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发生过哪些大战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是怎么回事

Posted 联军

篇首语: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时期发生过哪些大战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是怎么回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国时期发生过哪些大战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是怎么回事

2、十八路诸侯在讨伐董卓战争中的不同表现

三国时期发生过哪些大战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是怎么回事

  一提起演义,很多人都能说上一二,因为国人对于演义实在是太感兴趣了。下面(qiwen8)小编就细数一下那些发生过的大战。>>>  《三国演义》中,开局最热闹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战,三位超凡脱俗,骨骼清奇,将要维护和平的闪亮登场,温酒斩华雄,刘关张三英战,从此三位的名号响彻后汉大地,所到之处基本亮瞎人的眼。>>  可是,上没有温酒斩华雄,也没有三英战吕布,(当然更没有搞笑的刘刕刘三刀)倒是有一位英雄在那场轰轰烈烈的战役中崭露头角,打出了逆天战绩,他阵斩华雄,击败吕布,吓得董卓送女人求和,最后孤身一人夺回了帝都洛阳,此人就是东吴帝国的第一代开拓者---。>>  孙坚生于公元155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之战时他35岁。孙坚既不是袁氏家族的那种名门望族,也不是这种出身朝廷重臣的家庭,他当时仅仅是破虏将军身份,一个杂号而已,(还是后来袁术临时表奏的)破虏将军魏朝为五品,汉代也基本如此,大致相当于现在团长级别。然而,就是这个杂号将军,打出了神一样表现。>>  公元189年冬,曹操发布讨董檄文,关东联军组建,推举袁绍为盟主。关东联军共十几路人马,总兵力达十余万,分三个方向向董卓所在的洛阳缓慢推进。孙坚在这个时期从南阳北上,加入了义军队伍。在当时的联军中,几乎囊括了后来主导三国乱世的所有主要人物,如袁绍、袁术、曹操、等人。但是,这些牛人组成的联军,面对董卓却不敢出击,直到第二年公元190年,联军与董卓军形成了奇怪的静坐。>

  一提起演义,很多人都能说上一二,因为国人对于演义实在是太感兴趣了。下面(qiwen8)小编就细数一下那些发生过的大战。

  《三国演义》中,开局最热闹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战,三位超凡脱俗,骨骼清奇,将要维护和平的闪亮登场,温酒斩华雄,刘关张三英战,从此三位的名号响彻后汉大地,所到之处基本亮瞎人的眼。

  可是,上没有温酒斩华雄,也没有三英战吕布,(当然更没有搞笑的刘刕刘三刀)倒是有一位英雄在那场轰轰烈烈的战役中崭露头角,打出了逆天战绩,他阵斩华雄,击败吕布,吓得董卓送女人求和,最后孤身一人夺回了帝都洛阳,此人就是东吴帝国的第一代开拓者---。

  孙坚生于公元155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之战时他35岁。孙坚既不是袁氏家族的那种名门望族,也不是这种出身朝廷重臣的家庭,他当时仅仅是破虏将军身份,一个杂号而已,(还是后来袁术临时表奏的)破虏将军魏朝为五品,汉代也基本如此,大致相当于现在团长级别。然而,就是这个杂号将军,打出了神一样表现。

  公元189年冬,曹操发布讨董檄文,关东联军组建,推举袁绍为盟主。关东联军共十几路人马,总兵力达十余万,分三个方向向董卓所在的洛阳缓慢推进。孙坚在这个时期从南阳北上,加入了义军队伍。在当时的联军中,几乎囊括了后来主导三国乱世的所有主要人物,如袁绍、袁术、曹操、等人。但是,这些牛人组成的联军,面对董卓却不敢出击,直到第二年公元190年,联军与董卓军形成了奇怪的静坐。

