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伐缺乏整体规划
Posted 弱国
篇首语: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对北伐缺乏整体规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对北伐缺乏整体规划
诸葛亮一生主要军事活动是北伐,几次北伐整体看来,诸葛亮所作所为都是违反军事规则的。当然,违反常规的行动往往会取得出人意料的胜利,但诸葛亮的违反常规,总体上给人感觉很外行。这种违反常规也使诸葛亮的北伐充满矛盾和迷雾,爱诸葛亮的人正好借这种迷雾把诸葛亮想象成神,其实怎样,下面就对诸葛亮的违反常规处逐一论述:
一、战争决策的冒进(与其谨慎的人格相左)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第二次北伐后,诸葛亮上表后主时说了这么一段有点赌徒味道的话。惟坐待亡,孰与伐之?诸葛亮自己都没有任何胜算的把握,却不顾群臣反对反动战争,难道诸葛亮对北伐如此上瘾?(当年曹操南侵、刘备伐吴,都是兵力等各方面都颇有优势,居然被评价冒进,却没人说诸葛亮冒进)诸葛亮的军事才可比曹刘吗?蜀地还有韩信这样的将才吗?兵力和经济后盾能与魏抗衡吗?由此看来,其冒进程度是少有的,有悖于诸葛一生唯谨慎的称号。这种矛盾使后人百思不得其解,爱诸葛亮的人会解释为政治战,但看诸葛亮对北伐的巨大投入,就知道不会是单纯的政治战。其实,诸葛亮吞魏的心理是很明显的!如果真得仅为魏国百姓还记得还有这个大汉,或者仅为了化解国内矛盾,而付出的却是国力消耗贻尽的沉重代价,所以说政治战不太可能。 应该说诸葛亮北伐是出于真心,且北伐的决策并没有错:因为弱国是拖不起的!一州之力量无法与九州拼持久战。错就错在蜀是在没有帅才的情况下出战,就这一点来说,北伐实在不该。不战死守自然早晚要灭亡,战又不能取胜,则反而会加快蜀国的灭亡。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假如我站在蜀的立场上,我会坚决反对北伐。
二、军事指导思想过于谨慎(与草率发动战争相左)
既已没有胜算把握的情况下发兵,诸葛亮却又恢复了其谨慎,没有那种拼死一搏的精神了。没有任何一个军事家是从来不冒险的,诸葛亮由于战术运用上过分谨慎,把北伐引入死胡同,使战事发展成弱国所最忌讳的相持战的局面。 有人解释为由于蜀是弱国,诸葛亮必须吝惜军力,谨慎出战。这种说法不错,但越是弱国,越需吝惜军力,越是应该要谨慎发兵,战则必胜,可见诸葛亮谨慎得不是地方。
三、将最好的战术安排一次用光(与其谨慎战略指导思相相左)
这是最令人费解的地方:从诸葛亮不从魏延直捣长安之计来看,说明他应该是谨慎和保守的指导思想来进行战术安排,可见他认为北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分步进行的。可是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就用了最好的战术安排(斜谷疑兵),所以后面几次北伐再也不敢用疑兵。说明诸葛亮并没有一个长期战略统筹和分步规划。况且,既然他并不想直捣魏国腹地,那北伐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仅从第一次北伐来看,并往合理的方向猜想,他应该是想占有陇右的大片郡县,从而占据有利地形并增强自己的实力。可是后几次北伐都是非常被动、盲目,从出兵的地理取道上也看,战略目标很不明确,每次不是粮尽退兵,就是被阻在汉中。可见诸葛亮用兵是多么盲目。 冒进而谨慎,保守而盲目,这一串的矛盾和违规,既有天时地利的无可奈何,也有诸葛亮本人的失误,所造成的是一连串恶性循环,其结果,自然是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一生谨慎的诸葛亮为何执意北伐
蜀汉政权偏居西南一隅之地,国小力弱,其整体实力远不及曹魏,但「 ”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却一反常规,执意率众五出祁山,北伐曹魏,这与其「 ”谨慎”的性格是相悖的。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难道真的是为了恢复汉室吗? 其实不然,虽然「 ”兴复汉室”是诸葛亮北伐的口号,但是,诸葛亮北伐的真实目的不止仅此: 一方面,北伐为蜀汉政权的存在提供合理性,使其不至于降格为一般的地方割据政权, 另一方面,北伐使蜀汉政权内部的荆州集团,东州集团和益州土著集团的矛盾趋于缓和,达到「 ”阋于墙于墙,外御其侮”的目的,巩固了其政权。 除此之外,清代学者王夫之还认为,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以攻为守,「 ”夫公固全局于胸中,知魏不可旦夕亡,而后主不可一隅以光复也,其出师以北伐,攻也,特以为守焉耳!” 其实,诸葛亮北伐还有更加重要的目的: 首先,诸葛亮执意北伐,是为了树立威信、巩固其地位。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在刘备「 ”白帝城托孤”之前,地位是比较低的,并不象《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刘备对其言听计从,诸葛亮当时的职务是临时设立的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主要从事的是后勤保障工作。 