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专权跋扈的权臣诸葛亮究竟有无篡位之心

Posted 天子

篇首语:知识是种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上专权跋扈的权臣诸葛亮究竟有无篡位之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历史上专权跋扈的权臣诸葛亮究竟有无篡位之心

2、历史人物 多尔衮有无谋逆之心

历史上专权跋扈的权臣诸葛亮究竟有无篡位之心

导读:

刘备白帝托孤,对诸葛亮曰,若其子刘禅不才,君可自取,古人论此,多赞其君臣肝胆相照,并取鱼水之喻相印证。但也有人认为此乃刘备诡伪之辞《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注引孙盛曰。,对诸葛亮心存猜忌,故以自取试探之。田余庆先生对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皆不以为然,在其《蜀史四题——刘备托孤语》一文中作出新的诠释。田先生的见解是否有道理,本人暂且不作评论,我以为刘备托孤之语,是真心还是假意,抑或另有打算,今已无从考证,诚然是千古之谜。现在要检讨的问题,不是刘备要不要诸葛亮当皇帝,而是诸葛亮自己想不想再上一个台阶,由宰相登上龙椅。这个问题古今从未有人作过思考。正如田余庆先生所说: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从来没有人怀疑过。田余庆:《蜀史四题——蜀国新旧纠葛的历史追溯》,载《文史》,第35期,中华书局,1992。之所以没有人怀疑过,无非是经过历代文人及小说家的渲染,诸葛亮已经被衍化成圣人,成了鞠躬尽瘁、忠贞冠世的典范。历史学家受其影响,大概也会感到这是古史中的一大禁区,轻易不敢染指。要把诸葛亮从圣坛上请下来,我想很有必要对这一最棘手的问题作一番探讨。

其实,诸葛亮执政时并没有被时人视为事君以礼、谋国以忠的圭臬。反之,蜀汉政权中,李严、廖立、来敏、魏延等人对诸葛亮专政揽权颇多微词,诸葛亮在世时,迫于其权威,人皆不敢直言指斥。然而,诸葛亮甫卒,丞相参军、安汉将军李邈即上书后主刘禅,曰: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华阳国志》卷十中《先贤士女总赞·广汉士女》。

所谓狼顾,《晋书·宣帝纪》云:魏武察帝(司马懿)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因谓太子(曹)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可见,所谓狼顾相,即具非人臣之相,李邈直指诸葛亮同司马懿一样亦具狼顾相,意谓其久后必篡夺刘氏天下,自己当皇帝。至于虎视,《后汉书·班固传》所收《西都赋》内有周以龙兴,秦以虎视句,李贤注曰:龙兴虎视,喻强盛也。班固的实际意思是,尽管周、秦都很强盛,但是,周以龙兴,取天下以德;秦却是虎视,取天下以武。李邈用此典故,即暗示诸葛亮身杖强兵,与秦的虎视相同。《左传·昭公十一年》曰: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孔颖达《疏》引贾逵说:五大,谓太子、母弟、贵宠公子、公孙、累世正卿,这五种人有权有势,居边则易反叛,故云:五大不在边。李邈认为诸葛亮属于五种人之一,让其率兵居边,必危及蜀汉朝廷。不仅如此,李邈还直接将诸葛亮比做欲危汉室的吕禄、霍禹。

对李邈的上疏如何看?如果要维护诸葛亮的崇高形象,尽可以把李邈的上疏视为诬蔑、攻讦诸葛亮的诽谤之词;但若冷静客观地仔细分析,即可发现李邈之言并非无中生有、空穴来风。我以为真正具有狼顾相的人是不存在的,司马懿、诸葛亮之所以被时人看成有狼顾相,无非是怀疑他们有篡位的野心。蜀汉政权中不仅李邈有此看法,甚至连尚书令李严亦猜忌诸葛亮有不臣之心。《三国志·李严传》注引《诸葛亮集》云:(李)严与(诸葛)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

