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章 徐庶访主

Posted 新野

篇首语: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一百七章 徐庶访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一百七章 徐庶访主

2、第一百二十七章 汉末魏晋人眼中的诸葛亮

第一百七章 徐庶访主

  传说徐庶是水镜先生的学生,在水镜庄从师学习也有不少年了。水镜先生看他天性机敏,才华超群,便决定要他提前出外寻找真主,好早日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来。> >   徐庶临走前,水镜先生特别交待他:“你到了天不下雨,屋檐下却在滴清水的地方,遇到一个流离他乡,旋转四方,德布天下的人,便是你要寻找的真主。切切记住!”> >    徐庶离开水镜庄,草鞋跑烂了几十双,也没碰到天不下雨,那屋檐下还滴清水的地方。有天夜里,徐庶来到新野城外,突然天降大雨,他只好躲进一个破庙里落 脚。一觉醒来,抬头一望,天早就晴了,红日高照庙门,再-看破庙的屋檐下还在滴清水。他脑子里打开了转转:未必要在这里遇到真主?> >   管它的,在庙里住上几天看看。> >    过了两天,徐庶连个人影也没看见。他心里急,肚子饿,浑身上下没一点劲,他灰心地靠在庙门上,不知不觉睡着了。忽然,一阵风吹来,“哐啷”一声,庙门开 了。徐庶惊醒,发现身上盖着件长袍子。他往四处望望,没见一个人,以为是在做梦,又昏昏沉沉地睡着了。过了一会,太阳烤得徐庶满身燥热。他醒来后,觉得嗓 子发于,想喝水。刚要起身,猛地看见身边放着一瓦罐水。徐庶心里又喜又惊,赶忙探头四处张望,仍然没见一个人。“耶,有这种稀奇事,莫不是真主就在身 边?”徐庶想到这里,就故意靠在庙门上,闭起眼睛,假装睡觉了。不一会,徐庶从眼缝里看见来了一个人,手里拎着一个篮子,轻手轻脚地朝他走来,到了跟前就 从篮子里拿出饭来,在他身边放好后,不吭一声转身就走。徐庶突然一把拉住来人,上下打量,只见这人双手过膝,两耳垂肩,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好一副贵人 像。此刻,徐庶心里有了谱,又问起刚才盖袍子端水的事。来人笑着说:我访贤人从庙前过,见先生靠着庙门睡着了,怕你身上受冷,嗓子干,肚子饿,就给你盖上 了袍子,端来了水,送来了饭菜。徐庶一听很感动,便亲热地跟他叙谈起来。> >   两人从天文谈到地理,从天下大事谈到兵法国策,十分投机。可 就是话说了半天,还相互不知名姓。徐庶不由停住话,客气地请问来人的尊姓大名。这人说他姓刘名备,字玄德。徐庶听罢,想到老师嘱吩,要自己找一个“流离他 乡,旋转四方,德布天下”的真主。这三句话的头一个字“流”、“旋”、“德”,不正合这人姓名——刘玄德么!> >   徐庶心里顿时一亮,便通报了自己的姓名,并说出愿意为刘备效力的心意。刘备在交谈中,已经看出徐庶是个大有才学的人,又知道他就是水镜先生的高徒,当然高兴得很,便邀徐庶一道去新野,拜他做了军师。

