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的内容介绍,前四史中三国志的地位

Posted 《三国志》

篇首语: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志》的内容介绍,前四史中三国志的地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国志》的内容介绍,前四史中三国志的地位

2、历史小说 内容简略又没有特别文采的《三国志》 为什么可以名列四史

《三国志》的内容介绍,前四史中三国志的地位

《三国志》的内容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记载时间顺序第四位,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

《三国志》取材精审,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不妄加评论和编写,慎重的选择取材之源。这虽然使《三国志》拥有了文辞简约的特点,但也造成了史料不足的缺点。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删改后,成为今日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三国演义》。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任观阁令史。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280年,西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陈寿写《三国志》以前,已出现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266)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三国志》中的《魏书》、《吴书》,主要取材于这些史书。蜀政权没有设置史官,无专人负责搜集材料,编写蜀史。《蜀书》的材料是由陈寿采集和编次的。

陈寿写书的时代靠近三国,可资利用的他人成果并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没有条件获得大量的文献档案。阅读《三国志》时,就会发现陈寿有史料不足的困难,内容显得不够充实。陈寿没有编写志,了解三国时代的典章制度,只好借助于《晋书》。陈寿还著有《益部耆旧传》、《古国志》等书,整理编辑过《诸葛亮集》,可惜这些书后来都亡佚了。

历史小说 内容简略又没有特别文采的《三国志》 为什么可以名列四史

为什么《三国志》也在「四史」之列呢?

陈寿在西晋时写《三国志》,遭遇了和范晔写《后汉书》恰恰相反的问题─他的时代和三国时代太接近了。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深思并安排历史材料。《三国志》的文本相对粗疏,大部分的〈传〉都很简略,也没有特别的文采,在文学上说不上有什么杰出的成就。从史学上看,陈寿也不曾在这部书中加添什么独特的洞见或创意。

单就文本看,《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实在不在同一个等级上,将它放进四史中很勉强,似乎太抬举这部书了。那为什么传统上会如此高估《三国志》呢?

有一个理由不能不提,作为一部史书,严格来说,《三国志》的作者不只陈寿一人。唐代以降的《三国志》,作者名字挂的都是陈寿,然而真正流通的版本,陈寿创作的部分其实不到四分之一。书中占四分之三篇幅的,是由一位大约和范晔同时期的人裴松之完成的。

陈寿运气好,有裴松之费了大工夫帮《三国志》做了详密的注释。在裴松之的那个时代,还看得到许多与三国相关的不同材料;裴松之的那个时代,对于史学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探讨;裴松之的那个时代,已经和三国拉开一段足以沉淀、客观评判的距离。这几个关键因素,使得裴松之具备了比陈寿更好的史学条件。

但裴松之选择的,不是自己另外写一部关于三国的史书,而是为陈寿的《三国志》做详尽的注释。「传注」在中国书写历史上源远流长,不过「传」或「注」,过去都是针对「经」,是解经的重要工具。裴松之却挪用解经的手法,拿来注释一部史书,光是这样的做法本身,就抬高了《三国志》的地位。

不过,裴松之为《三国志》所做的注,在写法上、目的上都和解经的注大异其趣。他的目的不是要让人读懂陈寿的原文,或是挖掘陈寿原文中有什么深意,而是要补充《三国志》的内容,将许多他看到的史料附加到《三国志》里。

裴松之自觉地将他所做的注分为六类:第一类是「引诸家之论,以辩是非」,引用各种不同说法,分辨究竟真正发生了什么事;第二类是「参诸家之说,以核伪异」,比对各家不同说法,将陈寿书中的错误纠举出来;第三类是「传所有之事,详其委屈」,将陈寿写到的事,利用其他史料将来龙去脉说得更清楚;第四类是「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陈寿没写到的事,利用其他史料进行补充;第五类是「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陈寿写过的人,将其生平描述得更完整;第六类是「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陈寿没写到的人,将他们的事迹附加在相关人士的传记之后。

从他说的这六类,我们就知道:第一,以裴松之的标准看,陈寿的《三国志》其实写得很粗,需要以他所掌握的史料,仔细订正与补充;第二,裴松之主要是用《三国志》当作架构,以便将自己看到、搜集来的各种材料摆放进去。

等到裴松之将这些材料摆进去,《三国志》实际上变成了另外一部书。而且在裴松之注完《三国志》后,历经南北朝到隋、唐的大动乱,裴松之看过的许多材料纷纷佚失,于是随着时间推移,保留在《三国志》注释中的史料就愈显珍贵。

《三国志》被列入四史,主要功劳不在陈寿,裴松之的贡献毋宁更大。值得好好读的,不该只是陈寿的文本,还要读裴松之搜罗、附加的丰富注释。文本加注释的《三国志》,才算得上具备崇高史学地位的《三国志》。

相关参考

中国记历史

1.《史记》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地位史记史记《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本历史著作.《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

国内四大历史教学杂志

一、中国四大史书是哪四部【一】中国史学史中没有“四大史书”这种说法。《辞海》、《中国史学史辞典》也没有这一词条。网上把《前四史》说成四大史书是误传。【二】中国历史上把四部史书并列的情况大致有三种。【1

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巨作《汉书》,却被小人害死

《汉书》又称《前汉书》,和《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也是二十四史之一。记录了汉高祖到新朝王莽之间230年的历史,总共80万字。汉书的诞生过程经历了

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巨作《汉书》,却被小人害死

《汉书》又称《前汉书》,和《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也是二十四史之一。记录了汉高祖到新朝王莽之间230年的历史,总共80万字。汉书的诞生过程经历了

《三国志》中有哪些四川人被陈寿列了进去

《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编写的一部纪传体国别史,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三国志》取材精练,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证,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不妄加评论和编

历史二十四史

1.求24史的简介作者1史记汉·司马迁1302汉书汉·班固100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1204三国志晋·陈寿655晋书唐·房玄龄等1306宋书南朝梁·沈约100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598梁书唐·姚思廉

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的主要内容介绍,七擒孟获是真的

七擒孟获的主要内容这个故事简单地说就是如何让一个人心服口服。诸葛亮愿意陪一个人玩七次这样的游戏,可见这人的重要性。我们知道诸葛亮著名的《出师表》,文中简述他自己的一生,向蜀国表明忠心,为幼主安排好所有

三国志

《三国志》书影  《三国志》(拼音:sānguózhì),二十四史之一。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

谈谈陈寿的《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封建史书「”二十四史”中的一部。《三国志》有它的长处,但是也有缺陷及应当批判的地方。《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公元二三三至二九七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人。在蜀汉时,作东

三国乔国老叫什么 乔国老的女儿大小乔

乔国老叫什么三国时期,主要讲述的是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所以在三国中,主角向来都是男人,极少有女子在其中。最出名的应该就是大小乔、貂蝉、甄宓和孙尚香。前四个是三国四大美女,后一个是吴国公主,蜀国主母。而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