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北伐失败的罪魁祸首是谁
Posted 剑阁
篇首语: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底。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蜀国北伐失败的罪魁祸首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蜀国北伐失败的罪魁祸首是谁
历来对姜维的北伐贬多褒少,像《三国演义》篇末的长诗就有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勋劳之说。《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他的评价并不高,说他是玩众黩施,也就是浪费人力物力的意思,而《资治通鉴》的评注者胡三省更是斥责姜维屡败而不止,为亡蜀张本,而大多数人也认为姜维的北伐极大地消耗了蜀汉的财力物力,致使日后被魏军一攻即亡。历史上的姜维是象后人所评价的粗有才略,穷兵黩武的人吗?先让我们来仔细的看一看姜维的北伐。
历史上姜维一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而不是演义所说的九次。其中胜利五次,相持四次,兵败两次。战线已从孔明时的五丈原、子午谷推进到金城、芒水及渭水南岸。以当时魏蜀的实力来看,能做到如此已经很不易了。以攻代守,积极北伐,以汉中为屏障,保卫成都的安全,这个战略是诸葛亮在世时就定下的,如果说这是错的话,那么姜维只是在延续诸葛亮的错误而已。(实际上这种战略也是完全正确的)况且在诸葛亮死后,姜维独力支撑,他身边可以称之为将的也只有夏侯霸一人而已。通过11次北伐,将曹魏遏止于秦岭一线,使其在30年里没有对蜀汉发动一次进攻,并且一直处于战略防守,实在难能可贵。有一种观点,西川地险民强,易守难攻。只需死守消耗魏军,不至于过早被灭亡。其实这种观点实在是大错特错。东晋桓温就凭七千士卒收服了西蜀,更不要说孟昶十七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人是英雄了。况且诸葛亮死后,朝中渐渐被奸臣把持,其中尤以受刘禅宠爱的宦官黄皓最为突出。董允在世时,每见黄皓必怒斥之,所以黄皓不敢太过张狂。董允过世,姜维曾想出去黄皓,但为刘禅所阻。而黄皓也因此忌恨姜维,屡屡想夺去姜维的兵权,而由黄皓的亲信阎宇来替代,然后加以谋害。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姜维仍然能在战斗中不断取得胜利,使司马昭叹日:姜维屡犯中原......是吾心腹之患也!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指责他呢?
后主既降,剑阁成了孤军。姜维不服输,他要兑现与诸葛亮的承诺。在国破主降的情况下,他唯有利用邓艾和钟会不合这个唯一的条件来博一下,作为一名智将,来施展他个人舞台上最后的一次奇谋!诈降!!!借钟会之手除去邓艾,然后策动钟会谋反,抵抗司马昭派出的增援部队,最后除去钟会,复兴蜀汉。由于钟会行事不密,军士哗变,姜维、钟会、张翼皆死于乱军之中。而姜维更是死后被剖尸。姜维那绚烂的一生也就此结束,时年五十有九。姜维其实可以有许多的选择,国君都降了,他本来就是魏将,他为什么不可以降!但姜维没有降。姜维也可以像北地王那样自杀来博个忠烈的名声。他没有。他已经五十九岁了,在当时已算垂垂老矣,投降可以换来平安的生活,自刎可以博得忠臣的赞誉。但是他没有!他还要奋起一博,虽事败身死,三族尽灭,姜维始终都没有放弃希望,他奋斗到了最后一刻,正确地说直到姜维倒下的那一刻,蜀汉才算是真正灭亡......