第一百二十七章 汉末魏晋人眼中的诸葛亮

  翻检有关汉末魏晋的史料,一个奇特的现象,令人惊诧不已:诸葛亮自隐居隆中,到随刘备走出茅庐,统兵治国,以及死后,人们对之都是几乎众口一词,誉美有加,偶尔有谁稍微说点诸葛亮的不足,立即会遭到反驳。在汉末魏晋人的眼中,诸葛亮差不多成了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 >    诸葛亮隆中读书时,“每自此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而名士徐庶和崔州平却“谓为信然”。德高望重的襄阳隐士庞德公,更称诸葛亮为“卧龙”,名士 们也竞相称之。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一次向著名隐士司马徽打听人才,司马徽有“水鉴”之号,极善识人,却唯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和庞统。日:“儒 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问指的是谁,司马徽答日:“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徐庶到新野投刘备,受到刘备器重,遂 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刘备让徐庶去请诸葛亮,徐庶却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至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刘备即亲往拜 请,遂演出“三顾茅庐”的历史名剧。管仲、乐毅,是何等样的先贤,诸葛亮以之自比,而时贤们竞“谓为信然”。自秦汉以后,龙便成了封建帝王的专喻物,而时 贤们竞以之喻美诸葛亮,称之为“卧龙”,这赞誉,真可谓高之又高了。而到建安十二年,诸葛亮还仅是个未出茅庐的27岁的青年。极力赞美他的几位,除徐庶和 崔州平与之同辈,庞德公和司马徽都是其长辈,且正当盛年。听了司马徽和徐庶的赞誉便虔诚不移的刘备,那时也已47岁,也应该属诸葛亮的长辈,且也正当盛 年。这样一帮人这样倾心于一个未涉世故的青年,足见诸葛亮身上,有着怎样吸引和折服人心的魅力!> >   随着诸葛亮走出茅庐,人们对他的爱慕 和赞美,也就与日俱增。刘备初与之接触,便“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理解,刘备告诉他们:“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二人对诸葛亮也日渐仰慕。刘备 死后,诸葛亮秉政,国人更颂之为“一时之杰”。邻国人对诸葛亮也真诚敬仰。孙吴名士太子太傅张温使蜀,称美诸葛亮治理的蜀国是“总百揆于良佐”,是“遐迩 望风,莫不欣赖”,比之于古贤伊尹之辅汤太宗,周公之佐周成王。引得吴主孙权嫉火中烧,却又不好公开发作,只有“阴衔”之,借别的的罪名,将张温废黜。这 说明诸葛亮不仅声名卓著,而且有着不容不服的威慑力,当时,诸葛家三兄弟“并有盛名”,而各在一国。诸葛亮的胞兄诸葛瑾仕吴,官至大将军,举国“服其宠 量”。堂兄弟诸葛诞仕魏,为镇东将军、扬州刺史,名动京师。人们却品评道:“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竟真把诸葛亮推崇为无与伦比的时代冠冕。> >    诸葛亮死后,人们对之追思不已。刚一死,各地都请求给他立庙,以便致祭,蜀汉王朝因礼制所限,没有答应,老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于道陌上”。多少年后,仍 是“百姓巷祭,戎夷野祀”。蜀汉王朝只好顺从民意而打破礼秩,在今陕西省勉县诸葛亮墓附近为之建祠。以后不久,几乎凡诸葛亮足迹所至,都有虔诚的人们为之 立庙,“岁时伏腊走村翁”,香火不断。本来,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虽聪慧过人,却唯工书画,并无杰出的政才和将才,蜀汉臣民因怀念诸葛亮,对诸葛瞻也倍生好 感,朝廷每有善政佳事,人们皆竞相传告:“葛侯之所为也!”> >   不仅蜀汉人民如此,邻国吴、敌国魏之士人,也对诸葛亮无比怀念。自东汉明 帝以后,置史官以修国史,便成为封建王朝的一件大事。自献帝建安初年以后,帝王身边又设专官以记起居。三国之时,魏和吴皆有史官和本朝国史,唯蜀汉不置史 官,所以君臣“行事多遗”。为了不使诸葛亮的功德失传,吴之大鸿胪张俨毅然代蜀人完成这个任务,所作《默记》,多记诸葛亮行事,且极尽褒美。在《述佐篇》 中,将司马懿同诸葛亮对比,极贬司马懿之“劣”,盛赞诸葛亮之“优”。甚至不惜为诸葛亮编造一篇《后出师表》,以彰诸葛亮之忠。至今盛传的“鞠躬尽瘁 (瘁,原作”力“),死而后已”。便出自这篇伪作。可以想见,吴人张俨对蜀相诸葛亮崇敬、厚爱到了什么程度1263年春,诸葛亮庙刚于沔阳建起,秋天,魏 镇西将军钟会即率十万大军攻克汉中。行军至汉川,钟会即“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庙所左右刍牧樵采。”钟会此举,固然有羁縻蜀人的用意,但主要是出于对 诸葛亮的崇敬,魏晋南北朝时期,称美诸葛亮,甚至成为君臣奏对,以及达官显贵、士族文人清谈的一项重要内容。> >   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命乐 伶为亡国不久的蜀后主刘禅表演蜀国歌舞,“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司马昭大为感叹,谓人日:“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 久全,而况姜维邪!”司马昭时为晋王,是灭蜀的最高指挥者,但他显然没有以胜利者自居,对诸葛亮指斥嘲弄,而是竭力为之开脱,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西晋武 帝司马炎,和其父司马昭一样,也很推崇诸葛亮。一次,他向曾任蜀汉尚书令的樊建询问诸葛亮如何治国,樊建朗声应日:“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足感 神明。”司马炎不禁失声赞道:“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之劳乎!”在司马炎眼里,晋之满朝文武,竟没有一人可望诸葛亮之项背。皇室扶风王司马骏镇 关中,尝与“诸官属士大夫共论诸葛亮”。有人讥斥诸葛亮“托身非所,劳困蜀民,力大谋小,不能度德量力。”郭冲起而反驳,“以为亮权智英略,有逾管、 晏”,只因功业未就,而论者惑焉。遂举出包括空城计在内的五件“隐没不闻于世”的事例,以论证诸葛亮的德业战绩。据裴松之分析,这五件事纯系子虚乌有,有 的并有明显地颂扬诸葛亮、贬低司马懿的倾向。而“诸官属士大夫”们听后,“亦不复难”。做为司马懿之子的司马骏,竞也“慨然善冲之言”。西晋的君王臣民, 已深深陶醉于褒美诸葛亮的时尚之中了。而这种时尚,在当时乃是一种风雅的象征,以这种时尚为内容的清谈,自然最易受到人们的激赏,至于偏颇失实,好尚所 在,也就不愿细究了。类似的事例,还可以举出李密答张华问。著名的《陈情表》的作者李密,于祖母去世后,被晋王朝征至洛阳,张华见面便问他:刘禅这人怎么 样?李密答:可比齐桓公。张华问其故。对日:“齐桓公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李密是巴蜀名士, 曾仕蜀为郎。张华乃北方名士,时任晋之司空,他发问即拈出亡蜀昏君刘禅,原是想杀杀李密的傲气。李密听出了话中之音,遂拉扯出诸葛来抗衡。张华无奈,只得 在诸葛亮身上做点文章。于是又问:“孔明言教何碎?”李密答日:“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为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 碎耳。”如果说,李密前一答,还算符合逻辑推理,这后一答,就颇多诡辩成份了。但因他是为诸葛亮辩解,且把诸葛亮与古圣周公相比,所以张华同样“善之”。

