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三分天下概述

Posted 政治

篇首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魏、蜀、吴三分天下概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魏、蜀、吴三分天下概述

2、三国志11沙盘演示吴蜀平分天下协议,哪边更占便宜

魏、蜀、吴三分天下概述

  黄巾大起义之后,由于中央集权日渐衰微,地方割据不断加强,分裂的倾向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群雄割据的阶段过去,随之而来的就是鼎立。鼎立的魏、 蜀、吴三国实际上是对峙的三个地区性政权,其中最先于220年称帝,次年也于成都登基,而则迟至229年称帝。三国鼎立的格局由此确立。一般 而言,三国时代从赤壁大战算起,止于280年西晋统一中国。> >   鼎立的三国中,以曹魏最强大,其创始人为。曹操由于世家大族的背 景,20岁时就被举为孝廉,出任东汉王朝的地方官。他任政时,举措得当,"郡界肃然"。但曹操政治地位的上升,关键在于镇压黄巾起义立功,被升迁为八校尉 之一,成了东汉皇室核心武装的重要将领。同时,曹操在镇压号称百万的青州黄巾军时,收降30万,称为青州兵,由此他不但军事实力日益强大,也有了深厚的政 治资本,一下子成为中原一带的政治强人。公元200年,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凭足智多谋,以少胜多击败了,赢得了这场统一中国北方的关键一战。北 方大局已定,曹操即开始筹划征讨南方。208年,曹操率领号称百万的大军挥师南下,企图一举翦除南方割据势力,统一中国。曹操的大军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 壁拉开了决战的架势。然而,这次曹操却未能再现官渡之战的辉煌,反被刘、孙联军火烧连营,大败亏输,不得不饮恨北归。从此,刘备以荆州为据点发展力量,孙 权在江东的政权更趋稳定。赤壁之战促成魏、蜀、吴三足鼎立。> >   对于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当时的智者在"隆中对"里早有预言,诸葛 亮告诉刘备,曹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家兴盛,百姓依附,可以和他结交,而不可图谋;所可取者为荆 益二州,"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诸葛亮在这著名的"隆中对" 中,分析了当时的形势,点出了三方鼎立的趋势,和此后历史的发展轨迹基本相符。> >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立为魏王。不久, 徒有虚名的汉献帝禅位,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追尊曹操为武皇帝。魏历史上又称为曹魏,共历5帝46年,占有淮河两岸及以北的中原地区和秦岭以北的关 中、陇右、河西地区。曹魏后期,司马昭遣兵灭蜀汉。265年,司马昭之子废魏建晋,魏遂亡。> >   221年,刘备也在蜀地称帝,国号 汉,都成都,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及甘肃一部分。223年,刘备出兵击吴,在夷陵之战中遭受惨败,抑郁生病而死。其子 (俗称刘)即位,诸葛亮受刘备嘱托辅佐刘禅。诸葛亮任政期间,"科教严明,赏罚必信",使蜀国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边疆安定。234年,诸葛亮积 劳成疾,病死军中。刘禅无能,且宠信宦官黄皓,政治腐败,国力日衰,终于在263年为曹魏所灭。> >   三国中最后立国的是吴,占有今长江中 下游地区,南至福建、两广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230年,孙权派卫温统率甲士万人,航海到达夷州(今),并派使者出使南洋群岛诸国。孙权死后,东吴政 治渐趋腐败,末帝孙皓更是荒淫暴虐,终于在280年订城下之盟,投降。吴前后共历4帝52年。孙吴的灭亡,标志着三国鼎立政治格局的终结。> >    在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年代,地区经济均有发展,三国为自身的强大计,都比较注重开发本地区经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国都推动了边缘、落后地区经济的 发展,如魏对辽东、凉州的经营,蜀对西南夷的开发,孙吴强迫山越走向平原以及对闽广进行拓展等。其中蜀、吴的经营发展,更促使中国南方经济上升了一个台 阶。