历史是公平的,它让那些酸腐文人的笔墨无法阻挡我们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忠信智勇皆备的,为蜀汉献出自己毕生才能的姜维——姜伯约。
西蜀之亡,非亡于他人之手,正是亡在被鲁讯先生称为智而近妖的诸葛武侯手上。
当年刘玄德在日,仁义之名满播天下,虽然他本身只不过是个虚伪的伪君子,但无可非议他在当时吸纳了一大批顶尖人才。徐州城破,关云长投降后被汉相曹操封以高官厚爵,日日宴赏,可是在听到刘备的消息之后依然抛下好友张辽、徐晃等人夺关斩将而去;张永年、法孝直等人都是西蜀重臣,但却主动向刘备抛出绣球,引他入蜀灭亡旧主刘璋,其号召力可见一斑。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备前半生虽然穷困潦倒,东投西靠,却始终未如二袁、吕布等无能之辈般被曹操逐一歼灭。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自称如鱼得水,在开始的时候,诸葛亮确实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当时武侯只能出谋划策,决定权依然掌握在刘先主手上,所以当时刘备阵营中的诸多名将得以人尽其用,如张翼德义释严颜、黄忠定军山大破夏侯渊、赵子龙威震汉水、关云长水淹七军等战役,张、黄、赵、关等人接到作战指令之后自行决策出战,灵活自如,所以当时西蜀建国后形势一片大好。
好景不长,吕子明白衣渡江袭取荆州,魏吴联兵大破关羽,刘备出兵伐吴却被陆伯言火烧连营全军覆灭,临死前托孤给诸葛亮。诸葛亮上台之后大包大揽,文治武事事事亲力亲为,严重影响了接班人的培养,他又痛感于汉之覆灭,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主张,可是他矫枉过正,令蜀汉的人才政策出现了严重失误,不但没有纠正刘备时期重出身的毛病(典型就是赵子龙,终其一生,战功无数,出征时的职务却都不过是中护军之类,打仗有份,分功无份,而且不单刘备在日封官远比不上与刘备有兄弟之情的关张、出身名门的马超,就连刘禅在诸葛亮死后封谥旧日文臣武将也没有他的份,到最后还是姜维等人连名上书才为他争取到身后的荣誉),而且将人才品行放到了才干之上,重用的董允、蒋琬等文官虽然不是无能之辈,而且一个个清正廉明,但距离治国之才却相去甚远。马谡是当时蜀少有的智谋之士,可以成为一流的军师,可武侯却让他和自己一样当了大将,失了街亭明明是自己用人不当,却推罪马谡,上演了一出挥泪斩马谡。而他带兵出征时每每故弄玄虚,搞得手下众将只能听令行事,毫无自由发挥的余地,像魏延献计奇袭关中就被他断然否决,结果六出祁山而无功,最后自己也被司马仲达拖死在军中,临死还疑心魏延有谋反之心,遗计给杨仪杀了魏文长。李严本是蜀中大将,因为犯了过失被诸葛亮打入冷宫,诸葛亮死后李严自叹终身不能再得复用,可见诸葛亮的家长作风,他贬的人就算自己死了也没人再敢起用。
诸葛亮死后,因为他的人才政策,蜀中除了姜伯约之外,已经再没有其他出类拔萃的人才。反观曹魏,当年曹操用人唯才是举,陈孔璋为袁本初作檄文大骂他一家三代,袁绍被没后,孟德却以此可愈头风为由将他收入帐下。当年为敌兵所败时他说:唯魏种且不弃孤。魏种却偏偏举全城向敌军投降,及至之后他生擒魏种,左右请杀之,他却说:唯其才也。又释而用之。虽然在对待张松的态度上出现失误,令自己一统天下的愿望始终未能实现,但他成功的人才政策却一直在魏和之后的晋得到了延续。邓士载出身贫寒,在魏却连受提拔,总督诸军抗蜀,令姜维不得越雷池一步。到晋伐蜀伐吴时,晋依然人才辈出,遥遥领先于蜀吴。
在人才对比如此失调的情况下,姜维以一省之力以攻代守,力抗拥有全国领土三分之二的魏,而且胜多负少,足可称得上是一代将才,可惜武侯遗毒太深,西蜀终于灭亡。
