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视黄金为砖块! 管宁割席而坐平生清廉

Posted 管宁

篇首语: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竟视黄金为砖块! 管宁割席而坐平生清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竟视黄金为砖块! 管宁割席而坐平生清廉

2、曾执意不收齐景公送的黄金 齐国丞相晏婴一生清廉

竟视黄金为砖块! 管宁割席而坐平生清廉

管宁是管仲的后人,东汉末年的高士,小时候聪明好学,和他一起聪明称著的还有华歆,邴原号为一龙,三人从小就是挚友,但是后来管宁因为看不惯华歆的为人,与他割席而坐,从此断交。

管宁是个书呆子,但是在古代的含义就是痴迷读书,并不像今天那样带有嘲讽的意思。古人很注重知行合一,很多时候都是一边劳动一边学习。管宁和华歆就是在读书的间隙中在菜园劳动,管宁竟然翻出了一块黄金,但是他熟视无睹,心念着读书人要修身养性,看到财富不能起贪念。

和他一起的华歆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还是忍不住心动,他拿了起来,但是看见管宁凝重的表情,他又恋恋不舍地放了回去,内心极为忍痛割爱。这件事情开始管宁就对华歆有点不满了。

加之后来,管宁和华歆又在一起读书,正当大家沉浸在书的芬香中,门外一阵喧嚣声响起,但是管宁依旧摇头晃脑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华歆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但是随着声响越来越大,他的内心有点渴望外面的世界。终于他忍不住跑出门外,看到大官达贵,内心十分满足。

当他回到屋内,突然管宁拿出一把刀,从平时两人一起坐的席子中间割开,并说你今后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汉末天下大乱后,管宁等人搬迁到辽东,但是在辽东的公孙度很赏识管宁的才能,认为他是可塑之才。但是管宁闭门不谈政事。并在其后搬出了公孙度为他置留的客栈,自己再一个荒山野岭搭建了一个简陋的小屋子。

管宁一生清廉,在黄初四年,魏文帝下诏召回管宁,在离开辽东的时候,管宁将公孙度父子多年来赠与的东西全部归还,其心可诚!

曾执意不收齐景公送的黄金 齐国丞相晏婴一生清廉

清代康熙皇帝曾说:“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故其一生也在不遗余力扶植奖励清官。历代关于奖廉的举措也有很多,而廉吏对于这种肯定的奖励也有着自己的共享方式,就此留下了一段段清廉佳话。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贵族生活腐朽,奢侈之风盛行,齐国的丞相晏婴是当时的一个异类,他用一生的清廉书写了廉吏二字。

晏婴平时只穿粗布衣服,只有在出使他国或参加盛典的时候才穿上一件狐皮大衣,而且这大衣一穿就是三十多年,不止如此,他每日吃的也是粗茶淡饭。

有一次,晏婴正要吃午饭,齐景公派人来见他,他就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来人共进午餐。景公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命人给晏婴送去许多黄金以供他招待客人的开支。不料晏婴不肯收下,景公派人送了三次,他还是执意不收。晏婴对景公说:“作为一个大臣,将国君的赏赐用于百姓身上,是以臣代君治理百姓,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不用在百姓身上而收藏起来,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上对不起国君,下对不起百姓,聪明人是不会干的。所以,请您不要再赏赐臣下了。”

晏婴平时上朝,总是乘坐一辆劣马拉的破旧车子,有时甚至步行。景公觉得他乘坐的车马与他的身份太不相称了,便派人送去新车骏马,又被晏婴拒绝了。景公不高兴了,便问他为何不收。晏婴说:“您让我管理全国的官吏,我深感责任重大。平时,我反对奢侈浪费,要求他们节衣缩食。我若是乘坐好车好马,百官们便会上行下效,奢侈之风就会流毒四方。倘若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再也不能禁止了。”

晏婴的相府地处闹市,且阴暗狭窄,景公提出为他修造僻静宽敞的新宅院,也被晏婴婉拒。不过,齐景公不死心,趁晏婴出使他国之时,为他新建了一处豪宅。晏婴回国后,马上就从新相府搬回了原来的住处,并将新相府加以改造,分配给了原来住在那儿的人。到了晚年,晏婴不仅不再接受任何新的赏赐,还向齐景公提出将原来赐他的封地退回去。

三国田豫

赏绢五百匹不留一匹在自家

三国时期,也有这么一位清官,刘备曾叹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他就是魏国大将军田豫。

田豫清廉节俭,君王赏赐给他的东西,常常分送给将士们。正始元年,朝廷拜田豫为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封为振威将军,兼任并州刺史。边陲许多部落听到他的威名,纷纷前去拜见田豫,并送上牛马等礼物,每次田豫都记录在册并送入官仓,从不拿到家里去,所以他家非常清贫。

