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三国猛将张辽在曹魏阵营里非常“孤独”?

Posted 士人

篇首语: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说三国猛将张辽在曹魏阵营里非常“孤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为何说三国猛将张辽在曹魏阵营里非常“孤独”?

2、三国历史 谁说孙吴没猛将

为何说三国猛将张辽在曹魏阵营里非常“孤独”?

曹魏集团内部的构成相对于蜀汉、东吴而言要复杂的多,同僚关系也千变万化。这里选取自身所关注的张辽进行举例,从中亦可管中窥豹,从个案来透视曹魏的用人理念。“

《三国志》载:“进典辽皆素不睦。”这是合肥之战前的一个小插曲,同时也说明了乐进和李典同张辽关系的紧张。同时又有记载,张辽与护军武周也是不太和谐的。这里我们把乐进、武周、李典三人做一个分析。乐进属于武将;武周据有限资料载是豫州人,曾任下邳令,是当时的士人,可以说属于文官范畴;而李典成分最复杂,既是武人,又好儒学,同时也是兖州豪族,可以说李典这一特殊角色大致囊括乐进、武周,最具代表性。

这三人分别代表了武、文和豪族,都与张辽不睦,说明张辽可谓是非常“孤独”了。

但是不难发现,此三人均是曹魏资历深的旧臣,从曹操起家时就跟随曹魏东征西讨,而张辽则是198年降曹,是降将又属于新力量。故而,这其中的矛盾可以基本看出来。但《三国志》中的记载未尝看到张辽因与此三类人不和而出现于身、于人、于曹魏不利的事件,相反的却留下了不少经典的场面。这不由让我对张辽的同僚关系产生好奇,同时也对曹魏用人制度有了一定思索。

(图)张辽的雕像

我们首先谈一谈张辽与同僚产生分歧的相关因素。我认为大致有三点:

首先,张辽身世及早期经历问题造成的原因。

张辽出身于并州没落富户,幽并之地汉代离中原较远,民风剽悍,多轻侠。对中原儒家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并不多,因此中原地区士人士族对于幽并之人是有一种轻视的态度的。此外东汉末虽然礼制残破,但对于人的品质要求仍是很高的,张辽先后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后又投降曹操,这难免会为曹操手下士人士族轻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辽与李典的矛盾还缘于吕布兖州攻伐时对于李氏家族的侵略(李典伯父李乾不配合吕布而为吕布部下薛兰、李封所害,张辽时属吕布,因而兖州豪族和并州集团有着矛盾,按:张辽属并州集团相对独立一支,并州集团与李氏之矛盾是否牵涉张辽私以为还有待讨论),不过,个人认为这只是一个原因,不能够占到特别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张辽的出身是不好的,可以说是微寒加上政治站队错误,必然不受到曹营世家大族和士人的见待。这就可以初步解释好儒的李典和文官武周为何会与其不睦。其次是张辽的能力问题。一个出身不好的降将,本应该低头做事,而不多过问和提出自己的想法。而张辽是具有很独到眼光和敏锐性的优秀将领,因而他总能够提出一定的想法和观点。如三公山劝降、征讨二袁时提醒曹操防范刘表等,这都发生在张辽降后不久。作为资历派自然感觉张辽有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

其二, 从特殊性上分析。

张辽豪迈(斩蹋顿可看出,合肥之战的战斗细节)而李典儒雅,性格完全不一样。而武周为护军,主要是监督和管理,对于一直有自己想法的将领却实会感到不好管理和驾驭。

最后一个原因,是张辽的“火箭”提升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说明为何乐进与张辽不睦。以五子良将为例,张辽被假节的时间最早(209年),是天柱山之战后,而乐进则为曹操第一次征孙权结束后(213年),于禁为(216年),徐晃(218年),张A则为夏侯渊战死时(219年),而张辽于198年降曹,徐晃为196年,张A为200年,但乐进、于禁皆是早年就更随曹操。可以看出,张辽在假节方面优于诸多将领。

此外,张辽很早就独立领兵和参与镇守一方,天柱山之战张辽与于禁同时督率其余将领(包括张A),赤壁后不久,张辽为主将,同乐进、李典守合肥。官职方面,合肥之战时张辽为荡寇将军、乐进为折冲将军,李典为破虏将军,应该来说差距不大,而合肥之战后,张辽直接提示为四征将军之一,是唯一一个外姓的四征将军(正七命),可以说这种火箭式提拔对于资深派将领的打击是很大的,所以才会引起不满。

