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卓识的一代名士

Posted

篇首语:习惯使我们双手机巧,使头脑笨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远见卓识的一代名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远见卓识的一代名士

2、汉朝历史 解密名士孔融之死

远见卓识的一代名士

  在汉末三国谋士群体中,鲁肃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他不但是东吴集团早期发展过程中贡献巨大的谋士之一,为三足鼎立的形成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后来又接替周 瑜成为东吴集团在荆州一线的主将,为东吴帝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同时,他还是孙刘联盟的首倡者和维系者,正是由于鲁肃的努力,刘备集团才得以在最艰 难的时刻与东吴集团结成战略同盟,不但避免了被曹操集团彻底消灭的结局,还得以利用赤壁之战的巨大胜利迅速发展壮大,刘备能够占据益州及汉中地区都与鲁肃 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吴、蜀两家而言,鲁肃都具有其他人无法替代的历史作用。他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还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 >   一> >   鲁肃,字子敬,生于熹平元年(公元 172 年),徐州临淮东城人。鲁肃出生之后不久,父亲病故,他从小就和祖母生活在一起。在祖母的细心照料下,青年时期的鲁肃就已经身材魁梧,相貌出众,加之家境富裕,自然也就成为乡人瞩目的人物之一。> >    鲁肃所在的徐州,是汉末时期为数不多的富裕地区之一。尽管朝政腐败所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但是在历任徐州官吏的有效管制下,徐州 政局却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全国各地的流民纷纷涌入徐州,这也为徐州的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丹阳人陶谦就任徐州刺史之后,徐州地区的发展更是出现 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   但此时已经是弱冠之年的鲁肃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积累财富之上,他不但没有尽心治理家业,反倒是大散家财, 变卖田地,经常救济穷人并广泛结交天下豪杰,这种仗义疏财的义举自然得到了家乡父老的广泛称赞。不过,此时鲁肃的一些出人意料之举也引起了乡人们的疑虑。 他不仅自己学习骑射和击剑,还召集了一批年轻人,提供给他们衣服和食物,经常在西鲁山一带聚集,名为射猎,实际上却是在暗中排演兵阵,讲武论道,俨然成为 一支民间武装。乡人们对鲁肃的这种举动大感疑惑,甚至有人私下议论,认为鲁肃此举放荡不羁,简直是在败坏鲁家的家道,不过鲁肃并不理会乡人的种种议论,依 然我行我素。因为在他的心中,徐州表面上的这种富庶和安定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他必须为自己家族的未来未雨绸缪。> >   正如鲁肃所担忧的那样,尽管徐州治理有方,但是在汉末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徐州正在沦为其他割据势力争夺的目标。自从董卓专权之后,中原地区已经成为各大割据势力角逐的战场,徐州自然也不能幸免。> >   先是陶谦联合几位地方诸侯与军阀的凉州势力几番厮杀,之后曹操集团又开始了对徐州的疯狂进攻,仅仅数年时间,徐州数度易主,陶谦、刘备、吕布等割据势力在这片土地上反复争夺,徐州陷入了一片战火之中。> >   作为这场混战的见证者,鲁肃为自己家族的命运深感忧虑,他已经暗下决心,随时准备离开徐州这个是非之地。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影响鲁肃一生的人物突然与鲁肃不期而遇。他的出现不但成就了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同时也改变了鲁肃一生的命运。他,就是后来的东吴名将周瑜。> >    周瑜,出生于熹平四年(公元 175 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人,出身显赫。其曾祖周荣历任两朝的尚书令,堂祖周景及其子周忠官至太尉,周瑜的父亲周异 做过洛阳令,叔父周尚后来担任过丹阳太守。周瑜少年成名,在江淮一带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同时,他还是后来的江东霸主孙策青梅竹马的好友。孙策征讨江东的战 事开始之后,周瑜献计献策并亲临战场指挥作战,为孙策取得江东之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期间,周瑜曾经受到淮南军阀袁术的胁迫,也不得不离开自己的 好友孙策,前往袁绍的老巢寿春,被迫在寿春滞留了数年之久。为了拉拢周瑜及其家族,袁术打算任命周瑜担任将军一职。不过,此时的周瑜早已看出袁术难成大 事,借故推掉了袁术的任命,反而自荐担任居巢县的县长,为的就是能够尽快离开寿春回到孙策的身边。袁术没有看出周瑜的真实用意,满口答应了周瑜的请求。> >    在周瑜担任居巢县长期间,有一次他来到了鲁肃居住的东城,打算在东城筹集粮草物资,当了解到鲁肃为人豪爽,鲁家又是当地出名的大户人家之后,周瑜便带上 手下前往鲁家拜访,希望得到鲁肃的资助。当时鲁肃家中有两仓米,每一仓有大米三千斛。鲁肃二话不说,当即就将其中的一仓米送给了周瑜,这让周瑜深受感动, 有意结交鲁肃这位豪爽之士,不久两人便成为挚友。这便是“将相结”这个典故的由来。这个故事很快传扬开去,引起了袁术的关注,不久之后,袁术便任命鲁肃 担任东城县长一职。不过,袁术的赏识不但没有让鲁肃感恩涕零,反而使鲁肃萌生离开家乡的念头。不久,鲁肃召集家人,说出了自己心存已久的想法。鲁肃说:如 今朝廷已经失去了统治国家的能力,天下处处都是盗贼横行,我们世代生活的淮泗地区也不再是安居之所。我听说江东地区土地肥沃、政局较为安定,我们可以到那 里暂时避祸,你们愿意跟随我一起去江东静观时局的变化再作下一步打算吗?在众人异口同声的支持下,鲁肃一大家子包括之前在南鲁山上聚集的众人一行三百多人 踏上了前往江东的征途。> >   为了以防万一,鲁肃特意让妇孺老幼走在队伍的前面,青壮跟在队伍的最后,自己则亲自殿后,以防袁术的追兵前来 追赶。果然,就在鲁肃一行人出发后没多久,袁术就得知鲁肃不但没有接受自己的美意反而携家逃走的消息,不禁大怒,派出一小股骑兵追击。眼看着追兵迫近,鲁 肃非常镇定,他命令手下做好迎敌准备,自己则一个人手持盾牌和弓箭等待着追兵的到来。面对疾驰而来的追兵,鲁肃冷静地说道:“身为大丈夫就应该洞悉当前的 大局。如今天下大乱,就算你们拿下我也得不到丝毫的奖赏,放过我也不会受到任何的处罚,何必要对我苦苦相逼?”> >   鲁肃说完,又将手中的 盾牌竖着立在地上,自己张弓搭箭射向盾牌,一箭下来竟然将盾牌射穿。追兵们原本就非常佩服鲁肃,如今又看到鲁肃竟然有如此的神力,心存畏惧,都觉得没有把 握将鲁肃等人制伏,便不再为难鲁肃,扬鞭而去。鲁肃等人就这样平安无事地来到了居巢,找到了当年的好友周瑜,不久之后又与周瑜一起来到了孙策统治下的江东 地区。孙策听说了鲁肃的事迹之后,也是钦佩不已,不过由于此时的孙策正忙于处理江东内部的复杂局势,既没有与鲁肃进行深谈,也没有安排鲁肃一官半职,这让 鲁肃感到非常不快。于是,鲁肃一边暂时在曲阿住了下来,一边在思考着自己下一步的打算。这也是鲁肃一生中情绪最为低落的时期,直到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鲁肃的处境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汉朝历史 解密名士孔融之死

