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唯才是举

Posted 谋士

篇首语: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唯才是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一百一十三章 唯才是举

2、第一百一十二章 张飞对哑谜

第一百一十三章 唯才是举

  三国时期,曹操讲求“唯才是举”,哪怕“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的网罗,即使在现在社 会里,有如此识见和气度的领导,也不多见。当时,在许都,可以设想,是一个多么人才济济的兴旺局面。就以文学来说,现在我们所讲的建安时期文学的繁荣景 象,大部分作家都在曹氏父子周围。至于那些政治上、军事上的谋士,则更是曹营中的骨干力量。> >   官渡之战,是决定曹操能不能立足于天下的 最大考验,不消灭这个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的劲敌,曹操一天不得安生,连觉都睡不踏实的。而且,袁绍手下的谋士,像许攸、沮授、审配、郭图,也都是一流的 “智囊”。因此,曹、袁之战,也是一场谋士之战,结果,由于袁绍“多疑而寡决”,手下谋士又分帮结派,纷争倾轧,可以打赢的仗,也打输了。而曹操之胜,应 该说,很大程度获益于他的这些谋士的高明对策。> >   官渡之战,久攻不下的时候,曹操也动摇过的,因为几无隔宿之粮,干脆不如撤兵算了。他 同荀商量,这位谋士给曹操写了封信,信内建议:“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以弱战强,正如狡兔和 鸷鹰搏斗,只有一口气不停地拖着叼住它的鹰向前奔走,愈到最后时刻,愈不能泄劲,坚持到底,才是胜利。哪怕稍一迟疑,全盘皆输,必然会成为鸷鹰的一顿美餐 了。官渡大捷以后,他给皇帝上表,给荀请功。> >   曹操在这份《请增封荀表》中,说得相当实事求是。“昔袁绍作逆,连兵官渡。时众寡粮 单,图欲还许,尚书令荀,深建宜住之便,远恢进讨之略,起发臣心,革易愚虑,坚营固守,徼其军实;遂摧扑大寇,济危以安。”他还设想,“向使臣退军官 渡,绍必鼓行而前,敌人怀利以自百,臣众怯沮以丧气,有必败之形,无一捷之势。”所以,曹操承认荀的谋略,“以亡为存,以祸为福,谋殊功异,臣所不 及”。即使在今天,能找到这样敢于襟怀坦白,承认自己“不及”部下的人,怕也不多的。> >   历史上曹操是“唯才是举”的典范,曹操用人“不念旧恶”,比如张辽;“各尽其才”比如任峻;善于在实践中选拔人才,比如郭嘉;此外,能用度外人,比如刘备。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曹操思贤若渴,为了实现自己的霸业,不拘一格,广揽人才,知人善任,能用度外之人。  三国时期,曹操讲求“唯才是举”,哪怕“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的网罗,即使在现在社 会里,有如此识见和气度的领导,也不多见。当时,在许都,可以设想,是一个多么人才济济的兴旺局面。就以文学来说,现在我们所讲的建安时期文学的繁荣景 象,大部分作家都在曹氏父子周围。至于那些政治上、军事上的谋士,则更是曹营中的骨干力量。> >   官渡之战,是决定曹操能不能立足于天下的 最大考验,不消灭这个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的劲敌,曹操一天不得安生,连觉都睡不踏实的。而且,袁绍手下的谋士,像许攸、沮授、审配、郭图,也都是一流的 “智囊”。因此,曹、袁之战,也是一场谋士之战,结果,由于袁绍“多疑而寡决”,手下谋士又分帮结派,纷争倾轧,可以打赢的仗,也打输了。而曹操之胜,应 该说,很大程度获益于他的这些谋士的高明对策。> >   官渡之战,久攻不下的时候,曹操也动摇过的,因为几无隔宿之粮,干脆不如撤兵算了。他 同荀商量,这位谋士给曹操写了封信,信内建议:“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以弱战强,正如狡兔和 鸷鹰搏斗,只有一口气不停地拖着叼住它的鹰向前奔走,愈到最后时刻,愈不能泄劲,坚持到底,才是胜利。哪怕稍一迟疑,全盘皆输,必然会成为鸷鹰的一顿美餐 了。官渡大捷以后,他给皇帝上表,给荀请功。> >   曹操在这份《请增封荀表》中,说得相当实事求是。“昔袁绍作逆,连兵官渡。时众寡粮 单,图欲还许,尚书令荀,深建宜住之便,远恢进讨之略,起发臣心,革易愚虑,坚营固守,徼其军实;遂摧扑大寇,济危以安。”他还设想,“向使臣退军官 渡,绍必鼓行而前,敌人怀利以自百,臣众怯沮以丧气,有必败之形,无一捷之势。”所以,曹操承认荀的谋略,“以亡为存,以祸为福,谋殊功异,臣所不 及”。即使在今天,能找到这样敢于襟怀坦白,承认自己“不及”部下的人,怕也不多的。> >   历史上曹操是“唯才是举”的典范,曹操用人“不念旧恶”,比如张辽;“各尽其才”比如任峻;善于在实践中选拔人才,比如郭嘉;此外,能用度外人,比如刘备。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曹操思贤若渴,为了实现自己的霸业,不拘一格,广揽人才,知人善任,能用度外之人。

