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夺第一大饼改命运 北宋状元趣事

Posted 北宋 状元

篇首语:既然认准一条路,就别去打听要走多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打架夺第一大饼改命运 北宋状元趣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打架夺第一大饼改命运 北宋状元趣事

2、古代 ”高考”趣事还挺多……

打架夺第一大饼改命运 北宋状元趣事

宋太祖建国之后,恢复科举考试。唐宋科举,基本上每年一次,可是录取人数却极少。太祖时期,进士一科每年录取人数不过十余人,还经常因为有人弹劾而进行复试,竞争非常激烈。当时能够来到京城的举子,那都是各州县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几乎都能够出口成章,提笔成文。那怎么给这些天下才俊排出名次呢?

开宝八年,主考官向宋太祖汇报,本科状元人选有两位,看试卷难分轩轾,请皇帝最后裁度。宋太祖接过试卷,仔细阅读,沉吟许久,宋太祖下令,让状元候选人王嗣宗、陈识二人在大殿之上打架定胜负,谁打赢谁是状元。最后,因为王嗣宗有点秃头,陈识则头发茂密,陈识被王嗣宗揪住头发摔倒在地。于是,宋太祖钦点王嗣宗为状元。

宋太祖为人为政不拘小节,打架定文状元就是其一。不过,多数主考官并不会把状元的择定推给皇帝,毕竟主考才是直接领导人,选定状元乃是份内事。那多数主考是怎么排定进士名次,选出状元的呢?

宋太宗即位之后,分派官员主持科举,第一年录取状元是第一个交卷的人,第二年还是如此,第三年依然如此。于是,天下读书人都揣摩出科举考试以快为美的这个风气。确实,当两个人的文章都很优秀时,谁早些交卷,就证明谁的文思更加敏捷。以快为准,解决了主考们的一大难题。只是,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利有弊。后来,主考官们不知不觉也在沿袭前任的做法,既然前任以快为美,那么自己如此偷懒也无妨。天下读书人也摩拳擦掌训练如何才能快速成文,却把文章质量好坏放到一边。

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全国举子汇聚汴京。在诸多才子之中,有两个人呼声最高。一个叫做孙何,一个叫做李庶几。这两个人都是本州著名的快枪手,写文章都可以一挥而就。来到京城,二人身边都围绕了一大批的粉丝。粉丝们纷纷建议,让两大才子比试比试,看看谁写文章更快更好。于是,在众人的怂恿之下,孙何与李庶几相约在一个大饼店会面比试。二人都自信满满,带着一大批粉丝前来应战。主持人当场公布考题,并且强调,大家在大饼店比试,就以一个大饼蒸熟的时间为限。在时间之内交卷,视为合格。谁最早交卷,谁就是头名。在场的四五十位举子当即开始作文。当众人还在苦苦构思的时候,孙何与李庶几已经在刷刷刷下笔了。在众人的一片赞叹声中,李庶几头一个交卷,孙何慢几分钟第二个交卷,而其他人却都没有能够在大饼蒸熟的期限内完成。于是,结果很明白了,本科科考,状元当是李庶几无疑。

在正式科考之时,李庶几依然是第一个交卷,奇怪的是,第二号快枪手孙何却在规定时间内最后一个交卷。众人都认为,李庶几必然是状元,而孙何可能是身体不适,水准大大降低,只好等待来年了。可是,当榜单公布的时候,大家全都看傻了。最后一个交卷的孙何名列榜首,高中状元,而第一个交卷,号称又快又好的李庶几竟然榜上无名,连个进士也没有捞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考试之后,考官排定的名单之中,李庶几确实是状元,孙何是榜眼。可因为一个大臣的进言,宋太宗亲自修改了进士的名次,以第二名孙何为状元,而将原来的状元李庶几废黜。

此人叫做陈靖,此人是宋代大儒,写有许多学术专著,在当时的名气很大。在科考结果呈交宋太宗之前,陈靖入宫,向宋太宗汇报了一件事情。正是这件事情,改变了李庶几和孙何的命运。陈靖禀告宋太宗,不久前听到举子之间流传着一个笑话,说诸多举子汇聚大饼店,以一个大饼蒸熟时间为限作文等等。宋太宗开始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可是陈靖却提出,科举乃是国家选材大典,一些考生为人轻薄,不想着讲究思想内涵,一味图块,如此风气蔓延下去,必定会影响科举质量,选出的官员也必然是浮华无行之辈,必然祸害百姓,流毒无穷啊。宋太宗越听越觉得有理,越想越觉得事态严重,下令陈靖彻查此事,把领头的人的名单汇报上来。后来,陈靖就告诉宋太宗,李庶几就是罪魁祸首。