>>>>  原来,联军惧怕董卓军队的实力,不敢轻举妄动。当时最精锐的几支部队,如并、凉之人,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这些部队都在董卓的控制下。另外,袁绍与袁术等人各怀鬼胎,都有自己的盘算,因此都出工不出力,很多诸侯甚至日夜饮酒搞公关,几乎没人将心思放在勤王战役上。期间只有曹操自不量力的主动向荥阳一线发起进攻,结果在汴水遭遇董卓大将徐荣,被杀的惨败,几乎全军覆没,险些丧命。至于刘备同志,那时候估计他只是一小队人马,恐怕连露面的机会都没有。>>  《三国演义》中令人热血沸腾的温酒斩华雄和三英战吕布没有上演,倒是另一场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战斗上演了。>>  孙坚统兵驻扎于鲁阳,整军备战,随时准备进攻洛阳。董卓颇为忌惮孙坚,遂命大将胡轸(此人职位高于吕布,甚至高于董卓心腹李傕郭汜)率凉州军进攻孙坚。当时孙坚刚到鲁阳,正在城外摆酒宴和众将聊天并为自己手下送行。忽然董卓大军兵临城下,众人皆惶恐,孙坚临危不惧,在谈笑间指挥部队有秩序的缓缓进城,最后他才从酒席上坐起身,始终淡定从容。所谓温酒大概就是出自此处吧。胡轸看到孙坚军队如此有纪律,阵容齐整,知道这是块硬骨头,因此不敢强攻,只得在城外驻扎。>>  在随后的战斗中,孙坚吃了一场败仗。时他正准备主动进攻董卓,却遭到敌军大将徐荣的进攻,两军忽然遭遇,孙坚战败,损失惨重。这是孙坚生涯极少的失败,但这次失败并不算太丢人,第一,徐荣太强,就是此人击败了曹操;第二,凉州军兵多;第三,孙坚并未因此丧气,相反,他积极筹划,收拾残兵,卷土重来。>

  原来,联军惧怕董卓军队的实力,不敢轻举妄动。当时最精锐的几支部队,如并、凉之人,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这些部队都在董卓的控制下。另外,袁绍与袁术等人各怀鬼胎,都有自己的盘算,因此都出工不出力,很多诸侯甚至日夜饮酒搞公关,几乎没人将心思放在勤王战役上。期间只有曹操自不量力的主动向荥阳一线发起进攻,结果在汴水遭遇董卓大将徐荣,被杀的惨败,几乎全军覆没,险些丧命。至于刘备同志,那时候估计他只是一小队人马,恐怕连露面的机会都没有。

  《三国演义》中令人热血沸腾的温酒斩华雄和三英战吕布没有上演,倒是另一场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战斗上演了。

  孙坚统兵驻扎于鲁阳,整军备战,随时准备进攻洛阳。董卓颇为忌惮孙坚,遂命大将胡轸(此人职位高于吕布,甚至高于董卓心腹李傕郭汜)率凉州军进攻孙坚。当时孙坚刚到鲁阳,正在城外摆酒宴和众将聊天并为自己手下送行。忽然董卓大军兵临城下,众人皆惶恐,孙坚临危不惧,在谈笑间指挥部队有秩序的缓缓进城,最后他才从酒席上坐起身,始终淡定从容。所谓温酒大概就是出自此处吧。胡轸看到孙坚军队如此有纪律,阵容齐整,知道这是块硬骨头,因此不敢强攻,只得在城外驻扎。

  在随后的战斗中,孙坚吃了一场败仗。时他正准备主动进攻董卓,却遭到敌军大将徐荣的进攻,两军忽然遭遇,孙坚战败,损失惨重。这是孙坚生涯极少的失败,但这次失败并不算太丢人,第一,徐荣太强,就是此人击败了曹操;第二,凉州军兵多;第三,孙坚并未因此丧气,相反,他积极筹划,收拾残兵,卷土重来。

