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真半假的三国故事
Posted 间谍
篇首语: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半真半假的三国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半真半假的三国故事
184年,东汉王朝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敌人——太平道。太平道是道教早期教派之一,在东汉灵帝时期,巨鹿人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他利用《太平经》传播道教。十余年间,徒众增至数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张角把各地的太平道信徒按照军事组织编制为三十六“方”,在184年一月举事发动了黄巾大起义。虽然起义被镇压,但是汉王朝却再也无法恢复元气。各地方官和将领们趁着镇压起义的机会扩充实力,纷纷摇身一变成为军阀土皇帝。凉州军阀率军进入首都长安把持朝政,由此引发了传奇女间谍的传说。> > 中国人几乎人人都知道董卓、和貂蝉之间的八卦故事,全赖一本《演义》塑造出貂蝉这位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著名的间谍形象。故事中的貂蝉是大臣王允府中一个深明大义的舞女,为了帮助国家铲除奸臣而舍身做间谍。老王先是把貂蝉许配给小吕,旋即又将她奉送老董,再向上门讨说法的小吕说是老董硬抢的。貂蝉则一边讨得老董欢心一面又对小吕含情脉脉,再加上王允的百般调唆,最后小吕和老王合谋诛杀老董,自己也迎娶貂蝉回家。故事至此还算是正义获胜的欢喜结局,但老董的女婿和部下立马回来报仇,老王牺牲,小吕带着貂蝉跑路,天下再次大乱,只落得一声叹息。貂蝉的故事流传多年,被后世认为是美人计和连环计的典范之作,几乎所有的“三十六计”读物中都会引用这个例子。中国人历来敬佩忠君爱国的红粉英雄,又怜惜貂蝉的结局——据说吕布兵败后,和军中的将领都争着要娶貂蝉,为了避免红颜祸水再掀腥风血雨,貂蝉最后被用转身向后砍的拖刀法杀死。于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貂蝉赫然名列四大美人的行列,不过与其他三位美人不同,貂蝉是虚构的人物。> > 历史上貂蝉的原型是董卓府中一名姓傅的美貌婢女,后来成为董卓义子兼保镖吕布的地下情人。吕布在与傅小姐私通后担心事发被董卓严惩,再加上不久前他因小事得罪董卓时差点被对方投掷的手戟所杀,所以心中已经有了干掉老董的打算。当他私下听说司徒王允要谋杀董卓的消息后,便主动前往联络。王允总是性急的,他劝吕布说:阿布,我们动手吧。可是阿布却总是说NO……他表示自己和董卓有一层干爹干儿子的关系在,一时拉不下脸来。王允在心里说:装什么装,拉不下脸来你还来这干吗?于是王允指出董卓拿手戟掷过吕布之后父子感情就破裂了,更何况干爹本来就是随便认认的,算不得数,从而替吕布找到了台阶。于是吕布站在为国除奸的道德制高点上,成为反董一党的内应。由此看来,真正的间谍是吕布才对。> > 《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个著名的集间谍、反间、诈降、苦肉计等诸多诡计于一体的著名事件,那就是火烧赤壁中黄盖的故事。当北方基本上归于一统后,志得意满的曹操发动了南征。他给的信件上写着“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会猎于吴的意思并不是老曹打算邀请小孙打猎玩,而是我带着80万军队来灭你的意思。这是一封恐吓信,但是效果不佳。孙权还是与刘备合作在赤壁大破曹军,从此后三足鼎立之势渐渐成形。> > 在演艺版的赤壁之战中策划放火的幕后黑手是,纵火者则是黄盖。为了让曹操上当受骗,他俩合伙演了一出苦肉计给曹操派来的间谍蔡中、蔡和看,随后又派遣间谍阚泽送诈降书给曹操。曹操在等到自己间谍的报告后确信黄盖是真投降,完全忘掉了不久前中周瑜反间计砍掉蔡瑁、张允脑袋的教训。最后黄盖一把烧掉了曹操祖国统一的伟大理想,成就了又一段间谍史上的传奇。