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大败袁军

Posted 谋士

篇首语: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官渡之战,大败袁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官渡之战,大败袁军

2、中国史上6次一战定江山战役,长平之战只能排第三

官渡之战,大败袁军

  从公元190年开始,经过十年的战争,绝大多数首领渐渐退出政治舞台,杨奉被灭,吕布已死,袁术身亡,张绣投降,孙策据守江东,刘备尚未出头,逐鹿中 原的就只剩下曹操和袁绍了。袁绍据有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四州;曹操则掌控西到关中,东到兖州、豫州、徐州,黄河以南、淮汉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两股势力 在黄河下游隔河南北对峙。一山难容二虎,曹操、袁绍一决雌雄势在必行,挑头的人是不可一世的袁绍。> >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选 精锐之兵10万,马万匹,率军南进。八月,曹操进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派遣青州豪族臧霸率部从徐州入青州,严守东线,又派于禁屯驻黄河南岸,分兵守 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与袁绍隔河对峙。另派卫觊镇抚关中,又一次取得关中诸将的服从。袁绍帐下谋士沮授不同意袁绍与曹操仓促交战,他说:“近来讨伐公 孙瓒,连年出兵,百姓已疲惫不堪,仓库中又没有积蓄,不宜此时出兵。应该让老百姓搞好农业生产,休养生息。同时,遣使者把征讨公孙瓒的消息上报天子,如果 上表受阻,就说明曹操隔断我们与朝廷的联系,然后进兵黎阳,逐渐向黄河以南发展势力。多造战船,修缮器械,分遣精骑就可骚扰曹操的边境,使他不得安宁,而 我军则以逸待劳,这样可以稳得天下。”郭图、审配却主张与曹操决战,他们说:“以您用兵之神武,统率北方强兵,征讨曹操,轻而易举,何必那样费事!”袁绍 不听沮授等人的劝阻,采纳了郭图、审配等人的建议,将军队分为三部分,派沮授、郭图、淳于琼各统一军。> >   曹操早就预料到与袁绍必有一战。建安二年(197年),他曾打算讨伐袁绍,但因为当时实力不强,只好作罢。> >    曹操和袁绍自小就有往来,知彼知己,曹操有信心战胜袁绍。在听得袁绍率领大军十余万即将攻打许都的消息后,曹操手下诸将都认为打不过袁绍。但曹操却说: “我知道袁绍的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划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然广阔,粮食虽然充足,却都是给我准备的。”荀和郭 嘉都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谋士,两人都先辅佐袁绍后投靠曹操,对曹、袁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袁绍虽然强大,却不会有什么作为。绍礼仪烦琐,公待人顺其自然, 这是在处世之道上胜过他。绍出兵叛经离道,公却尊奉天子,顺应天下民心,这是在道义上胜过他。绍以宽济宽,因此松松垮垮,公却厉行法治,使上下守法,这是 在治理上胜过他。绍外表宽厚而内心疑忌,用人好起疑心,只信任亲戚子弟;而公用人不疑,唯才是用,不问远近亲疏,这是在气度上胜过他。