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天才王维竟也“走后门”? 古代为夺状元

Posted 王维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音乐天才王维竟也“走后门”? 古代为夺状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音乐天才王维竟也“走后门”? 古代为夺状元

2、大诗人王维走后门成为了状元 唐朝科举轶事

音乐天才王维竟也“走后门”? 古代为夺状元

公元701年生于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的王维,字摩诘。他才华早显,与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已聪慧过人,15岁时便去京城应试。因能写一手好诗,又工于书画和具备极高的音乐天赋,少年王维一到京城,立即成为王公贵族眼里的香饽饽。

凭才华,虽不能百分之百保证王维就能考取状元,但进前三名应该不成什么问题。然而,开元七年(719年),18岁就夺得京兆府解元(府试第一名)的王维,却在会试中名落孙山。残酷的现实狠狠地教训了王维,在“干谒”(即学子士人带着自己的最佳作品拜访权贵)之风盛行、官场及科场腐败猖獗的情形下,不拜码头、缺少政治资源,纵然才华盖世,也休想在科考中拔得头筹。

怎么办?非常器重王维的岐王李范(李隆基的弟弟李隆范)给他出了一个点子,让他去拜见九公主(唐玄宗同母妹妹玉真公主)。第二天,王维随李范拜谒玉真公主,到了公主府邸,王维并不急于献诗,而是先为公主弹上了一曲《郁轮袍》,满座皆惊。就在公主等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之时,李范见缝插针隆重推介王维:这个风流倜傥的小伙子不仅琴弹得好,诗写得更好。王维乘机献上诗作。公主看后赞不绝口:“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意思说,这些诗文都是我经常读的,原以为是古人的杰作,没想到是你的大作啊。玉真公主当即邀请王维上座并表态,定为王维会试“力荐之”。

玉真公主果然说到做到,主考官裴明复只能唯命是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卷七引唐人小说《集异记》说,本来开元十九年(731年)科考状元“内定”为张九皋(宰相张九龄的弟弟),结果被王维横空夺走。

新、旧唐书称,王维是开元初夺得状元,历任太乐丞、济州司仓参军、右拾遗、监察御史等。王维靠关系意外夺取状元及他写的那些歌功颂德的应制诗、阿谀奉承的唱和诗,也引起了人们非议,遭同期乃至后世诸多文人讥讽为“才情高,人品差”。王维的才情绝非滥竽充数,其做官亦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然而,仅因王维拗不过大环境才不得不托关系、找靠山夺得了状元,后世文人一直对他诟病。看来,任何时候公开、公平、公正竞争得到的东西,才最令人心宽。

大诗人王维走后门成为了状元 唐朝科举轶事

唐朝科举考试时不采用“糊名制”,所以非常方便考生走后门。举子们往往在考试前一年的秋天,就把自己最得意的诗文加以编辑,带到京师,呈给当时在政治或文学上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看,这叫做“行卷”。其风气之盛,甚至成为一种制度。不要说蠢才跃跃欲试,连天才也都颇爱走这个后门。

王维就把关节打通到了岐王那里。然而,诗人张九皋也把关节打通到了公主家里,公主写信给京都的主考官,让他取张九皋为第一名。岐王势力不及公主,就让王维换上华贵的衣服,捧着琵琶随自己一起到公主家去。

酒酣耳热,歌舞升平,公主留意到了长得清秀白晰的王维,岐王就势让王维独奏。王维弹琵琶时技惊四座,连公主也动容了,岐王赶紧趁热打铁,强力推荐王维的诗词文章,王维这才把怀里的文章呈献给公主。公主读了王维的诗,被他的才华震惊了,之后将他请到了客位的首席位置上。

王维俊美飘逸,谈吐潇洒,在座的达官贵人们无不赞叹。此时,岐王才慢慢地道出真相,说今年科考没人举荐王维做第一,王维是不肯参加的,并且听说公主已经举荐了张九皋……于是,公主就把主考官叫到家里,说明了情况。由是,王维一举夺魁。

