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刘备凭什么敢称帝
Posted 皇帝
篇首语: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志:刘备凭什么敢称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三国志:刘备凭什么敢称帝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汉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废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汉朝灭亡,曹魏建立。 仅仅一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意思是继承汉统,历史上习惯将其称为“蜀”或“蜀汉”,地位约相当于割据军阀。 那么作为以“汉室正统”自居的刘备,为什么敢于自立为帝呢? 这里面有三个原因: 第一,刘备骨子里就是想称王称霸。 《三国志》记载: 先主(刘备)少时,与宗中诸小红妒飨孪罚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羽葆盖车”是皇帝的规格,刘备从小就不甘寂寞。 对于刘备的言论,他的本族叔叔刘子敬吓得半死,说:“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意思是:你丫乱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会以谋反罪被灭门的! 刘备长大后,一心求取功名,适逢乱世,他终于闯出了一片天,但他不甘于人下,总想自己建立基业。 他先后背叛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孙权、刘璋,目的就是为了自立。 当他看到自己大腿长了赘肉,潸然泪下,给儿子取名“封禅”,野心昭然若揭。 后来刘备定蜀取汉中,便做了汉中王,紧接着曹丕废汉,于是刘备便迫不及待的做了皇帝,自立于四川。 《零陵先贤传》曰:是时中夏人情未一,闻(刘)备在蜀,四方延颈。而备锐意欲即真,巴以为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与主簿雍茂谏备,备以他事杀茂,由是远人不复至矣。 所谓“锐意欲即真”,“锐意”就是执意,一心一意的意思,而“即真”就是做皇帝。 这个记载是说,曹丕废汉后,中国人心不稳,都希望刘备能复兴汉室。但是刘备的心思是自己当皇帝,刘备和主簿雍茂因此劝刘备,但刘备却将雍茂干掉了,从此中原人便不再对刘备寄予希望。
第二,刘备称帝是因为跟随刘备的臣子们怂恿的结果。 乱世将相跟随主公浴血奋战,目的无非是封妻荫子,功名利禄,刘备麾下将士自然也不例外。早在刘备取巴蜀后,便有人以“第一次黄龙见武阳赤水”事件怂恿刘备称帝,但那时候汉中战役没有结束,刘备自然不敢公开谋反。 但后来曹操死,曹丕废汉献帝,这形势就不一样了,刘备终于可以冠冕堂皇的做皇帝,号称自己是汉室正统。 可以说刘备做皇帝,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 归根到底,是形势使然。
第三,刘备称帝的深层次解读 裴潜曾如此评价刘备: “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 不少人对于裴潜评价的刘备的话心怀不忿,反应激烈。其实,这些人恐怕没有体会裴潜话中深意。 汉代以仁孝治天下,这种理念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汉朝统治者的失政,导致天下大乱,整个社会处于崩溃的边缘,而在这种局面下,要想稳定国家就必须有铁腕强权的人,用冷血的方式加以管理,这个人就是曹操。 换言之,汉朝“常态”的那种温文尔雅,道貌岸然其实是不合时宜的,每个人都想当老好人,都不愿意做坏人,那么结果只能是满世界都是坏人。曹操在这个时候其实充当了最大的那个坏人,而他的作用就是震慑了无数的“小坏人”! 刘备自己说自己:“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 似乎他是汉朝正统,是仁义的代言人,可实际上,以当时的形势来看,刘备这种秉承汉朝所谓“仁义”的模式一旦再度成为社会主流,对整个社会将是一场灾难,那时候,恶人无人可治,任谁都会披着善良的外衣胡作非为,天下将会更加混乱。 其实,即便是“残忍”的曹操,他又何尝不知道仁义比残酷更好?他曾说:“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即和平年代要推崇德化,而战乱岁月应该注重能力。 曹魏大官高柔也说过:“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换言之,曹操,包括曹操幕僚,都明白冷酷残忍会留下骂名,并非长久之计,但是,在那个时代,必须有人来做这种事情,只有等社会秩序恢复了,国家稳定了,才能再重新谈道德和仁义!所谓“乱世用重典。” 从裴潜的角度看,刘备却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他才说刘备“能乱人而不能为治。” 中国历史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野心家,三国后期天下大势本以趋于统一,但钟会却还想着割据称王,而野心家钟会的偶像就是蜀汉昭烈皇帝,钟会如此说:“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原文来自老不看三国的头条号)
历史人物 袁术为什么敢称帝?袁术有哪些势力?
