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子骞为什么挽留后母 闵子骞传说有哪些

Posted 闵子骞

篇首语:时间,就象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闵子骞为什么挽留后母 闵子骞传说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闵子骞为什么挽留后母 闵子骞传说有哪些

2、闵子骞故里在哪 闵子骞为什么挽留后母

闵子骞为什么挽留后母 闵子骞传说有哪些

闵子骞传说是我国民间著名的传说故事之一,因被编入“二十四孝图”,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电影《少年闵子骞》剧照

闵子骞,春秋末期人物,孔子的得意门生,也是我国历史上的孝子。闵子骞单衣顺母的故事在元朝被人列入二十四孝图,其孝行得以家喻户晓,广泛流传。据西汉司马迁《史记》载:闵子骞少年时代曾被后母虐待,仅以芦花给他做冬衣穿,而自己所生的二子却可以穿棉衣。有一次,闵子骞随父外出,父令其驾车,手冷不能握住缰绳。父不知情,斥责其偷懒,以马鞭抽打,衣服被打破后芦花飞出,父才知真相。回家后,欲休妻而后快,子谦跪求父,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这才宽恕了后母。此后,后母对闵子骞视如己出。孔子曾称赞闵子骞“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此话被收入《论语》,闵子骞的孝行因此被后世盛赞,元人和明人均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一。后世有诗这样称赞闵子骞: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除了对父母孝顺之外,闵子骞在其它方面的德行也被人称道。比如,闵子骞主张节俭,他在鲁国做官时,朝廷要修建新的库房,闵子骞就说:现在的库房已经不错了,何必劳民伤财修建新的呢?”这话传到孔子耳中,称赞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意思是,这个人平时话不多,一旦开口就说得很中肯。孔子曾多次当众称赞闵子骞,可见孔子对这位高徒很是满意。

闵子骞为什么挽留后母

中国古代讲究孝道,历朝历代都号称以孝治天下,甚至从汉代开始,帝后的谥号前面都要加个“孝”字,如汉武帝又叫“孝武皇帝”。到了元代,郭居敬将古代孝子的故事加以总结、筛选,编成“二十四孝图”,从此“二十四孝”成了孝子的典范。

闵子骞

到了明代,又有人在元代二十四孝的基础上增减了一些人物,并对孝子的排名做了一些变动,编成了新的“二十四孝图”。这两份“二十四孝图”中有不少相同的人物出现,比如春秋时期的孝子闵子骞,他在元、明两代的“二十四孝图里面”都是排名第三位。

闵子骞之所以名列“二十四孝”之一,乃因其“单衣顺母”的故事。据说,闵子骞的的生母早逝,后母对他不好,冬天不做好的衣服给他穿,以至于他在外面挨冷受冻。闵父知道后,立马赶回家准备休了后母。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会添油加醋,趁机说后母的坏话,但闵子骞却劝父亲不要那样做。那么,闵子骞挽留后母的原因是什么呢?想必不单单是闵父想知道,后母也很想知道。

原来,闵子骞虽然自己受冻,却并未因此嫉妒后母所生的两个弟弟,他不希望弟弟们也成为没妈照顾的孩子,就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翻译成白话就是说:“若是母亲留在家里的话,只有我一个人受冻,要是母亲走了,我们兄弟三人都要受冻。”听了这话,闵父深受震动,决定不再休妻,而后母也知道错了,从此一家人其乐融融。

闵子骞的故事有哪些

闵子骞是孔子的弟子,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贤人,以孝行和刚正不阿的品格被孔子屡次称赞,也因此被后世作为孝子的楷模。关于闵子骞的故事,在孔子的言行录《论语》、司马迁《史记》以及宋代《闵子单衣记》中均有记载。

孔门弟子画册

闵子骞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当属“单衣顺母”。闵子的孝行被元人和明人编入《二十四孝图》,名曰《鞭打芦花》或《单衣顺母》。文章大意如下:闵损字子骞,早年丧母,父娶后母,生了两个儿子,给他们穿锦絮做的衣裳。而嫉妒闵损,给他穿芦花填充的衣物。父令闵损驾车,手冷握不住缰绳,父亲弄清楚原因后,欲“出其母”。闵损劝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后母闻之,悔改。有诗赞道: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曹溪一滴”是著名的成语,出处与闵子骞有关。孔子广纳门生,门下弟子三千。但圣人也要生活,所以要成为其弟子也是要交学费的,这个学费就是“束脩”,也就是干肉条。闵子骞家贫,交不起干肉条,就为用曹溪之水孔子准备了一缸精心酿制的美酒。同窗有人讥笑说:“曹溪的水,怎么能和束脩相比呢?”孔夫子是个关心弟子的好老师,他听闻此事,就在上课时故意说道:“闵子骞不愿千里来求学,其精神可嘉,虽是曹溪一滴,远胜束脩百条。”从此,曹溪一滴的故事就流传开来。