公元263年,钟会,邓艾领大军征蜀。由于后主听信师巫之言,不肯按姜维之言派廖化守阴平、张翼守阳安,只在宫中饮宴欢乐,而黄皓竟隐匿告急文表(此人后被凌迟真是死有余辜),致使汉中天险被钟会一攻及破。汉中已失,姜维采取廖化的建议合兵一处,死守剑阁天险。可惜他没有听从董厥之言派人回守成都。不过他也无人可派。自己这大将军都只能在沓中避祸,何人又能在朝中调动兵马?可惜呀可惜,夏侯霸死的早了一点,要不然......钟会十六万大军在姜维八万蜀军的坚守下,寸步难进。就在钟会几乎想要撤军的时候,素有胆略的邓艾偷渡阴平得手,在江油收降马貌之军,绵竹击败诸葛瞻的部队后,顺利进至成都城下,刘禅当即投降,使得姜维在剑阁死守的努力化为泡影。《晋阳秋》的作者孙盛指责姜维应该在邓艾奇袭江油、绵竹的时候迅速回兵成都,保卫成都,不该坐视蜀汉灭亡。我认为这个指责太过牵强。绵竹一破,天险已失,姜维此时撤保成都无异于自掘坟墓。况且成都投降之后,姜维才知道情况,如何能撤兵回救呢?应该受到指责的是那个江油守将马貌和死后赢得忠烈之名的诸葛瞻。邓艾出摩天岭时不过两千疲惫之师,江油守将马貌只需略有提防或束兵严整,邓艾必死无葬身之地。再说诸葛瞻,他不仅没有继承孔明的谨慎的优点,而且不识兵法。当江油城破后,他应该是据险死守,坚壁清野,根本不该迎战邓艾,也无须向东吴求救。只要姜维得知后,派廖化、张翼等帅各自本部之兵死守剑阁,自帅本部大军数万来救,棉竹之围自解。邓艾不过自帅本部3万人马孤军深入,且翻重山,越天线,在江油也没有休整,已是疲惫之师,只凭一口力气。邓艾只能依靠速战,疾入成都,从而占据主动。他害怕正是蜀人据前山之险以待姜维。他说:......倘被蜀人据往前山,何能成功耶?如迁延日久,姜维兵到,我军危矣。所以他写劝降书激怒诸葛瞻,诱其决战。两军对决,诸葛瞻那里是老谋深算、旧经沙场的邓艾的对手。邓艾一击而胜,然后轻取成都。唉!诸葛瞻呀诸葛瞻,你一死以留全名,只是辜负了你父亲一生的心血呀!
街亭之战蜀国为什么会失败?原因在诸葛亮?
街亭之战是发生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中的其中一场战事,这场战事也是北伐战争中视为决定性战事。这场战事的参战放分别是魏军和蜀军,那么在街亭之战中,两军人员安排是怎么样的呢?这场战争最后以诸葛亮所带领的蜀军失败而告终,现在就来看一看两军的人员安排使这场战争怎么进行的吧。
根据记载,在街亭之战中,魏国的主帅是曹真,先锋是张郃,他所带领的兵力在5万以上,主力为骑兵。魏军的总兵力在6~7万人,防守部队有数千人,防守在陇右各城;有将近1万人的兵力驻守在长安等关中,中央增加部队到5万人,作为防御部队。
而在蜀汉,赵云和邓芝率领1万人沿褒斜道从汉中到宝鸡,作为疑兵来吸引魏军。而诸葛亮则是率领主力兵攻取关中诸县,马谡带领在1万到2.5万左右的兵力进行防备,对于马谡所带领的这个兵力,在各处记载都是不同的。蜀汉以蜀军步兵和弓箭兵为主,马谡所率军队中有蜀汉山地特种部队,十分擅长防守和对付骑兵。所以说蜀军的总兵力有10万人。
蜀军在这次的战争中失败后,诸葛亮也对自己进行了反思,这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出在诸葛亮身上。虽然诸葛亮做事十分谨慎,事事自己亲力亲为,但也就是因为这样,使很多有能力的人才没有机会来展示他们的才能,使蜀汉缺少了大量的真正的军事人才,所以才会失败。
街亭之战为何失败
街亭之战是发生在228年的楚天,这场战争时诸葛亮北伐中的其中一场战争,也是在北伐战争中极为关键性的一战。而街亭之战的最后结果是失败的,那么街亭之战为何失败,它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失败的原因吧。
街亭之战形势图
街亭之战之所以会失败,这主要的原因在诸葛亮的身上,虽然他万事都做的十分谨慎,事事都要亲力亲为,这导致了在蜀中的大将都得不到独当一面的机会,使蜀汉缺少了大量的真正的军事人才,最后才会导致街亭之战的失败。
魏明帝在这场大战失败后,评价街亭之战时说:“亮怀李熊愚勇之志,不思荆邯度德之戒,驱略吏民,盗利祁山。”而诸葛亮在战后也对自己做了反思,评价街亭之战的原因是在于大军在祁山、箕谷,有很多於贼,却没有破贼为贼所破的人,同样的,这场战争不在于兵力少,而在于一起合作。
街亭之战的失败,使第一次北伐功败已经定垂。日后在蜀汉的战争中没有比这次能够获得令三郡投降的影响来的更大的,而且这场的失败对本来就已经因为夷陵之战元气大伤的蜀汉来说影响就更加大了。
