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服怨,陆逊服江东
Posted 国家
篇首语: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以德服怨,陆逊服江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以德服怨,陆逊服江东
>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省)人。为人忠厚、富有智计,并且能容让别人,不计恩怨。> > 会稽太守淳于式大概是觉得陆逊年轻却又地位很高,自己有点妒忌吧,对陆逊有点不满,就在暗地里给写了一封告状信,说陆逊在打仗时向百姓征收物资超过了规定的数量,使当地的百姓忧虑不安。> > 战事结束后,陆逊回到孙权身边。孙权将淳于式的信拿给陆逊看,陆逊看了,沉默不语。孙权又问淳于式的为人和表现怎么样?陆逊却极力称赞淳于式,说他对工作十分尽心,是个尽职尽责的官吏。> > 孙权奇怪地问陆逊:“淳于式在背后告你的状,你却在背后赞扬他,这是为什么啊?”> > 陆逊回答说:“淳于式告我的状,虽不完全符合事实,事情讲得有夸大的地方,但他的动机是好的,是为了维护百姓和国家的利益,他没有什么大错,应该值得肯 定;如果他告了我的状,我就在您面前讲他的坏话,那就会形成互相攻击的局面,不仅不利于官吏之间的和睦和国家的安定,我恐怕也不是一个正派的人了。”> > 孙权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很钦佩陆逊的为人,说:“你真是个忠厚的人,胸怀如此宽阔,一般的人是很难做到的啊!”> > 公元222年(吴黄武元年),为了替自己的义弟复仇,领兵征讨东吴。蜀兵顺江而下,进攻吴国,吴国的形势十分危急,许多大将都感到害怕。> > 孙权见陆逊有才能,就命令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朱然、潘璋、宋谦、孙桓等率五万大军抵抗刘备。> > 当时陆逊很年轻,在他所统率的各部队的将领中,有的是孙坚、孙策的老将,有的是皇亲贵戚,资历比陆逊老得多,地位比陆逊高,而陆逊当时还没有什么突出的 业绩可以让众人心服口服,因此,在前期准备的时候,众将往往不听陆逊的指挥,各行其是。陆逊知道,如果这样下去,非遭受损失不可。> > 在 一次战斗之前,又有几位老将军不服从军令,同陆逊争论起来,各持己见。陆逊没有办法,只好以手握剑,十分严厉地说:“你们应该知道,刘备是闻名天下的英 雄,连都很怕他。现在刘备的军队已侵犯了我们的边境,大敌当前,我们应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你们各位将军都是身负重任的人,是国家的栋梁,而现在却 不听指挥,这样会危害国家的,实在不应该。我虽是书生出身,勋业、资历、威望都不如各位老将军,但我既已受命指挥大军作战,国家予我重任,是相信我能不负 重托,团结大家完成使命。国家委屈各位将军,也是相信各位能够接受我的指挥,各人都应承担自己的责任,没有理由推辞。否则如何对得起国家的恩惠呢?”> > 面对这种情况,陆逊没有采取强行压制的方法,而是宽怀大度,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做法来使众将领听从他的指挥,这在当时应该是一种高明的做法。> > 最后,陆逊严肃宣布,如果有人敢违抗军令,他必定依法惩处。将领们听了这番恩威并施的话,才逐渐地听从指挥。> > 陆逊在战争中能够韬光养晦,不为一时一地的利益所诱惑,虽然年轻,却十分稳健,指挥得当。他利用刘备的失误,用火攻的办法烧了刘备的营寨。结果连破刘备四十多个军营,蜀军将士死伤数万人,也使刘备退到白帝城,最终死在那里。> > 火攻大胜之后,刘备狼狈逃窜,陆逊却不乘胜追击,而是适可而止,及时回军,这是因为陆逊已经预见到“黄雀在后”。当大家都认为刘备困守于一孤城,及时出 兵当可诛灭之时,陆逊说了自己的看法:“我料到与其父亲一样奸猾,一旦知道我军进西川,必然令兵追赶。到时我们就了。”于是不再追赶刘备。退 兵没有两天,各处来人飞报:“曹仁出濡须,曹休出洞口,曹真出南郡,三路人马共有十多万。”陆逊笑说:“不用惊慌,早在我预料之中了,我已经派好了抵御之 兵。”> > 被胜利冲昏头脑是兵家大忌,历史上不少经得起失败却经不起成功的英雄就是因此而败,因此,才从胜利走向失败。而陆逊却在胜利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知彼知己,因而能够稳操胜券。> > 战争结束后,大家才认识到了陆逊的才能,那些老将们才真正心服口服了。自此以后,陆逊在吴国建立了稳固的威望。> > 事后,在总结与蜀国作战的经验时,孙权问陆逊:“在击退刘备的战役中,你遇到了将领不听指挥的问题,当时你为什么不把情况报告我,让我下命令呢?”> > 陆逊回答说:“各位将军都是国家的功臣,要依靠他们创建大业。您对我如此信任,交给我的重任和我的才能很不相称,但为了对国家有利,我能做到忍辱负重。 时期,能容忍廉颇,我和他们相比,还相差很远呢。再说,如果由您来下命令,将领们虽然表面上服从,但那只是服从您,从心里还是不服从我,这 样一来,就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 孙权听了,连连称赞:“说得好,做得对!”于是任命他为辅国将军,封为江陵侯。> > 陆逊在面临老将军们蔑视小看他、不听指挥的困难情况下,忠厚待人,忍辱负重,不以统帅自居,以谦让得人情,以才智服人心,实在是难得的将领。> > 谦让往往和虚伪相结合,有时很难分清哪是谦让,哪是虚伪,或是真诚的谦让被人有意无意地看作虚伪,虚伪的推辞也会被看作是真诚的谦让。尽管这样,历史上那些为了大局或是出于个人的品德而真诚谦让或是真诚让贤的事例还是为人们所认识,所称道,一直流传至今。> > 中国人向来提倡“以忍为上”、“吃亏是福”,这是一种玄妙的处世哲学。识时务者为俊杰。而俊杰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还应当包括那些看准时局,能屈能伸的处世者。> > 古人云:“谦受益,满招损。”意思是说谦逊退让往往会得到好处,而骄傲自满却往往招致灾祸。真正有道德有本领的人是不怕别人不服的,问题是很多“领导”没有道德和本领,只好用强力来压制,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的。> > 才德兼备的“领导”似乎并不多见。才是与生俱来的,很难改变,但德主要靠后天的修养而成,因此,以德补才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就像所谓的勤能补拙一样,以道德的力量来团结大家,凝聚大家,发挥大家的作用,把事情办好,应该是很多“领导”都可以做到的。三国历史 三国时期的江东四杰分别是谁
三国时期的江东四杰分别是谁?
