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 晁错剥夺诸侯封地

Posted 诸侯 晁错

篇首语: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晁错 晁错剥夺诸侯封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晁错 晁错剥夺诸侯封地

2、汉景帝为什么要杀晁错 晁错是怎么死的

晁错 晁错剥夺诸侯封地

晁错(读chaocuo,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54年),河南禹县人,晁错是汉景帝的老师,关于晁错最有名的是主张剥夺诸侯王的封地,造成以吴王刘濞为中心的七国之乱,而他全家也因为这件事被杀,是西汉建国初期,最大的冤案。抵抗匈奴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在讲周亚夫和冒顿的时候就有提到过,从刘邦到汉文帝景帝,是匈奴最强大的时期,汉朝对付他们的方法就只是尽量躲在长城内,躲在城堡内,利用坚硬的城墙来阻挡匈奴人的进攻。匈奴人知道城堡肯定不好打,他们的目的只是抢劫,于是很happy的到每个村庄去大扫荡,扫完再一溜烟回去了。

针对这些情况,晁错提出了三个很牛逼的军事理论,应该说,此后抵抗草原部落的名将或多或少都采纳了这几个建议:

第一、劝降草原相对弱小的部落

草原民族有大大小小几百个,一个部落强大之后,就会开始占领吞并其他部落,当所有部落统一之后,就开始了侵略战争,包括进攻中原,这是冒顿、成吉思汗或者说任何一个有宏图大略的草原首领都会采取的方式。

其中有一些草原部落因为弱小,但是又不想被吞并,于是只有向中原寻求庇护。晁错的意思,就是尽可能多的接受这些部落的投降。

第二、更好的利用地形

草原部落都是骑马出生,所以匈奴的部队都是骑兵,而中原的呢,是以步兵和重甲骑兵为主,就是无论走路的还是骑马的,全身上下都穿着厚厚的防弹衣,速度不快但是血很厚。

晁错的建议就是在适合骑兵打仗的地形呢,让归顺中原的草原部落去和匈奴人打;在山地等不适合骑马的地方呢,让步兵去和匈奴人打;在盆地或者包围战的时候呢,让重甲骑兵去打,总之就是尽量发挥中原部队的优势,反正匈奴人就一种兵,都是骑兵。

第三、迁徙囚犯或者贫民

将囚犯或者自愿的老百姓迁徙到河套,和匈奴交界的地方,提供粮食、种子和必要的生活用品,还给钱,让这些人自发的抵抗匈奴,因为匈奴的骑兵速度很快,如果看到哪里有很多士兵,就打马换个地方继续抢劫,所以让老百姓自发组织民兵,只要能杀死匈奴人,重奖,如果被匈奴抢劫了,损失,政府负责。我们知道,囚犯当兵战斗力是很强的,在这里杀人不犯法,还有钱拿,只要抵抗到政府军支援,他们就可以光荣退休,继续种田,好事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从晁错开始

今天看易中天老师的百家讲坛,里面讲到封建,什么是封建呢?封,就是划定疆域,建,就是任命国君,所以秦国之前,实行的都是联邦制。但是到了秦始皇的时候,就建立了郡县制,就是地方领导没有自己的军队,当然也不能随便任命谁当官,谁就做官,一切都需要听中央的,听皇帝的

1、晁错为什么要消番

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对两种方式进行了改良,京城,皇帝坐的周围,实现郡县制,外边,就是国家的边境地区,实现联盟制。刚开始,汉朝刚建立的时候,这些地方都是封给异姓王的,后来刘邦怕江山不稳啊,就都把这些异姓王的封地给收回来了,封给了自己家的亲戚和儿子。

让刘氏家族的这些人去保家卫国,都是自己家的人,那应该不会造反了吧,于是刘邦很安心的去世了。

到了文帝景帝的时候,有几个邦国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了,尤其是吴王刘濞,不仅有强大的军队,而且自己铸钱,如果有人犯了法,杀了人,只要跑到吴国就行。这是明显要造反的兆头啊,筹钱、养人。

所以那个时候,皇帝的命令对于这些诸侯来说,没有太大的威慑力,天子只有京师周围的一亩三分地是自己的。

2、刘濞为什么要造反

这个刘濞是什么人,为什么他要造反呢?刘濞是刘邦哥哥的儿子,当时原来的诸侯王在英布叛乱的时候,被英布给杀了,而刘邦的儿子又都年纪太小,刘邦觉得刘濞是个人才,打起仗来一点都不含糊,所以就让刘濞做了吴王。

