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上街亭之战中大败诸葛亮的名将
Posted 祁山
篇首语:勤勉是幸运的右手,世俭是幸运的左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史上街亭之战中大败诸葛亮的名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三国史上街亭之战中大败诸葛亮的名将
现在不少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由于只看过少许有关三国时代的书,所以对三国时代很多人物都不甚了解。有的人甚至把一部《三国演义》当成“圣经”来膜拜。将书中许许多多虚构的成份当成是历史。故而模糊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历史。它成书于元末明初,那是封建的时代,作者免不了会受封建糟粕的影响,为所谓的封建正统辩护,于是形成了“尊刘反曹贬孙”为核心的思想。
张A字俊V,河间|人也。他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与张辽、徐晃、乐进、于禁并称“五子良将”。在历史上,他是一位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的大将。但在《三国演义》中,张A却变成了一个接近于白痴的将军:前期的张A虽然颇有勇名,但出场后先被马超轻松打败,然后赵云又轻松将其打败,所以始终不能说是第一流的武将。直到汉中后才稍微恢复了一点英雄的样子,和张飞打了好几十回合不分胜负,但是好景不长,后来又因气不过张飞喝酒挑衅,被张飞打得狼狈逃窜,接着在汉水看到赵云吓得不敢交锋。在《三国演义》里,张A简直成了一个废物,到处吃败仗,最后自告奋勇去追诸葛亮,结果被后者围射死于木门道中。其实,这些都是罗贯中先生为了突出刘备集团的厉害而虚构的。真正历史上的张A,是一位有勇有谋的伟大将领。
蜀汉建兴六年春,诸葛亮出祁山。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d,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据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A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A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A所破。亮拔西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诸葛亮这次亲率大军攻打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在孤立无援的境地下叛魏降汉,关中大震。曹真在d,司马懿在荆州,魏国这时派出的只有张A并只可能派出张A迎战。根本不可能出现《三国演义》中的曹真与司马懿两路大军在前,张A为副手的情况。罗贯中的说法完全是把张A的功劳移到曹真和司马懿的手中,以此来突出诸葛亮对手司马懿的不简单,而更加突出诸葛亮的厉害。这对张A是很不公平的。
街亭之战是三国的一次经典战役,而此战起初魏军处于很不利的状态,但由于马谡的失误,张A抓住了战争的关键点,赢得了街亭之战的胜利。据《三国志・魏书・张A传》:“A断其水源,击,大破之。”张A此举不仅夺下了街亭,更随后收复了起初叛乱的三郡,让魏军不利的战局得以全面的扭转。诸葛亮出祁山最成功的一次,却因为张A而以失败告终。此次战役的成功,连魏明帝都大为嘉赏。据《三国志・魏书・张A传》:“诏曰:‘贼亮以巴蜀之众,当虎之师。将军被坚执锐,所向克定,朕甚嘉之。益邑千户,并前四千三百户。’”
街亭之战后,张A奉命去荆州助司马懿伐吴,然而当时正值冬天水浅,大船无法通行,张A于是又回军屯驻方城。诸葛亮此时利用关中空虚之机复出攻打陈仓。魏明帝飞马召回张A以抵御诸葛亮的进攻。据《三国志・魏书・张A传》:“帝驿马召A到京都。帝自幸河南城,致酒送A,南北军士三万及分遣武卫、虎贲使卫A。”外姓将领能得到这样的待遇,是曹魏开国以来从未有之事。由此可以看出魏明帝对张A的信任和重视。而张A没有让魏明帝失望,他的“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把军机分析得非常恰当。后果如其言,等他到了南郑,诸葛亮已经退军了。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谓的“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吧。
没周瑜、陆逊的战功怎当都督
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四大都督,其中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吕蒙从蜀汉夺回荆州;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战胜刘备、石亭败曹休,唯独鲁肃没有实质的战功,却可以当上都督,这是为何?原因就是他在诸葛亮提出「隆中对」前,就提出类似的战略「榻上策」,这项战略成为孙吴的治国方针,帮助孙权称帝。