>>>>  初平二年二月,胡轸与吕布率大军进攻孙坚。胡轸是凉州籍将领,是董卓的心腹,而吕布是并州籍将领,并州人长期受凉州人歧视,因此战前捣乱,导致董卓军此次进攻失败。孙坚趁敌军疲惫混乱之际,主动出击,一场混战,大获全胜,战斗中斩杀董卓都督华雄。所谓斩华雄就是出于此处,与关羽没有任何关系。此战是关东联军对董卓军的第一次胜利,孙坚威名大振。然而,就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作为南路军团统帅的袁术,担心孙坚获得成功,会难以控制,因此竟然不给孙坚送粮草。>>  孙坚亲自与袁术撕逼,袁术闹了脸红脖子粗。也恰恰就在此时,董卓派人来向孙坚求和了。>>  原来,董卓早在凉州的时候就知道孙坚,那时候孙坚也在凉州军队中。董卓认为:关东联军其余众人皆不足为虑,唯有孙坚狡猾而且善战,此人对自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董卓看打不过孙坚,就派人拉拢孙坚,希望他加入自己的阵营。董卓列出了全国各地的官职名称,只要孙坚看中的都可以封给他,同时,董卓提出希望和孙坚联姻。孙坚面对诱惑,丝毫不为所动,他说:董卓大逆不道,我恨不能诛灭他的全族,昭示天下,我又怎么可能与他联姻呢?随后,孙坚奋威整军,亲率精锐部队直插洛阳,抵达距离洛阳仅有九十里的大谷关。董卓急派主力前去抵挡,结果两军在洛阳皇家陵园一带遭遇,一场激烈的大战,凉州军被孙坚一战击溃。>>  董卓看到孙坚已经闻风丧胆,他一把大火烧了东汉两百年的都城,然后落荒而逃。董卓临走前留下吕布镇守宣阳门,这是他抵挡孙坚最后的王牌。孙坚与吕布终面遭遇,这是关东联军与董卓军最关键的决战。结果,孙坚再次摧破吕布,进驻洛阳!孙坚取得了震惊华夏的胜利,恢复了首都。孙坚进城后,祭奠被毁的汉祖庙,收拾残破不堪的都城。随即,他计划包抄追击,一举将董卓主力围歼。>

  初平二年二月,胡轸与吕布率大军进攻孙坚。胡轸是凉州籍将领,是董卓的心腹,而吕布是并州籍将领,并州人长期受凉州人歧视,因此战前捣乱,导致董卓军此次进攻失败。孙坚趁敌军疲惫混乱之际,主动出击,一场混战,大获全胜,战斗中斩杀董卓都督华雄。所谓斩华雄就是出于此处,与关羽没有任何关系。此战是关东联军对董卓军的第一次胜利,孙坚威名大振。然而,就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作为南路军团统帅的袁术,担心孙坚获得成功,会难以控制,因此竟然不给孙坚送粮草。

  孙坚亲自与袁术撕逼,袁术闹了脸红脖子粗。也恰恰就在此时,董卓派人来向孙坚求和了。

  原来,董卓早在凉州的时候就知道孙坚,那时候孙坚也在凉州军队中。董卓认为:关东联军其余众人皆不足为虑,唯有孙坚狡猾而且善战,此人对自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董卓看打不过孙坚,就派人拉拢孙坚,希望他加入自己的阵营。董卓列出了全国各地的官职名称,只要孙坚看中的都可以封给他,同时,董卓提出希望和孙坚联姻。孙坚面对诱惑,丝毫不为所动,他说:董卓大逆不道,我恨不能诛灭他的全族,昭示天下,我又怎么可能与他联姻呢?随后,孙坚奋威整军,亲率精锐部队直插洛阳,抵达距离洛阳仅有九十里的大谷关。董卓急派主力前去抵挡,结果两军在洛阳皇家陵园一带遭遇,一场激烈的大战,凉州军被孙坚一战击溃。

