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料形势钟会反被聪明误

Posted 司马

篇首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错料形势钟会反被聪明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错料形势钟会反被聪明误

2、机关算尽却聪明反被聪明误

错料形势钟会反被聪明误

>    钟会,字子季,太傅钟繇之子,幼年时便有胆识。钟繇曾经带两个儿子见魏文帝,当时,钟会七岁,哥哥钟毓八岁。钟毓见了曹丕,心中惶恐,汗流满面。曹 丕于是问钟毓,说:“你为什么汗流满面?”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曹丕又问钟会:“你哥哥都流汗,你为什么不流汗呢?”钟会答道:“战战栗 栗,汗不敢出。”令曹丕大为惊奇。等到钟会长大后,先后任秘书郎、中书侍郎、黄门侍郎等职。> >   聪明人本应做聪明事,但实际并非如此。如果一个人被权利之欲所牵引,为达目的而不计其后果,就会利令智昏,因而盲动,即使是聪明人也必然做蠢事。钟会就是这种人。他奉命伐蜀,蜀灭后,因为对形势估计错误,急于割据而自取灭亡。> >   钟会先后追随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参谋军机,颇被重用。司马昭曾称赞钟会说:“君真是我的子房。”由于蜀主昏庸,信任佞臣,大臣见疑,司马昭决定派钟会伐蜀。> >   司马昭召钟会问:“我想命令你为大将,去伐东吴,可以吗?”钟会说:“主公之意,本意不在伐吴,实是伐蜀,不是吗?”司马昭大笑说:“你真是我心底的虫子。但如果你要伐蜀,你要用什么办法?”钟会说:“我想主公欲伐蜀,已画图样在此。”> >   司马昭展开地图一看,图中详细记载了一路安营下寨囤粮积草之处,从何而进,从何而退,一一皆有法度。心中大喜,说:“真良将!”便令钟会与二人分领两路大军取蜀。> >   钟会出师,司马昭送于城外十里,邵悌悄悄对司马昭说:“今主公派遣钟会领十万兵伐蜀,我料钟会志大心高,不可使他独掌大权!”> >    司马昭笑着说:“我难道不知道吗?”邵悌说:“主公既知,何不使个人以为副职!”司马昭说:“所有的人都说不可伐蜀,只有钟会建议伐蜀,是其心不怯,则 破蜀必然,蜀既破,则蜀人心胆已裂,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那样,钟会即有异志,蜀人又怎么能助他呢?至于魏人,得胜思归,更不 会跟他造反。”可见司马昭虽任命钟会伐蜀,但早已做好了另一手准备。> >   钟会兴兵伐蜀,一开始,屡屡得手,后被阻于剑阁,粮将尽正想退兵,却由于邓艾偷渡阴平险道成功,直捣成都,于是,刘禅令姜维投降。> >   蜀国灭亡后,钟会与姜维密谋叛魏。这是二人互相利用,一拍即合;钟会想利用姜维在蜀国的声望与关系,辅佐他割据西蜀,姜维则想促钟会叛魏而行其兴复蜀汉之计。> >    除去邓艾后,钟会领军进驻成都,尽得邓艾军马,威声大振,钟会对姜维说:“我今日方趁平生之愿!”姜维便用言语试探他说:“今将军大功已成,威震其主, 何不泛舟绝迹,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子游乎!”钟会笑说:“君言差矣。我还没到四十岁,怎么能效仿游手好闲之事呢?”姜维便暗示说:“若不退闲,当早图良 策。”姜维摆明是叫他造反,钟会自然心领神会,抚掌大笑说:“伯约知我心也。”二人自此每日商议大事。> >   正当钟会与姜维谋反时,被司马昭先下了手。> >   知道事已败露,姜维说:“自古以来,君疑臣则臣必死,难道不见邓艾吗?”钟会说:“我意已决!事成则得天下,不成则退西蜀,也不失作。”于是便召集诸将以郭太后有遗诏令征讨司马昭为名,召集诸将宣布此事,不从者欲尽杀之。> >   由于事不机密,计谋泄漏,诸将起而反抗,钟会、姜维都在乱军中被杀死。> >   即使钟会不被诸将所杀,也必被司马昭所杀。钟会不知己知彼,利令智昏,取败即必然。> >   凡谋事成事,必须知彼知己,不然必败。> >    钟会先是对自己力量估计过高,这时蜀初灭,人心未附,不会死心助他;而诸将得胜思归,也不会从其反,这司马昭早就料到。这说明钟会不知己,也不知彼,司 马昭诡诈不下于其父,他深知钟会其人,因此,早就料到钟会要造反,做好了种种准备,而钟会却蒙在鼓中,做着“事成则得天下,不成则退西蜀”的美梦。