除了单衣顺母和曹溪一滴的故事以外,关于闵子骞的传说还有不少,几乎都是赞扬其品性的,可见闵子骞在历史上的名声还不错。

闵子骞怎么发音

闵子骞,春秋鲁国人,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孝子,不但其老师孔子对他赞誉有加,后世皇帝也对他屡屡加以追封。不过,这样一位千古大孝子,他的名字却有点“深奥”,因为许多人不知道闵子骞怎么读。

孔子与弟子

要知道“闵子骞”怎么读,首先就要知道“闵”字怎么读。“闵”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古老的姓氏,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闵公。鲁闵公是鲁庄公的儿子,名叫“启”,启只当了两年国君就遇上庆父作乱被杀。古代取谥号是有一定的规定的,“慈仁不寿曰闵”,启因年纪轻轻就被杀,故谥号为“悯”(通“闵”),带有怜悯的意味。鲁闵公死后,他的后代就以“闵”为姓氏,“闵”即“悯”,读“Mǐn”。

闵子骞,名损,字子骞。“子”是多音字,这里该怎么读呢?“子”的读音有轻声和第三声两种,当“子”附在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后,或者用于某些特定称呼时,则读轻声,其余情况通读第三声。闵子骞的“子”用于名字,故读第三声“zǐ”。其实不止是闵子骞,在古代“子”经常被用于表字上面,这时候“子”字通常是对男子的美称,如杜甫字子美,仲由字子路。

最后是“骞”字,在古代“骞”有“亏损”之意。《诗·小雅·天保》中有“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之句,《诗经》有:“不骞不亏”之句,这里的”骞“都是“亏损”之意。而闵子骞,名损,名和字相互照应,故其名“骞”应为“亏损”之意,读“qiān”。所以,闵子骞怎么读?答案是:“Mǐnzǐqiān”。

闵子骞的品质有哪些

孔子一生主张“仁”“礼”,对其弟子也非常注重德行的教育。他的弟子闵子骞的品质优良,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子,且为人正直,多次受到老师孔子的赞誉。

闵子骞画像

闵子骞自幼丧母,其后母对他另眼相待,常常让他吃不饱穿不暖,但闵子骞为了家庭和睦只有默默忍受这一切。不过,纸是包不住火的,闵子骞的父亲后来还是知道了后母的行径,他非常气愤,表示要赶走后母。这时候,小小年纪的闵子骞不但没有趁机煽风点火,还跪着求他父亲说:“母亲在,我一个人受冻;母亲不在,我们三个兄弟都要受冻。”父亲听了这话非常惊讶,同时也深受震动,他想不到小小的孩子能这样明白事理,于是决定不再追究后母。而后母也很感动,从此就对闵子骞如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好了。古人认为,闵子骞在处理与后母的关系时能保持纯良的心,是大孝的提现,因此将其列入“二十四孝”之一。

闵子骞为人所称道的,除了孝道还有其正直的品性。当时的鲁国被季氏把持朝政,而季氏倒行逆施引起很多人不满。这时候,季氏的季恒子找到了闵子骞,让他去自己的封地费邑做长官。闵子骞对季氏不齿,因此不愿为季氏效力,他对来人说:“就给我推辞了这个事吧,要是再来,我就要到齐国去了!”不过,后来在老师孔子的授意下,闵子骞还是上任了。他在将费邑治理地很好,颇有政绩,但最后还是因看不惯季氏的作为辞职了。可见,闵子骞为人正直,并不是一个甘为五斗米折腰的人。

闵子骞单衣顺母的故事

孔门弟子三千,能在历史上留名的都是出类拔萃的人,闵子骞就是这样一个人。闵子骞,单名损,字子骞,是孔子的七十二高徒之一,与颜回齐名。在历史上,闵子骞不仅以孔子高徒而著称,更以其孝心而闻名,闵子骞单衣顺母的故事在二十四孝图上排名第三。

闵子骞单衣顺母

闵子骞的先祖是鲁国宗室,不过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却很清贫了,生母早逝,父亲续娶。因不是亲生,所以后母对待闵子骞不如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好。冬天做衣服的时候,后母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做的是锦絮填充的棉衣,而给闵子骞做的棉衣却用芦花填充,闵子骞的父亲并不知道这事。