  董卓看到孙坚已经闻风丧胆,他一把大火烧了东汉两百年的都城,然后落荒而逃。董卓临走前留下吕布镇守宣阳门,这是他抵挡孙坚最后的王牌。孙坚与吕布终面遭遇,这是关东联军与董卓军最关键的决战。结果,孙坚再次摧破吕布,进驻洛阳!孙坚取得了震惊华夏的胜利,恢复了首都。孙坚进城后,祭奠被毁的汉祖庙,收拾残破不堪的都城。随即,他计划包抄追击,一举将董卓主力围歼。

>>>>  然而,这个计划尚未实施,孙坚的后院就又起火了。原来,袁绍看到孙坚如此骁勇,怕他一旦击败董卓会成为一个新的劲敌。因此,就在孙坚攻入洛阳的同时,袁绍命人袭击豫州孙坚的根据地。孙坚听到这个消息后,仰天长叹:我到这里本打算匡扶汉室,消灭反贼,可没想到,我周围竟然都是这样卑鄙自私的人,我以后还能和谁一起共事,一起为国效命呢?孙坚退兵后,卷入了诸侯争霸战争。一年后,斩杀华雄,击败吕布,吓跑董卓,威震天下的一代名将孙坚,在与刘表军的作战中被暗箭射中,不治身亡,终年36岁。>>  《续后汉书》的作者萧常曾如此评价孙坚:自董卓称乱,四方倡义而起者非一,然皆负恃其众,因之以自封殖,卒无一人婴其锋者;独(孙)坚一战而败之,遂使西走,修复园陵,祗祀庙社,此其忠义奋发,岂袁、刘辈可同日语哉!惜其孤军无继,功弗克就,而其志有足尚也。>>  建立吴国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  有匡扶汉室之心,却挡不住诸侯的狼子野心,一代奇才孙坚就此离去,所幸的是虎父无犬子,孙策后来纵横江东为东吴打下了一大片基业。>

  然而,这个计划尚未实施,孙坚的后院就又起火了。原来,袁绍看到孙坚如此骁勇,怕他一旦击败董卓会成为一个新的劲敌。因此,就在孙坚攻入洛阳的同时,袁绍命人袭击豫州孙坚的根据地。孙坚听到这个消息后,仰天长叹:我到这里本打算匡扶汉室,消灭反贼,可没想到,我周围竟然都是这样卑鄙自私的人,我以后还能和谁一起共事,一起为国效命呢?孙坚退兵后,卷入了诸侯争霸战争。一年后,斩杀华雄,击败吕布,吓跑董卓,威震天下的一代名将孙坚,在与刘表军的作战中被暗箭射中,不治身亡,终年36岁。

  《续后汉书》的作者萧常曾如此评价孙坚:自董卓称乱,四方倡义而起者非一,然皆负恃其众,因之以自封殖,卒无一人婴其锋者;独(孙)坚一战而败之,遂使西走,修复园陵,祗祀庙社,此其忠义奋发,岂袁、刘辈可同日语哉!惜其孤军无继,功弗克就,而其志有足尚也。

  建立吴国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

  有匡扶汉室之心,却挡不住诸侯的狼子野心,一代奇才孙坚就此离去,所幸的是虎父无犬子,孙策后来纵横江东为东吴打下了一大片基业。

十八路诸侯在讨伐董卓战争中的不同表现

三国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个性飞扬的精彩纷呈的时代,正如小说开篇所引用的一首词中所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故事流传深远,令无数的三国迷们津津乐道,正在于那众多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英雄人物,也在于那个特殊的年代造就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舞台。东汉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直接导致黄巾大起义;继而董卓进京,败坏朝纲,凶残暴虐,进一步造成天下大乱。从此,天下群雄蜂起,彼此之间为争夺势力和地盘而相互攻伐,中国历史又一次不幸地开始走向大乱。

