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袁绍为什么不堪一击
Posted 谋士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强大的袁绍为什么不堪一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强大的袁绍为什么不堪一击
> > 有句话叫做“披着羊皮的狼”,是说心胸险恶的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把自己伪装得温顺驯良,一旦接近了猎物就会露出本来面目。而这世界上也有另一 种人,就是他们的本质原来是羊,却偏偏拉起虎皮披在身上,作势吓人。这样做,碰到不识货的家伙,可以蒙过去,可是,如果碰到一只真正的老虎,他就会像那只 贵州的驴,在老虎面前咆哮、踢腿、转身三招过后,便成了老虎口中的美餐。> > 袁绍其实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 袁绍字本 初,汝南汝阳人。高祖父袁安官至汉司徒。在汉末逐鹿中原的群雄中袁绍声望最高势力最大若以其实力而论本可以称雄于世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然而,在与 的交锋中,他一败于官渡,再败于仓亭,遂使百万雄兵,土崩瓦解,英雄事业,付之东流,自己落了个吐血而亡的可悲下场。对袁绍失败的原因,曹操的谋士郭 嘉曾通过对袁、曹的对比,说出过一段十分精辟的话:袁绍有十败,曹公有十胜:袁绍兵虽盛,不足惧;袁绍繁文礼仪多,曹公您给人自由空间,这是道胜;汉朝的 失败就在于宽济,而袁绍却依然用宽济,而您以猛纠,这是治胜;袁绍表面看起来很宽厚,实际却是心胸狭隘,任人唯亲,而您外简内明,用人惟才,这是度胜;绍 多谋少决,公得策则行,这是谋胜;袁绍是非混淆,您法度严明,这是文胜;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您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公有十胜,用以打败袁绍 有什么难事呢?> > 袁绍早年的声望主要来自他的门第和家世。> > 从高祖袁安,到其父袁逢,袁氏四代都有人任司徒、司空、 太尉,这在汉代号为三公,分别掌握国家的政务、司法、军事大权,是最高的职位。袁氏四世三公,官高权大,门生因此遍布天下。凭借家族的势力,袁绍很年轻就 升为中军校尉,何进谋诛宦官要依靠他,弄权,他敢公然反对。正是如此,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之时,曹操提议:“袁本初四世三公,是汉朝名相之后,可为盟 主。”众诸侯一致拥护。> > 这一优势,直到后来诸侯争霸时,仍然起着作用。在声讨董卓的联军因内讧而解体之后,袁绍凭借他的声誉和影响,先夺占冀州,后消灭公孙瓒,很快就成为北方最大的豪强势力。> > 在与曹操对抗前夕,他虎踞冀、青、幽,并诸郡,带甲百万,文官武将极多,是曹操最害怕的一个对手。相对而言,曹操的地域和实力都无法和袁绍相比。官渡之战开始时,袁绍出兵七十万,号称百万,而曹操只有六七万人马。> > 然而,袁、曹大战的结果却以袁绍的惨败而告终,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大战,后代许多史学家和军事家做了许多研究。> > 最初,董卓专权,欲废帝执政,在满朝文武大气不敢出的时候,袁绍愤然挺身而出反对。董卓大怒说:“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 否?”袁绍亦拔剑说:“汝剑锋,我剑未尝不利!”袁绍手提宝剑,告别众人离席而去,董卓颇为担心。校尉伍琼就曾告诉他:“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 > 也就曾利用袁绍的这个弱点达到了保护自己的目的。> > 杀了颜良之后,当时刘备正投奔在袁绍帐下,消息传来,沮授告诉袁绍,杀颜良的就是刘备的兄弟关羽,袁绍一听大怒,立刻下令杀刘备。> > 刘备辩解说:“明公只听一面之词,而绝向日之情吗?我与关羽自从徐州失散,还不知道关羽是否还活着,何况,天下容貌相同的人不少,难道赤面长须的人,就一定是关羽吗?请明公细察。”> > 袁绍一听,又觉得很有道理,马上责备沮授:“误听你的话,险些杀了好人!”