江东四杰首先都是战略家,论起天下大势来不比在许昌的郭嘉或者在隆中躬耕垄亩的诸葛亮差。三国时期的江东四杰分别是谁?
陆逊
陆逊家族世代为江东大族。
陆逊二十一岁时开始在孙权将军府中任职,历任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校尉、定威校尉。陆逊曾经谏议孙权平定山越族的动乱,时拜右都督。东吴攻打关羽时,陆逊设计蒙蔽关羽,并与吕蒙一起消灭关羽,占领南郡,被封为抚边将军,华亭侯。黄武元年(公元222年),陆逊任大都督统兵抵御刘备大军并运用计谋击退刘备。孙权极其信任陆逊,并把印章放在他那里,所有的公文都给陆逊过目并盖章。赤乌七年(公元244年)陆逊出任丞相,翌年去世,谥号昭侯。
周瑜
周瑜与孙策交好,曾随当时寄身袁术的孙策攻伐江东诸侯,后来孙策派周瑜镇守丹阳。袁术听说周瑜很能干,曾聘周瑜为将军,但是周瑜认为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建安三年,周瑜投奔孙策,任职中郎将。孙策死后,周瑜以中护军之职和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期间力主拒曹并使用若干计谋获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
吕蒙
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随姐夫邓当去打仗,因杀死邓当手下一个瞧不起他的官吏而向袁雄自首。孙策认为吕蒙不寻常并授予别部司马。孙权继位之后,曾打算合并军士。吕蒙暗中借贷以整军容,孙权检阅之后十分高兴并给吕蒙增兵。吕蒙参加讨伐丹阳的战役,因功而受平北都督,兼任广德县令。吕蒙曾经谏议周瑜破除围困甘宁的曹仁,并因功而受偏将军。鲁肃死后,吕蒙接替他并设计偷袭荆州,杀死关羽。吕蒙于四十二岁时死于内殿并嘱咐后人将孙权封赏的财物返还孙权,孙权闻知甚悲。
吕蒙少时做事胆大,成年之后勤于学习,是既勇猛又有计略的武将。
鲁肃
鲁肃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早年鲁肃在袁术手下当东城长,后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负责处理荆州事务。
赤壁之战时,鲁肃力主抗曹,出使联合刘备,并协助诸葛亮、周瑜说服孙权。鲁肃为人忠厚老实,不忍周瑜陷害诸葛亮,多次协助诸葛亮脱险。赤壁战后,鲁肃在诸葛亮的设计下,成为保人,将荆州“借”予刘备,此后多次讨要不成,处于两难的境地。
相关参考
孙权,字仲谋,是江东之主,他未及弱冠,就从父兄的手中,接过了江东基业,与年龄相当于自己父辈的曹操、刘备角逐,争霸天下。纵观他的一生,我们不难得知,对内他将江东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条,对外,虽然自己缺乏将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 东吴大帝兄长沙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
陆逊(183~245)字伯言,吴郡吴县(今属江苏)人,本名议,世代为江东的大家族。陆逊年少时就成了孤儿,随着祖父庐江太守陆康住在官府。袁术与陆康有仇,将要害陆康,陆康送陆逊以及亲戚回到吴县。陆逊比
陆逊,字伯言。东吴名将,曾经是东吴的架海紫金梁、擎天白玉柱。在奇袭荆州白衣渡江之时颇用奇谋,在火烧连营、大战夷陵时颇用其智。那时的孙权曾依仗他为江东的肱骨之臣。不过在此以前,陆逊曾经很低调。陆逊本是个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遭刺杀身亡,孙权继而掌事,...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遭刺杀身亡,孙权继而掌事,...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遭刺杀身亡,孙权继而掌事,...
三国时期的江东有四大世代家族:朱家、张家、顾家、陆家。出身于四大家族之一的陆逊,字伯言,年少英俊,饱读诗书,正应了那句「”江东自古多才俊”的说法。下面一起来剖析陆逊出将入相的辉煌一生,看他是如何从一个
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这些战绩使他愈发骄傲轻敌。东吴的年轻将领陆逊利用了这一点。他备礼呈书给关羽,口气极为谦恭,这使得原就轻视陆逊的关羽放松了警惕,不复有江东之忧,他撤走了荆州(今湖北荆门)的
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这些战绩使他愈发骄傲轻敌。东吴的年轻将领陆逊利用了这一点。他备礼呈书给关羽,口气极为谦恭,这使得原就轻视陆逊的关羽放松了警惕,不复有江东之忧,他撤走了荆州(今湖北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