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历史第一大冤案,魏延究竟为何要“谋反”
Posted 公元
篇首语:莫问天涯路几重,轻衫侧帽且从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蜀汉历史第一大冤案,魏延究竟为何要“谋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蜀汉历史第一大冤案,魏延究竟为何要“谋反”
魏延是一位效忠蜀汉,深得刘备依赖和重用的良臣。魏延出身行伍,早年领部属随刘备入蜀,想为光复汉室建立一番功绩,因而屡立战功而不断升迁。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刘备夺取汉中,封汉中王,迁治成都,需要一位将军镇守汉中。众将皆以为非张飞莫属,张飞也有心镇守汉中;哪知刘备却破格启用魏延,提拔他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全军为之震惊。对蜀汉来说,汉中和荆州是益州的两翼,而汉中又居于门户要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刘备选魏延镇守汉中,足见魏延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有一次,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现在委卿以重任,卿如何担当?他慨然答道:若曹操举天下之力而来,让我为大王拒之;若曹操有偏将十万之众来袭,让我为大王吞之!的确,他“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三国志・蜀书・杨戏传》)”,不辜所托。在镇守汉中的6年里,连曹魏一流名将张颌、曹真也不敢正视汉中一眼。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又进拜魏延为镇北将军。蜀汉建兴元年(公元227年),更以延为都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建兴八年(公元230年),魏延西入羌中,与魏国名将费瑶、郭淮战于阳溪,获全胜。后主即迁其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诸葛亮密谋玄计,杨仪乘机陷害魏延,终于酿成蜀汉史上第一大冤案,也是第一大悲剧。众所周知,杨仪与魏延各持其能,一直不和。诸葛亮经常调和,以求平衡。最后也想借杨魏矛盾除掉魏延。这就注定,魏延将成为“阳谋”斗不过“阴谋”的牺牲品。也许是性格决定命运吧!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诸葛亮病危时,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安排他去世后的退军调度方案。这样重要的会议,只有长史杨仪、司马费神、护军姜维参加,把官阶、爵位高的魏延排斥在外。诸葛亮决定,由魏延殿后阻击追敌,姜维作为副将,杨仪担任退军指挥;如魏延不服从,军队仍按计行事。这就为杨仪阴谋陷害魏延提供了可乘之机。诸葛亮去世后,杨仪密不发丧,派费t去揣度魏延的意向,并抓住魏延个性矜高的致命弱点,用欺诈和激将手段,引蛇出洞,惹得魏延勃然大怒,抢在杨仪撤兵之前,率领所部径南归。杨仪便派马岱以叛逆罪追杀之,并诛延三族。这不是诸葛亮借杨仪之手取魏延之头吗?魏延还是想抢先奏报朝廷,指控杨仪反叛,希望舆论支持自己代丞相之位,根本没有叛逆之心。如果反叛,何不北向投魏?倒是杨仪,后因未得到丞相之位(诸葛亮早已察觉杨仪心胸狭窄,不能为相)后悔没有率兵投魏,并上书诽谤朝廷,终被流放,最后自杀。
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被刘禅尊为相父的十几年中,运用手中掌握的大权,采取一系列隐秘晦暗的手段,对魏延多次建议和行动,进行掣肘与压制,直至借机处之,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他的怀疑之心作祟,怕今后后主刘禅驾驭不了魏延而出乱子,同时也为自己指定的“成承诸葛亮之成规,因循而不革”(《三国志・蜀书・蒋琬费t姜维传》作者评语)的接班人蒋琬、费t扫清障碍。
为何魏延宁愿被冤杀,都不选择投奔曹魏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在蜀汉历史上有着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谋反事件,那就是魏延反叛。在此之时,诸葛亮刚刚病逝,朝中由刘禅做主,而魏延是当时军界第一大将,蜀汉的中流砥柱,因与同僚杨仪水火不容,在诸葛亮病逝之后,就发生权力之争,最后魏延被杀。史料证明魏延是被冤杀的,那么魏延宁愿被冤杀,为何不投奔曹魏呢?
