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依袁绍后投曹操,守土屡胜听命身亡
Posted 祁山
篇首语:有时候总感觉别人忽略了自己,想想可能是自己太闲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先依袁绍后投曹操,守土屡胜听命身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先依袁绍后投曹操,守土屡胜听命身亡
张(?~231),时魏国名将。字俊义。河间县(今河北任丘东北州镇)人。他先随,后归,曾屡立战功。特别是在抗拒蜀汉北伐的战争中,更是功不可没。> > 一、先依袁绍后投曹操> > 东汉末年,张参加了征讨黄巾军的冀州牧韩馥的部队,任军司马。后来又随韩馥一起归附袁绍,被袁绍任命为校尉,随军征伐公孙瓒,因战功被提升为宁国中郎将。> > 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对峙,将驻守屯粮重地乌巢(今河南封丘附近)的任务交给了部将淳于琼。曹操急攻淳于琼,张建议袁绍迅速调兵前往援救,袁绍的谋士郭图却认为应该乘机以重兵攻打曹操大本营,不战而解乌巢之围。张道:“曹操善于用兵,绝不会倾巢出动去攻击淳于琼,大营内必定还留有重兵把守,加之营防坚固,我们若去攻打,很可能久攻不下。倘曹操不回军,淳于琼再被擒,我们的处境就十分不妙了。”但袁绍听信了郭图的话,只派出少数兵马去援救淳于琼,而将大部分兵力交由张、高览统率,去攻打曹军大本营。曹军果然早有防范,张交战不利,又得知淳于琼已经兵败,只好退军。> > 此役袁绍大败,郭图自觉羞愧,又担心以后袁绍会信任张而疏远自己,所以就抢先诬陷张,袁绍很生气。张闻知此讯,担心被袁绍加害,于是赶往曹营,投靠了曹操。曹操得到张之后非常高兴,将他的来投比做微子臣周、归汉,立即任命他为偏将军,封作都亭侯。张深感遇到了明主,为报答知遇之恩,从此死心塌地跟随曹操,效忠魏国。> > 张为曹操效力的第一场战斗是邺县之战,在他的威慑之下,邺县很快便被攻克。这之后,张屡屡被委以重任,四处征战,为曹操平定内乱、统一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 > 曹操平定汉中、收降张鲁后,留张、夏侯渊等人驻守汉中,抗拒。张并未消极防守,而是主动进军占领了巴东(今四川奉节东)、巴西(今四川阆中)二郡,并把那里的百姓迁到汉中。在继续进兵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时,被刘备大将击败,被迫回军南郑(今陕西汉中东)。> > 二、守土屡胜听命身亡> > 刘备为得汉中之地,进兵驻扎阳平关。张驻军广石拒守。刘备将精兵一万人分为十股,趁黑夜轮番疾攻张。张督率士卒拼死抵挡,使刘备最终未能前进一步。后来,刘备在定军山斩了夏侯渊,张独力难支,才不得不放弃防守,引军后撤。夏侯渊是镇守汉中的主将,他的死导致军心大乱。一些头脑较清醒的将领公推张担任主帅,以稳定军心。张担任主将之后,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加固城防,有条不紊地安排了人员调遣、兵力配置等军中事务。众将见其指挥、谋划井然有序,大为放心,于是重新恢复了士气,一直坚持到曹操亲统大军来到。虽然最终曹操被迫放弃了汉中,但对张在这里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 即位后,张被提升为左将军,赐爵都亭侯;魏国正式建立后,又晋封他为侯。曹丕也把张看作不可多得的将才,因此屡屡委以重任。张也确实做到了不辱使命,每每出色地完成任务。> > 及至做了皇帝,由于当初跟随曹操征战的老将已所存无多,所以对张更为倚重。太和二年(228),兵出祁山,曹睿赐张特进之衔,命其统兵出征。张在街亭(今甘肃寿安东北)大败蜀军先锋马谡,致使诸葛亮黯然退兵。张便又乘机收复了南安、安定、天水三郡。此次战役张以少胜多,曹睿极为高兴,下诏给张增加封邑1000户。这样,张累年征战立功所获封邑已达到4300户。> >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诸葛亮再次伐魏,经散关围攻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当时张正在准备统率关中各军赴荆州,会同伐吴。曹睿火急征调张回师援救陈仓。张取道京师,曹睿亲自出城为他摆酒饯行,并关心地问及何时能得胜班师。张早已料定诸葛亮劳师袭远,军粮供应不利,无法坚持长时间的攻击,因此只要陈仓不在短期内失守,诸葛亮必然会因粮尽而撤军,于是回答道:“诸葛亮粮草匮乏,恐怕不等我赶到陈仓,蜀军就已经退走了。”果然,尽管张昼夜兼程赶到南郑,诸葛亮已经撤军。曹睿于是召回张,提升他为征西车骑将军。> > 张不但骁勇异常,而且颇知兵法,加之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所以就连诸葛亮也不敢等闲视之,以为心腹之患,曾立誓“他日必斩张邰”。太和五年(231),诸葛亮又一次兵出祁山。张奉诏与司马懿一起前往拒守。两军对峙,蜀军意欲速战速决,而魏军却坚守不出。旬月之后,蜀军粮尽,只好撤退。司马懿令张率军追击,张认为诸葛亮必定会在中途伏击,所以表示反对。但司马懿不听,张被迫从后追杀。诸葛亮早在木门(祁山东部的谷地)设下了埋伏,待张追到,居高临下,乱箭齐发。张中箭,死于木门道中。谥“壮侯”。刘备为何要三顾茅庐
当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作战时,刘备被袁绍派往汝南(袁绍的本郡)一带活动,以扰乱曹操的后方。建安六年(201年),曹操打败袁绍后,亲自率军进击刘备,备逃到荆州,刘表令备屯驻新野,看守荆州的北门,以防曹操。从这时起,备在荆州居住达十年之久。
