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为何说诸葛亮曾酿成蜀国历史最大冤案
Posted 情结
篇首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百万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为何说诸葛亮曾酿成蜀国历史最大冤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为何说诸葛亮曾酿成蜀国历史最大冤案
诸葛亮集智慧、忠恕、正直、廉洁于一身。但诸葛亮有一个“荆州不该失”的情结和“云长——文长移情”,并因此酿成了蜀国的一桩冤案!> > “荆州不该失”情结使诸葛亮惆怅万分“荆州不该失”情结是什么?这首先要看什么是情结。心理学对情结的定义是:由一系列被压抑的无意识思想、感情、知 觉、记忆等所组成的意念倾向。情结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和情感方式,使人形成特殊的偏见或偏好。情结也是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很难加以理性控制。> > 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荆州不该失”的情结呢?这是因为诸葛亮一生的追求是匡扶汉室,克复中原。而其梦想破裂,关羽(云长)失荆州是主要原因。关云长性格逞 强要胜,刚愎自负,他在镇守荆州期间,北据曹操有余,东和孙权不足,使之腹背受敌,终误大事。这不仅令蜀汉的元气大伤,也为刘备后来的彝陵败绩埋下了祸 根。由此,诸葛亮对关云长可谓惆怅万分,怨恨不已,构成了“荆州不该失”情结!> > “荆州不该失”情结可突出表现为:凡与荆州相关的事均 可令诸葛亮悔恨,凡与关羽相同的人均可令诸葛亮生厌。实际上,如果荆州不失,蜀军由水道出川,不过十数日即可抵达中原;而失了荆州,蜀军每每出川,必须远 涉祁山月余才能抵达渭水一带,此时魏兵早可设防。诸葛亮心中的怨气可想而知!这种心理定势足可使人产生根深蒂固的偏见。> > “云长——文 长移情”使诸葛亮歧视魏延诸葛亮因“荆州不该失”情结怨恨关云长,但云长已去,无法追究,可蜀营中有一个人相貌与性格都神似关羽,这就是魏延(文长)。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中介绍魏延出场时描写他“面如重枣,目若朗星”,这与其第一回介绍关云长出场之“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有雷同之处。《三国 志》卷四十《魏延传》中介绍魏延曰:“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 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这些描述也都与关羽神似!> > 诸葛亮平生办事以谨慎为本,最忌讳见那种口出妄言之人。关羽贵 为主公之二弟,又是名震华夏的大将,诸葛亮不得不敬他三分。可魏延是后来之人,诸葛亮断无敬他之理,所以诸葛亮总是有机会就打压魏文长的气焰,这在《三国 志》和《三国演义》中均有记载。诸葛亮为何打压魏延,史书记载是因为魏延与诸葛亮思想不一,政见难合。但依我看来,这也是因为诸葛亮将对关羽的怨恨移情到 魏延头上的结果。> > 就心理学而言,移情泛指一个人将自己对生命当中某个重要人物、事件或环境的爱与恨投射到他人他事的心理表现。换言 之,移情是一种心理定势的表现,可使人自觉不自觉对某类人物或事件产生特殊的偏见或偏好。魏延长得像关羽,说话像关羽,气质也像关羽,加上文、云二字在古 汉语中发音很相近,所以喊文长很容易使人想起云长。诸葛亮的“云长-文长移情”就是这般形成的,其天长日久必对魏延产生一股说不出的厌恶。可文长又偏偏不 识相,屡屡提出要孤军奋入,且不谈其胜算把握如何,就是其粮草供济也难保障,这岂不又是关公当初动不动言以五百小校而取大城池之狂妄吗?想到这一切,诸葛 亮能不烦恼吗?> > 如此算来,诸葛亮打压魏文长,其实是在打压关云长当初的傲慢气焰。> > 诸葛亮歧视魏延终酿恶果> > 诸葛亮死后不久魏延即以反叛罪被杨仪遣马岱斩杀,并殃及三族。这是蜀汉的第一大冤案,史书记载这是因为魏延要求继续北伐不成,被控反叛而遭诛杀。但我以为,魏延被诛的根源正在诸葛亮身上。> > 魏延初降刘备时,屡立战功。刘备自封汉中王时,提拔魏延为统领汉中的镇远将军,爵位竟在赵云等人之上,与关、张齐名。但诸葛亮执政后一直对魏延不予重 用,对其“分道进军,会和潼关”的建议一向嗤之以鼻。特别是在收取姜维之后,一直将他视作自己的接班人,重点加以培养,临死前又故意不让魏延参与后事安 排,还趁机削去了魏延的兵权。> > 蜀军上下除了诸葛亮就数魏延资格最老。丞相病故后,魏延却要受制于对军事一窍不通的长史杨仪(魏延的死 对头)。魏延对此当然不悦,提出要继续北伐,并自请充任先锋。不想,这竟被杨仪当作反叛的借口,削去兵权不算,还要满门抄斩,实在是在私仇公报!可惜魏延 自建安十四年到建兴十二年,二十六年效命刘蜀,官拜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却不得善终,并累及三族氏人。魏文长就这么可怕吗?!> > 其实,真正可怕的是诸葛亮对魏延的偏见!诸葛亮因怨恨关羽而歧视魏延,为了树立姜维在蜀军的地位又不断加以打压,最终还假杨仪之手来逼魏延造反,而后处之。这才是魏延冤案的根源所在。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国史上最有心计三少妇