据《三国志注》记载,某部落的使节认为牛马等都太显眼了,不如送黄金,就秘密地藏了三十斤黄金,对田豫说:“希望您能屏退左右侍从,我有话想和您说。”田豫让身边的人回避,部落来使跪下说:“我们看到您十分清贫,所以送您一些牛马,但您却把它们交给了官府,今天秘密地送些黄金给您,可以作为您家中的财产。”田豫暗想,如果当面拒绝恐会伤了和气,于是故意张开宽大的衣袖收下了黄金,并感谢他们的好意。

等到部落使节回去后,田豫立即将这三十斤黄金全部交给官府的库房,又把这一情况写了奏折告诉皇帝。皇帝看后,下诏表彰他说:“春秋时有个魏绛,为表示与戎族的友好,光明正大地接受他们送来的礼物。如今你举袖接受鲜卑送来的黄金而交公,更显磊落。我十分赞赏你这种做法。”并且赏赐田豫绢五百匹。收到赏赐后,田豫分一半藏在公家的仓库里,以备奖赏立功的将士,另一半则送给部落使节,以答谢他们送来黄金的情意。

北魏高允

赏玉帛粟米 多次上表坚辞不受

北魏时奖廉的方式又有所改变,采用的是张白泽的谏议“以酬廉吏”。什么是以酬廉吏?就是说朝廷拨出一部分钱财作为给官吏的奖励,就是为了让他们廉洁奉公。很明显,酬是用于奖廉的,官吏一旦领取了这份钱财,就必须廉政,否则就要受到比先前更严厉的惩罚。对此,北魏政府规定,禁止官吏之间相互馈赠礼物,如果发现收受他人帛一匹的,即定死罪。而在之前,死罪的限制是枉法十匹,义赃二十匹。

高允官至中书令,历任要职五十余年。由于那时北魏文武百官并没有俸禄,高允就让他的儿子们砍柴,来维持家里的生计。司徒陆丽对文成帝说:“高允虽然蒙受您的宠爱,但是,他家的生活却相当贫困,他的妻子和孩子也没有生活来源。”文成帝不悦地说:“你为什么不早说?偏偏看朕重用了高允,才说他穷。”

当天,文成帝为证实这一说法,亲自到高允家。他看见高允家里只有几间草房,几床粗布被褥和用旧麻絮做的棉袍,厨房里也只有一些青菜和盐,文成帝忍不住叹息。回宫后,他赏赐给高允家五百匹玉帛,一千斛粟米,并且任命高允的长子高悦为长乐太守。可高允却多次上表,坚辞不受,他为官数十年,至死都没取一分一毫。

清朝张伯行

康熙赐予“布泽安流”匾额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分,我为人不值一文。”写下这般语句的正是康熙扶植的另一清官——张伯行,他当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著称,是一位名闻朝野的清官。

康熙二十四年,35岁的张伯行考取了进士,但是他的仕途并不是很顺利,考取进士七年后才补为内阁中书,两年后才升任中书舍人,但在康熙三十八年,他的仕途发生了转折。

这一年,仪封一带暴雨成灾,城北的河堤被洪水冲垮,危急时刻,张伯行挺身而出,紧急招募和指挥民众用沙袋修筑防洪大堤,保住了仪封城。河道总督张鹏翮得知张伯行的事迹之后,大为赞叹,特地向朝廷推荐张伯行,他也不负众望,日夜奔跑在河堤工地上,督修了200余里的黄河南岸堤。

因为张伯行的工作出色,他被授以山东济宁道之职。但是他刚上任,济宁便遇上了灾荒,张伯行又开始忙于救灾,他千方百计地从家乡运来粮食、棉衣,救济百姓。在接到皇帝下达的救济批示后,张伯行立即动用仓谷赈济灾民,仅汶上、阳谷二县,就动用了26000余石。

事后,山东布政司指责他擅自动用仓谷,要奏请朝廷将张伯行革职。张伯行不为所惧,慷慨陈词:“皇上有旨赈灾,不能说是擅自动用。再说是应以仓谷为重呢,还是人命为重?”答案不言而喻,布政司只好宣布免予处罚。

康熙四十五年,张伯行把自己多年治河的心得汇编成书,取名《居济一得》,恰逢康熙南巡,发现张伯行为官清正廉明,工作出色,是个难得的人才,对大臣说:“朕至江南访问,张伯行居官甚清,此名最不易得”,特地赐予“布泽安流”匾额以示褒奖。

不久之后,张伯行再次升官,擢升为江苏按察使,正式步入高级官员行列。

逝后从祀文庙 清朝只有三名臣有此待遇

当时的江苏官场,腐败之风盛行,凡是新官上任,都要给总督、巡抚送4000两银子作为礼品,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潜规则”。但是张伯行,不吃这一套,他公开表示:“我做官,誓不取民一钱,安能办此!”

