”四世公侯”的家世背景,从韩馥的手中兵不血刃地赚取了当时天下的第一大州——冀州。然后,又在与幽州军阀公孙瓒的数年战争中获得了最后胜利,一举

揭秘刘虞为何宁死不听袁绍的安排不当皇帝?

应该说,刘虞在当时的形势下,有可能也有资格当皇帝。那刘虞为什么不当呢?因为袁绍等关东诸侯意见不一。虽然袁绍和韩馥认为,推举新君才是对抗董卓的最好方式,可是却遭到了盟军中两位骨干成员的反对,一位是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