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生在帝王家

Posted 孔子

篇首语:就算生活是个悲剧,也要做一个上品青花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可怜生在帝王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可怜生在帝王家

2、历史人物 历史上最能装傻的皇帝,装了三十六年竟然无人看破

可怜生在帝王家

>   曹氏父子三人为中国魏晋时代最为有名的文士,合称为“建安三子”,他们的诗文创作对后世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很重视对自己儿子们的培养,希望他们能文武全才,以继承自己的事业。> >   许多人认为生在帝王家里一定就会很幸福,这其实也不能一概而论,就像历史上所有的帝王之家所产生的内讧一样,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文学之家”曹操家也产生过这样的尴尬局面。聪明的曹植和哥哥也有过一段生死之争。> >   曹操曾经想把自己的位置传给深受自己喜爱的三儿子曹植。在征求谋士贾诩意见时,贾诩半晌不语,等曹操再三追问时,他才答非所问地说:“我在想和他的几个儿子们。”曹操蓦然醒悟。> >   官渡决战中,袁绍有兵力七十余万,曹操只有兵七万,十倍于曹军,而曹操能以弱胜强,原因虽有很多,但根本的一条在于:袁绍集团内部朋党林立,互相争夺,以致削弱力量,是曹操得以逐个击破袁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    袁绍因宠爱幼子袁尚,欲立为后嗣,因此,袁尚的死党审配、逢纪就得到袁绍的充分信任,掌握军政大权。谋士辛毗、郭图则是袁绍长子袁谭的死党,坚决反对废 长立幼,拥护袁谭继位。因此审配、逢纪和辛毗、郭图各为其主,勾心斗角,以夺取嗣位。但他们四人都主张与曹操速决死战,与谋士田丰、沮授意见相左。> >   由于袁绍废长立幼,又让两子自立朋党,袁绍一死,两兄弟为争夺嗣位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当曹操攻得急的时候,两兄弟还能拼力死守冀州,曹操军难于攻下。后来曹操用的计谋轻易杀了袁氏兄弟。> >   袁谭、袁尚本是同胞兄弟,为嗣位而各立朋党,拼个你死我活。而辛毗又趁为袁谭求曹操援助的机会,让曹操取冀州。而审配的侄子因好友辛毗家属被杀,忿而献门放曹操兵入冀州,不但袁绍失去了基业而败,连他的儿子们也死于非命。同样,刘表的基业也在长幼废立之间化为乌有。> >   曹操下定了决心立他的大儿子曹丕继了他的位。为了使政权能够顺利交接,曹操还帮助曹丕清洗了继位路上的不利因素。> >   曹丕即魏文帝,文武双全,曾向不少剑术高手学过击剑。听说邓展精通武艺,熟练掌握多种兵器,又能空手夺刀。于是他和邓展谈论起剑术来。> >   他对邓展说:“将军的剑法不正确,我曾经很喜欢剑术,并且学得了很好的剑术。”邓展要求跟他比试。当时两人都酒酣耳热,刚好在吃甘蔗,就以甘蔗作棍棒,在殿前交起手来。> >   曹丕三次击中邓展的手臂,旁边的人看了大笑,邓展心里不服气,要求再次比试。曹丕说:“我的剑法特点是动作急速而相连续,难以击中面部,所以都打中了手臂。”> >   邓展说:“希望再做一次交锋。”曹丕料到邓展是想用突然前冲的方法来击剑,所以他假装向前靠。邓展果然迅速向前,这时曹丕就倒退了一步袭击,正好打中邓展的额头,在场的人紧张地看着,这次又是曹丕获胜。> >   回到座位上,曹丕笑着对邓展说:“从前,名医阳庆让淳于意丢开陈旧的医方,另外把许多秘方传授给他。现在我也愿意邓将军舍弃原有的技艺,另行学习剑术的精妙道理。”所有在座的人都尽情地大笑起来。> >    可见曹丕是个有着独特思维的人。而且,他还是个博览群书的皇帝,他非常推崇春秋时代的。当上皇帝后,他专为尊孔一事,下了皇帝诏书。诏书上写道: “孔子有圣贤之才,帝王之能,但生不逢时,一生颠沛流离,过得凄凄惨惨。为了用天道来救人世,他不惜一切,受尽了委屈,结果并没有受到哪个国家当权者的重 用,他只好远离官场,埋头做学问,写成《春秋》,编出《诗经》,为后代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后代有作为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是从他那里学来有用的东西而大 展宏图的。孔子是人世间的大圣人,亿万年的师表。这些年遭逢天下大乱,孔子的庙宇被毁于战火,不再搞祭奠孔子的活动,使王道礼法都废了。现在我下令,立议 郎孔羡为宗圣侯,专门负责祭奠孔子的事宜;令鲁郡修复孔庙,派人守卫,并在孔庙外修建房屋,让有学问的人住在那里,研修孔子的著作。”> >   魏黄初五年四月,曹丕下令恢复太学,即建立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学习《易》、《书》、《诗》、《礼》、《春秋》等五经,设置“春秋载梁”博士。> >   曹丕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一面推行“九品中正制”,让所属各郡县“唯才是举”,一面恢复尊孔活动,开设高等院校,培养专门人才,广罗天下豪杰,靠人才和礼法来统治天下,可以说,曹丕是一个理想的封建帝王。> >   但他的另一个兄弟曹植并不亚于他。最初,曹操曾经更倾向于曹植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曹植的聪明与才思更甚哥哥曹丕一筹。> >   曹植10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以及诗歌词赋。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后说:“你是靠别人帮忙才写成的吧?”