有一天,闵子骞和父亲一起出门,父亲让闵子骞驾车,闵子骞冻得瑟瑟发抖,双手握不住缰绳。闵父见状,以为闵子骞故意调皮,拿起鞭子就抽,衣服里面的芦花掉了出来,闵父这才发现儿子穿的衣服很单薄,手冻得冰冷。父子二人回到家,闵父发现两个小儿子的手都很暖和,于是明白了一切,对妻子说:“我娶你回家,是为了我的儿子,你现在这样欺骗我,这个家不留你了,你走吧!”意思是要休妻。闵子骞见状,连忙劝父亲,他对闵父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据说,闵父听了这句话以后沉默良久,而其后母也颇为后悔。经过这件事以后,闵子骞单衣顺母的故事就流传开来,闵子骞业成了古代孝子的典范。

闵子骞故里在哪 闵子骞为什么挽留后母

中国古代讲究孝道,历朝历代都号称以孝治天下,甚至从汉代开始,帝后的谥号前面都要加个“孝”字,如汉武帝又叫“孝武皇帝”。到了元代,郭居敬将古代孝子的故事加以总结、筛选,编成“二十四孝图”,从此“二十四孝”成了孝子的典范。

闵子骞

到了明代,又有人在元代二十四孝的基础上增减了一些人物,并对孝子的排名做了一些变动,编成了新的“二十四孝图”。这两份“二十四孝图”中有不少相同的人物出现,比如春秋时期的孝子闵子骞,他在元、明两代的“二十四孝图里面”都是排名第三位。

闵子骞之所以名列“二十四孝”之一,乃因其“单衣顺母”的故事。据说,闵子骞的的生母早逝,后母对他不好,冬天不做好的衣服给他穿,以至于他在外面挨冷受冻。闵父知道后,立马赶回家准备休了后母。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会添油加醋,趁机说后母的坏话,但闵子骞却劝父亲不要那样做。那么,闵子骞挽留后母的原因是什么呢?想必不单单是闵父想知道,后母也很想知道。

原来,闵子骞虽然自己受冻,却并未因此嫉妒后母所生的两个弟弟,他不希望弟弟们也成为没妈照顾的孩子,就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翻译成白话就是说:“若是母亲留在家里的话,只有我一个人受冻,要是母亲走了,我们兄弟三人都要受冻。”听了这话,闵父深受震动,决定不再休妻,而后母也知道错了,从此一家人其乐融融。

闵子骞怎么发音

闵子骞,春秋鲁国人,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孝子,不但其老师孔子对他赞誉有加,后世皇帝也对他屡屡加以追封。不过,这样一位千古大孝子,他的名字却有点“深奥”,因为许多人不知道闵子骞怎么读。

孔子与弟子

要知道“闵子骞”怎么读,首先就要知道“闵”字怎么读。“闵”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古老的姓氏,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闵公。鲁闵公是鲁庄公的儿子,名叫“启”,启只当了两年国君就遇上庆父作乱被杀。古代取谥号是有一定的规定的,“慈仁不寿曰闵”,启因年纪轻轻就被杀,故谥号为“悯”(通“闵”),带有怜悯的意味。鲁闵公死后,他的后代就以“闵”为姓氏,“闵”即“悯”,读“Mǐn”。

闵子骞,名损,字子骞。“子”是多音字,这里该怎么读呢?“子”的读音有轻声和第三声两种,当“子”附在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后,或者用于某些特定称呼时,则读轻声,其余情况通读第三声。闵子骞的“子”用于名字,故读第三声“zǐ”。其实不止是闵子骞,在古代“子”经常被用于表字上面,这时候“子”字通常是对男子的美称,如杜甫字子美,仲由字子路。

最后是“骞”字,在古代“骞”有“亏损”之意。《诗·小雅·天保》中有“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之句,《诗经》有:“不骞不亏”之句,这里的”骞“都是“亏损”之意。而闵子骞,名损,名和字相互照应,故其名“骞”应为“亏损”之意,读“qiān”。所以,闵子骞怎么读?答案是:“Mǐnzǐqiān”。

闵子骞故里在哪

闵子骞是历史文虎名人,不但山东济南、曲阜及汶上等县市将他列为本地名人,连安徽宿州、河南范县纷纷加入到“闵子故里”的争夺行列。

闵子骞单衣顺母石刻

最早对闵子骞出生地进行记载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在《仲尼弟子传》一文中说道:“闵子,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也。”至于究竟是鲁国哪里人,太史公没有详说。那么,闵子是鲁国哪里人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鲁国的范围。众所周知,闵子骞生于春秋末期,当时的鲁国范围包括今山东东南部和南部,如济南、济宁及菏泽等。由此看来,说闵子骞是出生于济南或济宁曲阜倒是有可能的。至于汶上,当时属于齐国范围,基本可以不必考虑,后人之所以将其列为闵子出生地,大概是因为他曾说过一句“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的话。

