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误国,孙权统治吴国

Posted 将军

篇首语: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晚年误国,孙权统治吴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晚年误国,孙权统治吴国

2、历史人物 孙权是否需要为吴国的灭亡负责?吴国灭亡与孙权有何关系?

晚年误国,孙权统治吴国

>   兴师北伐> >   曹丕死后,继江夏和石亭两战之后,孙权发动了第三次北伐。当时,孙权闻魏国迁合肥至新城,知道石亭之后吴国在淮 南已经处于优势,便于该年冬季御驾亲征。吴军集结后,乘船至合肥城外的水上驻数日。孙权不肯下决心上岸与魏军主力决战,就略施小计,大军逐次退去,形若班 师。合肥守军已经奉诏罢兵,满宠以为:“今贼大举而还,非本意也。此必欲伪退以罢吾兵,而倒还乘虚掩不备也。”遂上表,请不罢兵。十几天后,吴军果然又来 到合肥城下,见魏军戒备森严,只得引兵退去。> >   吴嘉禾二年即魏明帝青龙元年(233年),吴大帝孙权亲自率大军举行第四次北伐,进攻合 肥新城。然而,孙权跟以往一样,不敢对合肥实施坚决围攻,因为一旦坚决围攻,就必须准备与来援之敌进行陆地上的大厮杀。往昔曹操在时,孙权不敢离开水面到 陆地上决一胜负,对合肥的进攻均为蜻蜓点水,来试探一下,很快就撤走。如今,魏国已经移建新城示弱。孙权仍未改变以往的打法,不坚决围攻,而是示威,是其 审时度势欠佳。这次试探对方,摊子拉得很开阔,孙权另遣卫将军全琮征六安。> >   魏征东将军满宠并未亲自守合肥,而是坐镇寿春,以主要兵力集结在寿春,合肥不过是前沿阵地而已,仅有步、骑六千人。> >   满宠对六安颇为担心,致信安定守军军心:“庐江(魏国庐江郡治在六安)虽小,将劲兵精,守则经时,又贼舍船二百里来,后尾空县,尚欲诱致,今宜听其遂进,但恐走不可及耳!”> >    孙权大军来到合肥新城,见其离水太远,不敢下船,在水上待了二十多天。满宠接到战报后对部将说:“权得吾移城,必于其众中有自大之言,今大举来欲要一切 之功,虽不敢至,必当上岸耀兵以示有余。”遂潜遣精骑伏于城外隐蔽处。吴军果然上岸耀兵,魏军伏骑出击,疾驰而至,斩首数百级,或有赴水死者。> >    满宠见合肥新城已没有危险,便自寿春溯淮而上向杨宜口(今安徽省霍县西)。全琮见魏军向山后集结,自己已过于深入,恐军不利,遂向后收缩。当时,有人建 议分兵抄掳。全琮认为此时不宜分兵,便对部下解释道:“夫乘危徼幸,举不百全者,非国家大体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纵有所获,犹不足以弱 敌而副国望也。如或邂逅,亏损非小,与其获罪,琮宁以身受之,不敢微功以负国也。”就这样,孙权此次北伐无功而返。> >   陆逊回到武昌后不久,太常潘溶、镇南将军吕岱平定武陵,于冬十一月班师回江陵。> >   吴国后方安定、国力增强后,孙权便开始做试探性北伐,即第六次北伐。这时,孙权年事已高,所以不再将兵亲征,而是遣将出征,自己坐镇后方,全面主持。> >    魏明帝曹崩,吴国休整数年后,吴大帝孙权于吴赤乌四年即魏正始二年(241年)夏四月大举兴师主持第七次北伐。这次北伐,吴国在东、西两线均有势在必 夺之地。东线要夺取六安,以便直逼寿春,对合肥形成远同态势;西线要夺取襄阳、樊城。东线由卫将军全琮、威北将军诸葛恪负责;西线由大将军诸葛瑾、骠骑将 军步骘、车骑将军朱然负责。> >   在东线,吴国卫将军全琮督率主力数万人进至芍陂(湖泊),决开湖堤,以遮断寿春方向的援军。其余的部队由 吴威北将军诸葛恪节度,围攻六安。魏扬州刺史伏波将军孙礼率领州兵先至芍陂,吴军发起猛攻,自旦及暮,魏军死伤过半。孙礼“犯蹈白刃,马被数创”,仍奋不 顾身,手秉木包鼓,激励士气,坚守阵地。次日,假节都督扬州军事的魏豫州刺史征东将军王凌率援军赶到,向吴军侧翼实施有力突击。王凌击破吴军中郎将秦晃所 部五个营,秦晃以下十几名军官战死。吴将张休、顾承堵住缺口,遏制了魏军发展进攻的势头。随后,全绪、全端赶到,吴军转入反攻,王凌退回出发阵地。孙权论 功行赏,以驻敌之功为大,退敌之功次之,晋升张休、顾承为杂号将军,全绪、全端为偏、裨将军。于是,全氏父子与张、顾生隙。王凌、孙礼与全琮浴血争塘,双 方力战连日,伤亡惨重,僵持不下。而六安不可猝拔,全琮意志动摇,遂烧毁安城邸阁,迁魏庐江郡百姓退走。诸葛恪也放弃对六安的围攻,引兵归还。看来,吴国 要想经略淮南,唯一可行的就是集中全力坚决围攻合肥,以重兵挡住来援之敌,长久围困,直到城中粮尽。> >   在西线,都督荆州军事的吴上大将军右都护陆逊不同意夺取襄阳,因而此番没有领兵上阵。> >   此后,吴赤乌六年即魏正始四年(243年),孙权主持第八次北伐。诸葛恪袭击六安,破魏将洲项营,掠夺人口而还。> >   陆逊于吴赤乌八年(245年)病故后,大都督朱然于吴赤乌九年即魏正始七年(246年)征中,夜袭击破魏将李兴所部步、骑六千人,斩、获数千人而还。这是孙权主持的第九次北伐。> >    公元247年全琮、步骘病故,248年朱然病故,吴国一时丧失北伐的能力。68岁的朱然疾笃时,孙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每遣使打探病情,辄亲自召见, 口自询问,入赐酒食,出送布帛。创业功臣病危,其意所钟,吕蒙、凌统最重,其次就是朱然。少时同学朱然死后,年迈的吴大帝孙权素服举哀时,觉得自己的时间 也不多了,因而为之感恸。朱然等相继死后,吴国要靠诸葛恪等新一代人物保卫江山了。> >   自魏文帝曹丕病故后,吴大帝孙权先是攻江夏、战石 亭,接着又亲征合肥新城,再征合肥新城,利用魏军西向而大举北伐,令朱然和全琮袭击魏国,倾全国之力决芍陂和围攻樊城,遣诸葛恪袭击六安,派朱然击中, 总共领导九次北伐(不包括使孙布诱击王凌部),直至垂暮之年,老一代将帅全部去世,方才罢手。这九次北伐,未必孙权次次亲征,但每次都是孙权主持的,所以 仍称为孙权的北伐。> >   孙权不仅在行动上不断北伐,在思想上也对北伐念念不忘。譬如陆逊曾上疏“劝以施德缓刑,宽赋息调”,孙权解释道: “至于发调者,徒以天下未定,事以众济。若徒守江东,修崇宽政,兵自足用,复用多为?顾坐自守可陋耳。若不豫涮,恐临时未可便用也。”当然,孙权的九次北 伐,虽曾取得过石亭等胜利,但始终未能打破南北对峙的僵局。> >   吴国手工业和海外交往> >   吴和魏、蜀一样,富有者穿丝绸,劳动群众穿葛麻。江东的丝织品质量虽逊于蜀、魏,麻葛织品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历史人物 孙权是否需要为吴国的灭亡负责?吴国灭亡与孙权有何关系?