我们说,影响历史走向的最终因素是人民。只有顺应了民心和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并有幸被历史的机遇之神所眷顾,英雄们才有可能真正在历史舞台上定位和发挥好自己的角色,从而最终成就一番伟业,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可见在这些决定性的客观因素之外,英雄们自身的素质则是决定其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基于这个思想理念,我们不妨来研究一下三国时代的英雄谱,就会发现三国的雏形在很早的时期就已经开始隐现,这个隐现的大背景就是《三国演义》开篇不久就讲到的东方十七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

讨伐董卓的战争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天下英雄们较为完整的第一次集体亮相。哪十七路诸侯?不妨请看: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啤5谒恼颍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加上广发檄文的曹操自己,严格来讲应该是总共十八路诸侯。而当时的刘关张三人还属于名不见经传的二三线人物之列,仅是因一腔热忱而被收留在北平太守公孙瓒的阵营中。如果偏要将当时所有的地方诸侯都囊括进去的话,也还差那么几路,比如荆州的刘表、汉中的张鲁和益州的刘璋,等等。不过这几位在三国后续的故事中倒也基本看得出其能力所在,故我们还是可以基本上将东方诸侯们讨伐董卓的战争视作天下各路英雄们的一次集体赶考。那么他们在这个特殊考场上的表现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

首先,各路大军聚齐后,盟主袁绍第一次升帐和众诸侯商议进兵。当袁绍在安排好其弟袁术总督粮草应付诸营后,提出更需一人为先锋以直抵汜水关挑战董卓兵马时,长沙太守孙坚立刻自告奋勇挑起了先锋的重担。此为孙坚在整部《三国演义》的第一次露面,可是一出场就给人感觉血性异常,想必袁绍的夸奖文台勇烈,可当此任也不仅仅是出于客气礼貌,也多少代表了当时众诸侯们的整体评价吧。孙文台果然真英雄矣!后续孙坚率领手下大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等一马当先、艰苦作战的细节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确实英勇有加,不负众望。

然英雄的风采却也是时常通过一些龌龊小人的举止言行映衬出来,这不果然就有一些小动作开始在其他诸侯处冒出来了。且说那诸侯阵营里有个济北相鲍信,见孙坚当了先锋,居然怕他夺了头功,暗自里派其弟鲍忠带了马步军三千抄小路提前赶到到汜水关,结果被刚刚来到汜水关镇守不久的董卓部将华雄斩于马下。这场讨伐董卓战争的第一个开门红就这样亮在了董卓一边。

人一扎堆,内部的问题就接二连三地来了,然而这也正是一个考察众人真正素质的难得机会,毕竟关键时刻始见人心。话说孙坚在汜水关一面苦战,一面派人到袁术那里催粮。却不想那袁术竟听信了手下人的所谓良策,认为孙坚乃江东一猛虎,若让其打破洛阳杀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于是,袁术不发粮草,想让孙坚的军队不战自乱,这真是所谓盟友的背后一刀啊。当整个故事看到这里,心里头就已经开始对这个所谓的诸侯联盟的事业隐隐担忧了。不出所料,孙坚营中因缺粮而导致军心慌乱,结果被华雄趁夜劫了寨,不幸大败。东方诸侯们的首轮赶考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当孙坚的败绩传到诸侯大营,袁绍感觉锐气挫动,问计于众诸侯下一步该当如何时,竟然诸侯并皆不语。此时此刻,却惟有站在公孙瓒背后的当时并不属于诸侯之列的刘关张三人在那里冷笑,一股英雄气就在这一被人忽视的角落回荡。果不其然,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关羽的英雄本色立马就在下一轮大考也即如何应对华雄挑战的那一轮博弈中尽显出来。华雄确实勇猛,接连快刀斩乱麻似地斩了袁术的骁将俞涉、韩馥的上将潘凤,令众人大惊失色。正当袁绍一个劲地叹息自己的上将颜良、文丑不在身边时,关羽在这个关键时刻露脸了。