因《新唐书》没有记载王维的发迹史,所以这个故事的真伪历来众说纷纭。但同类故事在唐代的笔记小说里却比比皆是,比如,陈子昂是怎么成名的?以前,十年居京师,不为人知。某天,他在东市买了一张要价百万的胡琴,并招呼大家去他家欣赏佳乐,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把琴砸了,再把自己的文章散发给大家看,于是“一日之内,声华溢都”??他成名了。而杜牧则完全是因为跟太学博士吴武相熟,他俩去拜访考官崔郾,连蒙带哄,让人家把他录为了第五名。

虽然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这些故事,然而“行卷”之事是有的。这样的考试制度,漏洞百出,很不严肃。但奇怪的是,唐代,尤其是“行卷”风行的盛唐和中唐时期,是杰出诗人纷纷涌现的时代;到了中唐以后,举人以传奇小说行卷,这时候,唐人的小说又开创了一个高峰期。这种主要依靠主考官的眼力、品味、良知和判断力的选士制度,似乎对唐代的文官选取并未造成什么伤害,反而有所裨益。当然,前提是这些走后门之人确实有真才实学。

不过,换作今天,若有人想要恢复这种文采风流、潇洒自如的行卷制度,就显得有些可笑了。虽然每年高考过后,都会有那么几位靠“雷人”作文而被破格录取的,但其人数可谓少之又少,且这个成功是没有可复制性的。在一个一切以分数为标准、充斥着群蝇宵小的时代,与其绞尽脑汁争论如何变革考试制度,不如先解决下考试背后的公平问题!

相关参考

音乐天才王维竟也“走后门”? 古代为夺状元

公元701年生于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的王维,字摩诘。他才华早显,与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已聪慧过人,15岁时便去京城应试。因能写一手好诗,又工于书画和具备极高的音乐天赋,少年王维一到京城,立即成为王公贵族眼...

为夺状元走后门 王维另一面

公元701年生于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的王维,字摩诘。他才华早显,与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已聪慧过人,15岁时便去京城应试。因能写一手好诗,又工于书画和具备极高的音乐天赋,少年王维一到京城,立即成为王

为夺状元“走后门” 王维另一面

公元701年生于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的王维,字摩诘。他才华早显,与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已聪慧过人,15岁时便去京城应试。因能写一手好诗,又工于书画和具备极高的音乐天赋,少年王维一到京城,立即成为王公贵族眼...

为夺状元“走后门” 王维另一面

公元701年生于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的王维,字摩诘。他才华早显,与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已聪慧过人,15岁时便去京城应试。因能写一手好诗,又工于书画和具备极高的音乐天赋,少年王维一到京城,立即成为王公贵族眼...

王维中状元是靠走后门

  古代科举考试是读书人一展抱负的重要关槛,能否一举夺魁关系着自己多年来的努力能否有回报并且政治理想是否能实现,所以人人都想中状元。  唐朝科举考试时不采用“糊名制”,所以非常方便考生走后门。举子们往

与孔夫子相提并论的圣贤,竟也是一位杰出军事天才

1卓尔不群的天才少年中国历来有种说法:儒家汗青上曾经发生过两个半完人,一个当然是万世师表的孔夫子,此外一个就是开创了心学的王阳明。还有半个,即后来晚清实学的代表人物曾国藩。总而言之,无论怎么说,王阳明

与孔夫子相提并论的圣贤,竟也是一位杰出军事天才

1卓尔不群的天才少年中国历来有种说法:儒家汗青上曾经发生过两个半完人,一个当然是万世师表的孔夫子,此外一个就是开创了心学的王阳明。还有半个,即后来晚清实学的代表人物曾国藩。总而言之,无论怎么说,王阳明

王维为考取状元不惜假扮伶人

导读:唐代的“高考”试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但不“弥封”,相反,考官们还会根据他们的推荐人递上来的“行卷”,与“高考”试卷相对照,来检验考生的“综合素质”,决定是不是录取该考生。著名诗人王维就曾因“

历史上被贬的官员有哪些

古代著名被贬官的文人及其贬官历程王维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生平:据考证,乃开元九年(721年)状元,时年21岁。王维开元九年春天中状元后,即解褐为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