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蜀汉刘备伐吴怎么失败的

Posted 战役

篇首语: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蜀汉刘备伐吴怎么失败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国蜀汉刘备伐吴怎么失败的

2、三国中被严重低估的人物,曾救蜀汉于危难之际,揭秘他的外交人生

三国蜀汉刘备伐吴怎么失败的

刘备伐吴怎么失败的

刘备伐东吴是三国之中非常经典的一个桥段了,而对于这个故事一直以来也有着不少的争议,有很多人对于刘备失败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里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刘备失败的一些主要原因。

刘备伐吴被火烧连营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刘备伐东吴是很难有大的好处的,先不说能不能打下荆州,就算能打下荆州,要是曹魏趁着东吴这次丢荆州转而一起合力攻打东吴,最后把东吴打残甚至消灭了,那么对于刘备而言,这依旧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局面,所以说刘备这次伐吴最好的就是打下荆州的一小部分,占点便宜就好了。而当时蜀汉阵营内部人心就不齐,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打的,再加上益州刚占领没多久,汉中也是新占据的,所以需要分出不少的精力去消化吸收,再加上需要防备曹魏,所以不可能全军出动,这就是刘备军没有了人和。

其次刘备军也不占地利,当时东吴军队的几次败退撤兵看似是蜀汉大胜,气势很旺盛,但是其实东吴空出来的那些地形都是比较狭小,都是一片高山峻岭,很难施展开,而东吴军一走,刘备军就自然的占据了这一片,也为之后的败北打下了基础。

再来天时也是不在刘备这一边,起初打的时候还是比较冷的天下,但是毕竟身处南方,就算是冬天也勉强能接受,而随着双方的僵持,逐渐进入到了酷暑难耐的时节,刘备军身处水军的船里面,热的不行,只能到了陆地上去,但是陆地又是非常狭窄的山路,只好绵延分布在数百里的山道上,给了陆逊火烧连营的机会,可以说刘备这次出兵,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占据怎么可能能赢?

刘备伐吴用多少兵力

刘备伐吴是历史上有名的事件,而这场战役最后带来的结果也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历史上对于这场战役的研究非常的多,其中除了失败原因和该不该打等重要因素之外,最受重视的就是刘备当年那场战争动用了多少的兵力。

刘备伐吴兴兵众多

首先演义中所受的刘备兴兵70多万肯定是不可信的,毕竟当时刘备治下也才这么点人口,根本不可能支撑起这么多的士兵,而根据史书来看当时刘备的总兵力也就是10万出头,排除当时必须用来防守曹魏的几万之外,能够拿去和东吴作战的其实也就是7万,再加上战线很长,沿途需要留守部队,所以真正能够和东吴打起来的也就是4,5万人,而东吴一边的人可能更多一点,妥妥的五万左右。

从上文可以看出来刘备其实在兵力上是完全不占优的,而且刘备的兵种其实也不占优势,众所周知,东吴的水军是很强的,而刘备的水军相比来说就差了很多,历史上也没有他大规模造船或者训练水军的记载,以这样的水军战力想要击败水军格外强大的东吴是不现实的,可见刘备自己也没有足够的拿下荆州的信心,他的主要目的还是先打着,给予战场上的压力来获得外交上的成功,毕竟吴蜀两国不是那种必须分个你死我活的关系,那只会便宜了曹魏,所以综合来看,刘备这次出兵7万左右和东吴交战的根本目的还是给予战场上的压力获得谈判上的主动权。

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众所周知,刘备一生之中最后一次出征打仗就是东征伐吴之战,而这场战役最后也以惨败告终,对于三国鼎立的局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这一场大战对于吴蜀两国都没有好处。对于刘备的这次失败,很多人都不解,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前去,这样肯定不至于落得这么惨败的下场。