从以上三点原因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曹魏的用人方法尤其是初期,主张任人唯贤,因此第一点身世和早期经历可以说不是曹操是否用人的考虑范围,史书载“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即可看出。正因为如此,曹魏早期看中的即是第二点,有能力,因此自然而然会有第三点,有能者居功至伟。当然,作为很早就跟随曹操的资历派和重视名分的世家大族和士人,这一时是难以接受的,故而肯定会存在新旧用人制度上的分歧和矛盾。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从张辽与曹魏同僚关系中得出的一二。

第一,可以说张辽是一个会处理同僚关系的人,同时也是曹魏任人唯贤制度的一个比较正面的榜样。首先说处理同僚关系,可以从史书中看到,张辽为人是非分明,懂得顾全大局,因此才有合肥之战的漂亮战果,这一点蜀汉的关公就大大不如. 此外,张辽确实能力非凡,这一点不得不让轻视张辽之人在关键时刻信服其军事能力和判断能力。张辽善于分析和观察(三公山劝降和长社镇乱为例),故而个人认为他应当能够察觉到同僚对自己的评价,因而谨慎行事,私以为也打通了不少关系或者做了不少思想工作和沟通,不然,和其结果是会和下一任合肥守将满宠一样遭到排挤和谣言的攻击。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今天能够运用的好的经验,就是学会是非分明、善于观察。

第二则是曹魏任人唯贤的用人制度实行成功的条件。曹魏不拘一格用人的方法必定在实行的时候有重重阻碍,因此,怎样才能够贯彻执行,个人以为,必须找好典型。张辽就是其中最好的例证。首先张辽有能力,其次,张辽是懂得如何处理同僚关系的人。个人认为,一个好的制度,推行起来一则是要有长远的目光,二则是需要有典型的榜样,如是,方能很好的执行。

从张辽与其曹魏同僚关系问题个人觉得最大收获一是对于当下如何处理人际有帮助,需要弄清原因分析事实。二则是一个制度的推行榜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三国历史 谁说孙吴没猛将

在三国时代,有非常多人气将领组合,像是蜀汉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合称“五虎上将”,曹魏也有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合称“五子良将”,这些都是陈寿在写《三国志》时有意把这些武将的列传摆在一起,后世才有这样的称呼。那孙吴呢?孙吴没有自己的偶像团体吗?当然有!而且人数还比五虎将、五子良将加起来都还要多,以下就来看看孙吴“江东十二虎臣”的阵容吧!  

程普》元老级将领  

他是江东十二虎臣的老大,因为年龄最大又被称为程公。除了因为年长被视为老大之外,他的战绩十分厉害。曾经跟孙坚讨伐过黄巾之乱、董卓,又帮助孙策平江东,甚至还辅佐过孙权。在赤壁之战时,也有他的身影,与周瑜共同击败曹军。  

不过曾经与周瑜并肩作战的他,曾经咒骂过周瑜。历经过三代的他,年纪又长,官位却比周瑜低,引起他的不满,不过周瑜不计较,反而与他结交,让程公尽释前嫌。  

黄盖》差点被放生在马桶里  

黄盖同样也历经了三代君臣的老将,早年跟着孙坚东征西讨,是十分被信任的部将。在赤壁之战的时候使出了诈降战术,假意投降曹操再放火烧船、大破曹军。可是黄盖不小心在乱军中中箭落水,被吴军士兵救起,竟没有人认出来,把他随便丢在马桶上,此时他着急地呼叫附近的伙伴韩当,这才被认出来。  

另黄盖即使在晚年时也十分勇猛,他在武陵当太守的时候遭到蛮族袭击,当时城里只有500士兵,但他却城门大开迎敌,斩杀蛮族将领成功平乱,让当时其他蛮族部落都对他这名老将另眼相看,不敢再造反。  

韩当》骑马射箭高手  

韩当臂力超好,最厉害的就是弓射与骑马,也因此被孙坚看上,收他当左右手。跟孙坚一起到处打仗,每次陷入困难的时候,总是能够逆转把敌人打败。孙坚死后,也跟随孙策、孙权四处征讨,就这样一路升官到偏将军。韩当领兵打仗又有一套,曾经跟关羽、曹真等大将交手过,也曾随陆逊彝陵之战打败刘备,最后还当到都督。  

