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诸蔼亮三顾茅庐

Posted 人马

篇首语: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一章 诸蔼亮三顾茅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一章 诸蔼亮三顾茅庐

2、汉朝历史 第一章 卧榻之侧

第一章 诸蔼亮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 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 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 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 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 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汉朝历史 第一章 卧榻之侧

  我相信,我们的读者在小学里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肯定都学会了一句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   《现代汉语词典》对这句话的解释 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绝不容许他人侵入。但是,在西汉之前,我华夏民族的身畔,一直就有一个彪悍的巨人,不仅仅心安理得地躺在身边呼呼大睡,而且还随时 觊觎着我华夏民族的丰硕成果,想来就来,想走即走,见什么抢什么,美女、丝绵、粮食、金银和珠宝,顺手揽于怀中,拍马即驰,来去如风。> >   我整个华夏民族,饱受侵扰之苦,却束手无策。> >   在这一点上,根本就不是容许人家安睡与否,而是在面对其为所欲为中无可奈何。> >   这一彪悍的巨人,就是:匈奴。> >   面对这一凶悍的巨人,实在没辙,那就加高自家的门槛吧。于是,从战国时候的秦赵燕等国起,便大肆修筑长城,目的,当然是希望把这巨人挡在长城之外。> >   位列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我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化古迹,长城,原来是用来挡贼的。> >   愿望,永远都是非常好的,但就是离现实太远。尽管秦统一六国之后,把这貌似坚固的长城链接了起来,好像我华夏广袤的地界儿,已经固若金汤。可不曾想,随便一个口子,人家依然来去如风,黄金、美女、粮食……仍然被那些骑在马上的彪悍汉子,一揽而走。> >   晕哟。> >   那个“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幽怨而凄美,也倾尽财力国力,修筑的这一道绵延2000多公里的靓丽的长城,却在野蛮加贪欲的热血汉子面前,形同摆设。> >   没有说错,这世界还真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 >   谁叫人家彪悍如野兽,而自己又正好温顺如绵羊呢?> >    远腾飞说,匈奴打中原王朝,就如同足球场上德国队踢中国队,不在一个等级上。中国队的等级实在太差,90分钟的比赛,人家想进多少球就进多少球。如此被 动的局面,其原因出在兵种上。中原王朝的兵种,就是步兵加战车;但匈奴的兵种,却是威武雄壮的骑兵,来去如风,快如闪电。> >   在强悍凶猛 的匈奴骑兵面前,中原王朝的军队,根本就不具有抵挡的能力。所以,从战国到西汉,匈奴与中原王朝发生的战争无数,但基本上都以匈奴凯旋为句号。到建立 大汉王朝之后,他老人家就不信这个邪,于公元前200年率32万大军御驾亲征,看起来浩浩荡荡,却被匈奴单于冒顿率领的40万骑兵堵在山西大同的白登山 上,而且,将包括刘邦在内的所有汉军,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   那一次,久经沙场而且身经百战的刘邦同志,就差一滴滴儿变成了冒顿的阶下囚。> >   历史上,就称这一事件为:白登之耻。> >   在万般无奈实在没辙的情况下,我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美男子谋士先生,发挥了他应有的作用。这老小子居然就鬼鬼祟祟地溜到了冒顿老婆(阏氏)的帐中。> >   2000多年过去了,我们还真不知道他是怎样溜进的冒顿老婆的帐中?难不成,就是因为他长得帅吗?> >   N多的事例证明了,长得帅还是有优势啊。> >   比如应聘,长得帅就多了一记先手。> >   在贿赂了一大堆金银珠宝并表演了一翻谄媚之后,冒顿的老婆竟然支招让冒顿让开一条通道。> >   阏氏乃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王亦有神,单于察之……亦取阏氏之言,乃解围之一角。于是高帝令士皆持满傅矢外乡,从解角直出,竟与大军合,而冒顿遂引兵而去(《史记》语)。> >   啊,这冒顿也会怕老婆?> >   据我所知,这位冒顿心狠手辣到心爱的宝马、美人、包括父亲通通敢杀,而且都是一剑封喉,这样的主儿,他会听从这阏氏的招?> >   无论如何,事实如此,他的确让开了一条道。> >   刘同志立马带着他的队伍,慌忙忙灰溜溜犹如丧家之犬,逃回长安。> >   耻吧?> >   耻是耻了,可问题还得解决啊,不然,匈奴的骑兵可不是德国的足球队,他们可不踢球,他们是要烧杀抢掠的……弄不好,我中华民族,可真就要在之中讨生活了呢。> >   毕竟是大汉国民的老大,刘邦得为他的子民想辙。