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先民与“火”有着怎样的关系 黎族历史

Posted 黎族

篇首语: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黎族先民与“火”有着怎样的关系 黎族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黎族先民与“火”有着怎样的关系 黎族历史

2、黎族的历法是怎样的?黎族历法简介

黎族先民与“火”有着怎样的关系 黎族历史

在我国神话传说中,伏羲取的是天火,而取大地上的火种则是“燧人”大神,关于燧人氏(取火者)钻木取火的传说很多,例如:据《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的东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煮来吃,这段文字至少反映了中国古代远在春秋战国以前就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

这对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掌握取暖和照明的技术,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中国五十万年前周口店的猿人洞穴遗址中,已发现有用火的痕迹,说明在那个时候古人已经知道利用火了,虽然钻木取火远在史前时代就发明了,并且为人类长期使用,但是由于钻木取火等工具皆为木制,很难保留下来,考古发现也极为罕见。

考古发现的取火工具并不完整,缺乏具体过程,被视为“死化石”。为了解决上述考古现象,必须借助民族学资料,而黎族的钻木取火不仅有取火的工具,还能考察到取火的具体过程及其细节,这对印证考古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在2005年,钻木取火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黎族先民与火

据史料记载,黎族在海南岛的历史有三千多年,秦汉时期南方百越的一个分支“骆越”与黎族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资治通鉴》卷28《汉纪》胡三省注曰“余谓今安南之地,古之骆越也。珠崖,盖亦骆越也”。

专家考证,陶器的出土,证明了黎族与骆越的关系,有力地作证了在当时,火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黎族的先民生活之中。黎族人民的刀耕火种,烧制陶器,酿酒等农业、手工业都离不开火种,其中钻木取火技术的掌握为黎族先民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在黎族的先民中,不但学会了使用钻木取火,还学会了保留火种和防火,就在东方江边的白查村,是黎族村落的传统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据调查,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有专门的人负责看守保留火种,村里儿童不得接近火种,而且在村中有着防火钟,只要钟声一想,全村的人就知道着火了,立即参与到救火之中。

黎族的历法是怎样的?黎族历法简介

黎族的历法与农事关系比较密切,和汉族的农历相似。一年共有360天,也分大小月。年份和日期都按“十二地支”来计算,用十二生肖来称呼年份和日子,以十二日为一个周期日,以十二年为一个周期年,周而复始。二个半周期日为一个月,一年共30个周期日;一个人长到有一个周期年,预示此人即将长大成人。

按十二生肖计算日子和年份的历法,在黎族社会中影响极其深远,特别是对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影响更深。黎族在红白喜事、探亲访友、建屋修路、耕田下地等要按十二生肖选择“吉日”。乐东黎族自治县抱由镇保定村习俗,每逢12天就有一个“禁日”,“禁日”这天不利农务,只宜休息。合亩制地区喜欢根据“吉日”、“凶日”安排或不安排生产生活,如牛日、狗日、龙日是捕捉山猪最好的日子。

若在这3天不打猎,擅自更改日期的被认为是心地不诚,存心与山鬼作对,会得罪山神;猪日、鼠日最适合播种、插秧、犁田、收割、吃新米。这里面包含了极其深刻的宗教意识。

黎族是一个农业民族,历法的知识和经验对从事农业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安排非常重要。1950年前,黎族孩子长到十二岁左右,都会在父辈的指导下掌握有关的历法知识,因为他们即将长大成人,将要面临独立进行劳动生产。但现在,黎族传统的历法已受到公历的冲击,只有老人还能清楚地记住十二地支历,中青年人就记不全或把顺序弄混乱,所以每次到要选日子时,要去问老人。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