例如刘备据有荆州时,他「 ”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刘备入蜀,他「 ”与关羽镇荆州”,刘备占领成都,外出征伐时,他留守后方「 ”足食足兵”以供给。当时,诸葛亮不仅要示好关羽,称马超的才干与关羽相比「 ”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而且还要对法正的不法行为: 「 ”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忍让着,因为法正当时正被刘备倚重,「 ”以正为蜀郡太守,扬威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 使诸葛亮没有机会展现其才华,只有到了「 ”白帝城托孤”之时,因为关羽、法正等人已死,诸葛亮才被刘备视为肱股之臣,托付后事,史称「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后来,诸葛亮虽然在平定南中的战争中立有功绩,但功小而并不能服众,于是他只好通过北代战争来显示其才华,战争中,在诸葛亮指挥下,蜀军攻取了魏国的武都,阴平两郡,射杀张郃,并多次取得一些战役的胜利,使魏军疲于应付。数次北伐战争,确实展现了诸葛亮用人、治军、理国之才干,从而确立了其威信、巩固了其地位 其次、诸葛亮执意北伐,是为了发现、培养了人才,提高蜀军战斗力。 诸葛亮全面执掌蜀汉政权的时侯,关、张、马、黄四员大将及庞统、法正等谋臣都已经死去,加上东汉末年的人才大流动已经基本停止,益州又地处西南偏鄙之地,本地人才相对较少,这就使他深感「 ”小国贤才少”而力求改变。 于是诸葛亮在北伐战争中发现了文臣中的蒋琬、费袆;武将中的王平,姜维等人才。 史书记载: 将琬在诸葛亮北伐时,留守成都,统领丞相府事,「 ”亮外出,琬常足食兵以相供给”,诸葛亮称赞他「 ”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并对后主说:「 ”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而费袆在调解魏延、杨仪间矛盾时「 ”常入其坐间、谕晓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袆匡救之力也”显示了其才干,因而受到诸葛亮的赏识”。 而王平「 ”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但他却在街亭之战中显示了不凡的才干,「 ”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任讨寇将军,封亭侯。” 姜维虽然是魏国降将,但诸葛亮认真考查他后认为,姜维「 ”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又)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于是加意培养,升拜征西将军,在诸葛亮死后,姜维接替了诸葛亮,担当起了保卫蜀汉政权的重任并为此牺牲了生命。但而象马谡这样纸上谈兵的人和象李平(严)这样虽有才干,却不尽心为国的人,却在战争中被剔除了出来。 另外,众所周知,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蜀军被歼灭的精锐部队就有七、八万人之多,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所率领的蜀军,实际上是一支新组建的、缺乏实战锻炼部队,蜀军街亭之战的失利,固然与马谡违抗诸葛亮节度有关,但蜀军「 ”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又占有有利地势的情况下,「 ”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不正说明,此时蜀军的战斗力远不如魏军吗? 遥想当年,老将黄忠,占有地势之利,从定军山上「 ”乘高豉譟”而下,一战而斩魏将夏侯渊的辉煌胜利,我们就不难理解这时蜀军的战斗力有多差。蜀军战斗力的薄弱,迫使诸葛亮「 ”历兵讲武,以为后图”。不过,经过数次北伐战争的锻炼,蜀军的战斗力大为增强,并且多次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再次、诸葛亮执意北伐,是为了拓境就食。 早在刘备时期,秦陇凉州一带就是其觊觎之地。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因刘备已占领益州,派诸葛瑾索还荆州,刘备回答他说:「 ”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而法正在劝刘备攻取汉中时也说,夺取了汉中,就「 ”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 在马超投奔刘备的时候,刘备任命其为「 ”凉州牧”,后来的魏延、姜维也任过「 ”凉州刺史”。而当时凉州并非蜀汉疆土,但刘备、诸葛亮却已选定了其地长官、可见他们早已有意夺取该地。 而益州原本是一个「 ”蜀土富实、时俗奢侈”的地方。但是,刘备攻取益州时,却使之受到了一定的破坏。