关羽的毛遂自荐竟然也在众诸侯中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反应最激烈的当属袁术了,居然就因为关羽仅是一名马弓手而要叫人将其赶出帐去,此君实在是心胸闭塞,眼光偏狭。然在此刻,曹操不拘一格的用人胸怀在小说的演绎中欣然登场了。曹操力挺关羽,认为关羽既然在这个大场面主动请缨,必有真本事,建议给予机会。作为盟主的袁绍呢,尽管态度不那么偏激,但也基本倾向于认为若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可见作为当时汉末士族势力代表人物的袁氏兄弟,其思维毕竟受限于门户之见,这一点落实到用人方面是大大影响了其今后的事业发展,此点已是后话就先暂且就此打住。

正当这些诸侯大佬们还在纠结于应不应该派一马弓手出场迎战的关键时刻,关羽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坚强意志,并提出若斩不了华雄甘当军法处置。关羽的主动出击赢得了曹操的青睐,也是为自己争取到了一次展现武功于华夏的极好机会。曹操更是叫人备了一份热酒,最终成全了关羽温酒斩华雄的一个美谈,这也是关羽在整部《三国演义》中建立的第一个扬名天下的功勋。我想在当时的整个大营里,对关羽来讲,除了结义兄长刘备,曹操应该是他最大的知音了,毕竟英雄识英雄。

关羽斩了华雄后,张飞备受鼓舞,也公开站出来建议大家赶紧乘胜杀入关去。此刻又是袁术气急败坏,不能容忍一个县令手下的小卒竟敢如此耀武扬威,也是叫人将张飞也赶出帐去。此刻又是曹操阻止了袁术,并认为得功者受赏是不分贵贱的。为了担心引起诸侯间不必要矛盾的加深,曹操叫公孙瓒暂且带刘关张三人回寨,并在事后派人送酒肉来抚慰刘备兄弟。通过这一系列的不同表现,我们基本上已经感受到了所谓诸侯们的不同境界,其将来事业成果的迥异不也就是决定于这些因素吗?

我们接着往下看。董卓在失去了华雄后,在军事上做出了调整。一方面派李唷⒐汜引兵五万,把住汜水关;董卓自己则率军十五万,同李儒、吕布、樊稠、张济等守虎牢关。军马到关后,董卓令吕布领军三万去关前扎寨,对各路诸侯们来讲,更大的一轮挑战已经来临了。吕布的武功果然身手不凡、天下无敌,让遭遇到的八路诸侯人马无法招架并连折大将。在这个危机时刻,辛亏是栖身于公孙瓒阵营中的刘关张三人先后舍身投入战斗,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的三英战吕布的经典传奇,并最终杀退了吕布的兵马,为八路诸侯赢得了宝贵的一战。刘关张的这一奇功,可以说完成了他们自桃园结义以来经历过最大考验的精诚合作,并从此扬名于诸侯,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博得了美名。

吕布败后,董卓面对诸侯们的强劲攻势,不得已开始采取守势。为了避开诸侯的锋芒,竟然决定放弃洛阳,迁都长安。董卓劫掠天子前往长安前,洛阳还遭遇了惨绝人寰的破坏,全城财物被劫,人口骤减,到处一片火海。近在咫尺的孙坚在进入汜水关后便迅速开进了洛阳,或许是天道酬勤,老天爷在这兵荒马乱的乱世中将遗失的传国玉玺最终奉送到了派人灭火的孙坚手中。

面对董卓的西撤,各路诸侯在赶到洛阳聚齐后,在这一大好形势下他们的态度和判断却再次发生分野。这次主要的分歧发生在曹操和盟主袁绍之间。曹操主张乘势追袭,将董卓彻底打败,夺回天子;然袁绍则认为兵马疲困,进攻不会带来好处,主张按兵不动。尽管曹操剖析事理,但各路诸侯却都和袁绍一个想法,认为不可轻动,最后惹得曹操大怒曰:竖子不足与谋!于是自己单独引兵万余,率领夏侯、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等将领,星夜去追击董卓。当然后续的故事就不细说了,曹操最后是大败而归,甚至连自己都差点丢了性命。

