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治国之策
Posted 世子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丕的治国之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曹丕的治国之策
世子之路波折 能顺利地当上魏王,主要不是他的功劳,而是父亲用一生一世的心血为他打下来的。因此要更深入地了解曹丕,就不得不提曹操。> > 曹操,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本姓夏侯,后来他的父亲夏侯嵩做了中常侍曹腾的养子,就改姓曹氏。早年,曹操曾追随征讨,失败后占 据濮阳做了东郡太守。后曹操在攻打青州黄巾军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拥兵几十万,成为称霸一方的枭雄。建安元年(196)七月,献帝在董承等人的簇拥下,回到 阔别五年的洛阳,但此时的洛阳早已是满目疮痍,没有一点都城的样子。更致命的是,洛阳城极度缺粮,许多大臣都只能靠挖野菜充饥。安集将军董承见事态无法控 制,就给曹操写了一封密信,要他给洛阳送来一些粮食。曹操倒没有怠慢,马上就带着人马来了。看着破败的洛阳城,曹操处心积虑地对献帝说:“这样破败的地方 怎能长住,请皇帝迁都许昌。”饥不择食的献帝一听,哪还顾得上其他,就马上答应了。至此,曹操完成了他攀登权力顶峰的第一步计划: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招 颇为奏效,它帮曹操稳住了阵脚,为日后统一中国北方地区,坐上魏王、丞相的高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曹丕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史书记载 他“少有逸才”,从小开始博览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8岁时就能作文。曹丕还兼备武才,喜欢骑马、射箭之术。建安十六年(211)正月,曹丕受封五官中 郎将,为丞相副手。建安二十二年(217)十月,曹丕被立为世子。但曹丕成为世子的道路并不平坦,而是在钩心斗角间经历了几多波折。> > 本来曹操比较中意让三子曹植日后做他的接班人,丞相主簿杨修等人也力主曹操立曹植做世子。但曹植不是长子,立他做世子可能会引来非议,曹操,就写 信询问尚书崔琰,崔琰答道:“春秋大义,立长子是的。”曹操听后,一时难以决断,就将这事暂且搁到一边。一次,曹操领兵出征,曹丕、曹植都来送 行。曹植极力称赞父亲的盖世功德,曹操听后大喜,身旁的官员也不能不佩服他的文采。等到曹丕说话,他却深深地给父亲行了告别礼,并禁不住悲伤而泣。曹操的 情绪已被带动起来,欷不已,心里认定了曹植虽会说辞藻华丽之话,却比不上曹丕的诚心,就决心让曹丕做世子。这时有人要问,曹丕当时真是真情流露吗?也不 尽然!原来曹植说话时,曹丕不禁怅然若失,因为论文采自己尚不是曹植的对手。关键时候谋士吴质悄悄地趴在他耳旁说了句:“大王要出征,你只要悲伤流涕就 可!”一句话点醒了曹丕。> 虎狼之势尽现 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丞相曹操受献帝之封做了魏王。这时,袁绍、公孙瓒、张济、等地方势力基本已 被曹操消灭,能够和他抗衡的,只有西蜀的和东吴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然形成,汉献帝只空有一个皇帝的名分。许多大臣按捺不住,就向曹操提议:“大 汉的气数已尽,而大王你功德巍巍,理当顺应上天和万民的心愿,早日登上大位。”不想曹操却已认定自己要做,所以没有采纳大臣们的意见。建安二十五年 (220)正月,曹操病死。