> >   曹植跪下答道:“我可以出口成文,落笔成章,只要当面考试,就能够检验出来我是不是依靠别人的帮助才能写文章的。”> >   当时曹操在邺城刚刚建成铜雀台,于是,曹操就带领所有的儿子去登台,命各人作赋。曹植提起笔立刻写成,写得很出色,曹操对此十分惊奇。> >   有一次曹操出征,儿子相送,曹植作了一篇歌颂父亲功德的文章,令众人及曹操大为叫好;轮到曹丕时,他觉得自己想说的话全被那个机灵鬼说完了,心里急得要命。这时,他的心腹吴质对他说:“说不赢,你就不要说了,就默默地流泪吧!”> >   这一招果然灵验。曹操及左右的大臣们都被曹丕感动了。大家都认为曹植虽然聪明伶俐,而诚心却比不上哥哥。做帝王要的就是忠厚不露,而曹植却太外露了。> >   当然,还有一些别的原因。比如,曹操为试两个儿子的才干,一天,令两人出城。另一边却悄悄告诉守门人不许放行。曹丕先到,被门吏阻拦,只得回来。轮到曹植走到门口,门吏阻拦时,曹植喝道:“我奉王命出使,你们不怕死吗?”守门人不敢放行,被曹植当街腰斩。> >   于是曹操认为还是曹植有才干。因而产生了重新立太子的想法。> >    曹植生性随便,虽然是曹操的儿子,却不大讲究仪表,他所乘坐的车马,也不崇尚华丽的装饰。曹操经常出些难题问他,他都能应声而对,所以博得了曹操的宠 爱。建安十六年,曹植被封为平原侯。过了三年,他又被封为临畜侯。曹操要去征讨,让曹植留守邺城。临走时,曹操告诫曹植说:“我过去当顿邱县令时,是 23岁,回想那时的所作所为,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你今年也是23岁,可要努力啊!”> >   曹植以才华而,和丁仪、杨修等人关系很好。丁仪等人多次向曹操建议立曹植为太子,引起曹操的怀疑。曹植还像以往那样随随便便,尤其是喝起酒来一点也不节制,没有太子的风度。> >   曹丕却耍弄权术,很注意修饰自己,一举一动都显露出太子的风度。宫中有很多人建议曹操立曹丕为太子。> >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决定立曹丕为太子,给曹植增邑五千户,和以前的合并起来,共食邑万户。> >   曹植曾乘车在邺城内飞驰,并私出城门。曹操知道后非常生气,将掌管城门的官吏杀死了,又重申了诸侯所应遵守的规章制度。曹操对曹植不再宠爱了。他为了警告曹植,就找了一个理由,将曹植的好友杨修杀了。曹植的内心越发不安。> >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被所围。曹操命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的职权,去救曹仁。临行前,曹操召曹植去见他,要给曹植一些忠告。曹植却因为和曹丕饮酒而醉,无法去见曹操,曹操大怒,于是罢免了曹植征虏将军的职权。> >   魏文帝曹丕即位后不久,就借故杀了曹植最亲近的两个人。并把曹植捉去,说:“当初父亲在的时候,你不是认为自己很有才华吗?现在我命你就在我面前,不要别人帮你,你在七步之内必须作出一首诗来,否则的话,你就犯了欺君之罪。”> >   曹植为了保命,迫于自己理想的失落和哥哥的威胁,在七步之内终于作成了那首传世的佳作:> >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曹丕大为弟弟的才华惊讶,加上母亲的压力,饶了弟弟的性命。> >   第二年,曹植被人告发,说曹植喝醉了酒,借酒劲威胁朝廷派去的使者。掌管司法的官员请求曹丕治曹植的罪。曹丕下诏说:“曹植是我的同母兄弟。我对天下无所不容,何况曹植呢?我和曹植有骨肉之亲,所以不能杀他,将他改封别的地方吧。”> >   根据曹丕的旨意,曹植被贬为安乡侯,改封邱城侯。又过了一年,立为邺城王,食邑二千五百户。黄初四年,降封雍丘王。> >   黄初六年,文帝率军东征,路过雍丘,到曹植住的地方去了一趟,给他增食邑五百户。曹丕去世后,明帝即位。明帝对曹植依然采取不重用的态度。曹植被迁来迁去,行动上又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生活标准也不断降低。> >    曹植屡次上书,颂扬皇恩,抒发自己报国的情怀,希望能和皇帝单独谈一谈时政,供皇帝参考,但最终也没实现这个愿望。他在自己的诗作中,诉说着郁结在胸的 苦闷,流露着满腹的悲伤,表达着他对建功立业的执著追求。他越是这样,明帝越是认为他的野心不小,时时刻刻防备他,不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 >   明帝即位的第六年,曹植从京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因未能向皇帝表明自己的心迹,怅然绝望,想起这十来年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于是抚琴而歌,诉说自己像粒草籽一样,随风飘来飘去,上天入地,去南走北,飘浮不定。歌罢越发痛苦,于是发病而死,终年41岁。> >    巍巍皇威,赫赫君势,浩浩皇权,体现着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每一个朝代的皇帝登基,首先便是建立“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的等级秩序。作为塔尖的皇帝,从 各个方面来说,都要求体现“唯我独尊”的权势。为了达到这种权势,历史上弑父、杀兄,为了争夺帝位,兄弟、父子相残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 >   曹丕和曹植本是手足,却因为继位的问题翻了脸,这也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不可避免的内讧。

