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震主诸葛恪的故事

Posted 诸葛恪

篇首语:好汉不吃闷头亏,好鸟不钻刺笆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功高震主诸葛恪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功高震主诸葛恪的故事

2、历史人物 白起功高震主却不懂自保,临死前还不懂原因

功高震主诸葛恪的故事

>   诸葛恪,诸葛瑾之子,之侄儿,吴国将领。诸葛恪年轻时就显露出非凡的才能,31岁时请命平定升杨之乱,匪忠平息,得数万猛士。在以后的征战中,谋略在先,武功在后,屡建战功。> >   病重时,任命他为太子的老师,辅佐朝政。孙权去世后,他穷兵黩武,不顾国力虚弱,百姓贫困,将士们的怨恨,大肆征战,激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于建兴二年(公元253年)兵困新域,返回后即被吴王所杀。> >   孙权十分喜欢诸葛恪,常常以他为乐。> >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字子瑜)的脸很长,长得像驴。一次孙权大会群臣时,叫人牵来一头驴,在驴脸上贴一张纸条,上面写了“诸葛子瑜”几个字。诸葛恪跪下来说:“请给我一支笔。”孙权同意了他的要求。诸葛恪提笔在纸条上的字下面写了“之驴”二字。> >   在座的人都笑了起来,孙权大喜,于是把驴赐给了诸葛恪。> >   那一年,诸葛恪刚刚六岁。> >   过几天孙权又和诸葛恪见了面。孙权问他道:“你父亲和你叔父诸葛亮哪个更有才能呢?”> >   诸葛恪回答说:“我父亲更有才能。”> >   孙权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答道:“我父亲知道应该为谁做事,我叔父不知道,所以说我父亲好一些。”> >   孙权听了,满意地大笑起来。> >   蜀国的使节来了,群臣都来会见。孙权对使节说:“我们这位诸葛恪喜欢骑马,回去告诉你们丞相,给他送几匹好马来。”> >   诸葛恪立即在殿上跪下拜谢孙权。孙权问:“马还没到怎么就谢恩?”> >   诸葛恪回答说:“蜀国是陛下您在外面的马房,今天您下了恩诏,马一定会送到的,您说我怎么能不谢恩呢?”诸葛恪的才思就是这样敏捷,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令孙权觉得他颇不寻常。所以很是宠爱,诸葛恪长大后,文治武功,样样都行,被命为大将军。> >   丹杨郡与吴郡、会稽、新都、都阳四个郡邻接,面积数千里,地势险峻,山谷万重。住在深山老林的山民,没进过城,也没见过官吏,他们崇尚武功,果敢强劲,登山越险,穿过荆棘丛生的地方,好像鱼儿在水中游动、猿猴在树上腾跃一样。> >   一些作恶多端的人,为逃避官府的追捕,也躲在这里,和山民们纠集在一起,经常出山骚扰抢掠。官府要经常出兵征讨他们,捣毁他们藏身的巢穴。这些人打仗时蜂拥而来,打败了就像惊鸟一样四处逃窜,像游击队一样。历代官府都不能完全控制他们,成为一件令人头疼的事。> >   诸葛恪认为自己有能力治理丹杨郡,就多次请求孙权派他去当太守,并保证说要在三年之内得到四万武士。众人都认为这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不容易办到。> >   他父亲诸葛瑾听说后,叹息道:“诸葛恪不可能使我家兴旺,他要让我们遭受灭族之祸了。”> >   诸葛恪向孙权力陈必胜之道,孙权就任命他为抚越将军,兼任丹杨太守,拨给他三百骑兵。> >    诸葛恪到任后,就写信给邻近的四郡所属各县的长官,让他们各自守住自己管辖的地界,整顿军队,教化百姓,让百姓定居下来。他又部署诸将领,分兵扼守在幽 深险要的关口,只管坚守,不要和山民交战。山民们自己种粮,等到地里的庄稼快要成熟的时候,诸葛恪让士兵们去收割,连种子也不留下来。山民们的存粮已经吃 完,新粮又收不回来,被饥饿所迫,他们纷纷出山投降了。