三国志11沙盘演示吴蜀平分天下协议,哪边更占便宜

纵观整个三国时期,自始自终都是「 ”北强南弱”的大格局。无论是董卓入关控制长安洛阳,还是曹老板一统华北,最后到司马家三分归晋,整个帝国的力量中心一直在北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谁控制了北方,谁就能执天下牛耳!因为在当时,中国70%的人口和有效耕地主要都集中在北方。在任何时代,人口和领土都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最最核心的指标。所以支配北方就是实力,就是资本,就是王道! 北方比南方到底强大多少?处于鼎盛时期的刘备和孙权必须抱团起来凑份子,还需要分别借助巴蜀崎岖的山脉和江南汹涌的江涛阻隔,才能勉强处于被动防御的平衡。用现在比较流行的吃鸡游戏来比喻,对方只有一个猛人跟开了挂一样神挡杀神。咱俩都得三级甲,三级头,血包弹药全满蹲在碉堡里,才能勉强保命不被杀!是的,这不是搞笑,当时曹老板就是这么牛!如果吴蜀不团结合作,只能凉凉。 所以尽管吴蜀同盟因为荆州的问题有过摩擦,甚至爆发了夷陵之战,但是双方迫于各自生存压力,总体的关系上基本都还是互相依赖。就像夫妻一样,床头打床尾和,没人敢真离,离了都活不下去。双方就这样相爱相杀,时间转眼来到了229年,孙权见到曹丕篡汉,刘备辞世,自己便也称帝了。以正统自居的蜀汉为了活命,也早就把节操丢到九霄云外,非但不断交,诸葛亮还派遣使者来祝贺。没办法,生活就是如此,很多时候尊严,信仰,价值观这些东西,你为了活着,只能让步! 孙权眼见蜀国认了怂,自己也借坡下驴,当然说得寸进尺也不过分,就提出了一套「 ”吴蜀平分天下”的计划。在《三国志·孙权传》中的原文表述是:「 ”权乃参分天下,以豫、青、徐、幽属吴,兖、冀、并、凉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 曹魏在北方的九个州,吴蜀各自平分四州,至于司隶也就是东西两都,以函谷关为「 ”国界”,蜀国拿长安,吴国占洛阳。至于荆州嘛,孙权没提,蜀国方面也没深究,那按照既定占领事实来看,应该整个也是吴国的。陈震当时是代表蜀国签下了这个协议,也就是说,如果最后吴蜀联手真的消灭了魏国,他们就按照这个规定来划分领土。 中国有句俗话,一山不容二虎。这个计划其实也就是为了更好巩固吴蜀同盟而已,真到了那天,吴蜀必有一战。我们就按孙权的规定来,先把城市划分了,蜀汉方面分到了17座城市,孙吴方面分到了25座城市。这里面,蜀汉有成都,长安,邺三座大都市,孙吴有洛阳,襄阳,建业,许昌,下邳五座大都市。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蜀汉是比较吃亏的。 接下来,我们再从实战角度分析。一旦吴蜀的全面战争爆发,我们的沙盘上大概会出现以长安和洛阳为冲突核心的司隶战区,以永安和江陵为冲突核心的荆襄战区,以邺和平原为冲突核心的河北战区,还有就是以陈留许昌为核心的河南战区。这四大战区我们都沙盘里看一看,哪边的主动性更大。 司隶战区:蜀国主动,吴国被动 在司隶,蜀国可以先拿个1比0,毕竟洛阳的三面都在蜀汉势力包围之中。蜀军从西边长安,东边的陈留甚至北面邺城的部队,可以马上包饺子。即便南部的宛城在吴军控制之下,也肯定会受到来自汉中和上庸的蜀军牵制,洛阳可以期待的援兵并不牢靠。 荆襄战区:双方攻守平衡 无论从江陵出兵攻击永安,或者永安的军队吃掉江陵,对于双方来说,难度都非常巨大。即便整个荆襄猛攻永安,蜀汉借助有利地形防御,吴国的消耗会非常大。江州永安的军队侥幸打下江陵也会迅速遭到襄阳和荆南四城甚至柴桑江夏吴军的反攻,也守不住。在这里,因为地理因素,双方估计都难有作为,打个平手。 河南战区:吴国碾压,蜀国被暴揍 到了河南,那吴国的优势可就大了,因为只分到了陈留和濮阳,周围都是吴国地盘。且洛阳又阻隔了和长安的联系,兖州只是一块飞地而已。陈留成了不折不扣的绞肉机,会同时遭到宛城,许昌,汝南,寿春,小沛和下邳六城兵力的围攻。不要说这个时候的蜀汉已经到了后主时期,人才凋敝,你就是把关羽张飞庞统法正都复活,他们也未必能扛这么多人啊!至于濮阳和对岸的邺,都自身难保,也期待不了多少援军。 河北战区:吴国占优,蜀国被动 河南河北按照孙权这个划分,都属于飞地了,所以情况和陈留差不多。想得到晋阳和邺的支援很困难,本身他们也自身难保,最多只能帮一帮陈留。战端一开,吴军集结幽州和青州的兵力围攻南皮,再把矛头对准晋阳和邺,蜀国在河北基本就站不住脚了。如果濮阳陈留的部队向北转移与河北蜀军合兵一处,或许可以在河北地区与吴国战略相持,但是河南肯定是守不住了。 综上,按照孙权的主张,平分天下之后的吴蜀再爆发战争,胜利的天平总体还是倾向于吴国这边的。吴军可以轻松的把河南蜀军击败,并且将河北蜀军压制在河东地区,荆襄战场方面战略相持对于已经占据荆州的吴国就是一种胜利。至于司隶地区即便初期丢失洛阳,也可以很快组织周边城市防御甚至是反攻,而蜀国在城市数量和人口基数方面都处于劣势,经不起太久的消耗。之所以蜀国同意这个划分协定,一方面确实考虑到维护同盟的必要性,二方面这种异想天开估计他们也认为肯定达不成,干脆陪你孙权自嗨一下算了,也就懒得纠结了。