身在邺城的曹丕,听闻死讯后,继承了魏王位。> > 献帝以为曹操一死,自己就可以亲政,暗地里满心欢喜。但他做 梦都不会想到,自己刚送走了一只狼,又掉进了凶险的虎穴。因为,这曹丕的胃口绝不仅仅满足于做魏王、丞相,他对帝位的垂涎可不是一天两天了。但表面上,曹 丕绝对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想必曹操对此是深有感触。当年,曹丕刚被立为世子,左右长御祝贺他的母亲卞夫人:“曹丕当了世子,天下人都高兴,夫人应当 给我们这些人赏赐。”卞夫人却说:“曹丕是长子,理应立为世子。我只要在教导他为人之道上没有过错就是万幸了。”后来,长御把这事告诉曹操,曹操高兴地 说:“怒不变容、喜不失节,要做到这点是最难的。”曹丕跟着自己的母亲,自然是受益匪浅。而他的弟弟曹植就没有这样幸运,常任性而为,惹恼了曹操不说,连 妻子也跟着自己丧命。> > 曹丕的治国之策> > 曹丕做皇帝,只有短短六年时间,但他任内实施的许多政策,还是值得后人关注 的:(1)加强皇帝权力,设立中书省,其官员全部由读书人担任,诏令起草之责和机要之权归中书省统管;(2)妇女不得参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外戚不得担 当辅政之任;(3)创立九品中正制,将用人权收归中央;(4)发展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实施战略防守政策,恢复生产,与民休养生息;(5)尊崇儒学,重 视教育。魏黄初二年(221),重修孔庙,封后人为宗圣侯,指令人口达10万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黄初五年(224)恢复了太学,设立春秋谷梁博 士。这些措施的实行,使魏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献帝禅位 曹丕当上魏王不到一年,就蠢蠢欲动,但献帝却坐在位子上无动于衷,不能不让人恼火丧气。忍无可忍的曹丕索性鼓动左 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等人给献帝上书,说:“魏取代汉室,是无法违背的事。”接着,辅国将军刘若也带着一大帮大臣劝谏献帝顺应天人之望,早早地把帝位让 出来。献帝呢,心里自然是苦不堪言,不但自己继续做皇帝、振兴汉室的抱负无法实现,眼看着还要把大汉400余年基业拱手送与他人。但看看满朝的文武大臣, 几乎全成了心向曹家的人,自己能有什么办法,只有硬着头皮答应了。> > 建安二十五年(220)十月,献帝来到了高祖的宗庙前做最后的告 别,并把写好的“禅位”诏书和玉玺等物派人给曹丕送去。献帝在诏书中写道:我心知汉家的气数已尽,天命转向了曹家。古时有尧舜禅位的先例,可见王朝有盛有 衰,帝王也不在一家一姓。所以我真心愿意把帝位禅让给魏王,以顺天命,万望魏王接受。> > 曹丕见了献帝的诏书,并没有答应。难道是他不想 当皇帝了吗?那倒不是,而是怕遭天下人唾骂。献帝见曹丕退让,以为曹丕没有窃国篡位的意思,就想收回成命。可是,曹丕派人去找献帝说,禅位哪有一次就接受 的道理,魏王这样做不过是出于一种礼貌。献帝总算明白,这曹丕就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之人,被逼无奈,献帝又下了第二道、第三道诏书。曹丕见火候已 到,就命人在许都南面的繁阳修了一座“受禅台”,“率我唐典,敬逊尔位”。很快,献帝就按照曹丕的安排,来到“受禅台”,将传国玉玺奉上,曹丕就此做了皇 帝,改国号魏,是为魏文帝。跟着,曹丕封汉献帝为山阳公,追封死去的父亲曹操为武皇帝。> > 魏国建立后,刘备在西蜀、孙权在东吴相继建国称帝,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自秦汉以来的第一次大分裂时期。同为官二代,刘禅与曹丕差距为何这么大?