机关算尽却聪明反被聪明误

说起刘瑾这个人,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在不少电视剧里都有这一角色,其中包括《少年张三丰》、《正德演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电视节目。

刘瑾剧照

刘瑾是明朝人,他出生在陕西省,是现在的陕西兴平人。刘瑾六岁的时候被人收养了,收养他的人,他称之为义父。刘瑾的义父是当时宫中的太监刘顺。其实刘瑾本来也不姓刘,他姓谈,被刘顺义父收养之后,就跟随其姓了。不仅姓跟了刘顺,连职业也跟随了刘顺,刘瑾也进宫当了太监。他这个职业可谓是让他赚的盆满钵满,甚至有人说刘瑾,应该算得上是那个时期的世界首富了。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刘瑾是个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人,他懂得察言观色,深得明朝皇帝喜欢。他每天变着法的引导皇上出去游玩,又是歌舞,又是摔跤的,节目花样层出不穷,皇帝被他的这些节目哄得乐不可支,就必然对刘瑾这个人重用有佳。受到重用的刘瑾,不仅被皇帝调进了内官监,还担任总督团营。

当时朝堂之上不乏对刘瑾的讨伐之声,但是皇上却充耳不闻,继续与刘瑾等八人奢靡享乐。但是,千百年来,都有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就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刘瑾的恶行,已经让当时的百姓受尽磨难,终于在1510年,有人揭竿而起,发起反抗,虽然这次起义,很快被平定,但因此皇帝也认清了刘瑾的丑恶嘴脸,将其几个月后处死,这个机关算尽的人,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

刘瑾凌迟

凌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刑法。这是一种极其残酷的死刑,老百姓管这种死刑叫做千刀万剐。凌迟需要在死刑犯身上刮够3600刀,直到最后一刀才将其处死。刘瑾就是死于凌迟刑法之下。

刘瑾剧照

1505年,刘瑾得到当时皇帝的恩宠,他恃宠而骄、结党营私,在当时朝堂之上不断培养自己的势力。刘瑾和自己的同党不断干出一些欺压百姓、贪污腐败的勾当,导致当时朝堂之上乌烟瘴气,不正之风盛行。当时又不少百姓在提起当今皇上,都会说现在的朝堂有两个皇帝,一个是坐在龙椅上的朱皇帝,一个是站在龙椅旁的刘皇帝,这个刘皇帝说得就是刘瑾。

刘瑾的这些丑恶嘴脸被当时的另外一个宦官张永所憎恶。张永掌握了刘瑾的一些把柄,巧妙利用这些证据向皇帝列举了刘瑾的十七项罪证。这些罪证几乎条条都是欺君犯上的死罪,有刘瑾伪造玉玺、私藏军火等违禁物品,有他贪污的金银珠宝,这些财产相当于当时朝廷150多年的财政收入。看着这些罪证,皇帝朱厚照怒不可遏,当场下令对刘瑾处以凌迟之刑。

凌迟这种刑法,一般是罪行越大,凌迟的倒数就会越多,刘瑾的罪行被判了3357刀,这三千多刀分为三天完成,第一天凌迟357刀,没想到刘瑾被割完这些刀后回到牢房里,竟还好胃口的喝下一大碗白粥。接下来的两天,凌迟刀数越来越多,刘瑾最终气绝身亡。刘瑾死后,被他祸害过的百姓都用一文钱来买他的肉下酒,以解心头之恨。

刘瑾变法

随着自身势力的不断壮大,刘瑾对于权力的欲望也在不断膨胀。但是,他又并非只是我们从电视电影中所看到的,一个十恶不赦,贪赃枉法的大恶徒。刘瑾其实对于当时明朝的发展也起到过一些积极正面的作用,只不过在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史料记载中,对于太监善于政绩的记录少之又少。

刘瑾画像

刘瑾当权期间,施行了一系列的变法制度。这些变法内容涉及到百姓的生活、官员制度,乃至军事方面等等。他号召建立内行厂,目的就是为了铅制住当时的东厂和西厂的权力。因为,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只要听到东厂和西厂的名号,都会闻风丧胆,六魂无主。刘瑾设立内行厂就有效的削弱了东厂和西厂的势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的不正之气。

在刘瑾的变法内容里还包括减轻农民赋税。特别是那些受灾地区的赋税,刘瑾要求当地官员要及时把灾情上报给朝廷,及时将朝廷派送的补给分发到灾民手中,如果发现有官员贪赃枉法、中饱私囊,就会给予一定处罚。

除此之外,刘瑾还在军事方面进行改革。他仍在军队中设立文职,用以截至镇、巡以下的军队力量。对于以屯为单位的边防,刘瑾要求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整顿清楚不合法度的为乱之事。