相关参考

土著孟获驱赶大象与诸葛亮军队作战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受昭烈帝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 

刘备的突围_闲话三国

>  魏、蜀、吴三分天下,以最为步履艰难,一直是在颠沛流离中求生存,并逐步拓展。>>  魏得天时(挟天子以令诸侯)、地利(中原腹地悉归于曹)、人和(谋臣良将、贤俊鸿儒均集中在许都);吴守江东,天堑可赖

史上并无诸葛亮七擒孟获

 史上并无诸葛亮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是《三国演义》大书特书的篇章,历来广为流传。说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

三国官职表简介 三国官员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三国处于东汉末年与西晋建立的过渡时期。魏、蜀、吴三国虽取代了东汉献帝,三分天下,但在礼仪制度上仍然基本沿袭汉制。魏蜀吴三国不仅遵循东汉的儒家仪典,在官吏任用及等级划分上也无不体现汉制。那么,三国的

魏、汉(蜀)、吴三国国号是怎样确立的

引言: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国号都有独一无二的渊源和其代表的政治符号。三国时期的魏、汉(蜀)、吴三国国号的确立就是典型。这与我们所熟悉的三国历史有怎样的联系呢?随烂柯人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从汉到「”蜀

魏、蜀、吴疆域详解(组图)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凉州士族豪强董卓以诛宦官为名,进入洛阳,立汉献帝。另一士族豪强袁绍起兵讨董卓,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相互争夺,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后袁绍据有冀、青、幽、

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

>  当带兵溯江西上时,已整顿军队在樊口(今湖北省武昌西北)相候。双方组成联军,由周瑜统一指挥。他率军继续逆水而上,在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与东下的水军前锋遭遇。>>  曹操原以为大军压境,会俯

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前后,印度盛极一时的贵霜帝国渐趋衰败,而笈多王朝则迅速崛起。到公元212年,罗马元老院宣布授予帝国所有自由居民以罗马公民权;及至238年,渐渐强大起来的哥特人开始侵扰罗马帝国,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 历史上并无此事

  “七擒孟获”是《三国演义》大书特书的篇章,历来广为流传。说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

魏蜀吴三分天下预言解密

万年歌:魏蜀吴三分天下预言解密  一枝流落去西川,  三分社稷传两代。  ——《乾坤万年歌》  前半句,透着强烈的三国演义人文观念,隐含着一个前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