刘备伐吴的路线图

首先需要说的是在历史上的诸葛亮没有演义中的那么神,历史上的诸葛亮虽然称得上是一个全才,但是相比来说他的军事能力比之他政治后勤等方面来说还是差了不少,而且本站上诸葛亮自从跟着刘备,几乎就没有指挥过什么战役,演义中所谓的诸葛亮博望坡之战的妙计其实都是罗贯中编的,那场战役其实是刘备指挥的,和诸葛亮没有多少关系,所以说其实对于刘备而言诸葛亮是一个内政上的人才,而不是出去带兵打仗的,真正的军师反而是庞统、法正等人,但是很可惜庞统法正早早地就死了,而在这场战役失败之后诸葛亮还感叹:“若是法正尚在,决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

其次当时刘备伐吴主要是为了缓和自己内部荆州、益州两大势力的矛盾,而诸葛亮应该算是不属于两者的超然存在,所以说刘备这次出征不带上他也是很有可能的,再加上刘备自己已经亲征了,诸葛亮这个丞相再走,成都靠谁来处理政事,靠谁来安抚留下来的那些人,也是考虑到这一点,刘备才把诸葛亮给留下来了。

刘备伐吴失败的关键战役

众所周知,刘备生涯最后的一次伐吴大战是失败的,而这次的失败也是对于日后的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这次刘备伐吴失败的关键战役又是什么呢,其中的过程又是什么个样子的呢?

伐吴失败的夷陵战役

刘备伐吴失败最关键的一场战役就是夷陵之战,可以说这场战役是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齐名的战役,对于之后的三国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当时孙权方趁着关羽攻打曹操的时候,从后方偷袭的了关羽,结果关羽一战败北被杀,整个荆州几乎都落入到了吴国的手中,这样一来吴蜀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掀起了夷陵之战。

在公元221年的时候,刘备先趁机称帝,然后一个多月的会见就召集了自己的大量人马准备攻打东吴,要夺回荆州,孙权几次派人求和都未能让刘备打消这个念头,在7月份左右的时候刘备主动出兵,对东吴发动了战事,当时双方的国界线已经是到了长江三峡一带,可以说是地势狭窄,非常不利于作战,陆逊作为全军总指挥认识到当时刘备军气势太盛不能和他们硬拼,所以就决定放弃马上决战,通过防守反击的方式来获取胜利,陆逊果断指挥吴军避过汉军的锋芒,一路有秩序的败北后撤,麻痹刘备的精神,到了夷陵一带就在那儿驻扎了下来,和汉军僵持,那儿地理位置比较好,易守难攻,刘备军不好打,而陆逊也非常沉稳,就是拖时间,找机会,等到了6月份的时候,天气太热了。刘备手下都忍不住了,所以刘备只好将兵力分散在当时的山路上,结果被陆逊找到机会一把火烧掉了蜀军的主力,刘备自己也大败而回。