荆州靠近中原,情况比较安定,北方士大夫到这里避难的很多。刘表是一个徒有虚名而缺乏实际才干的人,他既不能利用曹操同袁氏交兵的机会袭取许都,又不能收用荆州土着及侨居的许多人才。所以当刘备来到荆州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刘备本人深切认识到自己所以屡遭挫败,主要是由于没有优秀的参谋人员,所以对访求人才,十分注意。当时襄阳有一个名士司马徽,擅长识别人才,人称“水镜”。
备找他访问天下大计。司马徽自称“儒生俗士,不识时务”。而在备面前夸奖号称“卧龙”和“凤雏”的两个年轻俊杰。备问是谁?他说就是诸葛亮和庞统。另外,已经归附刘备的徐庶也向备称述诸葛亮好比是潜伏在人世间的龙。两人不约而同的介绍,自然引起了刘备的深切关注,他立即对徐庶说:“君与俱来”。徐庶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徐庶自从跟随刘备以后,极为备所器重,他这样称赞诸葛亮的才能和风格,怎能不引起刘备对诸葛亮的倾慕和向往呢!于是刘备郑重而谦逊地前往隆中求见诸葛亮,第一次没有见到,第二次又落了空,到第三次才获得了亮的接见。
相见之后,刘备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诸葛亮在答语中,先用曹操打败袁绍的事例,说明只要措置得当,弱者也可以变强。然后指出现在曹操强大,一时难同他死打硬拼。
江东的孙权亦无隙可击,只能利用孙权,共同对付曹操。接着,亮又言荆州刘表、益州刘璋都是凡庸之辈,难以守住基业。他们下边的智能之士,都想另择明君。诸葛亮肯定了刘备具有“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及“思贤如渴”等优点。同时提出了今日之计,应先取荆、益,再图曹氏的战略部署。
刘备听了,连声称善。于是二人情好日密。可是关羽、张飞不相信这个初出茅庐的年青人会有多么大的本领,刘备对他们解释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关羽、张飞毕竟对刘备是极信服的,见刘备说出这种话,自然也就不再提出异议了。
以上“三顾草庐”的故事,一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着。一提到这事,人们就极推崇诸葛亮的才智和预见;对于刘备的屈身下士虽然也普加赞扬,但认识程度尚嫌不足。
实际上,像刘备这样虚怀求贤、屈身访贤、慧眼识贤、诚心用贤、临终托贤的一系列行为见识在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中是极其难得的,古代的人也已经认识到:才智之士几乎到处都有,可是能够识贤用贤的君主却累世难见,像刘备这样对待诸葛亮的事,确实应当给以高度的评价。
相关参考
当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作战时,刘备被袁绍派往汝南(袁绍的本郡)一带活动,以扰乱曹操的后方。建安六年(201年),曹操打败袁绍后,亲自率军进击刘备,备逃到荆州,刘表令备屯驻新野,看守荆州的北门,以防曹操。从
当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作战时,刘备被袁绍派往汝南(袁绍的本郡)一带活动,以扰乱曹操的后方。建安六年(201年),曹操打败袁绍后,亲自率军进击刘备,备逃到荆州,刘表令备屯驻新野,看守荆州的北门,以防曹操。从
东汉末年,东汉群雄之一的袁术曾说过:“许子远凶淫之人,性行不纯。”而这个许子远就是许攸,而历史也验证而来袁术的话,原本,许攸是袁绍的谋士官渡之战后,袁绍兵败,而后,许攸叛投曹操,因少年时与曹操的情谊,
许攸是怎么死的?许攸,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官渡之战中,许攸弃袁绍投曹操,并献计帮曹操打败袁绍,但最终也没落个善终,那么历史上许攸是怎么死的呢?许攸(?-204)字子远,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许攸年轻
张郃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先从韩馥,后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人物。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许攸是怎么死的?许攸,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官渡之战中,许攸弃袁绍投曹操,并献计帮曹操打败袁绍,但最终也没落个善终,那么历史上许攸是怎么死的呢?许攸(?-204)字子远,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许攸年轻
许攸简介许攸怎么死的? 许攸(?-204年),字子远,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
许攸是曹操的发小,小时候曾经在一起念过书,游过学,算是老交情了。后来,许攸投了袁绍。也许他觉得袁家四世三公,袁绍又兵多将广,怎么着,也比投曹操那太监之后要前途远大得多。从这里,看出许攸的眼光的确不咋地
[史海秘闻历史秘闻]导读:曹操二十余岁时于征讨黄巾军起家,以为国家讨贼立功为本愿,从此纵横马上近四十年,几乎无一岁不出征,可惜终究未能一统江山。曹操若论原因,最直接是看军事,击败袁绍后,曹操至少有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