另外,由于当时的安徽和河南不在鲁国范围内,故安徽宿州和河南范县是闵子骞出生地的说法也可否定。之所以很多人误以为这两个地方是闵子故里,是因为闵子的墓地在两个地方均存在,既然有墓地,那么很多人自然就想当然地认为其出身地也在此,加上当地为了旅游大力宣传,以讹传讹就不可避免了。

接下来,再来分析济南和曲阜。济南为之所以会被认为是闵子的出生地大概也是因为闵子骞墓的存在,另外苏东坡的一篇《齐州闵子祠记》也似乎添了一些证据,但这些都无法证明闵子骞出生在济南。而曲阜呢?史籍并无明确记载闵子骞出生于曲阜,不过后人认为春秋时期的交通不太方便,故孔子早期收的弟子都是曲阜老乡,因此作为孔子早期弟子的闵子骞也是曲阜人。

一个人不可能有多个出生地,而闵子骞生活得年代距今久远,所以“闵子骞的出生地在哪里”这一问题的答案,今天的人恐怕很难清楚地知道了。

闵子骞是否做过费宰

闵子骞是古代著名的贤人,为孔子七十二名贤弟子之一。闵子骞为人孝顺,且性格正直,当时的鲁国当权者季氏请他做费宰,被他推辞,不过在孔子的劝说下还是赴任了。所以,“闵子骞做过费宰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闵损像

据《论语·雍也》记载,鲁国贵族季氏当权,听闻闵子骞的贤名,就想请闵子骞做自己的封地费邑的长官(费宰),闵子骞对季氏的所作所为不满,故不愿就职。但闵子骞为人通达,轻易不与人正面冲突,于是对来请的使者说:“请你好好得给我推辞掉吧,如果还来的话,我就要到齐国的汶上去了。“意思是如果再次派人来请的话,他就要避开跑到汶上去。”

如果事情就这样结束的话,闵子骞可能就做不成费宰了。不过,这时候闵子骞的老师孔老夫子出面了,老夫子把他叫来进行了一番劝说。终于,闵子骞去费邑上任了。

闵子骞是一位正直的人,他虽然不满季氏,但不会因此而在公事上懈怠。在闵子骞的治理下,费邑发生了很大变化。传说闵子骞刚到费邑一年,秋粮刚刚征收,季氏就派人来收税了。闵子骞表示税收应上交国库,而来人却说:“费邑是季氏的私邑,税收直接交给季氏就行了。”闵子骞不解,说道:“我生长在鲁国,怎么不知道此地是私人的地盘呢?”对方说道:“现在的鲁君以弟弟的身份继承君位,也是不合理的,这都是季氏拥戴他才有的结果。如今整个国家都是季氏当权,小小的费邑难道不是季氏家的吗?”闵子骞心生怒气,不愿再替私人卖命,于是毅然辞去费宰之职,从此随孔子周游列国。

闵子骞的故事有哪些

闵子骞是孔子的弟子,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贤人,以孝行和刚正不阿的品格被孔子屡次称赞,也因此被后世作为孝子的楷模。关于闵子骞的故事,在孔子的言行录《论语》、司马迁《史记》以及宋代《闵子单衣记》中均有记载。

孔门弟子画册

闵子骞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当属“单衣顺母”。闵子的孝行被元人和明人编入《二十四孝图》,名曰《鞭打芦花》或《单衣顺母》。文章大意如下:闵损字子骞,早年丧母,父娶后母,生了两个儿子,给他们穿锦絮做的衣裳。而嫉妒闵损,给他穿芦花填充的衣物。父令闵损驾车,手冷握不住缰绳,父亲弄清楚原因后,欲“出其母”。闵损劝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后母闻之,悔改。有诗赞道: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曹溪一滴”是著名的成语,出处与闵子骞有关。孔子广纳门生,门下弟子三千。但圣人也要生活,所以要成为其弟子也是要交学费的,这个学费就是“束脩”,也就是干肉条。闵子骞家贫,交不起干肉条,就为用曹溪之水孔子准备了一缸精心酿制的美酒。同窗有人讥笑说:“曹溪的水,怎么能和束脩相比呢?”孔夫子是个关心弟子的好老师,他听闻此事,就在上课时故意说道:“闵子骞不愿千里来求学,其精神可嘉,虽是曹溪一滴,远胜束脩百条。”从此,曹溪一滴的故事就流传开来。