说到袁术很多网友都知道其实也算得上是比较有实力的一个人,但是有的网友也说了,还不是被曹操打败了,所以在有的人看来袁术其实就是真的水很美有本事的那种,那么有的人问了袁术这是凭什么敢称帝啊,袁术又有哪些势力在身边,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
袁术:四代司空倚世劳,可磋不肖事奸豪,忘云名字与意合,直欲起应当涂高 。
袁术出身名门,其父袁逢是东汉朝的司空。东汉末期袁术被何进拉拢,何进死,则与群雄共讨董卓,后割据淮南。
当时流传一句话:"代汉者,当涂高也“袁术觉得自己字公路,儿涂通途就是道路的意思。想当然的人为自己天命所归。于是在袁术偶然获得玉玺后就常常怀有称帝的意图。可袁术称帝的真正原因还是握在手里的这些势力?
一、扬州、豫州、荆州
袁术起初是在南阳据守,而且经营的还不错。可是在于同父异母的哥哥袁绍关系破裂后,袁绍联合曹操狠狠得打了一顿自己的弟弟。没办法跑去了扬州,强攻下扬州后,占了扬州。自此袁术以扬州为据点,慢慢的向周边扩大范围。荆州与豫州,被其吞并。准确的说,袁术当时有的是扬州的大部分、豫州与荆州的一部分。
看看同时期的群雄,曹阿瞒与袁本初只有一州之地,刘表、刘备、刘璋当时徒有其名。而扬州、豫州、荆州又是天下富庶之地,人口旺盛之地。不缺地、不缺粮、不缺人的袁术,势力大到他足以支撑他称帝。
二、孙氏部队
在袁术后期对袁术打击最大的就是孙氏部队的背叛,孙坚在讨伐董卓的时候就是袁术的手下,后来在孙坚讨伐刘表后身死,其所统领部队也被其兄子带还了袁术。不过袁爸爸对孙氏一族非常重视。把自己一半的财力、人力、物力托付给了孙氏。
可是没想到孙策反戈一击,借袁术的名号更换了袁术任命的太守,击退了袁术留在其势力范围的丹阳太守,并夺取了丹阳,结束受监控的生涯。袁术称帝时的孙氏部队,是袁术势力人才集聚地,若没有后期的孙策划江而治,至少袁术不会衰败如此迅速。
总而言之:袁术敢称帝,自有称帝的资本。只是在自立这件事上做了领头羊,总不免要被世人所轻视。
相关参考
提到三国中蜀汉帝国的灭亡,很多人将责任推在了扶不起的阿斗身上。甚至有激进的观点表示,如果诸葛亮真的取代了刘禅的王位,说不定就一统中原,恢复汉室了。如果再将问题直接点,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什么不称帝呢
无论正史还是小说演义,赵云都是勇猛无敌的形象。陈寿在《三国志》里评价其「”强挚壮猛”,小说《三国演义》说赵云「”一身是胆”,位列五虎上将最后一名。然而就是这样一员虎将,刘备称帝时却没给其封侯。刘备称帝
提到中蜀汉帝国的灭亡,很多人将责任推在了扶不起的阿斗身上。甚至有激进的观点表示,如果真的取代了的王位,说不定就一统中原,恢复汉室了。如果再将问题直接点,在去世后,为什么不称帝呢?>在回答为什么不称帝这
刘备是夷陵之战后公元223年在白帝城去世的,这些事件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的时候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所以到了蜀汉政权后期的这个时候,人心的向背,已不再思汉。提到三国中蜀汉帝国的灭亡,很多人将责任推在了
众所周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成为后世江湖兄弟结拜的典范。当然,在真实历史上,桃园三结义并不存在。但有一点依然可以肯定,即: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确情如兄弟!陈寿的《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先主与二
汉献帝听说刘备称帝,紧接着狂笑3声,此时他心里在想什么?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期,在那个天下大乱的年代,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三国演义》这本书的问世,更让提起了人们对于三国历史的
为阿斗狠心杀长子、靠假新闻登基称帝…揭穿被《三国演义》洗白的腹黑刘备
西元208年,过了不惑之年,前半生几乎都被打得四处跑路的小军阀刘备,终于在赤壁之战与孙吴联手打下了荆州的五个郡 – 南郡(孙吴出借)、长沙、零陵、桂阳、武陵。不过若想当上天子,光有这五郡绝对不够,北边
《三国演义》中的刘禅是一个蠢笨的昏君,但据《三国志》记载,在刘禅还是太子的时候,诸葛亮曾对射君称赞刘禅,射君将此事告诉了刘备,刘备甚为欣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
提到三国中蜀汉帝国的灭亡,很多人将责任推在了扶不起的阿斗身上。甚至有激进的观点表示,如果诸葛亮真的取代了刘禅的王位,说不定就一统中原,恢复汉室了。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的权力可谓是达到了人生的顶峰,离皇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袁术的故事。我们知道曹操英雄一生,大权在握,到头来终究也不敢篡汉称帝。而远在曹丕、刘备、孙权等人建立帝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