> > 不过历史上的黄盖虽然诈降却不曾挨打,要是黄盖真被周瑜派人揍一顿,他那把老骨头还不一定能撑得住。曹操更没有派遣蔡中、蔡和去做间谍,因为这两个人是不存在的虚构人物。按照《三国志》的说法,黄盖写信给曹操表示曹军势大,江南必定失败,所以自己愿意投降,站在胜利者这一边。以曹操自己的经验而言,当年在官渡之战中他手下也有不少官吏暗中写信给约定投降,所以他认为黄盖投降是识时务的自然之举。而且以曹操的狡猾竟然没要求黄盖先送人质作保证,这也是骄兵必败。此外,著名的群英会蒋干中计也是虚构的,但是这段演义中的故事却被1400年后一个少数民族首脑依葫芦画瓢地重演了一番,这个故事会在后面的章节中叙述。> > 三国时代战乱频繁,各个割据势力都注意使用间谍来搜集情报,甚至是对敌方首脑发动斩首战。三国末期的蜀汉就发生过一件事,253年正月新春,继和之后的第三任执政者费在其驻地葭萌关举行新年酒会。就在大伙喝得痛快之时,左将军郭遁忽然拔出佩剑刺杀了费。几个月后魏国发布命令表彰间谍郭遁,并且抚恤他留在魏国的亲属。看起来这是一起魏国对蜀汉发动的成功斩首战,不过其中疑点很多。> > 首先是魏国反应奇怪,正月事发,八月才表彰。这种反应速度太慢了些,更过分的是把“英雄”的名字都错写为郭修。如果真是疏忽导致的话,可真是官僚主义害死人啊。这个表彰更像是魏国听说此事后借机往自己脸上贴金,同时恶心蜀汉。何况郭遁的来历古怪,他是魏国凉州西平人,在蜀汉大将率军进攻魏国边境时被俘降蜀,后来一路升迁到左将军之职。如果是故意被俘的话,魏国又如何得知蜀军的进攻时间和地点好安排间谍被俘呢?而郭遁此人名不见经传,却在蜀汉一路升迁,似乎是有人暗中提拔。> > 其次是费之死对魏国并不是什么好事,费执行的是休养生息路线,拒绝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虽然姜维以继承诸葛丞相北伐遗志自居,屡屡要求出兵魏国,但是总遭到费的压制。费死后,姜维当政。姜维年年兴兵北伐,魏国每年都被骚扰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 最后我们来看看费之死的直接受益者是谁——姜维。《三国志》中记载着姜维在费的压制下郁郁不得志,而费死后姜维升任大将军,屡次率大军数万人北伐。更何况史书对姜维有“(姜)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的记载,那么郭遁是否也是一个被姜维收买的死士呢?> > 这起古代间谍刺杀案件早已成为一本糊涂账,后人的推测也改变不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结局。姜维是个忠臣,他一生清廉、家无余财,只娶了一个妻子,没有侍妾。他唯一渴求的就是建功立业,希望通过北伐来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但是蜀国的国力本来就是三国中最弱的,经过姜维的连年用兵,国力枯竭,再加上国内政治混乱,终于被魏国一举消灭。姜维在皇帝投降后仍然试图复兴蜀汉,他与魏将钟会交好,打算调唆钟会造反,驱逐魏军出蜀,然后再杀掉钟会迎接刘禅复辟。可惜他壮志未酬,与钟会一同在未遂的叛乱中身亡,他的家族也被魏军杀尽。无论演义中的姜维还是历史中的姜维,都是一个悲剧英雄。是真的吗 杨家将是半真半假穆桂英纯属子虚乌有
杨门女将系从《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及《杨家将》二书附会而来,主要人物有佘太君、王怀女、穆桂英等。这些人物中有的因为艺术形象塑造得好,深为老百姓所喜爱,但考诸正史,却都属“子虚乌有”者流。有人评价说杨家将是半真半假,穆桂英纯属子虚乌有这是真的吗?为了说明《杨门女将》,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杨家将”。杨家将半真半假扑朔迷离,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杨家将的谱系是这样的:第一代,金刀令公杨继业,继业有八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名杨延昭,又名杨六郎,六郎生子名文广,文广之子名宗保,宗保生子名怀玉。
这些印象都可靠吗?