九锡为何物?据《后汉书》章怀注,谓九锡本出于纬书《礼·含文嘉》: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器,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七曰斧钺,八曰弓矢,九曰鬯。每朝禅代之前,必先有九锡文,总叙其人之功绩,进爵封国,赐以殊礼。《廿二史记》卷七九锡文条。稽考于史,九锡之礼规格极高,非一般人臣所能享受。如九锡中的虎贲,天子卫卒也《史记·晋世家》注引《集解》贾逵曰。。斧钺金戚皆属天子之卤簿。鬯为天子祭祀上帝、神灵时所用之酒,《礼记·表记》云:天子亲耕,粢盛、鬯,以事上帝。九锡中又有纳陛。纳,内也,谓凿殿基际为陛,不使露也。师古曰:尊者不欲露而升陛。《汉书》卷九十九上《王莽传》注引孟康曰。蔡邕所撰《独断》卷上载:陛,阶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陛侧,以戒不虞。后引申其意,称天子为陛下。所以权臣即可由受纳陛而后晋升陛下。由此可见,谁受了九锡,谁就具备了假皇帝的资格,为将来当真皇帝铺平道路。

自王莽始,权臣易代,夺取帝位,必先封王,加九锡,然后再龙袍加身,登上九五。汉末,曹操欲加九锡,受汉禅,遭到心腹荀的坚决反对,荀素为操谋主,亦以其阻九锡而胁之死。《廿二史记》卷七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同条。王夫之对荀之死发表看法:夫九锡之议兴,而刘氏之宗社已沦。当斯时也,苟非良心之牿亡已尽者,未有不恻然者也,亦天良之未泯,发之不禁耳,故虽知死亡之在眉睫,而不能自已。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中华书局,1975。李严亦是刘备临终时的托孤重臣,难道他的天良牿亡已尽,会容忍异姓篡夺刘氏江山?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劝诸葛亮受九锡,只有一种解释合乎常理,即表面上尊崇诸葛亮功高盖世,当赐以殊礼,而实际上是在试探诸葛亮是否将走王莽、曹操的道路,加九锡,建国封王,进而代蜀汉称帝。

历史人物 多尔衮有无谋逆之心

郑亲王济尔哈朗府邸旧址。

www.cha138.com 多尔衮的一生是谜一样的一生。他生前战功显赫、位至极尊,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权倾朝野;死后不到两个月又被追罪,全面清算、削爵、擢宗室、籍家产、罢庙享、断其后嗣、掘墓、开棺、鞭尸。 本站网上的多尔衮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谜: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之谜、争夺后金汗位失败之谜、争夺大清帝位失败之谜…… 那么,夺位失败后,身为摄政王的多尔衮果真有过谋逆之心吗? 我们且先看看多尔衮当上摄政王之后对待几个关键人物的手段。 放纵福临玩乐不让其学习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福临在盛京皇宫即皇帝位。当时他不满六岁,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他与其他满族孩童一样,从小就喜欢骑射玩耍,这是孩子们的天性,其他的事情无暇顾及。好在有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国家大事自由他们处理。这使多尔衮达到了预期目的,他可以毫无顾忌了。 多尔衮对福临采取放纵的态度,任其每天耽于玩乐之中。都察院承政满达海、给事中郝杰等曾多次上疏,请示为福临遴选博学明经儒士,“朝夕论讲,及时典章”,目的是从小教导福临懂得治国安邦的道理和方法。不久大学士冯铨、洪承畴也联名上疏多尔衮,奏请为福临“择满汉词臣,朝夕讲进”。 然而多尔衮以皇上幼冲,不宜过早讲进为由,统统给批驳了回去。他选派了亲信护从每天去福临身边侍候,经常带他出城习马,有时福临从马背上掉了下来,他们见了并不在意,反而奚落福临一顿。他们之所以敢如此放肆,是因为有多尔衮撑腰,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

郑亲王济尔哈朗。 (资料片)