立即又请刘备上帐坐,商议为颜良报仇之事。接着文丑去为颜良报仇,又被关羽杀 了,袁绍听了,又要杀刘备,刘备却再次申辩说:“等我说一句话再杀我:曹操素来忌惮刘备,今天知道刘备在明公的地方,恐怕我帮助您,因此特使云长诛杀二 将。您知道了必然大怒。这是借公之手杀刘备呀!愿明公仔细想想。”> > 袁绍一听,又觉得有道理,马上责备手下人,说:“刘备之言是。你们几乎让我背上害贤之名。”当即斥退了郭图等,再次把刘备请到上座。> > 刘备接着表示,愿亲自去招来关羽,以补斩颜良、文丑之过。袁绍听了大喜,说:“如果关羽能来,胜过颜良、文丑十倍。”> > 刘备就这样轻轻松松地避免了惩罚,又从从容容地逃出虎穴。在官渡之战中,袁绍的这个弱点表现得更为充分。> > 鼠目寸光,没有远见卓识,这是袁绍的另一个致命弱点。袁绍虽然野心很大,却不能审时度势,往往是“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亡命”。在打公孙瓒时,谋臣们 劝他迎天子定都邺城以号令天下,袁绍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觉得皇帝在身边,事事要奏请,反而不自由。后来见曹操捷足先登,把天子迎到许昌,他又很后悔。曹操 兵进徐州,刘备前来求救,田丰向他建议,趁曹操东征,许昌空虚,如果以义兵乘虚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万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 可是,袁绍却做了这样的回答:“我的小儿子患了疥疮,我哪还有心思考虑别的事情!”田丰不禁长叹:“遭此难遇之机,却以婴儿之病,失此机会,大事去了!可痛惜哉!”> > 袁绍就因如此小事,失去了一次次称霸的良机!心性狭窄、多疑,却果于杀戮,这是他致败的根本。> > 在用人方面,袁绍一方面任人唯亲,惟门第、虚名是尚,另一方面喜听谗言,是非颠倒,善恶不辨,不能识别人才,即使有人才也不能使用。袁绍帐下,不乏当时第一流有才能的人,但由于主帅昏聩,造成内部不团结,因此,小人得志,良臣遭斥。> > 田丰、沮授都是忠心耿耿的谋臣,却都没有好结果。> > 破公孙瓒后,袁绍急于攻曹,田丰认为,连年兴师动众,老百姓已经疲惫不堪,曹操兵虽少但能征善战,此时应该以逸待劳,不宜与曹操开战。田丰苦苦劝谏,袁绍不听,还把田丰关进监狱。> >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和曹操决战于官渡。> > 袁绍带领冀、青、幽、并等州的人马七十多万,前往官渡,进攻许昌,袁绍的第一谋士田丰再次从狱中上书给袁绍说:“现在应当静守,以待天时有利于我,不可随便兴兵,否则恐有不利的事情发生。”> > 田丰分析当时的情况,敏捷地看到袁绍兵虽多,但人心不齐,长途征讨,如果被破袭了粮草,局面是不堪设想的。> > 可是袁绍骄横粗蛮,根本不听。田丰的对头逢纪又趁机进谗言说:“主公征伐曹操,是仁义之举,田丰为什么要说这种不吉利的话呢?”袁绍大怒,就想杀了田丰,众官苦苦哀求,方才作罢,他还是愤恨不休地说:“等我破了曹操,再来治田丰的罪!”> > 两军对垒,曹操军粮将尽,于是修书一封,急派使者前往大本营,令许昌的官员速运送粮草到官渡前线,不巧曹操的使节在途中被袁绍军捉住,押解给袁绍的谋士 许攸。许攸搜出了曹操缺粮的告急信,就向袁绍报告这一重要情报,说:“曹操屯兵官渡,与我对峙已久,许昌必然空虚;若乘此良机分一军星夜偷袭许昌,则许昌 可破,曹操可擒,现今曹操粮草将尽,可乘机两路夹击之,获得全胜!”> > 袁绍却说:“曹操诡计多端,这封告急信也许是诱兵之计,不可轻信。”许攸说:“曹操南来与我决战已经这么长时间,粮草告急肯定属实,今如若不乘机取许昌,必然反受其祸害。”> > 正说话的时候,忽有使者自袁绍的大本营来,呈上袁绍的谋臣审配的信,说许攸在冀州时,滥受民间财物,而且纵令子侄们收取民间杂税为己有,已经把他的子侄下狱。> > 袁绍大怒,指着许攸大骂道:“滥行匹夫!还有面目向我献什么计!你与曹操是朋友,想必今天你是受了他的财贿,为他做奸细来骗我!是不是,嗯!本当斩首,今权且留一颗头,快滚出去,今后不许见我!”> > 许攸所献之计实为高策,他退出后,不禁仰天叹说:“,竖子不足与谋!我儿子、侄儿肯定已遭审配之害,我有什么面目再见冀州人呢!”就要拔剑自刎,左右夺剑劝说:“您为什么那么想不开呢?袁绍不纳直言,日后必为曹操所擒,公既与曹公有朋友关系,何不弃暗投明?”