> >   左想右想,脑壳都想痛了,还真就想出一办法来。> >   打,肯定不是匈奴同志的对手,那是自找其辱。不打,还要人家不来骚扰,这得想点好的办法。> >   于是,和亲,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   所谓“和亲”,就是把公主,或者是假冒的公主,嫁给匈奴单于,缔结友好的亲家。当然,随着公主的到来,大汉皇朝还会陪嫁大量的财宝。> >   说得好听一些,是两国缔结亲家,生下孩子,还是甥舅关系;说得难听一点,其实就是美女加金银珠宝给予贿赂。> >   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看在又吃又拿还有美女霸占的份儿上,你就少来骚扰吧。> >    当时的大汉,正是百废待兴的建国之初,尽管地盘博大,人口也比匈奴多出了N多的倍数,但人家一生下来就看见马,所谓3岁拉弓5岁上马,他们是在马背上长 大的,不用练,一到成人,就是现成的骑兵;而我们汉家的孩子,一生下来,看见的就是庄稼,稍大一点儿,就在田间地头锄草。> >   什么时候开弓上马?> >   所以,在兵种上就处于劣势。如果大规模发动汉匈战争,于国于民都会不利。当时的匈奴,军事上肯定处于绝对的优势,但汉军的防御能力加汉地的城墙堡垒,他们要占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关键的问题是,占有了,他们也不知该怎么用啊,城里可以牧马吗?> >   于是,大汉的“和亲”提议,匈奴的同志还是非常愿意接受的。至少,不用纵马驰骋,就可以娶到公主嘛,而且还另带大批量的财物。> >   天知道,这公主真的假的?> >   只要没人多嘴,那些草地里的傻帽,肯定不知道。> >   尽管,假公主骗得了单于,但是,用女人换和平,就不是耻辱吗?> >   这一耻,就是60多年。> >   近70年的时间里,匈奴的同志大的战事的确没怎么开展,但是小的骚扰依然不断。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大汉皇朝的公主,无论怎么冒充,总不会每一个匈奴同胞都配一个吧?> >   也就是说,总有看见了甜点,却永远也吃不上嘴的匈奴同胞。他们一根筋犯了,就会跑到边境来撒欢。> >   近70年啊,汉匈的边境,就这样磕磕碰碰地“和平”了下来。> >   到了当上大汉的老大之后,尽管他还非常的年青,但是他就不再愿意继续如此地“耻”下去。在他血气方刚的灵魂里,他要把他的祖先们,失去的颜面,挣回来。> >   对的,他要向匈奴开战。> >    这个时候的大汉,其实已经具备了开战的条件。因为,经过近70年的休养生息,大汉皇朝的国力,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强盛。在前面的篇幅中我就为大家讲 过,当时大汉的粮食已经多到粮仓都装不下了,只好放在露天腐烂;铜钱压在国库里,连串铜钱的绳索都腐朽了,也没有机会用出去——太有钱了。> >   从的时候,大汉皇朝就开始关注骑兵的建立,也关注建立骑兵的重要工具——马匹。汉高祖刘邦的时候,大汉骑兵的战马有3千匹,但是,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大汉骑兵拥有的战马已经达到60万匹。仅看这一数字,大家就明白,当时大汉已经强盛到了何等的程度?> >   不是说,大汉的老百姓都在比拼宝马了吗?> >    尽管这一说法有些夸张,但一定不是空穴来风。这只说明当时的汉朝,已经达到了一种强盛的程度。汉武帝继位之初,尽管远大,也尽管荷尔蒙发达蠢蠢 欲动。但是,大权实际掌握在窦太皇太后的手中,老太后是黄老学说的坚定维护者,她老人家显然不会同意刘彻想要的大动干戈。> >   在老太后的压力下,少年天子刘彻也不得不韬光养晦。但是,他却在他广阔的上林苑里倡导骑射,弄一些个骑兵演练。的军事能力也就在这一次次的演练之中,被汉武帝看在眼里;同时,他小人家还派出使西域,寻求联合大月氏国夹击匈奴的契机。> >   另外,在中央大臣中,新一代的官员,都主张整军备战,反击匈奴。> >   毕竟,国力强盛了嘛。> >   其实,在我们这个国度的有志青年,自古以来就没有缺少过,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摩拳擦掌。> >   关键的问题是,他们摩拳擦掌的机会,到了。> >   因为,窦太皇太后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竟然亲自“挂”掉了。> >   在一次朝仪中,在主战与主和的PK之后,刘彻决定对匈奴开战。> >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   腰杆儿阔了,底气儿就足了嘛。> >   同时,经过董仲舒的思想教育,全国人民的思想都统一起来了,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干,又干不成?拧成一股绳,不就是万众一心吗?> >   干!> >   打他奶奶滴!> >   打,其实还是需要机会的,至少,应该明白怎么打,或者到哪里打吧?总不至于到海上打吧?海上没有匈奴人。但是,到真就决定开打的时候,却发现,现在居然还没有机会,至少,人家没有大军南下啊。一个匈奴人都不见,打谁?又如何打嘛?> >   晕哟。> >   不想匈奴南下的时候,它常常来,不是抢了一个郡就是抢了几个县。这会儿,想它来了,他居然不来。> >   没有机会咋办啊?> >   其实,非常好吧,创造机会嘛。> >   在公元前133年的初夏,刘彻和他的将军们就创造了一次这样的机会。> >   于是,汉匈之间的军事博弈,拉开帷幕。> >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呢?> >   别急,在下一篇的小文里,我会为大家解惑。