将济尔哈朗挤出决策中心
同为摄政王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于顺治元年正月,请多尔衮居于两摄政王首席,以发挥他的才能。然而,多尔衮一朝大权在手,便紧锣密鼓、大肆扩充自己的权势,独断专行,首先罢免了诸王贝勒管理部院事务的权力,宣布自己“身任国政”,接着便挟嫌报复,向自己的主要政敌豪格开刀,将皇兄豪格废为庶人。 济尔哈朗感到此人阴险毒辣,担心他会加害于小皇帝及皇太后,因此,在八月底迁都北京过程中,为确保幼帝及两宫皇太后等皇眷安全,临时改变八旗原有排列顺序,把自己所属、原列于右翼最后行进的镶蓝旗调到前面,靠近正黄旗立营,将皇兄豪格的、原列于左翼末尾的正蓝旗调到镶白旗之前、正白旗之后,将两白旗隔开,防止多尔衮有所动作。豪格前不久遭受打击,把正蓝旗移到前面,还有对豪格信任与同情之意。这样做是济尔哈朗与皇太后共同的意思,由济尔哈朗主持实施。 当初在讨论皇位继承人时,济尔哈朗曾先主张立豪格,后同意立福临,就是没投多尔衮的票,多尔衮早就耿耿于怀。现在济尔哈朗又暗示他有篡位野心,更加怀恨在心。于是到北京以后,多尔衮先将济尔哈朗从摄政王中挤掉,降为辅政王,接着又搜集材料,制造罪名,横加迫害。顺治四年正月,多尔衮说郑亲王营造王府时,殿堂的台基违制,并擅立铜狮、龟、鹤等,罚银2000两。 大致就在这前后,多尔衮曾令他的亲弟弟多铎和济尔哈朗共听政务。不久,济尔哈朗便被罢辅政之任,而多铎被晋封为辅政叔王。济尔哈朗就这样被挤出了决策中心。 拔掉眼中钉豪格霸占其正妃 豪格是多尔衮的眼中钉、肉中刺,很难逃出他的掌心。福临出面为长兄昭雪,多尔衮无可奈何,就在豪格被复封为和硕肃亲王的当月,即顺治元年十月,在清军两路出击南明和大顺军的同时,多尔衮派豪格率军下山东,帮助平定地方,稳定漕运之路国;并与出击南明的军队相策应,进攻江北的南明镇将高杰、许定国等,为清军渡江做准备。豪格完成预定任务,于顺治二年初奉命班师返京,竟然丝毫没有得到奖赏。 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正月二十一日,多尔衮命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统兵征讨四川的张献忠农民起义政权。一同前往的将领有很多是多尔衮恨之入骨的两黄旗属人。豪格率军于三月下旬到达西安,随即发兵攻打在陕西的大顺农民军余部和地方起义军。平定陕西后,从十一月起,又率军自陕西入四川,在百丈关接受了张献忠部将刘进忠的投降。然后在刘进忠的引导下,进入张献忠驻地西充。张献忠在混战中阵亡。豪格乘胜前进,平定了四川起义军。 然而,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二月,豪格回到北京,等待他的却不是论功行赏,而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冷清。 三月四日,多尔衮以“谋立豪格”为中心罪名的系列大冤案出笼,济尔哈朗、两黄旗大臣、镶蓝旗大臣,均因曾议立和同情豪格获罪。多尔衮从整治郑亲王到整治两黄旗,最后冲向豪格,气势汹汹,非“一网打尽”不罢休。 三月六日,多尔衮宣布了七拼八凑的豪格罪状:征战四川已有两年,地方却并未全部平定;对随征将领冒功不予处理;屡教不改,对多尔衮的“三次戒饬,犹不引咎”等等。于是诸王大臣议其罪应死。 多尔衮将豪格的心腹俄莫克图、扬善、伊成格、罗硕等人以“附王为乱”的罪名处死。如果不是福临出面涕泣不食,衰求宽恕长兄,豪格也早就成为刀下之鬼了。顺治皇帝一再出面阻止,豪格才免于死罪。多尔衮命将他幽禁起来,但他终究没有逃出多尔衮的手心,最后冤死在狱中,年仅40岁。 顺治六年十二月,多尔衮元妃病亡,次年正月,豪格的正妃竟被多尔衮娶入府中。 随着年岁的增长,福临和母亲孝庄太后越发感到睿亲王多尔衮野心勃勃,但一时又没有制约的办法,只好先安抚他。顺治元年封他为“叔父摄政王”,一年后又晋封他为“皇叔父摄政王”。 带着皇帝梦离开人世 即便是自称“皇父摄政王”,对于多尔衮来说,也还是权宜之计,他已经准备好称帝所用的皇帝服饰。据正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等知内情者揭发:多尔衮死后,侍女吴尔库尼在殡葬之前,告诉身边亲近之人:“王爷没有让别人知道,他曾准备下八补黄袍、大东珠、素珠、黑狐褂,现在可以偷偷放往棺内。”经查属实。 而多尔衮生前之所以没有公开称帝,关键是整体实力无法与皇帝的实力相抗衡。他掌握的两白旗没有皇帝亲领的两黄旗那种特殊的凝聚力。镶白旗大部分和正白旗的少部分是夺自豪格的正蓝旗,豪格含冤而死,跟随原主多年的旗属不可能真心为新主子效力。 如果多尔衮的两白旗与皇帝亲领的两黄旗发生冲突,本来就倾向皇帝的镶蓝、正红两旗,肯定会站在皇帝一边。而皇太后背后还有强大的娘家科尔沁,更是不容小觑。 顺治七年十二月九日,出边围猎的多尔衮病逝,享年39岁。 十二月十三日,清廷正式公布摄政王多尔衮去世的消息,下诏臣民服丧。十二月十七日,福临率领诸王大臣到东直门外五里迎接多尔衮的灵柩,并亲自举爵祭奠。十二月二十六日,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这些,对稳定形势有着积极的意义。 纵观多尔衮当上摄政王之后所做种种,足见其当皇帝的野心还是没死的。如若其命数不是这么短,真做出谋逆之事也未可知。 沈阳故宫博物院特供本报稿件