历史人物 历史上最能装傻的皇帝,装了三十六年竟然无人看破

有人说生在帝王家的孩子非常快乐,从小就衣食无忧;有人说生在帝王家的孩子非常幸福,不用奋斗就能封亲王,甚至当上皇帝。但是,这只是帝王家孩子最风光的一面,生在帝王家的孩子也有很多无奈。> >人们都说皇宫后院佳丽三千,即使没有三千那么多,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还是有的。这么多嫔妃面临的问题就是一个皇帝一生会有很多个孩子,然而皇位继承者却只有一个。面对这种情况,后宫之间的争宠和兄弟之间的斗争将不会间断,正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即使是亲兄弟,大家也不会手下留情。> >但并不是所有皇子都会参与到皇位的争斗中,像那种母亲地位低微且家族没有势力,自己又不受父皇喜爱的皇子,他们就会不会去争夺皇位。在古代,这样的皇子有很多,其中最特别的要数李忱,因为他没有争夺皇位,最后却当上了皇帝。>李忱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位皇子,他的母亲是郭贵妃宫中的侍女,被唐宪宗宠幸后就怀上了李忱。母亲是一个十分低调的人,因此李忱也比较内敛,李忱从小就知道以自己的情况根本不是其他皇子的对手,因此也没有想过要去争皇位。> >由于母亲低微的身份,李忱从小就被其他皇子捉弄嘲笑,最开始他还反抗,后来他发现反抗不仅没有任何作用,而且还会连累到母亲,于是他便不再反抗了。>久而久之,李忱变得沉默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成为了李忱的标签,在其他皇子眼里,李忱就是个傻子。本来最开始只有孩子们认为李忱是傻子,后来就连唐宪宗都相信了。>唐宪宗去世后,又经历了4位皇帝,分别是李恒、李湛、李昂和李炎。直到唐武宗李炎死后,李忱才当上了皇帝,此时他已经装疯卖傻36年了,并且没有任何人直到他的傻是装出来的。> >公元846年,唐武宗李炎病危,此时宦官干政势力庞大,为了以后能更顺利地控制皇帝,宦官们商量后,最终决定拥立李忱为新皇。于是李忱便成功登上了皇位,正当那群宦官得以忘形之时,李忱给了他们当头一棒。>那群宦官以为选一个傻子当皇帝,所有实权都会落到他们自己手里,但是他们却错算了一件事,那就是李忱并不傻,而且处理朝政得心应手,像是要把自己隐藏36年来的才华全部施展开似的。> >在李忱的统治下,短短一年的时间,就铲除了一大批嚣张跋扈危害朝堂的宦官。不仅如此,他还爱民如子,重视人才的选拔,对自己和子女们的要求都十分严格。