孔融为什么被杀了?揭秘曹操为何要杀死名士孔融?作为三国一代青流名士又是从小便有“让梨”典故的存在,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解密下名士孔融之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吧!

解密名士孔融之死

其一,孔融是孔圣人的后代,据说是的第二十世孙,名人之后,至少顶了一道炫丽的光环。而且学问渊博,诗赋俱佳,在当时少有敌手。道德文章,孔融颇为自诩,因此敢于和曹操尿不到一个壶里。我有本事、我名气大,你不敢把我怎么样。

其二,孔融不怕死,孔融十六岁的时候,就是一个热血少年,当时有个叫张俭的读书人得罪了宦官,逃到孔融家。事情被举报之后,孔融和自己的兄长孔褒争着自 首,孔融说人是自己留下的,要杀就杀自己。可是孔褒、孔融的母亲都争着往自己身上推责任。最后孔褒被杀,十六岁的孔融名气更大。

其三,孔融刚正不阿,何进为大将军时,孔融弹劾何进以前的贪污腐化,何进恼羞成怒,曾派刺客暗杀,不料刺客说:孔文举有重名,将军若造怨此人,则四方之士引领而去矣。不如因而礼之,可以示广于天下。何进无奈,授以官职,任侍御史、司空掾、虎贲中郎将。何进死后,董卓废汉少帝刘辩,孔融据理力争,被董卓发配北海任国相。

其四,孔融认为曹操是暴发户,因此对于曹操多有嘲弄。曹操不好的出身,曹操不检点的行为都是孔融奚落的理由。如反对恢复肉刑、讥讽私纳袁绍儿媳甄夫人、嘲笑曹操征乌桓、反对其禁酒等等。总之在孔融看来,这个宦官的子孙,是没做过什么好事的。

只是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自恃过高的孔融其实也很愚蠢,陈涉就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汉高祖不也是泗水亭长出身么。至于文韬武略,孔融更不能看不起曹操,有本事拉起一支队伍和曹操单练,事实上当初孔融曾被袁绍的儿子袁谭打得满地找牙。这样看来文学家孔融根本不是袁谭的对手,更不用说用兵如神的曹操了。

不过孔融仍然很优越,他奉行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哪里想到曹操开始对他进行双规了。结果一查,还是能查出很多问题,看来孔融还是要倒霉的:

其一,孔融有反动言论,孔子以前在北海为国相的时候,看到王室不振,不思报效国家,竟然公开说:我乃大圣之后,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所谓卯金刀,就是字,如此看来,孔融素怀叛逆之心。而且孔融经常素服出入皇宫,有失体统。