「 ”计益州所仰唯蜀、蜀亦破坏、三分之二,吏民贫困”。于是,蜀汉的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攻朴胡、张飞战曹军于三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攻汉中、孟达攻房陵、上庸,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章武元年(221年),刘备讨吴战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之战。所有这些战争,都消耗了蜀汉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恢复、补充决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 据蜀亡时统计,当时蜀汉政权「 ”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其数字大体与诸葛亮北伐时相当。由此推算,蜀国每六个半人就要养活一个将士或官吏,除去老人、妇女、儿童,大约也就是每两个劳动力中就有一个人不从事生产活动。 就疆域来说,「 ”曹魏三分天下有其二”,因此,诸葛亮想通过发动北伐战争来改变这种状况,开疆拓土,拓展粮食生产基地并就粮于敌,在渭南「 ”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巩固蜀国的西大门,以达到他「 ”以战养战”的目的。 总之,诸葛亮发动北伐战争虽然使蜀汉「 ”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但通过北伐战争,诸葛亮展现了其才华、巩固了其地位,并选拔了人才、锻炼了新蜀军、拓了境、就了食,从而基本实现了其多种目的。相关参考
蜀汉政权偏居西南一隅之地,国小力弱,其整体实力远不及曹魏,但「”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却一反常规,执意率众五出祁山,北伐曹魏,这与其「”谨慎”的性格是相悖的。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难道真的是为了恢复汉
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措施保护外貌、整修内部,历史街区的历史建筑不必像文物那样一切维持原状,可以进行室内的更新改造,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对历史性建筑要按原样维修整饰,对那些改动不合理的地方,维修时可恢
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什么时候制定的1994年9月5日,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1)基本要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当纳人城市总体规划,对重点保护的地
除了荆、益,诸葛亮还为刘备规划一个州,就在《隆中对》一句话中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个奇才。他与刘备相见的时候,提出了大名鼎鼎的《隆中对》。当时刘备在北方已经混不下去,被赶到刘表那里。说得好听一些是刘表的客将,不好听一点就是刘表对北方的守门员。这个时候刘备可以说是非
司马光和陈寿都是帝制时代的儒生,他们同时具备儒生的长处和短处。儒生的长处是治史认真,叙述客观;儒生的短处是分析和评论历史时着重处世态度而不着重处事的方法。正史里对诸葛亮的赞扬,基本上是他处世的态度。正
导读:“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是后人对三国之一的蜀汉政权人才严重缺失的生动形象地描述。蜀汉人才缺乏,而将才更是奇缺,以致于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之时,军中将领已经到了捉襟见肘、不得不用武功平平
导读:“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是后人对三国之一的蜀汉政权人才严重缺失的生动形象地描述。蜀汉人才缺乏,而将才更是奇缺,以致于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之时,军中将领已经到了捉襟见肘、不得不用武功平平
元末农民战争,北方红巾军之所以功败垂成,主要是三路北伐缺乏统一指挥,各路大军互不协调,没有明确的战略思想。加之主力远离中原,后方空虚,汴梁为元军袭取,使形势急转直下进入低潮。刘福通所领导的北伐虽然
一在现代人的意识形态中,契约是起源于西方的东西,为中国传统所无。现代欧美人非常重视,也非常具备契约精神,中国人则不重视,也非常缺乏契约精神。殊不知,这完全搞反了。从人类文明史的整体来看,契约是起源于中
一在现代人的意识形态中,契约是起源于西方的东西,为中国传统所无。现代欧美人非常重视,也非常具备契约精神,中国人则不重视,也非常缺乏契约精神。殊不知,这完全搞反了。从人类文明史的整体来看,契约是起源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