魏延,大家肯定不会陌生,字文长,是蜀汉一位不可或缺的猛将。尤其是在刘备时代,一直备受重用,坐镇军事要地汉中,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之久,汉中固若金汤。在刘备的“五虎上将”相继离世之后,魏延的重要性更加明显,成为诸葛亮北伐最倚重的大将,更是蜀汉的“擎天柱”。
因为魏延地位的重要性,加上其性格高傲,往往不善交往,从而导致众人都避其锋。只有杨仪对魏延很不屑,导致魏延和杨仪水火不容,在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还能压制住他们,可惜诸葛亮未能有效调节和化解,在诸葛亮死后,终于爆发,魏延和杨仪闹翻了。
最终的结局是魏延冤死,刘禅为代表的蜀汉中央自毁长城,令蜀汉元气大伤,损失一位栋梁之才,也为以后蜀汉的衰落和灭亡埋下苦果。为什么魏延宁愿被冤杀,也不投降曹魏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第一:魏延忠于刘备,忠于蜀汉,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叛逃。
根据《三国志》记载,“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魏延是刘备的部曲身份,相当于私兵,这是非常忠心。尤其是刘备对魏延的看重,以及提拔力度,让“一军尽惊”,自然让魏延心存恩德。即使刘备死后,魏延仍旧对刘禅誓死效忠,即使在诸葛亮死后,也曾大呼:“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 ” 甚至与杨仪互相上表后主刘禅说对方要谋反,也是对蜀主刘禅充满了希望,他是忠心的。无奈,刘禅却问董允和蒋琬,被蒋琬等人坑了,不得已只能选择叛逃。
第二:魏延没有兵马,没有投降曹魏的资本
魏延本来有自己的部队,尤其是魏延“善养士卒”,所以部队的战斗力非常强,曾击败费瑶和郭淮,取得大胜,就说明了魏延部队的战斗力。只是可惜,魏延在被蜀汉中央定性为叛乱之后,王平就出来做魏延士卒的思想工作,说:“丞相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造反?” 导致魏延的部队“莫为用命,军皆散”,魏延成为光杆司令了,这样投奔曹操,是否会被接纳呢?要知道,当初孟达是率部曲四千余家投降曹魏,备受曹丕欢迎,重用的。
第三:魏延叛逃速度不快,半途就被马岱追斩
魏延在叛逃的时候,首先是想回到自己的老基地汉中,无非是想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再拉起一支兵马,无奈,杨仪根本就没有给魏延这个机会,速遣马岱追杀,魏延没有人马,在马岱的追击下,被截杀了,自然就没有办法投降曹操了。《三国志》记载: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
相关参考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在蜀汉历史上有着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谋反事件,那就是魏延反叛。在此之时,诸葛亮刚刚病逝,朝中由刘禅做主,而魏延是当时军界第一大将,蜀汉的中流砥柱,因与同僚杨仪水火不容,在诸葛亮病逝之后
原标题:诸葛亮为何一定要设计在自己死后杀魏延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关于这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廷忠心耿耿,无故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筹划
诛魏延,终究谁人之过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关于这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廷忠心耿耿,无故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筹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蜀汉除了五虎上将以外还有一员大将,就是魏延了,诸葛亮在临死前担心在自己死后魏延会有反叛之心,自己在世的时候还能威慑魏延,自己一但去世了,掌有兵权的魏延就会造反,于是诸葛亮就给马岱留...
魏延是蜀汉政权中期的第一大将,在关羽、张飞死了以后,魏延成为蜀汉政权的顶梁柱。在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魏延一直是开路先锋。但是他也是一个悲剧的人物,最后他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那么魏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魏延跟随刘备参加了入川之战,期间立下不少战功,因此被封为牙门将军。219年,刘备夺取了汉中后,自立为汉中王,“迁治成都”,需要安排一员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简介魏延为何要造反? 魏延人物生平简介 魏延字文长,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
本文为作者原创,如有转载,敬请标明据小说《三国演义》描述,诸葛亮曾料定自己死后魏延必反,故临终前授马岱密计,嘱咐马岱待魏延造反证实后,趁他毫无防备时出其不意将其斩杀。魏延一死则叛乱可熄,而汉祚可续也!
成语“庆父不死,鲁难不已”出自春秋《左传》。意思是:如果庆父这个大奸臣不死的话,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终止。古人把庆父比喻成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民间还把他评为十大奸臣第一名。那么,这庆父究竟有多大本事呢?他
三国时代风起云涌,人才辈出;提到三国蜀汉名将,大家最直接的反应一定是五虎将,但除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外,还有一位耳熟能详的大将叫魏延。在三国历史当中,关于魏延的死有很大争议,很多人觉得魏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