从刘备征讨孙权失败后,不久就逝世了,之后蜀汉都没有再侵扰魏蜀边界的行动,曹魏也都没有作出什么准备,以为蜀汉已经没有兵力在侵犯边界。所以当诸葛亮北伐的消息传来时,使朝廷震动。战后曹魏更是加强了对蜀汉的防卫。
相关参考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是一位公认的军事家。然而北伐屡屡失败却是导致蜀国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走进了陕西的汉中一带,就可以看到,大山深处的道路险窄异常,就算是在现代条件下,靠蜀道维持数十万众的粮食补给都是很
导读:小说《三国演义》使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历史上的诸葛亮也确实是了不起的人才,然而,细看史料,不难发现,诸葛亮亦有颇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刘禅即位后,诸葛亮尽心尽力辅佐年少的后主,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蜀汉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最终以诸葛亮病死军中而宣告失败。那为何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三国蜀后主刘惮即位后,诸葛亮蜀国主政,屡次兴兵北伐,但劳而无功,心力交瘁,最终身陨征途,常使人慨叹不己!其时,
有唐一代,自唐顺宗「”永贞革新”失败后,宦官的权势就越来越大,以至于朝臣的任免都要征求他们的意见,有时甚至他们的意见能左右皇位的最终归属。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久为宦官权柄所困恼的唐
诸葛亮如果不搞北伐,蜀国能否强势续命?话分两层说,首先是诸葛亮搞北伐是否就一定让蜀汉短命,亦既诸葛亮搞北伐的目的是什么?第二,诸葛亮如果不搞北伐,蜀国是否一定能够长久?首先是第一个问题:诸葛亮北伐的真
诸葛亮北伐拖垮了蜀国?真相究竟如何? 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北伐是穷兵黩武,是自取灭亡之道。诸葛亮5次北伐,只有第一次和第五次,才称得上是"全面大型战争"。其他三次只能说是"区域局部小型战争"。而诸葛亮
大家从历史课本都学到过,晚清的戊戌变法是在光绪皇帝默许的情况下于1898年6月11日开展的,旨在学习西方先进知识,从而达到资产阶级改良的效果。由于此变革影响到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守旧派利益,于是遭到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为什么蜀国总是北伐,却不进攻东汉中的上庸房陵?蒋琬就认真考虑过沿汉水进攻上庸的问题。不过,还未来得及实施,就被怼了回去。仔细看当时、当
还不知道:吴国为什么不北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整个历史上,单单只说“北伐”,其实是有很多次的,而其中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北伐又是更为人所熟知的一段历史,尽管北伐的最终结果
陈庆之北伐及失败原因在北魏后期,不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都处于一个衰落腐败时期;政治黑暗,军队战斗力弱都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然对于南梁来说是个绝好的时机,于是乘机北伐。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