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邓艾奇兵度阴平

Posted 剑阁

篇首语: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八十章 邓艾奇兵度阴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八十章 邓艾奇兵度阴平

2、历史人物 邓艾为什么能偷渡阴平成功

第八十章 邓艾奇兵度阴平

  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地广人多,实力最强。公元263年,司马昭执政时,准备一举灭蜀。于是派出三路人马:邓艾和诸葛绪各统率3万大军,钟会带领10万大军,分路出击。此时的邓艾已是一位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大将了。> >    魏军攻势凶猛,连连获胜,不久就攻占了蜀国许多座城池。邓艾一直攻到阴平一带。钟会合并了诸葛绪的人马,兵力更强。他率大军直逼剑阁。蜀军统帅姜维,带 领将士,依凭着剑阁险要的地势,顽强地抵挡住了钟会大军的进攻。钟会兵力虽强,却奈何姜维不得。加上军粮供应跟不上,就想退兵回去。> >   这时,邓艾从阴平赶来。当时,邓艾手下只有3万人马,而钟会却统领着13万大军。他自恃兵多将广,根本不把邓艾放在眼里。> >    邓艾早已闻知钟会在剑阁受阻。他心里暗自盘算:剑阁过不去,能否找到别的通道可直通蜀国都城呢?于是,在阴平时,他派出。许多探马,让他们查明当地地 形、环境,终于探得一条从阴平通往成都的小路。这条小路,四面都是奇山峻岭,很难行走。据说是汉武帝南征时开凿的,已有三四百年无人通行了。> >   邓艾闻报,心中大喜。心想:真乃天助我也2此路既是有好几百年无人行走,那蜀军必定做梦也想不到我能率军从此路偷袭成都,更不会加以防范了。> >   于是,他先赶到剑阁,把他的想法告诉了钟会。钟会本来就瞧不起邓艾,又听他讲出这种异想天开的计策,更是只限于嗤之以鼻。但他很想看邓艾出丑,于是也不加阻拦。> >    邓艾不知这些情况,一心想着完成自己的计划。他马上率人马回到阴平,集合队伍,给大家讲清了他的打算。众人士气很高,都表示愿听邓艾吩咐,为国立功。邓 艾派儿子邓忠率5000名精兵,手执斧头、铁凿,作开路先锋。他带领大军,备足了干粮、绳索,紧随其后。途中道路非常险阻,但每个人都坚持下来了。大军每 前进100里,就留下几千士兵扎下一个营寨,以保证前进的军队能与后方保持联系。> >   大军最后只剩下2000余人了。这一天,邓忠匆匆地跑来向邓艾报告说前面碰到一座陡峭的悬崖,人马难以通过。邓艾忙带领将士前去观看,果然看见那悬崖十分陡峭,崖下山谷深不见底。有些士兵胆怵了,心里直打退堂鼓。有人说:“白费了这么多功夫,撤回去算了!”> >    邓艾见状,严厉地说:“我们已经克服了那么多困难,现在胜利在望,成功与否,就在此一举了。我们要坚持住,就算再难过去,也一定要设法通过。”说到这 儿,他忽然计上心来,转身下令让大家先把行装、兵器扔下悬崖,然后自己拿过一条毡毯,裹住身子,高喊一声:“大家照我的样子,滚下悬崖!”话音未落,带头 滚了下去。> >   将士们深受感动,都像邓艾那样,纷纷越过了悬崖。邓艾重新集合队伍,未伤一兵一卒,轻而易举地拿下了江油城。接着又向绵竹进发,经过一番苦战,又胜利地占领了棉竹。> >   这时,邓艾大军已迫近成都。蜀国皇帝刘禅接到战报,想调回剑阁姜维的人马,已经来不及了,只得出城投降。> >   邓艾一举灭亡了蜀国。此时的钟会,还在剑阁城外攻城呢!> >   此计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全称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原是楚汉战争时韩信运用的一个计谋。此计适合在我方不便正面进攻,而又另有可“渡”之路的情况下使用。一明一暗,使敌人不能正确判断我方的意图,从而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历史人物 邓艾为什么能偷渡阴平成功