当主考官把进士名单呈交时,宋太宗询问主考有关情况。主考说,本次科考人才济济,尤以李庶几与孙何为佳。李庶几第一个交卷,孙何最后一个交卷,但都是万中选一的人才。不料,宋太宗却拿起笔来,把李庶几的名字重重划去,而以最后一个交卷的孙何,最为第一名状元。

宋太宗就是要告诉天下举子,一味图快的文风必须改变。果然,经历这场变故,天下的读书人都揣摩到了宋太宗的心意,作文风气大变,变得不求快,但求稳。以陈靖为首的官员纷纷向太宗道贺,认为宋太宗一举改变大宋科考的不正之风,造福万民,堪称圣君。

可是,宋太宗没有想到,孙何其实才是这场变故的最大得利者。原来,多年之前,陈靖还在家乡为父亲服丧的时候,就已经和孙何这位当地大才子关系莫逆。估计就是在大饼店比赛失败之后,孙何找到陈靖告诉陈靖这件事情,陈靖才会去找太宗打小报告。看陈靖只把李庶几列在黑名单上,而完全不提孙何,就可以明白。而科考之时,孙何刻意最后一个交卷,更是有意韬晦,居心不良呢。

至于李庶几就倒霉了,因为被宋太宗厌恶,以后许多年都不允许参加科考,一直到太宗去世之后,李庶几才勉强中了一个进士,一生平淡。而孙何却以状元身份,在朝中得到高位,后来更荣升知制诰,成为宋真宗一朝的红人。