我们的看法是:(1)杨继业历史上真有其人,但民间盛传的他与潘仁美之间的恩恩怨怨却大多是假的,不妨以史为证。《宋史·杨业传》:“杨业,并州太原人。……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宋)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以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护其军。……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朝廷止令取数州之民,但领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州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之众先出。我师次应州,契丹必来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万全矣!’侁沮其议曰:‘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文裕亦赞成之。业曰:‘不可!此必败之势也!’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避敌,当为诸公先!’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业,太原降将,分当死,上不杀,宠以连帅,授之兵柄,非纵敌不击,盖伺其便,将其尺寸功以报国恩。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陈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有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俯膺大恸,再率帐下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极,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杨业与潘美(小说家笔下作“潘仁美”)并非有仇。陈家谷口逼杨业进军,后又将接应部队撤走的人是王侁而非潘美。按《宋史·王侁传》,王侁字秘权,开封浚仪人,其父王朴,曾任后周枢密使,因上筹边之策而名噪一时。王侁虽系名门之后,本人也有战功,但其为人“性刚愎”,“以语激杨业,业因力战,陷于阵,侁坐除名,配隶金州”。
那位在小说家笔下坏透了顶的潘仁美(潘美)并没有那么坏,至少,他在陈家谷口并没有算计杨业,更没有像通俗小说或电视剧里所描写的那样,按兵不动,射杀杨七郎。倘若说他在这次战役中有什么过失的话,那也仅是因为他误信了王侁之言而已。
惟其如此,所以,宋太宗赵光义在事后处理参战人员时,仅把潘美降三级使用,而对负有主要责任的监军王侁则“除名,隶金州”,刘文裕“除名,隶登州”。
(2)杨业共有七个儿子,而不是八个。小说《杨家将》和电视剧《杨家将》中,杨业共有八个儿子,这也不完全对。据《宋史》记载,杨业共有七个儿子,他们是:杨延朗、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杨延玉。其中杨延玉随乃父征战,于陈家谷口一战殉国,其余六子,延朗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并为殿直(官名)。这七个儿子除杨延玉战死外,余皆善终。并无流落番邦、身死奸臣之手一说。
(3)杨六郎应为杨大郎,杨宗保应为杨文广。
在“杨家将”的传记中,杨府男性主角,除了老令公杨继业以外,最有名的就是杨六郎和杨宗保这父子二人了。这两个人物也非历史之本貌。杨六郎者,杨大郎之谓也。他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朗(后改名为杨延昭),这没错,但他却并非杨业的第六个儿子,而是长子,他卒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宋史》上说他:“智勇善战。所得赏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
杨宗保,应为杨文广。《宋史》记载,文广系杨延昭之子。他字仲容,“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殿直”,北宋赫赫有名的范仲淹宣抚陕西时“与语奇之”,曾把他收为部下,后又随狄青南征,最后官至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都虞侯。“杨家将”既然半真半假,扑朔迷离,那么“杨门女将”呢?“杨门女将”纯属子虚
中国古代虽然向有“男尊女卑”的传统,但女将女帅倒也并非没有。