三国中被严重低估的人物,曾救蜀汉于危难之际,揭秘他的外交人生

史宛导读: 在刘备伐吴失败后,蜀汉面临重大危机! 刘备兵败退守白帝城,在东吴阵营中有人力劝孙权乘胜追击,但陆逊进言说不该进击,反而应该与蜀汉重新缔结同盟,以防曹丕发兵来袭。 孙权听从陆逊之言,与蜀汉言和,但就在这个时候,蜀汉上下发生了一件最令人担忧的事情──刘备病重,于白帝城逝世! 01 由于蜀汉建国的情况特殊,其国家的命运几乎全系于刘备一人身上,当开国君主不在了,内部人心浮动、外围又有强敌环伺,诸葛亮不免对此忧心忡忡。 虽然吴蜀之间已约定谈和,但翻开历史来看,当初孙权对于刘备占据荆州非常不满,曾派遣过鲁肃和关羽谈判,双方约定以湘水为界,结果后来孙权突然背信弃义,偷袭荆州。既然有前例,谁知道这次会发生什么事呢? 诸葛亮正为此发愁,这时正遇邓芝求见孔明,邓芝对孔明说道:「 ”如今幼主弱小,刚登上皇位,应该派遣能够担当重任的大使再次向吴国表示友好之意”。 诸葛亮微笑道:「 ”我考虑很久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如今终于找到了”。 「 ”你说的是谁呢?” 「 ” 正是你啊!” 先前吴蜀已经议和,似乎并不需要再派遣使者,但邓芝明白,此时正是国家危急之际。他能够看清这一点,所以诸葛亮才放心将这件事交给他。 02 邓芝代表蜀汉出使,前往晋见孙权,然而,孙权并没有立刻召见他。 邓芝知道事情不妙,如同他和诸葛亮所料,孙权似乎犹豫不定,不然两国言好,有什么理由不见来使呢? 于是邓芝写了封奏文呈给孙权,信上说道:「我今天前来也是想为吴国考量,不只是为了我们蜀汉啊!」 孙权闻言,接见了邓芝,接下来就是外交的唇枪舌战了。 03 孙权说道:「 ”我有诚意和蜀国交好,并不是不愿意跟你们联合啊!只是蜀主幼小,国力又弱,若被魏国攻击,便难以自保,这就是我犹豫的原因”。 邓芝回道:「 ”吴、蜀联合起来共有四州之地,大王你是当世英雄,而诸葛亮也是一代豪杰,蜀有险要地势、吴有三江之阻,只要唇齿相依,进可以兼并天下,退也可以鼎足而立,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大王若向魏国低头,魏国既会要求大王入朝拜见、又会要求大王将太子送上魏国称臣,如果不听从,魏国则奉旨讨伐反叛,我们也一定会顺长江而下进逼,这么一来,江南之地就不再是大王的了”。 孙权沉默良久,回了一句,说得没错啊。于是与魏国断绝往来,派遣使者回访蜀汉,表示善意。 孙权是个擅长看风向的聪明人,或许本来就有言和之意,他虽然刘备强盛时搞背叛,但当今局势,吴蜀交战只会自取灭亡,两国联合,可说是必然的走向;邓芝的言论合情合理,说到魏国向孙权要求送上儿子当人质一事,更是切中要害,曹丕确实如此要求,于是孙权正式和曹魏划清界限。 04 两国重新和好,吴国遣使至蜀,而蜀汉再次派出邓芝回访,这一次,邓芝和孙权见面,和上次紧绷的气氛完全不同,孙权带着笑意迎接他。 「 ”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 经过上次会谈,两国确定同盟关系,身为使者,这时候大概只要摆出交际的笑容就好了。陪笑说句「二主分治,不亦乐乎!」举起酒杯敬孙权一杯,大概就是外交的最佳选项吧? 不过,猜猜看邓芝如何回应? 「 ”俗话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邓芝淡淡说道。「 ”如果我们两国吞并了魏国,而大王仍不肯领大汉天命的话,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到时候君主各凭德行、臣子们各自竭诚尽忠,双方势必一战了”。 孙权闻言大笑,说道:「 ”你的坦诚直率,竟然到了这个地步”! 这就是邓芝厉害的地方。当然,如果首要的敌人灭亡,两国终有一战,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谁也不会在对方君王面前说出来,正因为邓芝没有欺骗、没有敷衍,让孙权更加信任他、看重他。 孙权写了封信给诸葛亮,说道:”丁厷言词过于浮夸,阴化则是言不尽意;能够使二国长久和睦往来的,只有邓芝了”。 05 东吴和蜀汉长年打交道,孙权对于蜀汉臣子都很熟悉,由他说出这句话,非常具有说服力。 孙权喜欢诙谐滑稽的言词,他对费祎、伊籍的机智和辩才相当赞赏,不过,说到国家大事,像邓芝这样的使者才是上上之选。 一般总会以为,当使者的人必定口才了得,能够面不改色地讲大话空话;然而,君王和他身边的谋臣都不是笨蛋,单纯想要用言词压过对方、骗过对方,那是不可能的。 结语:邓芝的外交讲座告诉我们,不夸大其词、不迎合奉承,将情势确实明白地说出来,才是谈判的正道。 放在现代来说,做生意、谈合作、经营一段关系,或许也是如此──诚意,其实就是最好的交际手段。