刘备的亲儿那扶不起的阿斗——刘禅,葬送了父亲一手打造的蜀汉江山,“乐不思蜀”地甘做囚徒。曹操的儿子,光大了老子的事业,武能治国,文能传世。
首先恐怕还是基因的关系。后世公认,曹操是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正面说,叫机智、果敢、有雄才大略,反面说,是狡黠、凶狠、怀狼子野心。而刘皇叔呢,仁厚、宽爱。
其次关乎生长环境。曹丕早早地就参与到权力的运作之中,亲历了宫斗的惨烈,对皇权政治的认识极为深刻到位;阿斗幼年倒是随父南征北战,但他经历的似乎只有被人护持逃亡,入蜀后,又冰火两重天,安逸得只知斗鸡走马。
三是政治经验差异。曹丕生长在兄弟争宠的环境下,机变权谋这些政治手段,在他与同胞相互内斗的过程中,即已见识、练就和熟悉了,且组建了自己的智囊和执政团队。而刘禅,蜀汉确立的唯一皇储,一直又被先主刘备溺爱,养尊处优,静待接班,是铁板钉钉的事,是故缺乏复杂权力争斗的历练,内心尚天真而质朴。
四是年龄成熟度的问题。曹丕就位时三十四岁,刘禅接班年仅十七。曹操死时,权力放心移交儿子,而刘备临终前,是“托孤于丞相亮”,性质完全两样。曹丕上来即独当一面,刘禅就位,连父皇治丧期间的细节,都得诸葛一字一句交代。
五是事业心的强弱之分。曹操的儿子大多自小即怀扬名立功的理想,以曹丕为例,政治上的地位未确立前,他和弟弟曹植首先学着父亲,在文学领域勤奋耕耘,展示出非凡的才华。三曹的文章词赋,至今传唱。所以说曹家子孙功名事业心要远远强于刘氏。刘备自知儿子是个贪图享乐的主,了解自己儿子的能耐几斤几两,故有能干则干、不能干则由诸葛取代的遗言。
六是基业规模悬殊。曹魏占据中原腹地,地广物丰,兵强马壮;蜀汉偏居一隅,地狭民野。以企业规模作比,二者经营规模和资本实力相差甚远,不可同日而语,蜀汉被曹魏兼并,是刘禅自身难以挽回的必然结局。
刘备的儿子不如曹操的儿子,历史已经证明,但有一个事实我们却不能遗漏,那就是,曹丕开国只干了七年皇帝,三十九岁上便一命呜呼,而那个败了蜀汉基业的刘禅,却以安乐公的身份,在洛阳活到了六十五岁,并亲眼看着曹魏又被司马氏家族所取代。世事无常,得失怎论?
相关参考
...子野心。而刘皇叔呢,仁厚、宽爱。其次关乎生长环境。曹丕早早地就参与到权力的运作之中,亲历了宫斗的惨烈,对皇权政治的认识极为深刻到位;阿斗幼
...子野心。而刘皇叔呢,仁厚、宽爱。其次关乎生长环境。曹丕早早地就参与到权力的运作之中,亲历了宫斗的惨烈,对皇权政治的认识极为深刻到位;阿斗幼
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阶段,在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群雄纷争,寻找治国之策,历史进入“春秋五霸”时期。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因为他齐桓公最先建立霸业,因此,他也被成为“
太平天国在1856年“天京之变”后,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建国元老死的死、跑的跑,军事局面主要依靠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侍王李世贤等年轻将领勉力维持,其中尤以李秀成的功绩最为显著。李秀成的战绩择其
吴王阖闾能够称霸诸侯,主要靠两个人,一个是伍子胥,一个是孙武,尤其是伍子胥,对于吴王阖闾来说更加的重要,因为没有伍子胥,阖闾是根本当不上吴王的。阖闾其实是他的号,他的名字是光,是周太王的后裔,因此吴王
太平天国在1856年天京之变后,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建国元老死的死、跑的跑,军事局面主要依靠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侍王李世贤等年轻将领勉力维持,其中尤以李秀成的功绩最为显著。李秀成的战绩择其要者
太平天国在1856年“天京之变”后,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建国元老死的死、跑的跑,军事局面主要依靠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侍王李世贤等年轻将领勉力维持,其中尤以李秀成的功绩最为显著。李秀成的战绩择其要者...
1、概念不一样: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以法治国是用法律治理国家,法律就是一部真理。2、历史背景不同:依法治国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
贞观之治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政策分别列出四条治国思想:纳谏;吸取秦隋灭亡教训;国力尚未恢复,百姓贫困,与民休息;民主理政,臣下直言。治国政策:完善三省六部制;修订法令;完善科举制;推行均田制贞观之治:唐贞
依法治国的历史启示2000字法治国方略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其经历了一个探寻、选择、确立、如何实现的发展过程。从"人治"与"法治"之争到"法制"与"法治"之辩,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