相关参考

第一百三十七章 忠肝义胆的吕布为何落下“三姓家奴”的恶名

  王允兑现了自己的许诺,拜吕布为奋武将军,假节,可以代表皇帝发号施令,车马服饰随从人员的配备,和王允这样的三公一样。奋武将军相当于各路军队的总监军,可以说吕布掌握了当时长安的兵权。王允还把自己的温侯

第一百二十七章 汉末魏晋人眼中的诸葛亮

  翻检有关汉末魏晋的史料,一个奇特的现象,令人惊诧不已:诸葛亮自隐居隆中,到随刘备走出茅庐,统兵治国,以及死后,人们对之都是几乎众口一词,誉美有加,偶尔有谁稍微说点诸葛亮的不足,立即会遭到反驳。在汉

第一百五章 三试刘备

  徐庶走马荐诸葛以后,怕诸葛亮不肯出山辅保刘备,专程绕道隆中对诸葛亮说:“刘备是当今首屈一指的英雄,既宽厚仁义,又礼贤下士,只要诸葛先生出山辅保,定能施展抱负,干-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谁知,诸葛亮听

一百七十多年的鸦片战争,其实是英国准备的贸易战争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这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不过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鸦片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林则徐禁烟到鸦片战争的爆发,在这段时间内,清廷内部犯了一系列的

历史上第一位奴隶出身的君主——南平王高季兴

南平王高季兴是历史上第一位从奴隶出身的君主,稍微有些历史知识的人,多知道高崇文这位南平王。《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九十五》载:高崇文,先封渤海郡王,后又受封进检校司空、西川节度副大使,南平郡王。然...

第七章 辽东乱,血战威海卫_明朝与清朝两场中日之战的过程比较

>  战斗过程和结果比较>>  比较明朝抗倭援朝战争和清朝甲午中日战争两次战争的过程,可以发现如下的共同点。>>  倭寇都是不宣而战,并且在战役的前期彻底掌握了主动权。明朝抗倭援朝战争时,日本水师第一

元谋人

  距离现在大约一百七十万年的元谋人,是我们所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  公元1965年,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考古学家发现了两颗古猿人的左、右上内侧门齿化石,属同一青年男性个体。后来在元谋人化

历史歌谣高中

1.关于历史的歌谣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二)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保存火种用途广,

2016黄冈中考历史

一、中考历史资料【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2、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3、北京人还保持人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

第七章 西汉盛世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期统治方针的改变汉景帝死后,他的第九个儿子刘彻,继承了汉家的皇位。这就是历史上的汉武帝。刘彻本非嫡长子,然而机遇与受宠,使这位皇子一步登天。他4岁时立为胶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