> > 一句话点醒了许攸,于是许攸投奔曹操去了。> > 曹操听说许攸来投,欣喜若狂,来不及穿上鞋子,赤着脚跑出帐外迎接许攸,曹操把许攸迎入帐内,跪地向许攸就拜。许攸慌忙扶起曹操说:“曹公乃是汉相,我一介布衣,何谦恭如此?”曹操大笑,说:“你是我的朋友,哪能以名爵相分上下!”> > 许攸说:“我不能择主,屈身袁绍,他言不听、计不从,今特弃之来投奔于你,望收用我。”曹操大喜过望:“你肯来我处,帮我成大业,我知道你一定有破袁之法。”两人对视哈哈大笑。> > 许攸和曹操青年时期就是朋友,这次投奔就是来教曹操破袁绍的。一番老朋友之间的交情之后,许攸说:“我有一策,不过三日,使百万之众不战自破,明公肯听吗?”曹操牙齿都笑歪了。> > 许攸说:“袁绍军粮辎重,尽积乌巢,是蠢将淳于琼把守,他是酒色之徒。公可选精兵诈称袁绍的将领,带奇兵到乌巢加强粮草保护,乘机烧其粮草辎重,袁军不出三天必然自乱!”> > 曹操闻计大喜。第二天,亲领五千兵马,打着袁军的旗号,军士皆束草负薪,人衔枚,马勒口,黄昏时分向乌巢进发,深夜突进乌巢,袭击守卫的袁军,放火烧了 袁军的粮草,曹军活捉了袁军守将淳于琼,曹操命人割去耳朵,砍去手指以辱之。袁绍大军闻乌巢失守,无粮草接济,全军大乱,曹操乘胜追击,袁绍大败,曹操奠 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 袁绍一生,空有英雄之表,没有英雄之实,“羊质虎皮”正是对他形象、恰当的评语。> > 一个人才,得之或失之,皆胜过千军万马。袁绍刚愎自用,对谋士许攸的计谋不但不采纳,反而污辱他,而曹操则礼贤下士,采纳了他的计谋,袭击袁军粮草基地乌巢,袁军大败。> > 袁绍之败在于缺乏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未能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将部下的思想统一起来,又不注意与部下的感情联络,致使集团内部缺乏向心力,而加上袁绍 的内忌之心和是非不明,因而使部下之间互相争利,谋士间勾心斗角;文官陷害武将,上下级之间互相猜忌,导致集团内讧,为敌人所乘。历史上的袁绍是怎么死的?
袁绍病死的。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回到冀州后,袁绍陆续平定了各处的叛乱。
不久,袁绍发病,死于建安七年(202年)夏五月二十八日(6月28日)。
由于袁绍平素有德政,去世之时,河北百姓没有不悲痛的,市里巷间挥洒着眼泪,如同失去亲人一般。
审配等矫袁绍遗命,奉袁尚为嗣。
袁谭、袁尚为了争权相攻,被曹操各个击破。
扩展资料
袁绍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
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
父亲袁逢,官拜司空。
叔父袁隗,官拜司徒。
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早逝。
袁绍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
袁绍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爱。
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有清正能干的名声。
不久,因母亲病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共六年。
之后,袁绍拒绝朝廷辟召,隐居在洛阳。
袁绍手下有一名都官从事朱汉,曾经遭到韩馥的冷遇,一直耿耿于怀。
他知道韩、袁二人之间积怨甚深,借故派兵包围了韩馥的住所,手持利刃,破门而入。
韩馥逃到楼上,朱汉抓住韩馥的长子,一阵乱棍拷打,把两只脚都打断了。
韩馥受了很深的刺激,虽然袁绍杀死了朱汉,但他还是离开了冀州去投奔张邈。
有一天,在张邈府上,韩馥见袁绍派来一个使者,使者对张邈附耳低语。
韩馥心中不觉升起了一团疑云,感到大难临头了,于是借口上厕所,用书刀自杀。
袁绍得了冀州,踌躇满志地问别驾从事沮授说:“如今贼臣作乱,朝廷西迁,我袁家世代受宠,我决心竭尽全力兴复汉室。
然而,齐桓公如果没有管仲就不能成为霸主,勾践没有范蠡也不能保住越国。
我想与卿同心戮力,共安社稷,不知卿有什么妙策?”