> >   诸葛恪对下属说:“山里的人只要改掉恶习,服从教化,都应当安抚慰问,让他们迁到外县,不得嫌弃怀疑、扣押拘禁他们。”> >   山民周遗出山投降。周遗过去是个作恶的山民,被困难所逼暂时出山,内心根本没打算投降,被绑送到郡府。诸葛恪认为绑他来的官员违反了命令,就把绑他来的长官杀了示众,还把这件事上报了朝廷。> >   山民们听到这件事,知道官府只是想让山民出山而已,没有害他们的意思,于是扶老携幼,纷纷出山。一年过后,投降的山民人数就像他所想象的那样多,诸葛恪自己率领万人,其余的人分给了诸将官。> >   孙权很赞赏诸葛恪,授威北将军,封都乡侯。> >    但后来诸葛恪自恃武功,连年发兵出征,胜多败少,使他产生了轻敌思想,不顾国力民情,拼命想扩张吴国的疆土。这年,他打算在淮南炫耀武力,驱赶那里的百 姓。有将军提出建议说:“现在率军深入敌国腹地,边界上的百姓必然会争相远逃,恐怕得不偿失。不如只围困合淝新城,新城被围,救兵将至,等救兵来再想办法 打败它,就可以大获全胜。”> >   诸葛恪采纳了这个建议,回军包围了新城。战斗持续了几个月,新城没有攻下。吴军士兵劳苦不堪,因天气酷热 而饮用生水,患腹泻和脚气病的人有一多半,死伤的人到处都是。各营军官天天来报告病人越来越多,诸葛恪以为他们在说假话,就杀了来报告的人。从此再也没人 敢来报告了。> >   诸葛恪意识到攻打新城是失策了,又耻于攻城不下,脸上常常布满阴云。将军朱异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对诸葛恪一说,诸葛恪就 发怒了,剥夺了他的兵权。都尉蔡林屡次陈述用兵之计,诸葛恪都不采纳,蔡林一气之下投魏国去了。魏国知道吴国士兵疲劳多病,战斗力大减,就让援军迅速前 进。> >   诸葛恪见新城无法攻下,只得率军离去。一路上,只见到处都是伤病的士兵,有的支撑不住就倒毙在路旁的坑沟之中,有的被魏军俘虏。真是活着的,满腔愤恨,死去的,不能瞑目。吴军的上上下下都呼天号地,对诸葛恪的穷兵黩武怨恨不已。> >   诸葛恪对自己军队的悲惨状况熟视无睹,安然自如。他在中州住了一个月,又打算到海阳去开垦田地。召他回去的诏书接连不断地催他,他才慢慢地领兵回来。> >   从此以后,吴国的人民对他越来越失望,产生了怨恨情绪。诸葛恪也变得暴戾无常,把自己推向了死亡的道路。> >   武卫将军都乡侯孙峻当初和诸葛恪一起受孙权的临终嘱托,辅佐孙亮。他见诸葛恪专横于朝廷,大失民心,朝廷内外对他怨恨的情绪与日俱增,就想除掉他。孙峻在孙亮面前说,诸葛恪想制造祸乱。孙亮大惊,二人商量,置酒席请诸葛恪赴宴,在酒席宴上动手杀了诸葛恪。> >   在诸葛恪被杀之前,建业城中就有童谣说:“诸葛恪,芦苇单衣箴钩落,于何相求成子阁。”成子阁就是影射建业城南埋死人的石子岗;钩落,是皮带上的东西;箴钩落,是说用竹篾来捆人。> >   诸葛恪被砍下脑袋后,果然被人用苇席裹了身子,中间用竹篾一束,扔到了石子岗上。> >    诸葛恪有三个儿子。长子诸葛绰,因牵扯进了一件反叛朝廷的事,被诸葛恪亲手毒杀。二子诸葛辣,任长水校尉。三子诸葛建,任步兵校尉。他们听说父亲被杀, 知道大祸临头了,赶快用车载着他们的母亲逃跑。孙峻派骑督刘承在自都山追上他们,杀死了诸葛辣。诸葛建渡过长江,想逃往魏国,走了几十里,被追兵捉住。> >   诸葛恪父子三人的首级在街市上悬挂了几天,后经临淮人臧均上表请求,孙亮、孙峻才同意让诸葛恪过去的部下收殓埋葬了诸葛恪。> >    世道凶险。如果你不愿或不能放弃权势,脱下官服,那就要尽量减少“福”中所可能出现的“祸”的苗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心存畏惧,要知道,所有那些和 你同处一朝的人们,都是你或公开或隐蔽的对手。无论多么贤明的皇帝都会有猜忌,他固然给了你权势,一旦他感到你的权势膨胀到难以驾驭之时,他就会剥夺你甚 至除掉你;同僚会嫉妒你,你的权势的扩张,就是对他们仕途发展的一种障碍,他们不会容忍你,他们会窥伺机会,寻求把柄,来扳倒你,取代你;下属会怨恨你, 因为你不可能使他们人人都满意,甚至可能得罪一些人,为了报复你,他们会投靠你的对手,向他们提供攻击你的炮弹,或者亲自出面,反戈一击,揭发检举。