绍计谋虽多而决断 少,常失掉良机,公制定政策立即执行,可以应付各种变化,这是在谋略上胜过他。绍喜高谈礼仪,沽名钓誉,公诚心待人,不虚情假意,正直有远见,这是在品德 上胜过他。绍过于计较小事,而公对小事,有时忽略,但对于大事,却考虑得十分周全,这是在仁义上胜过他。绍手下的大臣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公却管理有方, 谗言诽谤行不通,这是在明智上胜过他。绍黑白不分,公对正确的鼓励,对错误的正之以法,这是在文治上胜过他。绍喜欢虚张声势,不知道兵法的要领,公却能以 少克众,用兵如神,这是在武力上胜过他。”> >   名士孔融对战胜袁绍缺乏信心,他说:“袁绍地广兵强,有田丰、许攸这样的智士为他出谋划 策,有审配、逢纪这样的忠臣为他奔走效劳,有颜良、文丑这样的勇将为他统率兵马,恐怕难以战胜袁绍吧?”荀说:“袁绍兵将虽多但法令不严,田丰刚直但经 常冒犯上司,许攸贪婪而不会处世,审配专权而缺少谋略,逢纪果断但刚愎自用。这几个人彼此不能相容,势必内部要发生内讧,至于颜良、文丑只不过是匹夫之勇 罢了,一战就可以把他们擒获。”> >   九月,曹操分兵把守官渡,准备与袁军交战。袁绍企图联合张绣和刘表共同夹击曹操,遂派使者到穰城联络 张绣,还有意给张绣的谋士贾诩捎信结好。张绣准备答应,还没有说话,贾诩在一旁就开口了,他说:“请回去转告袁绍,兄弟都不能相容,怎么能容得下天下的国 士呢?”使者只得怏怏而回。不久,张绣率众投降曹操。袁绍又派人至刘表那里请求援助,刘表很爽快地答应了,实际上却按兵不动,对袁曹之间的争斗只打算作壁 上观。张、刘的态度使袁绍迟迟不敢动手。这时凉州牧韦端的从事杨阜从许昌返回关中,众将领问他袁绍与曹操哪个能胜,杨阜说:“袁绍宽容但不果断,喜欢谋略 而犹豫不决,不果断就没有威信,迟疑不决就错过良好的时机,虽然目前强大,但最终不能成就大业。曹操有雄才大略,遇事当机立断,毫不犹豫,法令统一,士兵 精悍,任人唯贤,受他聘用的都各尽其力,一定能成就大业。”> >   曹操知道关中地位重要,派诏书侍御史卫觊到那里去镇守安抚。当时有很多逃 亡在外的百姓返回关中,将领们纷纷将他们收做私兵。卫觊知道这一消息,给荀写信说:“关中土地肥沃,从前遭饥荒战乱,有十万余家百姓流亡到荆州,现在听 说故乡安定了,都渴望归乡,但归乡后无法谋生,军事将领们都纷纷招揽他们做私兵。郡县由于贫弱,无法与他们抗衡,将领们的势力大大增强,一旦发生变乱,必 然后患无穷。我的意见是,把过去分散到民间的盐务管起来,设使者监督买卖,用此项收入多买犁与耕牛。如果有百姓返回故乡,就借给他们耕牛,鼓励他们耕种, 积攒粮食,使关中逐渐繁荣昌盛。流亡到外地的百姓听此消息后,定然争着返回故乡。这样可以使军事将领的力量削弱,官府和百姓可以强盛。这是削弱敌人,强大 自己的最好方法。”荀把卫觊的建议说给曹操听,曹操同意这样做。从此关中地区受到朝廷的控制,对曹操不再构成威胁。> >   为了避免与袁绍 决战时分散精力,曹操还出兵打败了刘备,将刘备的妻子俘虏,关羽也被抓。原来,刘备起兵之后一直没有稳固的地盘,他先后依附陶谦、吕布,建安三年(198 年)又依附曹操。建安四年(199年),朝廷中以献帝丈人车骑将军董承为首的一些人秘密谋划推翻曹操,刘备也参与其中。不久曹操发现了董承的企图,及时行 动,董承被杀。刘备逃至下邳,打起了反曹的旗号。曹操为了消除后患,出兵打败刘备,占领了下邳,刘备逃奔青州,归附了袁绍。> >   曹操东征 刘备,许都空虚,正是袁绍对曹操发动进攻的良机。袁绍的谋士田丰向他建议:“与您争夺天下的人是曹操。曹操现在攻打刘备许都空虚,我军如能大举进军,定可 获胜。要抓住战机进兵许都。”袁绍没有采纳田丰的建议,却推辞说儿子病了,无心出征。袁绍在曹操、刘备交战时坐失良机,在曹操回师官渡之时,他却又坚决出 兵了。