古代 ”高考”趣事还挺多……

北宋宰相寇准不喜欢南方人,他当公务员考试主考官的时候,曾在一次考试中因为第一名是南方人,不满,便把第二名的北方人提为第一,并自豪地说,又为中原争得了一个状元! 导语 韩愈19岁参加进士考试,连考3次,次次不中,到第4次才考中。别以为这下光明了,要成为公务员,吏部那里还要再考一次,韩愈又考3次,次次不中,考不上就走后门,给宰相写信,连续3封石沉大海,又登门拜访,3次上门次次被轰回来,走后门不行,回来接着考,32岁时,考上了。 唐朝人赵悰,多次参加考试都考不上,家里人讨厌他,也讨厌他老婆。有次家里搞聚会,请了戏班子来表演,人人都有座,唯独不给赵悰老婆设座。演出看到一半时,有人来报,说赵悰中进士了,家里人一听,迅速把赵悰老婆请进来,给她披上衣服,摆好凳子,然后继续看演出。 北宋宰相寇准不喜欢南方人,他当公务员考试主考官的时候,曾在一次考试中因为第一名是南方人,不满,便把第二名的北方人提为第一,并自豪地说,又为中原争得了一个状元! 欧阳修考试那天,遇到有个姓李的考生生病,趴在桌子上不动。欧阳修就把李考生拽起来,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同时还把自己的试卷传给那位考生看,让他参考。李考生就抄袭了欧阳修试卷的一半,结果李考生和欧阳修一起考中。李考生后来成为官员,找人专门做了欧阳修的塑像,放在家里供着。 宋朝秀才柳冕超级看重忌讳,考科举时从来听不得「 ”落”或是与「 ”落”同音的字,怕弄成「 ”落第”。他自己也常把「 ”安乐”说成「 ”安康”,仆人们都跟着他这样说。考试完了后,老柳打发仆人去看榜,仆人回来后,老柳急忙问自己中了没有,仆人就回了一句:「 ”秀才康了也。” 明朝江南四才子之一的徐渭,考科举连战连败,郁闷之下自杀了9次,用利斧击破脑袋,用利锥刺破双耳,均自杀未遂。后来发狂要杀老婆,被逮进监牢关了7年。老了后没钱,只有一只狗做伴。 明朝人鲍无雄一生潦倒,怀才不遇,常常梦想能金榜题名。一天他在西湖喝醉酒后,忽然低头照见水中自己的身影,大声恸哭道:「 ”大丈夫三十岁了还是这样的脑袋吗?”恨指没有官帽戴。 明末人邢昉很狂,他考试时的文章就写得超级狂。考官先是在试卷上批「 ”太狂”,后来越看越窝火,直接把邢昉的试卷给扔了。邢昉不以为意,戏曰:「 ”当官有什么好,人生在世,得一狂名就够了。” 明朝成化年间,浙江学政李贤在省试时微服私访,看到有两名考生在下棋,一考生甚至大言不惭地说:「 ”用不着复习,上榜没问题。他李贤总不能出道含有100个人名的怪题来刁难我们吧?”李贤无名火起,回去后真出了一个含有100个人名的怪题,即:「 ”孔门七十二贤,贤贤何德?云台二十八将,将将何功?”结果没人能全部说明,李贤因此一个都不录取。 清人武某是个文盲,因左宗棠保举做了松江县令,在主持县考时,他把试题放在靴筒里,等到要公布考题时,却忘了考题在哪。监考官问他知不知道考题的内容,武某称只记得开头是个「 ”马”字,监考官遍访「 ”四书”中「 ”马”字句,武某皆说不像,后来突然想到在靴筒,拿出一看,原来考题是——「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清道光某年,原拟定的状元是史求。道光帝一看名字,史求不就是「 ”死囚”么,很不吉利,因此勾去不取。后看到二甲第九名戴长芬时,心头顿时一阵狂喜,立即提笔点为状元。因为大清朝天长第九(天长地久),戴戴(代代)兰芬,真是大吉大利。 唐朝人才辈出,但唐朝的《选举志》提出的选才标准是:一曰身,就是体貌丰伟;二曰言,就是言辞辩正;三曰书,就是楷法遒美;四曰判,就是文理优长。这四条标准,第一是看长相,第二是看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是看书法,最后才是看文章。诗人罗隐就为此吃了亏,他诗写得不错,但长相却让人不敢恭维,因此屡试不第。 北宋宣和六年(1124),各地到开封参加国考的人有几万人,政府任命60位考官,但考试时,签名簿上却有61个人名。主考官查来查去,发现不知怎么多了个叫宋应辰的人名,于是交代说:「 ”宋,是我大宋国号,又叫应辰,就是顺应良辰吉日之意,这是老天爷提醒我们,这一届考试中有杰出人才呀,大家评卷时一定要注意。”结果,考官们对任何考生都不敢敷衍,所以这一年录取的进士较多。 - END - 责任编辑:亚闻 转载请注明:「 ”文史博览”(wsbl1960)微信公众号 ☆想要投稿 或者直接给我们微信后台留言交流 ☆订阅杂志 通过全国各个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42-185 直接与我刊发行部联系

相关参考

古代 ”高考”趣事还挺多……

北宋宰相寇准不喜欢南方人,他当公务员考试主考官的时候,曾在一次考试中因为第一名是南方人,不满,便把第二名的北方人提为第一,并自豪地说,又为中原争得了一个状元!导语韩愈19岁参加进士考试,连考3次,次次

宋初名臣王嗣宗文状元头衔竟是打架赢来的

宋代时相扑流行,赵匡胤“比武定状元”显得也在情理之中。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上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

宋初名臣王嗣宗“文状元”头衔竟是打架赢来的

赵匡胤(资料图片)宋代时相扑流行,赵匡胤“比武定状元”显得也在情理之中。(图王弘力)史上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

宋初名臣王嗣宗“文状元“头衔竟是打架赢来的

史上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上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至于展的什么身手,当然是锦绣文章。然而,历史那么

宋太祖赵匡胤竟是用打架来决定文状元的人选?

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上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至于展的什么身手,当然是锦绣文章。然而,历史那么长,

宋太祖赵匡胤如何用打架来决定文状元人选的

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上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至于展的什么身手,当然是锦绣文章。然而,历史那么长,

宋太祖赵匡胤竟用打架来决定文状元的人选?

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上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至于展的什么身手,当然是锦绣文章。然而,历史那么长,

宋太祖赵匡胤如何用打架来决定文状元的人选?

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上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至于展的什么身手,当然是锦绣文章。然而,历史那么长,...

宋太祖赵匡胤如何用打架来决定文状元的人选?

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上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至于展的什么身手,当然是锦绣文章。然而,历史那么长,...

宋太祖赵匡胤如何用打架来决定文状元的人选?

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上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至于展的什么身手,当然是锦绣文章。然而,历史那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