人是有野心的动物,当你年薪只有五万的时候,想想要是年薪有个十万,那就好了;当你年薪十万的时候,你会希望有二十万、三十万,一直往上增加,当官也是一样,当你只是县长的时候,就想做市长,然后省长,刘濞是个很有上进心的好青年,所以他想做皇帝。但是一个藩国就算再厉害,也没有办法和中央对抗,刘濞一直在等待时机。那么,这个时机是怎么来的呢。事情的导火索就是晁错向汉景帝建议,消弱藩国,因为这些刘姓诸侯王,有钱有兵,这么发展下去,就有可能会回到战国七雄的那个年代,所以汉景帝非常支持晁错的消藩行动。消藩就是将诸侯的土地,一点点的剥夺,今天要个县,明天再要个县,直到这些诸侯成为光杆司令。

不过很显然,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没有读过这段历史,如果他们知道在一千多年前的这场七国之乱,很可能也不会有朱棣的靖难之役。

手里的权利被慢慢夺走,这些诸侯王肯定是不愿意的,但是又不敢造反,因为当时中央还是非常强大的。正当其他诸侯在犹豫的时候,刘濞开始行动了,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发动了著名的七国之乱。

晁错是怎么死的

因为事件的起因就是晁错的消藩运动,而且七国之乱在开始的时候,打的旗号,就是:清君侧。皇帝被身边的小人晁错蒙蔽了,以至于要杀死自己的亲戚,我们都是姓刘的,一家人啊。所以这不是造反,只是想打到京城去,杀死晁错,帮助皇帝清理身边的小人。

皇帝一看,不会吧,这么多人来打京师,就只是为了杀晁错,好吧,那我现在就把晁错杀了,你们也不要造反了,大家都回去洗洗睡吧。

于是汉景帝派了公安部长陈嘉去家里找晁错,当时晁错官也是部长级,很大的官,看到公安部长来请他一起去见皇帝,想也没想,换上衣服就去了。出了家门口,就直接被陈嘉带到了东市,就是砍头的地方,直接把人给杀了。

自始至终,晁错都不知道什么情况,不是去找皇帝吗,怎么忽然要杀我,我要去找皇帝理论,没等晁错和皇帝说上话,就已经被杀了,连同一起被杀的,还有晁错的一家老小。

消藩最后的结局

不管怎么样,最后的七国之乱被周亚夫平定了,而这些在外面的邦国,也被汉景帝一步步的剥夺了作为诸侯王的权利,直到汉武帝时期,全国才真正开始了郡县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的命令才可以毫不保留的传遍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从此之后,汉武帝才可以集中全国所有的资源,对匈奴发起反攻。

汉景帝为什么要杀晁错 晁错是怎么死的

晁错是西汉时期的大臣,在当时位高权重,为了让景帝的地位更加稳定,晁错提出了削藩,也因此招来了杀身之祸,面对着七国之乱,景帝不得不斩杀晁错来安抚诸侯王们,使得那些还在观望的诸侯都不能出兵,最后才击败了叛军。可以说晁错虽然是死得很冤枉但是却是非死不可。

晁错是怎么死的

晁错是西汉时期的重臣,西汉之时汉高祖刘邦封了很多的诸侯王,并且很多的领地都分给了他们,其中最大的三个诸侯王的领地和起来就占据了大汉的一般,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诸侯王的权势与日俱增,而且因为文帝总是宽厚待人,所以这些非嫡系的诸侯王就更阿基的骄纵,等到景帝继位之后已经隐隐有了造反的迹象。

晁错被腰斩

针对这样的情况晁错为了保持帝王的权利能不受削弱,所以就劝告景帝:“不管削不削诸侯们的领地,他们都会反的,但是现在早削的话会使得危害变小,要是等到那些个诸侯王以后羽翼丰满就很麻烦了。”景帝也深有所感,就听取了晁错的意见,逐渐削弱那些诸侯王的封地,但是这样的举动其实是把晁错自己置于一个很危险的地步,果然,没多久诸侯王就以铲除晁错为名反叛了。

七国之乱爆发之后,原来吴国的丞相袁盎就面见景帝称那些诸侯王本来是不会造反的,但是因为晁错贸然的削藩让他们造反了,只要能够杀了晁错,并且恢复诸侯们的领地,他们自然就会退兵。景帝同意了袁盎的政策,之后就让晁错做好出使吴国的准备,并且暗示丞相弹劾晁错,判了晁错腰斩,而晁错还是一无所知,之后晁错就被骗前往东市巡查,在那儿就被腰斩了,但是之后诸侯也没有撤兵,景帝也深深的后悔错杀了晁错。

汉景帝为什么要杀晁错

晁错一直以来都对于汉室忠心耿耿,更是跟着景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老臣子,就连他提出的削藩的举措其实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是能够造福后世的举措,景帝也是一个英明的皇帝没有理由不知道晁错的忠心,那么他为什么还是要杀晁错呢?