如果说诸侯们之前的分歧甚或矛盾都只是隐性或轻微的,哪怕是孙坚和袁术之间曾经关于粮草问题所发生的不快,那么压弯诸侯之间表面和谐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孙坚和袁绍之间关于传国玉玺的那场争吵了。公平地说,讨伐董卓战争大部分期间的孙坚是称得上一位英雄的,其一心为公,积极主动,勤勤勉勉,为诸侯阵营立下了汗马功劳。即使是到了在进入汜水关之前,孙坚都还严词拒绝了董卓派人前来单独和他提亲讲和,可见此君也确是抱着一颗匡扶天下、振兴朝纲的理想投入到这场战争的。但是孙坚的理想在得到传国玉玺后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进而产生了回江东图谋大事的想法。或许是诸侯们彼此之间的勾心斗角以及天下大乱趋势的加速形成助推了这一心理变化,总之,孙坚最后在以盟主袁绍为首的众诸侯面前居然发毒誓表态没有得到过传国玉玺,甚而闹到和袁绍当面剑拔弩张的地步。各路诸侯之间的矛盾就此开始全面公开化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路诸侯最终解散之前,他们还举行了一次宴会。这次宴会发生在曹操追击董卓失败回来后,以袁绍为首的各路诸侯为其在寨中摆酒解闷。席间曹操的一段话非常精彩,不禁原文抄录于此:

饮宴间,操叹曰: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既仗义而来,操之初意,欲烦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S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 绍等无言可对。

实乃一战略大构想矣!看到此处,还有谁会怀疑到曹操纵横天下的雄才大略呢?讨伐董卓的檄文就是曹操发起的,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并力挺刘关张这些无名之辈为国建功立业的也是曹操,审时度势、独立坚持追击董卓并亲自付诸实践的还是曹操。曹操实乃三国时代之第一真英雄矣!还有一点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关于讨伐董卓,这些诸侯中也只有同时作为诗人的曹操留下了相关的诗篇记录此事,此处不禁摘录如下: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在描述了当时这场战争的同时,曹操对百姓深受的疾苦给予了巨大的同情。这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诗篇。大乱之后思大治,也惟有曹操这样悲天悯地的英雄引领一股正能量重塑天下。

除了曹操的过人胸襟,孙坚的表现在众诸侯中也是令人印象深刻。从初期的勇担先锋、艰苦奋战,到后期因得到传国玉玺而决定图谋基业的敢作敢为,让我们看到了一股勃勃生机,这是一方在天下大乱之后能够有所作为的力量。果不其然,经历孙坚、孙策和孙权父子三人的前后努力,他们终于在江东奠定了自己的政权。还有那刘关张三人,尽管在讨伐董卓战争期间他们还没什么地位,但他们凭借关键时刻自己的独特贡献向天下人展示了自己的力量和胆略,做到了人家做不到的东西,表现十分突出。假以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条件的到位,谁能保证这股力量今后不会崛起壮大呢?

令人惋惜的则是袁氏兄弟了。本来袁氏家族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在政治上代表了传统士族的阶层利益,在各路诸侯中他们也是最有基础和实力的。然而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他们的表现却极其让人失望。袁绍优柔寡断,没有魄力,也没有起到协调好整体战略和团结各路诸侯的领袖作用;袁术则心胸狭隘,鼠目寸光,以门阀之见容不下潜在的精英人才。仅从袁氏兄弟在讨伐董卓战争中的表现来看,其日后的败亡实在是不足为奇。至于其他各路大大小小的诸侯们,要么表现平庸,要么根本无甚作为,此处就不一一列举了。