据《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记载:王莽新王朝天凤元年(公元14年),山东琅琊就出了个奇女子,此人名吕母,后来成为统领一方的女将军。《后汉书》上说:“吕母之子为县吏,犯小罪,宰论杀之。吕母怨宰,密聚客,规以报仇。母家素丰,资产数百万,乃益酿醇酒,买刀剑衣服。少年来酤者,皆赊与之;视其乏者,辄假衣裳,不问多少。数年,财用稍尽,少年欲相与偿之。吕母垂泣曰:‘所以厚诸君者,非欲求利,徒以县宰不道,枉杀吾子,欲为报怨耳。诸君宁哀之乎!’少年壮其意,又素受恩,皆许诺。其中勇士自号猛虎,遂相聚得数十百人。因与吕母入海中,招合亡命,众至数千。吕母自称将军,引兵还攻,破海曲,执县宰。”
吕母以后,有名的女将还有隋末唐初的平阳公主。据《新唐书·诸帝公主传》记载,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时,平阳公主逃到户县,散家财招纳南山的亡命之徒,得到好几百人以响应李渊。又派遣家奴马三宝招降义军领袖何潘仁,与他合兵一处,攻克户县。接着又陆续收降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人,连克周至、武功、始平等县。“勒兵七万,威振关中”。
李渊渡过黄河以后,平阳公主领精兵一万与李世民会师渭北,并开设幕府,俨然行军主师“分定京师,号‘娘子军’”。
这些都是见诸信史的。十分遗憾的是,在小说和电视剧里轰轰烈烈的“杨门女将”,正史中却连点影子都没有。《宋史·杨业传》中只收录杨业及其子延昭等七人,和其孙文广一人,并无一字提及女眷。倘若杨门女将确曾有过的话,那么,专收“义妇节妇”之事迹的《烈女传》也会记载。但我们仔细地查找了《宋史·烈女传》,该传共收近40名“奇女子”,她们是:
朱娥、张氏、彭列女、郝节娥、朱氏、崔氏、赵氏、丁氏、项氏、王氏二妇、徐氏、荣氏、何氏、董氏、谭氏、刘氏、张氏、师氏、陈堂妻、节妇廖氏、刘当可母、曾氏妇、王袤妻、涂端友妻、詹氏女、刘生妻、谢泌妻、谢枋得妻、王贞妇、赵淮妾、谭氏妇、吴中孚妻、吕仲洙女、林氏女、童氏女、韩氏女、王氏妇、刘仝子妻。
没有一个人出自杨门。所以说文学作品还是和历史有差别的,不要错将文学当做历史去看待考擦。
相关参考
浣花溪上見卿卿,臉波明、眉黛輕。綠雲高綰,金簇小蜻蜓,好是問他來得麼?和笑道:莫多情!這首江城子為唐代詩人張泌所做,講的是男女約會時的情景。一問一答,問者含情,答者有意,似笑似嗔,半真半假。古人矜持,
透过历史的时空隧道,我们走近唐寅,看到冠于头上几百年的风流才子之号却是半假半真。风流是假,一生穷困,没有产业,靠卖画和朋友接济维持生活,何来娇妻美妾成群?才子却是真,博学多能,能诗善画,博功名如探囊取
《故事集》全篇完
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火烧连营: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
《老梁故事汇》里讲的和三国有关的故事共以下5期:《老梁故事汇》20140407刘备的奸雄本色《老梁故事汇》20140408曹操比窦娥还冤《老梁故事汇》20140409三国中无一不晓的诸葛亮《老梁故事汇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三国里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整理一下《三国演义》里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故事。 1、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三国演义中孔明的这些故事你听过几个”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里面印象最深的人就是诸葛亮了,他足智多谋是一个非常小才且聪明的人。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东吴的都督貌似都较为短命,东吴也是三国之中统兵领导更换最多最频繁的一个,先后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都督,为何如此?除了都督本身身体不好之外是否还有其它原因,今天书生就带您探
吕布与貂蝉的爱情故事在很多人看来应该是绝配,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武功盖世、世上谁不忌?而貂蝉更是三国第一美女,这样的英雄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三国赤壁之战的故事简介,孙刘联合抗曹火烧赤壁”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历史上三国赤壁之战的故事是三国三大战役中最著名的一场,三国赤壁之战简介中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