其次,孔融不孝顺,孔融曾经多次与人议论说:父亲和儿子没有什么亲缘关系,论其本意,不过是当初父母为了发泄情感,孩子就这样产生了;孩子对于母亲来说,不过是一件物品,就如同把一件物品放在一个小瓶子里,出来就离开了,也根本不需要孝敬。

其三,孔融虽是孔子的后代,对孔圣人非常不尊敬,祢衡说孔融

这几条大罪,每一条都让孔融汗流如注,尽管年轻时意气风发,可是如今毕竟是老婆孩子一大帮,孔融忽然想起来曹丞相的好处,于是请求见曹操最后一面,孔融说:曹丞相,您,您不是令属下力戒面从的吗。

曹操说:是啊,文举,我忍了你许久了。可是你飞扬跋扈,摇唇鼓舌,不看到本相的主流,傍依朝政,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虽为圣人之后,却牵强附会,不失检点,今虽杀你,并不冤枉你吧。

孔融点了点头,仰天长叹,口占了一首诗: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其实孔融自己也知道,自己只是死于语言不检点,曹操是个唯才是举的人,在用人之际,本来对于一个人的品行不是太看重的,只是孔融议论朝政的时候,身后跟着一大帮人,这些人为孔融马首是瞻,因此在与袁绍官渡之战前,就曾经散布过投降派的论调,所以曹操诛杀孔融还是为了争取孔融后面那一批人,至少是敲山震虎,希望他们不要做出过激的行为,否则格杀勿论。

当然这些人不知道,曹操会把孔融的名声搞得如此臭,你看他不忠不孝,而且狂悖不堪,如此国家岂能容下。孔融被杀的时候,九岁的儿子和八岁的女儿正在下 棋,别人劝他们赶快跑,可是大孩子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就在那里坐着等着曹军来杀。孔融听说后感慨道:正是孔融的好孩子,然后泪如雨下。

>

相关参考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源自8岁孩之口,其父是一代巨大争议的名士

孔融被大家熟知是源于课本上《孔融让梨》的故事,他长大成-人后成为东汉名士,是建安七子之一,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孔圣人的二十四世孙。同事孔融也是一个存在巨大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成年后与「”让梨”的少年判若

历史悬案 千古名帝秦始皇陵之谜

秦始皇陵之谜秦始皇陵是秦始皇的陵墓,秦始皇利用自己的雄心壮志以及远见卓识,在战火纷飞的时代,成就了一代霸业,一统六国,结束了战争。秦始皇的权利以及财富绝对是无人可比的,因此,秦始皇还没有去世就已经开始

历史上著名的士

士为知己者死,特别是古代名士,名士不一定都有主他们和食客不一样。比如一代名士陶渊明: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田园诗人,是我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这是由于他对社会、对时空、对人生、对生死的彻悟;由于他

曹操那么爱才可是为何又要杀死名士孔融呢

曹操是历史上有名的枭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挟天子以令将诸侯,就是小皇帝也恭敬他三分。如此高的权威,又有谁不服呢?孔融是孔圣人的后代,据说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一代名儒。自然也继承了家里的优良传统

一代儒宗

民国诸位名士中,很多都是一些风流人士,他们对于自己的感情,很是开放,婚后出轨的名人多不胜数,三妻四妾的更有人在,而在其中,单单有这么一位特殊的大师,他一生只有一位妻子,自19岁丧妻后,终身都未再娶,他

一代名妓柳如是从良嫁人后却又为何红杏出墙

明朝末年,兵连祸结,眼见社稷摇摇欲坠、大厦将倾,人们只求能苟活于乱世中,哪还有闲心去卿卿我我、风花雪月。可偏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为饱读诗书的风流名士,或为沦落风尘的美丽女子,在乱世的烽火硝烟中逆风飞...

一代枭雄曹操借助舆论踏入仕途

导读:特殊的时代有特殊的游戏规则。汉代盛行品评人物之风,声名直接影响士子的仕途。要想使自己声名远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自我炒作。曹操就实践了一回,只是做得有些露骨,有些霸道,一旦求得名士的赞许,便心满意

因其一生谨小慎微 范文程凭什么做清初文臣之首

...,功绩堪比汉之张良、明之刘伯温。于是,又有人说他是远见卓识的谋略家,至于那个腐朽的明朝廷叛了也罢。他就是清初一代重臣、文臣之首、汉官中最突出的代表人物范文程。那么,在“满官”“汉官”矛盾尖锐的清初朝廷...

因其一生谨小慎微 范文程凭什么做清初文臣之首

...,功绩堪比汉之张良、明之刘伯温。于是,又有人说他是远见卓识的谋略家,至于那个腐朽的明朝廷叛了也罢。他就是清初一代重臣、文臣之首、汉官中最突出的代表人物范文程。那么,在“满官”“汉官”矛盾尖锐的清初朝廷...

心怀天下的一代名妓 反清复明志士柳如是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一代才女杨爱应得这句诗便改了字号,从此她便叫柳如是了。柳如是一生跌宕起伏,追求者无数的她,最终选择了大才子钱谦益。熟知文人才子钱谦益晚年变节投敌,刚烈的柳如是痛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