相关参考

三国中被严重低估的人物,曾救蜀汉于危难之际,揭秘他的外交人生

史宛导读:在刘备伐吴失败后,蜀汉面临重大危机!刘备兵败退守白帝城,在东吴阵营中有人力劝孙权乘胜追击,但陆逊进言说不该进击,反而应该与蜀汉重新缔结同盟,以防曹丕发兵来袭。孙权听从陆逊之言,与蜀汉言和,但

刘备伐吴名为关羽报仇 实是吓唬孙权

导读:刘备伐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刘备伐吴,在三国历史上,是一次非常重大的战役。蜀汉精兵尽出,刚刚登基称帝的刘备企图通过这次伐吴战争占据江东,并以此与曹魏势力抗衡。但是很可惜,出征伊始虽然气势如虹,胜仗

刘备为何不听赵云劝谏执意伐吴

刘备称帝后,不顾赵云等重臣的激烈反对,坚持兴兵讨伐东吴,最终惨败夷陵,使蜀汉国力遭到重大损失,刘备本人也在忧愤交加之下病死白帝城,纵横汉末三国的英雄最终以一种悲情的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刘备为什么要弃众

刘备生前不伐魏国是有何难言之隐 三国那些事儿

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被马忠所擒后被杀,荆州落入东吴手中,后张飞由于酒后鞭笞士卒被范疆张达杀死后投降东吴,此时,刘备执意举兵伐吴,诸葛亮和赵云都力劝刘备,后来伐吴失败刘备病死在白帝城,更是让很多...

刘备生前不伐魏国是有何难言之隐 三国那些事儿

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被马忠所擒后被杀,荆州落入东吴手中,后张飞由于酒后鞭笞士卒被范疆张达杀死后投降东吴,此时,刘备执意举兵伐吴,诸葛亮和赵云都力劝刘备,后来伐吴失败刘备病死在白帝城,更是让很多...

三国刘备伐吴带了多少人

刘备伐吴带了多少人大家都知道,刘备伐吴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的成败可以直接决定三国未来的走向,那么在这场至关重要的战役之中,刘备带了哪些人呢?历史上知名的那些个猛将谋臣之类的有没有出场呢?刘备

刘备伐吴兵败,陆逊追击被困八阵图,不得已撤军,真相是这样吗

三国演义中刘备率领七十万大军为二弟关羽报仇,东征伐吴。深入吴境二百里。最后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火烧连营。七十万大军所剩无几,蜀汉元气大伤。关兴张苞等将被冲散了,而刘备此时一路溃逃。陆逊率兵追击,被困于诸

三国时期蜀汉左将军掾白眉马良生平 马良简介

...(187-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谡的哥哥。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名,而马良又在五人中最为出色,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马良)最良”的赞誉。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友善,曾奉命...

刘备伐吴损失有多惨重

公元221年,这一年最热的季节。蜀汉的皇帝昭烈帝刘备,不顾诸葛亮和赵云等人的劝阻。毅然以替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动了对东吴的战争,这时候刘备才登基三个月。我们的老祖宗就曾经说过战争是不祥之器,用之要慎重再

刘备伐吴1年不缺粮,为何诸葛亮伐魏百日就粮尽退兵

刘备在建立蜀汉后,面临着一个十分艰难的抉择,那就是先打谁,北边是强大的曹魏,东边则是实力排名第二的东吴,志在统一天下但又偏偏是实力最弱一方的蜀汉,显然无法同时向吴魏两国开战,只能择其一。早在诸葛亮的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