相关参考

历史参照系第一章

一、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思维导图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思维导图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

明朝那些事第一部读书笔记,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第一章读书笔记到第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第一章读书笔记到第二十章《明朝那些事儿(第1部):洪武大帝》从朱元璋的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朱元璋pk陈友谅,谁堪问鼎天下?

第一百一章 周瑜孔明对诗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以下便是其中的情景:>>  当时鲁肃请了诸葛亮赴宴,周瑜藉故与他对诗,协定了谁输便要杀对方的头!>>  周瑜高兴的先说:>>  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  去掉

第一百一十一章 谁来做大哥

  刘、关、张桃园结义时对谁为兄谁为弟有过一番争执。>>  开始,以年龄大小来排,三人都想称兄而不愿做弟,你报那年那日,我也如此报。结果三人报了同年同月同日生。刘备建议“按时辰早迟来排兄弟”。张飞想抢

第一章 风声起,战云密布_二、朝鲜东学党起义

>  民族危机与东学道>>  日本的躁动跟国际形势也是有关的,欧美列强对外侵略的主要目标就是它们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打败并强迫开放国门的亚洲封建国家,而重点目标就在东亚地区的中国(大清帝国)、朝鲜等地。

第一章 风声起,战云密布_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  日本的武士精神由来已久。7世纪的“大化改新”后,日本社会上武力争夺土地资源与政治权力的斗争日益激烈,武士阶层逐渐形成。11世纪末,日本封建领主源义家担任陆奥守时,曾平定当地一次内乱,源义家向朝廷

第一章 风声起,战云密布_三、短兵相接,中日的和与战

>  战前冲突>>  根据日本的大陆政策,日本第一个侵略的对象就是中国。1872年,日本开始侵略中国附属国琉球,准备以琉球为跳板进攻台湾。日本天皇下诏,单方声称琉球为日本藩属。1874年,发生了琉球漂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为何说诸葛亮曾酿成蜀国历史最大冤案

  诸葛亮集智慧、忠恕、正直、廉洁于一身。但诸葛亮有一个“荆州不该失”的情结和“云长——文长移情”,并因此酿成了蜀国的一桩冤案!>>  “荆州不该失”情结使诸葛亮惆怅万分“荆州不该失”情结是什么?这首

《苏东坡传》第一章读书笔记好词好句好段心得体会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篇一上午离单位出走,巡视了东沟,下村,大阳一带,但见万物复苏,桃杏争宠,长河两岸,麦草青翠,天下一派太平生机之景,遂至国保单位汤帝庙,拜谒祈福,愿天佑华夏,早日实现中国梦。购书两本

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第一章读后感,明朝那些事儿1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1读后感史书读得不多,《明朝那些事儿》是读过的史书中比较另类的一本。该书语言流畅,时不时调侃一下,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只是书中没有引经据典,也未注明出处,是否完全符合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