沮授原任韩馥别驾,颇有谋略,袁绍使居原职。
他回答说:将军年少入朝,就扬名海内。
废立之际,能发扬忠义;单骑出走,使董卓惊恐。
渡河北上,则渤海从命;拥一郡之卒,而聚冀州之众。
威声越过河朔,名望重于天下!
如今将军如首先兴军东讨,可以定青州黄巾;还讨黑山,可以消灭张燕。
然后回师北征,平公孙瓒;震慑戎狄,降服匈奴。
您就可拥有黄河以北的四州之地,因之收揽英雄之才,集合百万大军,迎皇上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阳。
以此号令天下,诛讨未服,谁抵御得了?
袁绍听了,非常高兴地说:“这正是我的心愿啊!”随即加封沮授为奋威将军,使他监护诸将。
袁绍又用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这两人比较正直,但在韩馥部下却郁郁不得志。
此外,袁绍还用许攸、逢纪、荀谌等人为谋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绍
相关参考
袁绍病死的。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回到冀州后,袁绍陆续平定了各处的叛乱。不久,袁绍发病,死于建安七年(202年)夏五月二十八日(6月28日)。由于袁绍平素有德政,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司空袁逢之子。袁绍身世于东汉后期一个名扬世界的世家富家"汝南袁氏"。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早逝。袁绍庶出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司空袁逢之子。袁绍身世于东汉后期一个名扬世界的世家富家"汝南袁氏"。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早逝。袁绍庶出
官渡之战的意义公元200年,实力强大的袁绍带十万精兵进攻曹操,曹操迎战,在官渡展开决斗。一开始战局对曹操不利,但由于袁绍骄傲自大听不进意见,而曹操重用人才,善于听取意见,主动偷袭烧毁了袁绍的粮草,袁绍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戚逸旸。>在汉末所有诸侯当中,袁绍和袁术两兄弟的身世相对比较显赫,他们出身于东汉的世家大族汝南袁氏,袁绍是庶子而袁术是嫡子。>
袁绍有三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他宠爱后妻刘氏,对刘氏所生的袁尚特别偏爱,有意以袁尚为嗣,因此以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沮授劝诫说:“年纪相当应选择贤者为嗣,德行又相当要用占卜来决定,这是自古以
袁绍简介袁绍怎么死的袁绍墓在哪? 袁绍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官至大将军、太尉,领冀州牧,持节总督幽青并冀四州。封邺侯,是东汉西园八校尉之一、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其史书为十三路),左将军袁术之兄,也是
他出身名门望族,拥有无人可及的清场能力,他可以通过毫无征兆的一次突然爆发秒杀全场,这就是作为火包主公武将出场,拥有名为“血裔”主公技的袁本初――袁绍。袁绍几个儿子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袁绍有三个儿子,但
袁绍的两个主要劲敌是盘踞在冀州北部的公孙瓒和冀州南部的袁术。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冬,孙坚依附于袁术,袁术任命他为豫州刺史,屯阳城。孙坚出兵攻打董卓时,袁绍却派周昂任豫州刺史,袭取阳城。袁术派
东汉末年,天下各路诸侯不再听从汉室朝廷安排,开始各自为政。当时袁氏家族中的袁绍小有名气,天下九州之内,单单袁绍一个人就割据了冀州、青州等四大州郡。可以说是别人还没有准备好如何去打仗,他就已经有了足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