相关参考

诸葛亮五次北伐,蜀汉损失了什么

诸葛亮是历史上最为有名的谋士之一,更为重要的是,诸葛亮被誉为「”千古第一忠臣”。这一点绝不是口说无凭,也就说,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已经是大权在握了,只不过他仍然没有任何篡位之心。一直到诸葛亮病逝,诸葛亮

原创 古代权臣篡位之前为什么总要求加九锡,九锡到底是什么东西

读汗青的时候,总能看到这个词语“九锡”。并且这个器材似乎不是什么好器材,总和谋权篡位有关。好比某一个权臣,想要把皇帝拉下马,本身坐上去了,就要搞出一个“加九锡”的戏码,似乎“加九锡”是篡位的一道法式一

原创 古代权臣篡位之前为什么总要求加九锡,九锡到底是什么东西

读汗青的时候,总能看到这个词语“九锡”。并且这个器材似乎不是什么好器材,总和谋权篡位有关。好比某一个权臣,想要把皇帝拉下马,本身坐上去了,就要搞出一个“加九锡”的戏码,似乎“加九锡”是篡位的一道法式一

民间俗语“龟背蛇腰不可交,瞟眼看人不用刀”,究竟有无道理

过去的时候,农村人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没有那么多圣贤书可读,更没有所谓的“修身治国齐天下”的志向。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们是愚昧的。那么,过去没有读过书的人们是怎么学习为人处世和交友之道的呢?答案就是从那

杨国忠与虢国夫人杨玉瑶究竟有无暧昧关系

唐玄宗李隆基,老年时的昏聩,对杨玉环的过度宠溺,使得杨玉环所在的杨氏家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杨氏家族中以“五杨”最为闻名,今天咱们就其中两人掰扯掰扯,他们分别是杨国忠与虢国夫人杨玉瑶。先来谈谈虢

82 跋扈将军梁冀

东汉王朝从汉和帝起,即位的皇帝大多是小孩子,最小的是只生下一百多天的婴孩。皇帝年幼,照例由太后临朝执政,太后又把政权交给她的娘家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外戚专权的局面。有的皇帝死后没儿子,太后、外戚就从皇

解析历史上司马昭之心为什么路人皆知?

为什么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呢?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次子,晋景帝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晋武...

从朱棣篡位,看朱棣身世之谜,他究竟是不是马皇后所生之子

明朝是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明朝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朝灭亡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明朝在这三百年中,有很多的未解之谜,其中关于明成祖朱棣,生母的究竟是谁的问题上近六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朱棣是太祖朱元

历史上篡位者不在少数,为什么只有司马家这么遭受人唾弃

历来篡位者不少,篡位的时候几乎都是一手遮天,权掩世界的时候,然后依靠武力逼宫,假模假样的举办一个禅让的典礼,就宣告权力和平移交新朝。如许玩的平日有两种究竟,一种是平稳过渡,新朝代顺利陆续下去,譬如曹魏

历史上篡位者不在少数,为什么只有司马家这么遭受人唾弃

历来篡位者不少,篡位的时候几乎都是一手遮天,权掩世界的时候,然后依靠武力逼宫,假模假样的举办一个禅让的典礼,就宣告权力和平移交新朝。如许玩的平日有两种究竟,一种是平稳过渡,新朝代顺利陆续下去,譬如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