邓艾能够偷渡阴平成功,只靠他自身的本事?有两点原因特别重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263年,钟会率领魏国大军进攻蜀汉。当时钟会指挥的东路魏军是主力,被蜀军阻拦在险要之地剑阁,无法前进。魏军西路指挥官邓艾在攻占沓中后,向钟会建议从阴平偷越,直逼涪城,剑阁守敌必定回救涪城,大军即可乘势前进;如果剑阁守敌不撤,涪城空虚,定能攻下。钟会接受这一建议,令邓艾实施。阴平与剑阁相隔百余里,是氐羌民族居住区,崇山峻岭,很难行走,蜀军也没有设防。邓艾从沓中出发,通过了阴平小道,直扑涪城。涪城守将马邈不战而降,魏军从而迅速攻下涪城和绵竹,等魏军逼近成都,刘禅投降,蜀汉亡。>>但实际上,当时邓艾偷渡阴平,仅仅只用了三千士兵。这要比当时魏延在第一次北伐途中,提出的“子午谷奇谋”所使用的兵力更少,而且“子午谷奇谋”不过只是魏延的设想,但偷渡阴平却就此成功,并最终导致了蜀汉的灭亡。那邓艾之所以可以偷渡阴平,作战成功,靠的只是他自身的本事吗?>首先,邓艾的计谋之所以可以成功,是因为姜维当时已经失去了汉中。要知道蜀汉虽然地势险要,但东边和北边都不算安全,毕竟此时荆州已失,东面就是东吴,而北方虽然山路崎岖,但还是有道路的。不过东边的孙吴在蜀汉后期与蜀汉一直算是同盟,因此东边并不危险,但汉中的遗失,则让蜀汉的北方门户大开。因为汉中一丢,魏国可以用兵力优势,从三面包围蜀汉,在这样的情况下,蜀汉灭亡是迟早的事情。>>最为关键的是,邓艾能偷渡阴平成功,是因为他背后有魏国作为强有力的支撑。毕竟此时的蜀地已经疲敝不堪,常年的征战让百姓厌倦,更让人无奈的是,当时蜀汉早早进入了衰颓期,此时蜀汉国内已经出现了汉末时期的一大特征,宦官当权。由于当时黄皓手握大权,为了消除异己,他不仅诛杀重臣,更是逼得姜维要避祸沓中,远离政权中心。反观魏国,此时司马家已经取代了曹家掌控大全,朝廷内部安稳,国力雄厚,即便邓艾偷渡阴平失败,也对此次战争的结局没有太大影响。在如此强有力的后盾之下,邓艾能成功也是意料中的事情。>>笔者认为,蜀汉人口少,资源匮乏,最先灭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即便不是邓艾偷渡阴平导致蜀汉灭亡,钟会也会率领大军攻破成都,最终导致蜀汉灭亡。

相关参考

三国一牛人,轻松干掉邓艾、钟会及姜维,却被一丑女玩死

三国后期,司马家族掌控了曹魏政权,并开始出兵伐蜀。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分东、中、西三路进攻汉中,蜀汉大将姜维率兵将钟会阻挡在剑阁,而邓艾则率精兵偷度阴平,直达蜀汉都城成都,后主

邓艾偷渡阴平,如果刘禅坚守待援,姜维随后夹击结局会如何

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公元263年8月,魏国实际领袖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

运气成分?邓艾偷渡阴平关为何灭了蜀国?

从白水到成都,刘备时期就开始休整交通,从江由直接进犯成都,这对蜀国是致命的。但是由于阴平道人迹罕至,看起来根本就没有可行之路,更何况是军队通过?因此蜀汉根本没有任何防备动作(只有刘备在平武放了“三校”...

后来功成身死 邓艾伐蜀前做一个梦沉默良久

...左右乾坤。等他们相继去世,又涌现出一批新生代猛将,邓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文武全才,深谙兵法,见识独到,与蜀、吴数次交锋,未尝败绩。尤其是伐蜀之战,偷度阴平,出敌不意,直取成都灭掉蜀汉,成为军事史上的...

后来功成身死 邓艾伐蜀前做一个梦沉默良久

...左右乾坤。等他们相继去世,又涌现出一批新生代猛将,邓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文武全才,深谙兵法,见识独到,与蜀、吴数次交锋,未尝败绩。尤其是伐蜀之战,偷度阴平,出敌不意,直取成都灭掉蜀汉,成为军事史上的...

邓艾​偷渡阴平,蜀汉还能抵抗,他却力排众议投降,史书却夸他

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是两个极端,一个面积大、国力强,一个面积小、国力弱;一个立九品选官法,努力讨好士族,一个努力维持稳定,一味打压本土士族。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努力讨好士族的魏国渐渐的收揽民心,正统地

第四十章 司马昭声东击西大败蜀军

  公元262年,司马昭开始筹划灭蜀的大计,他命令青州、徐州、兖州、豫州,荆州、扬州积极制作战船,又令唐咨专门临督制作大海船,表面上看起来是要大举进攻东吴。暗中却派钟会、邓艾等人集结重兵于魏蜀边界,密

从邓艾和姜维屯田,看曹魏与蜀汉的兴衰

前言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攻陷绵竹,逼近成都,后主刘禅顿感大势已去,开城投降。邓艾率军进入成都,立国四十三年的蜀汉宣告灭亡。刘禅投降后,敕令远在剑阁与钟会对峙的姜维投降。曹魏与蜀汉经过四十多年的

原因其实只有一个 揭秘灭蜀功臣邓艾之死

邓艾,这个被司马懿一手提拔的曹魏名将,在三国后期扮演着重要角色,姜维北伐中仅有的两次失败均是败在邓艾之手。而邓艾最大的功劳是率兵偷渡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攻灭蜀汉。但是,如此有功之臣后来却被钟会诬陷致...

原因其实只有一个 揭秘灭蜀功臣邓艾之死

邓艾,这个被司马懿一手提拔的曹魏名将,在三国后期扮演着重要角色,姜维北伐中仅有的两次失败均是败在邓艾之手。而邓艾最大的功劳是率兵偷渡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攻灭蜀汉。但是,如此有功之臣后来却被钟会诬陷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