蒋钦》节俭将军  

蒋钦是一个品德良好的人,徐盛曾经举报过蒋钦的下属,但他却不以此为恨。凡倒是赞赏徐盛,称赞他强勇,作为大将是非常好的选择。也因此大家对于蒋钦的很美德很是赞赏,也包括孙权。  

而他也不因为自己是大官,就随便花钱,有一次孙权去蒋钦家的时候,发现他母亲只用薄帐跟布被,妻妾的衣服更是普通。蒋钦把钱财视为身外之物,十分节俭。  

周泰》刀疤是荣誉的痕迹  

跟蒋钦是同乡人,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跟随他。在击破吴郡跟会稽时,立下战功,也因此被孙权赏识,孙权还特别去向孙策请求,希望周泰能够跟随自己,后来周泰就一直跟随着孙权。  

某次,山越来攻击时,士兵都十分混乱,只有周泰很冷静,甚至为了保护孙权,身上有多处刀伤,伤势还很严重。不过如此英勇的表现,再次证明,孙权的选择没有错。后来在一次的酒宴上,孙权要求周泰脱下衣服,细细说自己身上刀疤的由来,并且御赐给他自己的遮阳伞,可以说是无上荣耀。  

陈武》特种部队指挥官  

陈武18岁的时候就签下去,投入孙策的麾下,在收服庐江之后,挑选了很多有馆长身材的年轻人,并将他们交给陈武来做训练,建立了一支超强特种部队“庐江精锐”。在孙策死后,孙权又命他统领更大规模的部队,后来还升偏将军,十分得到孙权重用。但这样一名英勇大将,在合肥之战的时候力战牺牲了,孙权对此十分难过,还亲自到他的葬礼上痛哭。  

董袭》宁愿翻船也不走  

董袭对孙家十分忠心,在孙策遇刺身亡,年少的孙权刚及位的时候,董袭向孙权的妈妈吴夫人说:内政事务交给张昭他们负责,带兵打仗就交给我董袭和其他将领们吧!在江东人心惶惶的时候,董袭第一个跳出来稳定军心,可见他对孙家的忠诚。  

在濡须之战攻打曹魏时,孙权命董袭率军前往濡须口,但到半夜的时候,狂风暴雨,全部的船都翻覆了,所有人都要董袭快撤,但董袭却说,君主命令我们于此地防守,怎么可以因为这样就逃走,在说要走的人我就杀了他,但最后船翻覆了,董袭也跟着牺牲了。孙权得知后也十分难过,甚至为了他穿上丧服。  

甘宁》靠嘴炮挡下关羽  

甘宁年少时是个不良少年,在地方上因为抢劫而出名,到处为非作歹,身上挂着铃铛,所以大家只要听到铃铛声就知道他来了。而且身上还穿金戴银的,乘坐的船也装饰得十分华丽,被称为“锦帆贼”。但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浪子回头,就没再抢劫了。后来,甘宁接连投靠刘表、黄祖,都不受到重用,之后就转投到孙权底下,终于受到重用,甘宁的勇猛让孙权十分惊喜,甚至还说:“曹操有张辽、我有甘宁,谁怕谁!”  

甘宁在益阳防守的时候,关羽领三万大军要渡河进攻,但甘宁这时自告奋勇,只率领一千余人就要前去对抗关老爷。当时甘宁夸下海口:“只要我咳嗽一声,关羽就不敢过来了,如果他敢渡河我一定抓住他!”说也奇怪,三国战神关羽一听到是甘宁在前面拦阻,还真的不过河了。靠嘴炮挡下关羽,可以说是他最出名的事迹之一。  

凌统》解救杀父仇人  

凌统的父亲为凌操,凌操随孙权讨伐江夏时,作为先锋进入夏口,斩杀了黄祖的先锋,而后被当时还属于黄祖的甘宁给射死。而凌统是个公私分明的人,在甘宁被曹仁的军队攻击时,因为兵力太过缺乏,情困很危急,在周瑜、程公还在想对策时,凌统已出面解救杀父仇人甘宁。  

徐盛》以少胜多的高手  

孙权当时任命徐胜为别部司马,授予五百士兵,对抗刘表属下的黄祖,而黄祖的儿子黄射,曾经带领好几千人的军队攻打徐盛,但徐盛仅依靠极少的两百多名兵士挡下,在兵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还能够赢,可说十分厉害。  

后来在曹丕想要攻打吴国时,打算从长江过来。此时,徐盛建议筑上围墙、篱笆,设立假箭,江中放战船。而且徐盛非常坚持要这样做,最后曹丕看到这般景象惊讶不已,马上就撤退了。  