大人使权,小人用术,男人谋略,女人用计,三国,因为这些缤至纷来的招术,而更加精彩和引人入胜,成为人人皆知的经典。只是,女人的计谋,最终成全了谁?> > 都说女人心细如发,慎密的思虑必然能制定出完美的作战方案,譬如貂禅不费一枪一弹,就将英勇无敌的吕布和权力盖天的董卓同时拿下。> > 但是,君不见,女人如此阐思竭虑,只不过完成了男人手中一枚棋子的任务,与自己有些什么相干?相貌堂堂的吕布害过貂禅吗?权力中天的董大人对美女不好吗?你何苦要取了他们的性命?尤其,以色诱人,以情杀人,无论出于何目的,都显得那么的不地道。> > 三国中后来怎地再没有貂禅的足迹了?大约连作者也无法把这样一个心地单纯(轻易就受了养父的当)又心机重重(居然会用连环计)的美貌女子掌握手中,只好 在打造出一个完美形象后,忍痛放在一边。倒是后人,不遗途力,从几千年前的旮旯角落,拉了出来,层层剥皮,让一个更完整的貂禅,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 三国中另一个不能不提的女性——孙尚香,也是一个不可小看的人物,其心胸之大,谋略之高,不在男性之下。> > 想那孙坚之女、孙策、孙权之妹,能是个次等货色么?在一个以男权为主的社会里,女性的命运紧紧依附着丈夫,男人七上八下,妻子就得八下七上,所以,丈夫 升天,妻子就能成仙,丈夫入地,妻子必定为鬼。孙大小姐知这一天理,就不管其兄长是让她假嫁还是真嫁,反正进了刘家门就是刘家人,以刘先生的大业为己任, 帮助刘备为全力以赴,完全是个为自己打算的主儿——好一个会为自己谋划的女中豪杰!> > 可惜的是,这样一个豪情女子,先是孙权的棋子(出嫁刘备是无可选择的出路),再是刘备的棋子(出身豪门又如何?),完全作不得自己的主儿,只留给后人一声长叹,几许惋惜。倒是今天的读者,有几份怜香惜玉的美意。> > 红颜知己,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之一,可惜红颜难遇,知己更难求。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却错失良机,如此天命,怎么不教人替二位当事者叹之悔之?> > 这事发生在“铜雀深处锁二乔”的小乔身上。都知道小乔之貌疑似天仙,但有几人能知,她还有这么一段离奇的遭遇?小女子曾经芳心另有他许,并明告其父。可惜其父太过世侩,坏了女儿好事,与情与理,未能如意,遂嫁于周郎。> > 如此推断,小乔虽然有心,但用心不深,虽然有情,然用情不重。这等缺少谋略的女子,纵使貌美如仙,也不会幸福如许。而大乔,在小乔的出嫁问题上,似乎小有计谋,但助父害妹,只能说才智用错了地方。这样一来,二乔没有好结局,倒有些天意了。相关参考
“三国”故事什么最吸引人?青年首推“雄才大略”长达95集的新版《三国》首播虽已结束,但围绕《三国》的褒贬争论,至今没有平息。>>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进行了一项有关《三国》
大人使权,小人用术,男人谋略,女人用计,三国,因为这些缤至纷来的招术,而更加精彩和引人入胜,成为人人皆知的经典。只是,女人的计谋,最终成全了谁?>> 都说女人心细如发,慎密的思虑必然能制定出完美
诸葛亮集智慧、忠恕、正直、廉洁于一身。但以我看来,诸葛亮有一个“荆州不该失”的情结和“云长――文长移情”,并因此酿成了蜀国的一桩冤案!“荆州不该失”情结是什么?这首先要看什么是情结。心理学对情结的定义
刘、关、张桃园结义时对谁为兄谁为弟有过一番争执。>> 开始,以年龄大小来排,三人都想称兄而不愿做弟,你报那年那日,我也如此报。结果三人报了同年同月同日生。刘备建议“按时辰早迟来排兄弟”。张飞想抢
三国时候英才辈出,有伪君子,有真小人,也出了这么三个极尽装之能事的人物。>> 第一个是孔融,世人都知道他的孔融让梨,似乎是很懂得尊老爱幼。而实际上真实的情况却被删除掉了一半,只保留了被世人歌颂的
人们只听过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可在这之前,曹操三请诸葛亮的事,却很少有人知道。>> 相传,曹操屯兵许州时,派曹洪带十万人马第一次打新野,结果吃了败仗。他很恼火,挥剑要杀曹洪。这时,有个叫程煜的谋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以下便是其中的情景:>> 当时鲁肃请了诸葛亮赴宴,周瑜藉故与他对诗,协定了谁输便要杀对方的头!>> 周瑜高兴的先说:>> 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 去掉
...属于比较奇葩的。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这位基本以木匠为第一职业的明熹宗朱由校。其实朱由校喜爱木工也不是偶然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的时间比较充裕。其实还是由于万历年间,三大殿与三宫曾因失火而重建,处于最容易...
...属于比较奇葩的。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这位基本以木匠为第一职业的明熹宗朱由校。其实朱由校喜爱木工也不是偶然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的时间比较充裕。其实还是由于万历年间,三大殿与三宫曾因失火而重建,处于最容易...
曹操是三国历史上争议最多的人物,背负了千年“奸雄”名号的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曹操文采武略俱全。身居战乱之际的他,行军打仗“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他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