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是一个不仅后世人羡慕,当时连曹操都羡慕的人才,尽管自己有曹植这样才华横溢的儿子,还是要感叹一句,生儿子就应该像孙权这样才行,可见孙权的才能的确超乎寻常。不过,孙权死后,距离吴国灭亡,中间又隔了好几代君主,为什么有人认为,孙权还需要为吴国的灭亡负责呢?

三国时期,吴国与魏国、蜀国鼎足而立,开国君主孙权也由此成为三巨头之一。但是吴国也只传承了几十年就灭亡了,那么,作为开国君主的孙权是否应该对吴国灭亡负责呢?

孙权,字仲谋,三国中吴国的开国君主。孙权其人外貌不凡,吴夫人怀孙权时曾梦见太阳入怀,孙坚断言是富贵的象征。可惜孙权父兄早亡,年仅18岁的他就从兄长孙策手上接过了江东的大权。孙权早期善于用人,有勇有谋,又善纳谏言。以18岁的身躯接过江东的重担,非但没有给父兄丢脸,反而青出于蓝。在孙权当政期间,东吴民生恢复,孙家与东吴世家的关系也有所缓和,世家子弟纷纷投入孙权麾下,为东吴的发展建言献策,一时间,东吴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之后,孙权放下父仇与荆州联手,在赤壁大败曹操,直接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周瑜、鲁肃、吕蒙先后亡故的情况下,孙权有提拔与兄长孙策有极深矛盾的陆逊为东吴的继任大都督,使东吴在夷陵大败刘备,杜绝了东吴一场战祸。由此可见,孙权在早期是难得的雄主,识人善用人,军政能力都不错。在他的经营下,江东本土几乎没有遭受战火,成为三国时期难得的一片“净土”。连曹操都不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可是,孙权建立吴国后,性情大变,开始变得多疑、暴躁、昏庸、猜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孙权晚年昏庸无道,大肆戕害大臣。