历史人物 白起功高震主却不懂自保,临死前还不懂原因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白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战场上杀敌立功,青史留名是每个武将的梦想。但战功太大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功高震主会引起皇帝的不安和猜忌。历史上因此被皇帝处死的名将不在少数,比如为刘邦打下半壁江山的韩信,为朱元璋南征北战的蓝玉,还有被雍正称为恩人的年羹尧,这些人全都因为功高震主被皇帝给处死了。韩信、蓝玉和年羹尧虽然结局挺惨,但还算死得明白,知道自己是因何而死。但有一位名将,直到临死前还不明白皇帝为何要杀自己,这个人就是白起。>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最著名的将领,和廉颇、李牧、王翦一起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一生南征北战,为秦国连下70余城,无一败绩。其中许多战役都是碾压性的胜利,伊阙之战斩首韩魏联军24万人;鄢郢之战攻破楚国都城郢,重创楚军,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华阳之战斩首魏赵联军15万;陉城之战攻占韩国9座城邑,斩首韩军5万人。长平之战斩首坑杀赵军45万,一度把赵国逼到了亡国的边缘,因功被封为武安君。>这个时候的白起成了秦国威望最高的人,连丞相范雎都被他比了下去。长平之战后,白起准备乘胜进攻邯郸,一举灭掉赵国。但范雎却不愿意让白起再立战功,为了不让白起超越自己的地位,他以士兵疲惫需要休养为由,劝说秦昭王同意赵国割地求和。秦昭王同意了范雎的建议,下令让白起班师。白起回国不久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因此对范雎心生怨恨,不久就病倒了。> >后来秦昭王派使者去接收赵国割让的土地,不料赵王却反悔了,把之前承诺的5座城池割让给了齐国,换回了自己急需的军粮。除此之外,赵国还和楚国、魏国结成了同盟,准备共同对付秦国。得知这个结果后,秦昭王十分生气,一向都是自己涮别人,没想到这次却被别人给涮了,而且还涮的这么惨,这叫自己如何向臣民交代呢?暴怒之下,他决定派大军进攻邯郸,把赵国给灭了。此时白起还没完全痊愈,秦昭王见状也没有勉强,他内心也不愿意白起再立战功了,因为他的功劳已经太大了,威望也太高了,秦昭王隐隐感到了一丝威胁。>随后他派王陵为将,统兵攻打邯郸,不料王陵根本就不是廉颇的对手,大败而归。秦昭王无奈只得请白起挂帅,但白起却一口回绝了,还顺便怼了秦昭王几句,说长平之战后就自己就建议乘胜进攻邯郸,但大王你却听信范雎的谗言,把臣给诏回来了,白白错失了良机。现在邯郸军心一心,又有韩国和魏国的援助,根本就打不了,如果还要强攻的话,必遭失败。秦昭王对当初的撤兵有有点后悔,因此就没有治白起的不敬之罪,而是改用王龁替换了王陵继续进攻邯郸,结果再次遭到惨败。此时的秦军已经斗志全无,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为了挽救危局,秦昭王再次登门请白起挂帅。> >白起智商很高,但情商却极低,他不但强硬地拒绝了秦昭王,还四处向人炫耀自己的先见之明:“ 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看看,谁叫你不听我的话呢,现在打了败仗,被我说中了吧!本来秦昭王就对功高震主的白起有所不满,现在又见他竟公然嘲笑自己,于是就下决心要除掉他。他强令白起立即启程赶往前线,即使到了此时,白起依然没有意识到危险,还一路发牢骚,说了许多不该说的话,秦昭王实在忍不住了,没等白起到前线就令他自尽了。白起直到临死前还不明白秦昭王为何要杀自己,问道:“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真是可悲。