行文至此,纵观东方所有诸侯们在讨伐董卓战争中的表现,谁是真的英雄,难道不一下子就感觉出来了吗?曹操日后在北方中原地区强势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孙坚父子三人前后奋勇打拼终于在江东建立了东吴政权,刘备则历经坎坷,最终在孔明出山后的辅佐下于西川建立了蜀汉政权。如果我们仔细分析那场讨伐董卓的战争,尤其是比较研究各路诸侯在同一时空坐标下的表现后,是不是觉得日后三国的态势其实不就早已隐隐初现在其中了吗?而将三国最终归于一统的晋,也正是在承接了作为三国排名第一的英雄曹操所奠定的魏国政权之后才完成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三国演义》本是一部小说,却千百年来让无数的读者们为之沉醉不已。在历史和文学的殿堂之间漫步和游弋,在情感和理性之间演绎和推理,经典名著的魅力就在这些时空里永远挥洒不尽。

相关参考

十八路诸侯在讨伐董卓战争中的不同表现

三国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个性飞扬的精彩纷呈的时代,正如小说开篇所引用的一首词中所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故事流传深远,令无数的三国迷们津津乐道,正在于那众多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英雄人

五十万盟军为何没能剿灭董卓 看三国

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基本上是从神州各地而来,人马浩浩汤汤五十多万人,跟董卓相比可以说是占据绝对的优势。可最后这场讨贼大战几乎是不了了之,董贼没有死,迁都长安后依然潇洒的活着。十八路诸侯貌似也没有败,大...

五十万盟军为何没能剿灭董卓 看三国

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基本上是从神州各地而来,人马浩浩汤汤五十多万人,跟董卓相比可以说是占据绝对的优势。可最后这场讨贼大战几乎是不了了之,董贼没有死,迁都长安后依然潇洒的活着。十八路诸侯貌似也没有败,大...

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到底是哪十八路

东汉末年,因为张让等「”十常侍”欺君罔上、专恣擅权,肆意干涉朝政,出身外戚的大将军何进为了保护自己利益,便暗中谋划了针对宦官的清洗行动。不料,因为计划的败露,宦官们先下手为强,将何进诛杀。紧接着,何进

东汉末年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都有谁

东汉末年,风云际会,汉家的天下逐渐走向了倾覆的边缘。虽然朝中还有为天下尽心尽力的忠臣,但心怀不轨的外戚、宦官和朝臣也不在少数。面对逐渐走向混乱的局势,各地有心之人纷纷有所动作。而这其中的先行者,便是董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那么董卓手下有哪些大将

董卓手下的四位大将分别是吕布,李傕,郭汜,华雄,牛辅吕布吕布(?-199年),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西北)人。原为丁原部将,被唆使杀害丁原归附董卓,与董卓誓为父子,后又被司徒

三国的开端是十常侍之乱,之后董卓祸乱,背后的黑手竟然是袁绍

小说《三国演义》里有相当一部分篇章是描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事,家世豪华的袁绍在书中成为十八路诸侯共同推举的盟主,其弟袁术成为大军的总督粮官,袁氏兄弟成为讨董大军中的绝对掌权人。十八路诸侯起兵的理由

关东十八路诸侯为什么会败于枭雄董卓之手

董卓篡权,天下纷纷为之讨伐。在曹操的号召下,十八路诸侯齐聚洛阳,声势之浩大前所未有。按说此等声威,足以撼动老贼,剿戮群凶。但不曾想到的是,这看似十分强大的联合国军,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仅没有动得董卓

最后为何只剩三国 群雄并起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最后为何只剩三国?而这三国为何一时无法统一?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三个国家都很重视人才,每一国都重用了一大批仁人志士,所以才成鼎足之势。在起初讨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中,...

董卓到底有多厉害 竟然十八路诸侯联合都打不过他

《三国演义》中有个情节: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相信小伙伴们也不陌生,袁绍和曹操正是在这次征讨中崛起的,不过十八路诸侯最终也没能打败董卓,董卓最后也是被吕布所杀,那么历史上真有此事吗?十八路诸侯为什么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