相关参考

刘荣真的是畏罪自杀吗? 刘彻登基之谜

在古代有这么一句话,叫“可怜生在帝王家”。这话,让老百姓听着,那你这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天锦衣玉食的,挥金如土,媳妇无数,小日子过得那叫滋润,还可怜呢!你有我可怜吗?买个房子还得按揭,利息那是真高...

刘荣真的是畏罪自杀吗? 刘彻登基之谜

在古代有这么一句话,叫“可怜生在帝王家”。这话,让老百姓听着,那你这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天锦衣玉食的,挥金如土,媳妇无数,小日子过得那叫滋润,还可怜呢!你有我可怜吗?买个房子还得按揭,利息那是真高...

刘荣真的是畏罪自杀吗? 刘彻登基之谜

在古代有这么一句话,叫“可怜生在帝王家”。这话,让老百姓听着,那你这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天锦衣玉食的,挥金如土,媳妇无数,小日子过得那叫滋润,还可怜呢!你有我可怜吗?买个房子还得按揭,利息那是真高...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为何北邙会成为古代帝王青睐的埋葬地

民间有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从古至今,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苏杭都是人们休闲养老的宜居之地,说是天堂也不为过。而民间还有一句俗语「”生在苏杭,葬在北邙”,这句话的意思不外乎人活着的时候就在苏杭

她生在帝王家庭却沦为宫女,晚年培养了两任皇帝成为千古名后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三国时期吴国的吴夫人,讲述了吴夫人短暂的一生是如何教育子女,培养出几位叱吒历史风云的子女。(一位成功的母亲是如何教育出色的子女?且看三国吴夫人教子方法!)本期我们将继续「”历史上

5歲小孩當上王爺,未滿十歲被賜死,死前說一句遺言竟成千古名言

5歲小孩當上王爺,未滿十歲被賜死,死前說一句遺言竟成千古名言從古至今許多人都爲了權勢爭得頭破血流,尤其是生在帝王家的孩子,儘管世人皆羨慕帝王家養尊處優,擁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但是帝王家的權勢之爭也是最

汉武帝两任皇后卫子夫与陈阿娇究竟是谁更可怜

据记载,卫子夫在成为汉武帝的皇后之前,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妓。一次偶然的机会,汉武帝在平阳公主家众多歌女当中一眼发现了这个集美貌才华于一身的女子,对她一见倾心。从此,这个美丽女子的命运就因武帝“在人群中多

汉武帝两任皇后卫子夫与陈阿娇究竟是谁更可怜

据记载,卫子夫在成为汉武帝的皇后之前,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妓。一次偶然的机会,汉武帝在平阳公主家众多歌女当中一眼发现了这个集美貌才华于一身的女子,对她一见倾心。从此,这个美丽女子的命运就因武帝“在人群中多...

北宋要灭南唐,李煜:我当小弟行不行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几个皇帝无心政事,艺术天赋颇高,可惜却生在帝王家。如果不做皇帝,他们可能是诗人,是书法家,或是画家,凭借自己的努力必定能够名垂青史。但命运却把他们安排在了皇帝的位置上,让这些在政治

生在苏杭死葬北邙是什么意思

说到北邙山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这个地方是真的不简单啊,话说这个北邙山前前后后埋葬了6朝24位帝王,那么有的人要问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未必这个地方的风水好到无人能比啊?下面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