最典型的就是对张昭和陆逊的态度上。张昭是孙策留给孙权的辅政大臣,有“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说法。孙权亲政之初,也是张昭的全力辅佐才使少年孙权在执政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纰漏,之后,张昭一直牢牢占据江东文臣首辅的位置,不管军队的大都督是周瑜还是鲁肃,张昭的地位始终没变,孙权也极为倚重这位大臣。

但是晚年孙权却变得暴躁、小肚鸡肠。有一次张昭因为孙权不听他的劝告,非要派使者去辽东结好公孙渊,张昭一气之下称病不再上朝。孙权也赌气派人用泥土砌成一堵墙堵在张昭的家门口,张昭更绝,在里面也砌了一堵墙。最后还是孙权亲自道歉才使这件事情了结。对待张昭算好的了,武将之首的陆逊可就没这么好的结局了。

陆逊是孙权一手提拔的,为吴国的第四任大都督,掌握军队大权。孙权晚年,在立太子之事上反复无常,陆逊上书直言自己的看法,却被孙权误以为干涉自己的家事,直接将陆逊以牵涉党争问罪,导致陆逊忧伤过度,含恨而终。孙权晚年的昏庸直接导致了吴国官场的混乱,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清洗换牌。这与后来的主弱臣强有直接关系。

2.我们上面说到了孙权晚年在立太子之事上反复无常。

由于孙权活得够久,他所立的太子孙登都因病去世了,孙权依然健在。孙登去世后,孙权就陷入了反复立太子的举动中。继承人久久不能确定,东吴臣子纷纷站队,孙权的反复无常在这件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太子之争导致了吴国朝政的混乱,多年的内讧使吴国的国力遭到了极大的损害,在太子之争中,许多大臣都以各种罪名被问罪,大批的忠臣良将被诬陷,导致了吴国的栋梁纷纷折断,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自此,吴国的国力衰退,陷入了长期的动荡之中。

3.孙权晚年不仅反复无常、昏庸暴躁,而且好大喜功、骄奢淫逸。

他的贪图享乐不在任何一位昏君之下,而且孙权极好神仙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不断派人前往海外寻找神仙。造成了吴国国力被白白消耗,赋税沉重,民不聊生。最为荒唐的是,孙权晚年爱上了残酷的刑罚,并以处罚他人为乐,陆逊等大臣上书建议减轻赋税、放款刑罚,孙权却为酷刑辩解,赋税反而越征越高,这与早期爱民如子、体恤臣民的东吴雄主有天壤之别。

以上都是孙权晚年所犯的错误,吴国的灭亡,孙权肯定要负相当一部分责任,但不应全部推到他身上,毕竟吴国不是在孙权手上灭亡的。吴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历史潮流的推动,天下历来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汉末军阀割据以来,中华大地分裂已有近百年之久,统一的历史趋势不可阻挡,蜀国不行,吴国同样也不行。而且吴国的地理位置善于防守,但不利于进取,根本没有争霸天下的可能,被灭亡也是情理之中。

相关参考

吴国贤主孙权的故事 解密孙权射虎?的传说

孙权的故事?孙权为吴国君王,有勇有谋,善用能人,故成就如此伟业。孙权是一位极好喝酒的君王,且世人道酒后常乱事,孙权喝酒的故事有很多,不过他最特别的是酒后能听取大臣之谏,改正错误。张震饰演的孙权剧照且说

三国名人之吴国开国皇帝孙权简介,孙权生平介绍

吴大帝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

历代帝王三国之吴国开国大帝孙权

  吴太祖大帝孙权  孙权(公元182-252),汉族,字仲谋。东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是春秋时大军事家孙子之后。任长沙太守,封破虏

周泰简介,三国时期吴国孙权麾下大将周泰生平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

揭三国时吴国武将周泰:孙权最喜爱的江东战神

孙权这个人很有本事,年少就继承江东霸主的位置。尽管大多是孙策留下的老臣,不过经过孙权的努力,这些人都对孙权心悦诚服,后来在孙权的领导下,居然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孙权手下有很多名将,早...

揭三国时吴国武将周泰:孙权最喜爱的江东战神

孙权这个人很有本事,年少就继承江东霸主的位置。尽管大多是孙策留下的老臣,不过经过孙权的努力,这些人都对孙权心悦诚服,后来在孙权的领导下,居然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孙权手下有很多名将,早...

三国时吴国皇帝孙亮简介 孙权儿子孙亮怎么死的

孙亮(243年-260年),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他是吴大帝孙权与潘皇后的第七个儿子,252年孙权去世后即位,258年被权臣孙D废为会稽王。260年,孙亮因被诬告

三国时期吴国孙权麾下大将周泰生平 周泰简介

...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吴将朱然、徐盛等因此对其拜服。后...

是谁说服了吴国孙权开始抗拒曹操

赤壁之战被称为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一场统一全国的战争,而对于孙权和刘备来说,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大战之前,曹操平定了北方,六月刚刚当上了丞相,七月就发兵南征刘表,八月,刘表

太史慈简介 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武将太史慈生平

太史慈(166-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