除了单衣顺母和曹溪一滴的故事以外,关于闵子骞的传说还有不少,几乎都是赞扬其品性的,可见闵子骞在历史上的名声还不错。

闵子骞传说有哪些

闵子骞传说是我国民间著名的传说故事之一,因被编入“二十四孝图”,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电影《少年闵子骞》剧照

闵子骞,春秋末期人物,孔子的得意门生,也是我国历史上的孝子。闵子骞单衣顺母的故事在元朝被人列入二十四孝图,其孝行得以家喻户晓,广泛流传。据西汉司马迁《史记》载:闵子骞少年时代曾被后母虐待,仅以芦花给他做冬衣穿,而自己所生的二子却可以穿棉衣。有一次,闵子骞随父外出,父令其驾车,手冷不能握住缰绳。父不知情,斥责其偷懒,以马鞭抽打,衣服被打破后芦花飞出,父才知真相。回家后,欲休妻而后快,子谦跪求父,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这才宽恕了后母。此后,后母对闵子骞视如己出。孔子曾称赞闵子骞“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此话被收入《论语》,闵子骞的孝行因此被后世盛赞,元人和明人均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一。后世有诗这样称赞闵子骞: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除了对父母孝顺之外,闵子骞在其它方面的德行也被人称道。比如,闵子骞主张节俭,他在鲁国做官时,朝廷要修建新的库房,闵子骞就说:现在的库房已经不错了,何必劳民伤财修建新的呢?”这话传到孔子耳中,称赞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意思是,这个人平时话不多,一旦开口就说得很中肯。孔子曾多次当众称赞闵子骞,可见孔子对这位高徒很是满意。

相关参考

闵子骞传说有哪些

闵子骞传说是我国民间著名的传说故事之一,因被编入二十四孝图,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闵子骞,春秋末期人物,孔子的得意门生,也是我国历史上的孝子。闵子骞单衣顺母的故事在元朝被

民间传说故事闵子骞单衣顺母的原因

闵子骞是孔子的弟子,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贤人,以孝行和刚正不阿的品格被孔子屡次称赞,也因此被后世作为孝子的楷模。关于闵子骞的故事,在孔子的言行录《论语》、司马迁《史记》以及宋代《闵子单衣记》中均有记载。

闵子骞的老师是谁

闵子骞,春秋鲁国人,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孝子,不但其老师孔子对他赞誉有加,后世皇帝也对他屡屡加以追封。不过,这样一位千古大孝子,他的名字却有点深奥。闵子骞,名损,字子骞。闵子骞是孔子的弟子,也是我国古

闵子骞是否做过费宰

闵子骞是古代著名的贤人,为孔子七十二名贤弟子之一。闵子骞为人孝顺,且性格正直,当时的鲁国当权者季氏请他做费宰,被他推辞,不过在孔子的劝说下还是赴任了。所以,闵子骞做过费宰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濮阳的著名人物

远古:仓颉颛顼尧舜春秋:卫定公大叔仪蘧伯玉公孟絷北宫喜公叔文子王孙贾史鱼柳下惠柳下跖端木赐子路闵子骞战国:商鞅吕不韦荆轲汲黯京房孙膑吴起李悝张仪孟轲三国:王观南北朝:吕僧珍李嵩李平李进哲李神轨李庶隋:

孔子的门生到底有几位?

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

孔子最优秀的十位弟子分别在哪方面最优秀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字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

做后母难,做张爱玲的后母更难

在嫁给张廷众、被其女张爱玲十分讥讽地鄙夷之前,她曾是孙宝琦家赫赫有名的「”七小姐”。她为人精明,派头十足,交际广泛,于理财却一窍不通。最要命的是那一管烟枪,令她成家,也败家。她一生都没有过固定的工作。

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后母戊鼎”

  青铜器的诞生是人类文明时期一大进步发现,也是世界文明的象征,而青铜器泛指的是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那么您知道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吗,下面不妨快来了解看看吧!世界上最重的青铜

晋献公是怎样的人?他真的和后母齐姜私通了吗?

晋献公是我国春秋时代的晋国国君,是曲沃武公之子,晋文公之父。晋献公在位期间,分裂的晋国也不过将将被武公统一而已,很多地方还不稳定。晋献公一继位,为了稳定局势,就做了一件特别惨绝人寰的事情,那就是杀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