潘璋》功劳大到可以拿翘  

潘璋虽然是个厉害的将领,但是坏习惯也非常多。他为人凶猛,气场非常强大,虽然领军只有千人,战争的时候都可以以一挡百,声势浩大。可是很喜欢赌博、喝酒,又喜欢赊帐,成为将军之后更是生活更是奢侈。但因为潘璋有很大的功劳,尾巴就翘起来了,像是擅自斩杀兵下,多次被举报,但孙权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丁奉》官拜大将军  

丁奉是江东十二虎臣里官位当到最大的,会成为官位这么大的人不是没有原因,就是因为他战绩显着。丁奉早期为周瑜的护卫,随周瑜参加了江夏之战、赤壁之战、南郡争夺战,之后随吕蒙参加了逍遥津之战、袭取荆州之战,后随陆逊参加了彝陵之战。多次在战场上驰骋,屡战屡胜。在东兴之战时,当时天气寒冷,敌军在举行酒会,毫无防备,而丁奉就趁此时率兵前往攻打,消灭魏军。  

孙吴的“江东十二虎臣”人数会特别多,其实是因为陈寿将这12个人的列传摆在一起,而东吴厉害的将领其实也不只这十二人,像是周瑜、吕蒙、陆逊、鲁肃则是另外被称为“四大都督”。另神射手太史慈、矮个将军朱然、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等等,也都是东吴的猛将,黄金阵容完全不输蜀汉跟曹魏啊。

相关参考

三国名将张辽的求职之路

张辽是三国名将,也是曹魏集团第一猛将,因战功卓著拜前将军封晋阳侯,成为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但是早期的张辽在仕途上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在战乱中不断亡命天涯,若不是曹操慧眼识人,就会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纵观张

为什么说于禁在曹操诸将中地位最高?证据在这

...禁的地位最高。当然,后来于禁投降关羽,是其一短。《三国志于禁传》记载: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太祖每征伐,

在被曹操收降前,张辽在经历着怎样的人生

蹭《军事联盟》的热点讲了司马懿,又为了说明司马家是若何逐渐篡夺了曹魏山河的,接着讲述了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一向讲到了灭蜀,再往下,若是持续讲司马炎以晋代魏和灭吴三分归一的话,那并不是我的本意了

在被曹操收降前,张辽在经历着怎样的人生

蹭《军事联盟》的热点讲了司马懿,又为了说明司马家是若何逐渐篡夺了曹魏山河的,接着讲述了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一向讲到了灭蜀,再往下,若是持续讲司马炎以晋代魏和灭吴三分归一的话,那并不是我的本意了

三国正史中曹魏第一名将是谁

  按正史记载,作为浴血沙场能征善战的将军,张辽当为曹魏阵营的第一人。《三国志》将张辽列为曹魏五大将之首。王歆更赞曰:“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  张辽(169&mdash

张辽怎么死的 揭秘三国英雄张辽的死亡之谜

  按正史记载,作为浴血沙场能征善战的将军,张辽当为曹魏阵营的第一人。《三国志》将张辽列为曹魏五大将之首,王歆更赞曰:“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  《三国志·张辽传》中曾提到张辽“本聂壹之后,以

重读三国之四十九 “张辽义说关云长”

 重读三国之四十九“张辽义说关云长”  张辽义说关云长  嘉靖本,张辽在屯土山说动关羽的三罪为:  辽曰:“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近使君败于小

让孙权吓破胆、东吴小孩听到他的名字,全都怕到不敢哭…揭曹魏最强猛将张辽的3个成功秘诀

三国时代曹魏五子良将之首的张辽,在多次跳槽后归于曹操营下。身为降将的他不但深受曹操重用,更替曹魏屡屡立下战功,可说是三国最成功的降将之一。英勇无双的张辽不只战场上杀敌无数,在大败孙吴之后让孙权从此落得

正史中三国曹魏第一名将是谁

>  按正史记载,作为浴血沙场能征善战的将军,当为曹魏阵营的第一人。《志》将张辽列为曹魏五大将之首。王歆更赞曰:“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县人(

揭秘历史上三国张辽简介和三国演义张辽简介

说到张辽这个人其实大家都知道他的实力还是非常的非凡的,有人说他是曹魏里面第一大将,但是其实也不见得,在演义里面感觉张辽的戏份也不是很足,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在真正历史张辽是怎么样的呢?还有在三国演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