第一百一十二章 张飞对哑谜

  刘备自立汉中王之后,一天,接到曹操一封信。拆开一看,原来是曹操约他派一位能言善辩之士,前去应对哑谜,若对得好,便各守疆界互不相扰,若对答不 上,便要重兵犯境。刘备看罢,正在考虑这是什么意思,如果派人去该派谁?这时,张飞从外面进来,问出了啥事儿。刘备如此这般一说,张飞说:“待我老张前去 会他!”刘备一听,连忙摆头:“三弟别说笑话。”> >   张飞见大哥这样小看自己,心中一恼,发起了拗劲儿,非要去不可。刘备只好答应。于是,张飞高高兴兴,直奔许昌而去。> >    曹操听说刘备派了张飞来对哑谜,不免吃了一惊。心想张飞是个粗人,还有应对这手本领?于是,便在王府接见张飞。张飞大大咧咧走上殿来。只见正中坐着曹 操,左右列着文臣武将,大家都不说话,望着自己。他心里想,这些人都不懂礼,那我也不客气,雄赳赳地往那儿一站,也不开口。这时,却见曹操伸出手来,划了 一个大圈儿。张飞猛然想起,这次来是对哑谜呀,难怪都不说话。嗯,明白了!张飞伸开两手,左右一拉。曹操眨眨眼,又伸出三个指头。张飞微微一笑,伸出五个 指头。曹操又独竖一个大拇指,张飞连连摇手。曹操长叹一声说:“唉!三将军请回,我不出兵便是了。”> >   张飞走后,那班文臣武将忙问这是 何意。曹操说:“张飞居然粗中有细。我伸手一划,意思是我要统一全国,张飞两手一拉,说他要用一支长矛就可以抵挡;我伸三个指头说我要三路进兵,他却答道 他有五虎上将抗衡;我伸出拇指说老夫用兵天下第一,他连连摇手说不堪一击。真没想到这粗人会对哑谜。”> >   再说刘备正有点为张飞担心,却 见他兴冲冲地回来了。刘备也顾不得寒暄,忙问应对的结果。张飞哈哈一笑说:“曹操这老头儿闲的没事干了,开这样的玩笑。大老远的让俺老张跑去,我以为有什 么大事要商量,谁知一见面就伸手划个圈儿,说给我个大锅盔吃。你想我马不停蹄,跑了几天,又累又渴,给锅盔咋吃得下?我就两手一拉,要吃拉面条。曹操那小 子也太小气,好意思伸出三个指头,我一想,才三碗?不够不够!我就伸出五个指头,要五碗。没想到这就把他吓住了,说我真能吃,伸出大拇指说我天下第一,我 一想:二哥比我饭量还大,我怎么能称天下第一呢?就连连摇手。曹操不好意思了,就长叹一声送我回来,说不出兵了。其实哪个怕他,出兵就打嘛!”张飞一边说 一边比划。大家也都哈哈大笑,连声说曹操真是弱智。> >   只有诸葛亮在一边有点纳闷,心想未必是这么简单吧,但事情已经过去,也就不多问了。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