不仅如此,正巧当时扬州有六秀才得罪了郡守,抚军为逢迎上官,打算剥夺六秀才的功名,张伯行得知这一情况后,为六秀才据理力辩,最后使得六秀才免遭罪责。在张伯行担任按察使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他的廉惠之名已经传播开来。

虽然老百姓为张伯行叫好,但是他却得罪了他的顶头上司们,也因为这样受到这些人的压制与排挤。

没过多久,康熙再次南巡,降旨让总督、巡抚举荐德才兼备的官员,因为张伯行的廉政得罪人太多,没有官员举荐他。康熙觉得奇怪,便问总督、巡抚:“张伯行居官何如?”皆对曰:“好。”康熙又问:“江南还有如此好官否?”皆曰:“无。”康熙曰:“然则汝等何以不保举之?今朕自保举之。”到了松江,康熙对张伯行说:“朕了解你,他们不举荐你,朕举荐你。将来你要居官而善,做出些业绩来。”康熙当场破格提升张伯行为福建巡抚,并且赐以御书:“廉惠宣猷”匾额及对联诗扇。

张伯行就任福建巡抚之日,见到福州衙署前各种铺陈甚盛,金银器皿,锦绣帷帐,炫耀夺目。为了弄明白这些陈设的来历,他特意召来吏役们询问。当他得知这些东西都是临时由各行户备办时,当即下令予以清退,物归原主。

张伯行在任期间,“大张纪纲,褒廉纠贪墨”,无论职位高低,一经发现,即予查处,毫不手软。因张伯行在任上的表现,以及他的廉政措施,康熙大加赞赏,将他调回江苏,担任江苏巡抚以治理江苏的吏治。

然而张伯行与总督噶礼不和,常常发生矛盾,噶礼对张伯行处处为难。这种情况下,张伯行向朝廷提出告病还乡,但康熙没有批准他的请求,而是在辞呈上批示:“张伯行操守清洁,立志不移,朕所深悉。江苏重地,正资料理,不得以衰病求罢。”

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张伯行受邀参加了皇帝举办的千叟宴,康熙称赞他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雍正即位后,对张伯行优待有加,提拔他担任礼部尚书,并赐予“礼乐名臣”的匾额。

雍正三年,张伯行病逝,皇帝赐谥号“清恪”,并受到当时朝廷的最高嘉奖,准其从祀文庙。据记载,清代以名臣从祀文庙的,仅张伯行、汤斌、陆陇其三人。

相关参考

执意不收齐景公送的黄金 齐国丞相晏婴一生清廉

清代康熙皇帝曾说:“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故其一生也在不遗余力扶植奖励清官。历代关于奖廉的举措也有很多,而廉吏对于这种肯定的奖励也有着自己的共享方式,就此留下了一段段清廉佳话。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贵...

管宁与至交好友华歆割席断交 道不同不相为谋

管宁,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丞相管仲的后人,后世流传的管宁的故事很多,那么管宁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要探究管宁是个怎样的人,要从几个方面。首先是他的事业方面。管宁满腹诗书,才华横溢,却始终没有踏入仕途一步,曾经...

管宁与至交好友华歆割席断交 道不同不相为谋

管宁,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丞相管仲的后人,后世流传的管宁的故事很多,那么管宁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要探究管宁是个怎样的人,要从几个方面。首先是他的事业方面。管宁满腹诗书,才华横溢,却始终没有踏入仕途一步,曾经...

宋仁宗为突然出现的皇子拍手称快

文|观景说史在电视一连剧《包苍天》中,有那么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来形容包拯:“开封有个包苍天,铁面无情辨忠奸。”包拯为官清廉、嫉恶如仇,他平生休止案无数,惩恶扬善,深得老公民的拥护,世人称他为“包苍天”。

宋仁宗为突然出现的皇子拍手称快

文|观景说史在电视一连剧《包苍天》中,有那么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来形容包拯:“开封有个包苍天,铁面无情辨忠奸。”包拯为官清廉、嫉恶如仇,他平生休止案无数,惩恶扬善,深得老公民的拥护,世人称他为“包苍天”。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什么样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之名,成为清廉的象征。包拯性情严峻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

华歆错了吗? 历史上最矫情的绝交事件

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汉族。平原高唐人(今山东聊城高唐县)。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华歆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还

华歆错了吗?  历史上最矫情的绝交事件

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汉族。平原高唐人(今山东聊城高唐县)。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华歆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还

曾国藩自身清廉 却为何用公款请客送礼

导读:曾国藩官拜两江总督,这个职位在历史上还有一个更加通俗的称呼“天下第一肥缺”,但曾国藩的起居却穷得像个京官。外国人戈登在同治2年见过曾国藩,让他惊讶的是,曾国藩“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

毛主席故居,一家出了六位烈士,一生清廉,没为子女留下财产和权力

毛主席故居,位于韶山冲,坐南朝北,背山面水,呈凹字形的农舍。图为通往毛主席故居的指示牌。图为毛主席父母的住房。毛主席故居里的厨房。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湖南湘潭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