刘瑾虽为宦官,但也算得上是一个有着才能和谋略的宦官,他知道治国齐家并不是小孩过家家,应该慎重,并遵守法度。

凌迟刘瑾

刘瑾是明朝年间著名的大奸臣,在明朝廷中玩弄政权,勾结朝廷的黑暗势力,陷害忠良。刘瑾的罪行有很多,但是他手上掌握了极大的兵权,一般人不敢轻易揭发他。

刘瑾

510年,张永打赢了胜仗,向皇上进献俘虏。结束后,皇帝准备饭菜犒劳张永等人。刚开始,刘瑾在皇上身边,张永无法向皇上揭露刘瑾的罪行,过了一会儿,刘瑾离开了,张永赶紧跪趴在地上,向皇上陈述刘瑾的罪状,声称刘瑾想借机造反。皇上十分生气,下令士兵抄收刘瑾的家,果然找到了弓箭等物品,除此之外,在刘瑾随身携带的扇子中,发现了一把锋利的匕首。皇上下令抓捕刘瑾,并且满门抄斩,而刘瑾被凌迟处死。古代,最严峻的刑罚莫过于凌迟。

如果犯的罪行多,那么凌迟的数量就会越多。根据记载,刘瑾共被凌迟3357刀,可想而知他的罪孽深重。凌迟还有一个规定,那便是行刑者要分为三天施刑,所以,这也需要行刑者掌握人体生理组织结构。执行命令下达后,刘瑾被行刑者施刑,先从他的胸部入手,每次割10刀,为了不让受罚者昏死过去,中间会休息一段时间,再接着行刑。根据相关记载,刘瑾在第一天被割了357刀。在关押回牢里后,刘瑾还吃了两碗饭。第二天,继续执行凌迟,割了几十刀后,刘瑾身亡。在没有执行完之前,刘瑾已经死了,但是剩下的刀数依然要执行,所以,刘瑾最终还是割了3357刀。

相关参考

三国钟会为什么会造反

钟会,三国时期的将领,谋士,是与王羲之齐名钟王的钟繇最小的儿子,出生于文人之家,自小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从小便博览群书,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众人的赏识。但是他狭隘的气量害死了不少的能人志士,竹林七贤的嵇康

怒斩许褚之子结交奇才姜维 魏国后期第一名将钟会

姜维在腹背受敌的形势下,率军诈降钟会。企图利用钟会自立称王的野心和魏军内部的矛盾,让钟会杀邓艾,趁机恢复蜀汉政权。一钟会出身名门,是太傅钟繇(yáo)之子。小的时候就很有胆识。七岁时魏文帝曹丕召见他和哥哥钟...

曹操杀士_闲话三国

>  在这个世界上,有聪明的聪明人,也有不聪明的聪明人,一件事,在前者手里,做得挺漂亮,挺圆满,在后者手里,以为手到擒来,结果逮不着狐狸,惹一身臊,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这个意思了。《演义》中的

欧根·杜林为何会反马克思主义?他的成就有哪些

欧根·杜林是德国的哲学家,也是一位庸俗经济学家,更是一位反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在杜林1863-1877年任柏林大学私人讲师的时候,曾经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猛烈的攻击,并且曾经在德国党内纠集自己的追随者,妄图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曹操与杨修在这个世界上,有聪明的聪明人,也有自以为聪明其实并不聪明的聪明人。同样一件事,在前者手里,做得挺漂亮,挺圆满,在后者手里,以为手到擒来,结果逮不着狐狸,惹一身骚,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

长孙皇后的大智慧

  对长孙皇后的评价,后人大多局限于一个“贤”字。其实,长孙皇后能够辅佐李世民,主要靠的是一种智慧。历史上,聪明的美女多的是,但很多女人都是小聪明,玩小聪明虽然能得势一时,但容易落得“聪明反被聪明误”

杨修弄才不幸遭妒害

>杨修之死>  【金玉良言】一个人事业有成、,难免锋芒毕露。若不知收敛,一味卖弄乖巧,耍小聪明,甚至逞强斗勇,定会伤及上下左右,招致诋毁诽谤,最终落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谋略故事】杨修,字德祖

李斯那么聪明,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却要帮纨绔子弟胡亥继位

李斯绝对是一个极顶聪明的人。不过,他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不得不表达一个观点:李斯有那么一个悲惨的结局,都是他自掘坟墓。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来看看李斯做了些什么?李斯在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担

康熙皇帝为何把皇位传给了雍正,而不是被称贤明的老八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老八胤禩小时候非常聪颖过人,深得皇阿玛康熙帝的喜爱,但有句古话说的好,太聪明了,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谁都能看出你聪明,其实并不是真聪明。>老八胤禩被康熙厌恶

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我们年轻同学们注意,对于聪明要小心。大家个个都自认聪明,谁肯承认自己是笨蛋呢?但是这个聪明就是大问题。我们常常提到,苏东坡一生受的打击很大,所以他有一首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他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