相关参考

功高震主却能得以善终,你最佩服谁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有很多立下汗马功劳的忠臣良将,都因功高震主而未能善终。所以如何消除帝王的猜忌,一直以来都是臣子们难以捉摸的,但下面这六大名将,却能在功高震主之下,或急流

自古功高震主者,多没有好下场

自古功高震主者,多没有好下场。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将军,他们只要有一点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受到帝王的猜忌。而对于一个将军来说,最令人害怕的不是千军万马的敌兵,而是庙堂之上的君王的猜忌。君王猜忌的根源就是将军

古代功高震主的4位牛人,结局都非常好,最后位堪称完美

自古就有“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说法,这并不是对很多皇帝的高级黑,而是一种客观事实。在皇帝的眼中,没有什么比权力更重要,一旦有人可能威胁到其统治地位,皇帝就会痛下杀手。尤其是那些功高震主的

楚国当朝大臣位高权重功高震主

吴起变法的背景: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到了战国时期,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促使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势力更加壮大,与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

系出名门功高震主饮鸩殒命

一面是玉树临风、风度翩翩的多情王爷,一面是力破万军、驰骋沙场的勇猛将军。兰陵王高长恭一个原本淹没在浩如烟海史籍中的人物,近年来随着影视作品的播出,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那么真实中的兰陵王是否真如影视

历史上,吕不韦是死于“功高震主”吗

朋友们别抢,这个问题我来答:在我看来,吕不韦正如始皇说的那样:“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或者是气话,也或许是后来两人不合,秦皇的故意羞辱,但不难读出赢

历史耿弇为何功高震主却得善终?

...称作东汉第四名将,一人打下东汉一大半的江山,真正的功高震主,却得善终,其中曲折不得不令人佩服。此人名叫耿弇,论能力,他丝毫不亚于韩信、岳飞,一生为光武帝刘秀征战,

历史耿弇为何功高震主却得善终?

...称作东汉第四名将,一人打下东汉一大半的江山,真正的功高震主,却得善终,其中曲折不得不令人佩服。此人名叫耿弇,论能力,他丝毫不亚于韩信、岳飞,一生为光武帝刘秀征战,

《康熙王朝》周培公被贬不是因为功高震主,只因犯了皇家大忌

《康熙王朝》中康熙一生丰功伟绩,但是离不开一个汉人的帮忙,他就是伍次友被康熙成为「”民间天子”,还差点因为这个称呼被明珠杀了,幸亏苏麻喇姑及时点破康熙的「”阴谋”救了伍次友。伍次友回家之后教书育人,而

此人功高震主被逼造反,称帝后爱民节俭,临死前要求穿纸衣睡瓦棺

古人有句话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意思就是,全天下的每一块土地都是皇室的,不论是百姓还是朝廷百官,都有同一个至高无上的主人,那就是皇上。所以,几乎历朝历代的皇室权力都很大,搜刮着全国的珍奇宝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