中国史上6次一战定江山战役,长平之战只能排第三

第六名: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 ”三大战役”之一,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建安五年(200年) ,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可谓一战定江山的战役,为统一北方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第五名:刘邦与项羽(垓下之战)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拉锯战,刘邦渐渐占据了上风。十二月,刘邦撕毁与项羽的「 ”鸿沟和议”,率领六十万汉军发动了对楚军的大反攻,将项羽的十万楚军包围于垓下,楚军四面楚歌,项羽兵败,自刎乌江边。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第四名:秦国与赵国(长平之战) 第四名: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此战中赵国运用的兵力是45万,而秦国是进攻方,比赵国.的兵力更多一些,大约在60万,双方投入兵力超百万,此战最终以赵军全军覆灭,秦国伤亡近半而结束。此次战役秦国暗中换帅名将白起,使用离间之计,致使赵国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长平之战,无论从规模还是历史影响力,此战都足以跃进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争前三。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单独和秦国全方位对抗,此战后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这次战役也是战国历史上「 ”一战定江山”著名战例。 第三名:刘秀与王莽(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 ,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史料新军43万,汉军2万) ,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8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这样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 ”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第二名:楚军与秦军(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泰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一战定江山”的战役。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第一名: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牧野之战) 周武王姬发 牧野之战又称「 ”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由于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 ”纣克东夷而损其身”。《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 ”武王牧野,实抚天下。” 牧野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600年的商王朝,确立了周王朝800年的统治,可谓「 ”一战定江山”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

相关参考

官渡之战简介

  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

袁曹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大败

  在今天河南省中牟县东北五里靠近官渡水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村庄,叫官渡桥村。这里就是1700年前,袁曹官渡之战的占战场遗址。现在官渡桥村的附近,据传还留有当年存放粮草的“草场”和屯兵的“袁绍岗”。不

揭秘夷陵之战刘备为何大败

夷陵之战刘备为何大败夷陵之战是一场以积极防御成功扭转战局的著名战役,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过后,三国鼎立的平衡局面维持了数十年之久,而也为东吴和蜀汉后来联手灭魏做下了铺垫。经此一战,蜀汉的刘备

淝水之战的主人公 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是谁

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是谁?前秦皇帝符坚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fú)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十六国时期前秦的皇帝,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使

淝水之战的主人公 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是谁

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是谁?前秦皇帝符坚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fú)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十六国时期前秦的皇帝,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使

夷陵之战,蜀军大败,为什么吴军不乘胜追击,一举消灭蜀汉?

夷陵之战,蜀军大败,为什么吴军不乘胜追击,一举消灭蜀汉?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民间传说,三国时吴蜀夷陵之战,刘备被陆逊打得大败亏输。后卫将军傅彤阵亡、镇北将军黄权率众向曹魏投降、白眉马良

“官渡之战”袁绍到底输在哪儿

公元200年,袁绍率领大军南下官渡。曹操用计烧毁了袁军的粮草,击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

刘备为何大败而归 夷陵之战双方兵力

正月,刘备命令吴班、陈式四万大军,数千骑兵出秭归,进攻夷陵,二月,刘备从秭归亲自率主力“缘山截岭”而进,进攻“夷道猇亭”。同时命令黄权率军驻扎在江北,与吴军在夷陵对峙。留赵云镇守江州,作为后卫。针对蜀

官渡之战简介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输?

官渡之战统计一览名称官渡之战地点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时间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参战方袁绍军、曹操军结果曹操获胜参战方兵力袁绍军约110000人曹操军约20000人伤亡情况袁军约十万人,曹军约八千主

周瑜赤壁之战大败曹操为何成中国历史上千古罪人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是三国时辅佐孙伯符、孙仲谋安定江东之功臣,东吴的第一谋士及军事家。他一生的最高军事成就乃是指挥了发生于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此次战役的结果是全盘粉碎了曹孟德南下进而统一中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