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鲁肃忠厚老实,甚至到了愚笨的地步,多次成为诸葛亮和周瑜间斗智的牺牲品,但在历史上却不是如此。鲁肃于西元172年出生,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定远县)人,个性豪爽,喜欢读书、射箭,某次身为居巢长的周瑜,因为缺粮而向鲁肃求助,对方二话不说就将一仓3千斛粮食送给周瑜,2人也因此结为好友。
西元200年,孙策过世后,年仅18岁的孙权继承事业,却让许多人担心他太年轻,无法好好管理江东,这时周瑜把鲁肃推荐给孙权,2人一见如故,孙权就问:「我继承父亲和兄长基业接掌江东,想效仿齐桓公晋文公,行尊王攘夷之举,匡扶汉室,阁下有何见教?」。
鲁肃立刻提出「榻上策」:「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认为北方多务、曹操势力又庞大,孙权应该先统一南方,讨伐黄祖、刘表;等到孙权拿下荆州后,将领土延伸到长江尽头,就可以称帝,和北方的曹操划江而治,实现「二分天下的规划」。当时孙权听完这番言论,虽然谦让一番,但对方提出称帝的构想,已经深植于他的心中,之后「榻上策」成为孙吴的治国方针。
虽然「榻上策」突显出鲁肃的眼光,但提出得太早,有些目标无法达成,像是「进剿黄祖占有荆楚」,不过孙吴仍依照「榻上策」治国,20多年后孙权称帝,当时他对着群臣说:「这是当年鲁肃替我规画好的。」
相关参考
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四大都督,其中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吕蒙从蜀汉夺回荆州;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战胜刘备、石亭败曹休,唯独鲁肃没有实质的战功,却可以当上都督,这是为何?原因就是他在诸葛亮提出「隆中对」
曹操达到人生巅峰▲袁尚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大破三郡乌丸,被曹操的军威震慑的辽东太守公孙康砍下袁尚、袁熙两兄弟首级送给曹操,至此袁氏势力集团彻底灭亡,曹操终于统一北方。当时,江东孙权、荆州刘表、凉
曹操达到人生巅峰▲袁尚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大破三郡乌丸,被曹操的军威震慑的辽东太守公孙康砍下袁尚、袁熙两兄弟首级送给曹操,至此袁氏势力集团彻底灭亡,曹操终于统一北方。当时,江东孙权、荆州刘表、凉
夷陵之战又叫猇亭之战,被后人誉为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三大战役之中的最后一场,当时刘备倾全国之力对东吴发动战役,结果出乎意料,东吴防御成功,刘备则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逃到白帝城后恼羞于
三国蜀汉主君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后,退守白帝城并着手进行托孤,但刘备却做出一个十分矛盾的任命:「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李严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导致诸葛亮无法掌握军权并领导蜀汉,而真正握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美姿容,精音律,东汉末年东吴集团著名将领,自幼与孙坚之子孙策交好,妻小乔,有两子一女。周瑜多谋善断,精于军略,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大败
三国蜀汉主君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后,退守白帝城并著手进行託孤,但刘备却做出一个十分矛盾的任命:「託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李严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导致诸葛亮无法掌握军权并领导蜀汉,而真正握
赵云之所以没有参加夷陵之战,不是因为刘备不信任他,不重用他了,相反,刘备虽然亲自率兵伐吴,然而,益州的战略布署,一清二楚,马超和魏延北面防魏,诸葛亮和太子镇守成都,赵云督江州,因此,虽然有夷陵之惨败,
诸葛亮开始北伐,兵出祁山。派参军马谡去把守战略要地街亭,而王平为马谡先锋。马谡察看地形后,决定舍水上山。王平一再劝阻,马谡不听。后蜀军水源被断,大败,士卒离散。唯王平领本部千余人虚张声势,断后,收拾败
公元222年,蜀主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收复荆州,发动倾国之兵,向东吴孙权发动了猛攻。谁知陆逊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蜀军,火烧连营,从此以后蜀汉大衰,军力不复出三峡以东。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政。为了摆脱四面受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