晁错削藩

最关键的一点是叛军们打出的是“清君侧”的口号,而这样的口号在当时是有着一定吸引力的,七国造反并非不好收拾,最怕的就是那些观望的诸侯也参与到造反之中,那景帝的皇帝之位就很难保住了,而杀了晁错之后就能表现景帝的态度,安抚了那些还在观望之中的诸侯,并且让已经起兵的诸侯失去了继续造反的理由,还让那些造反的诸侯王陷入到了不仁不义的境地之中,让景帝可以轻松的消灭叛逆,可以说晁错是非死不可。

再来晁错在朝廷中一直手掌大权,而且早年深受法家影响的他弹劾了不少的臣子,因此和很多的高官的关系都不好,在景帝要杀他的时候根本没有人站出来为他说话,可见他的人缘确实是不好。

晁错是文景时期有名的政治家,他对于天子一直忠心耿耿,面对着诸侯王尾大不掉的局势,他主动提出了削藩的政策,因此成了那些诸侯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那些诸侯打着“清君侧”的口号逼迫景帝杀了晁错,可怜晁错一片丹心,最后却落得了一个被腰斩的下场。

相关参考

汉景帝为什么要杀晁错 晁错是怎么死的

晁错是西汉时期的大臣,在当时位高权重,为了让景帝的地位更加稳定,晁错提出了削藩,也因此招来了杀身之祸,面对着七国之乱,景帝不得不斩杀晁错来安抚诸侯王们,使得那些还在观望的诸侯都不能出兵,最后才击败了叛...

汉景帝为什么要杀晁错 晁错是怎么死的

晁错是西汉时期的大臣,在当时位高权重,为了让景帝的地位更加稳定,晁错提出了削藩,也因此招来了杀身之祸,面对着七国之乱,景帝不得不斩杀晁错来安抚诸侯王们,使得那些还在观望的诸侯都不能出兵,最后才击败了叛...

晁错是怎么死的?汉景帝为什么要杀晁错呢?

晁错是西汉时期的大臣,在当时位高权重,为了让景帝的地位更加稳定,晁错提出了削藩,也因此招来了杀身之祸,面对着七国之乱,景帝不得不斩杀晁错来安抚诸侯王们,使得那些还在观望的诸侯都不能出兵,最后才击败了叛...

晁错是怎么死的?汉景帝为什么要杀晁错呢?

晁错是西汉时期的大臣,在当时位高权重,为了让景帝的地位更加稳定,晁错提出了削藩,也因此招来了杀身之祸,面对着七国之乱,景帝不得不斩杀晁错来安抚诸侯王们,使得那些还在观望的诸侯都不能出兵,最后才击败了叛...

名臣袁盎是怎么建议汉文帝极宠慎夫人一事?

...,袁盎说的话汉文帝一般都会听。但是到了汉景帝继位,晁错当时是御史大夫,又因为袁盎和晁错向来不合,所以就派人查收了袁盎当吴国丞相时吴王赏赐的财物,并要论罪处罚,景帝就把袁盎贬为平民。在汉文帝时期,默默无...

被腰斩的瞬间,晁错后悔为汉景帝削藩吗

编后语汉朝是在秦朝的废墟上建立的王朝。其开国皇帝刘邦出身低微,尽管雄才大略,但进入和平时期后,刘邦也不得不向身边的各个利益集团妥协。在他及其身后的汉朝,逐渐形成外戚、军功集团、诸侯王和皇族四个利益集团

晁错简介晁错怎么读 晁错是怎么样的人 晁错怎么死的

【晁错简介】晁错怎么读晁错是怎么样的人晁错怎么死的  晁错怎么读  晁错,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汉景帝的统一大业事业中,但他的结局却是被莫名的斩杀。那么他的名字“晁错”怎么读呢?

却把自己送上不归路 晁错的良策保全了大汉江山

...暴——吴楚七国叛乱。而七国叛乱缘起景帝最宠爱的大臣晁错出台的“削藩策”,个中故事极为精彩,大家不妨领略一下。话说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的冬天,楚王刘戊顶着凛冽的寒风,来京觐见天子。每年按时入京觐见皇上,...

却把自己送上不归路 晁错的良策保全了大汉江山

...暴——吴楚七国叛乱。而七国叛乱缘起景帝最宠爱的大臣晁错出台的“削藩策”,个中故事极为精彩,大家不妨领略一下。话说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的冬天,楚王刘戊顶着凛冽的寒风,来京觐见天子。每年按时入京觐见皇上,...

晁错究竟有什么错?晁错为何会被腰斩

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在晁错被杀后作出这样评价,贾谊的英年早逝与晁错的朝服腰斩是汉初的两大政治悲剧。汉景帝在被迫杀了晁错之后也实在懊悔不已。唐朝的一位节度使感叹说:为何要取这样一个名字呢!聚九州之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