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计诱敌战马的前因后果 李光弼计诱敌战马
Posted 李光弼
篇首语: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光弼计诱敌战马的前因后果 李光弼计诱敌战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李光弼计诱敌战马的前因后果 李光弼计诱敌战马
李光弼计诱敌战马,很多人对于李光弼的认识和了解都是从他“计诱敌战马”这个故事中开始的,对于这个故事,小编也是知道的,但还是有很多朋友并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今天小编特地来为大家讲解一下这个故事,来看看李光弼计诱敌战马的前因后果。
故事简介:
唐代名将李光弼自幼熟读兵书战法,在平定“安史之乱”时,他巧施“美马计”,大败史思明叛军于河阳。
话说史思明在邺城自立为大燕皇帝,率叛军长驱直入,连下数城,直逼河阳城外,与李光弼所率唐军隔河对峙。李光弼不愧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知道,眼前守城唐军不仅军事实力比河对面的叛军差一大截,而且唐军将士的士气低落,要想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战斗中获胜,不宜力战,只能智取。
叛军久居塞外边疆,擅长骑射,作战时更是倚仗精锐的骑兵在前冲突。这次也不例外,叛军从塞北带来大量马匹,都是一些战斗力特别强的纯种战马。这些马个高劲大,在阵前横冲直撞,如履平地,对李光弼率领的唐军威胁很大。史思明自然把这些战马视为宝贝,在两军停战时,便让士兵把这些战马赶到河边梳洗、放牧,同时也是向唐军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
看着叛军膘肥体壮的大批战马,李光弼一筹莫展,苦思良策,夜不能寐。这天,他只觉脑海中灵光一闪,终于想出了一条绝妙的计谋来。他急急唤来中军,如此这般地吩咐一番之后,才觉得浑身轻松,困扰数月的难题终得解决,他要到寝帐去好好地大睡一觉。
很快,城中唐军各部都接到李光弼传下的一道奇怪命令:将军中所有带驹的母马全部上交,隐瞒不交者杀无赦,同时在民间高价收购带驹的母马及马驹。尽管没有人明白这道命令的用意,但军令如山,谁也不敢怠慢,唐军将士迅速行动起来。不几日,军中各部上交和民间收购的母马、马驹集中到了一起,足有五百余对。李光弼得知情况后,很是高兴,说这下就好办了。
这天,叛军又照例将大批战马赶放到河边。那些赶马的叛军士兵久锢军营,难得有机会出来,于是到河边后将马缰绳一放,便三五成群自顾自地快活去了。那些马有的在河滩上啃吃青草,有的在河边低头畅饮,有的则下到河里追逐戏耍。
河对面的这些情况,站在河阳城楼上的李光弼尽收眼底。于是,他立即传下命令:先将全城的马驹集中在马厩里拴起来,然后打开城门,将所有母马的缰绳解开。
那些母马自从被收到军中,一直被拴在马厩里,一刻也没有放开过。这回缰绳被解开了,好不欢喜,都一阵风似的向城外拥去,纷纷跳入河中。很快,这些母马就与叛军的战马混在了一起,尽情嬉戏。
牧马的叛军士兵先见城门大开,又见一群马从里面蜂拥而出,以为是唐军杀了出来,都吃了一惊,纷纷站起身来,准备回营报告。后来却只见马匹出城,不见守城军兵出战,而唐军的马群进入河中早与已方的战马嬉戏起来,便都放心地坐下来,对河中嬉戏的马群指指点点。
过了一会儿,李光弼看火候差不多了,就命士兵到马厩哄赶拴着的马驹。那些被拴在马厩里的马驹不见了母马,本就烦躁,加上士兵的哄赶,便都嘶叫起来。这些马驹此起彼伏的嘶鸣声,仿佛在呼唤那些出城的母马。正在河中与叛军战马嬉戏的母马听到城中马驹的嘶鸣,护崽心切,纷纷掉过头来,往城中奔去。这下,那些正在与母马嬉戏缠绵的叛军公马慌了神,听着母马嘶鸣着往城里跑去,以为是在向它们发出召唤,也都向河对面游过去,跟着前面的母马往城里跑。
看见一群群战马纷纷往河对面跑,那些牧马的叛军士兵连忙上前拦截,可哪里又能拦得住呢?于是赶紧回营报告,等叛军派出精锐轻骑兵从浅水区渡过河去,已有近千匹战马进了河阳城,和守城唐军的马群汇集到了一起。就这样,叛军的一千余匹好战马一下子就走失了大半,元气大伤,军事实力也大打折扣。
李光弼巧施“美马计”,唐军不折一兵一卒,便轻而易举地为骑兵补充了大量的战马,使得唐军原本低落的士气迅速高涨起来,战斗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从此,双方的军力对比出现了大的转折……
李光弼简介:
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军。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素与李光弼不睦,光弼晚年为宦官所谗。病死徐州,年五十七岁。追赠司空、太保,谥曰武穆。李光弼墓,在富平县觅子乡别家村西北约1公里处。
人物评价:
李光弼是中唐出色的统帅、军事家,与郭子仪先后出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是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被加宰相,位至三公,封为临淮王,“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八列传六十一)名气没有郭子仪大,但军事才能不在郭之下。史家评论,“自艰难以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第一。”(《册府元龟》卷393《将帅部》)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家、大将孙武、吴起、韩信、白起等比起李光弼,“或有愧德”。
历史人物 唐朝安禄山弱兵诱敌
公元756 年,「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到处散布说,党羽崔干佑只有4000老弱残兵,想引诱朝廷的军队上钩。唐玄宗不听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劝谏,派镇守潼关(今陕西边关北)的兵马副元帅哥舒翰出兵讨伐崔干佑。> 哥舒翰率20 万大军进军灵宝(今河南灵宝)西原。而崔干佑部南靠高山,北临黄河,在70 里长的隘道、险要之处,布满精兵强将,虎视眈眈。> 哥舒翰率领随从策马观察敌情,远远望见崔干佑所带兵员甚少,便将手一挥:各路大军,齐头并进!> 哥舒翰没想到,崔干佑把重兵藏在后阵,暴露在外面的不过一万人。按照他的命令,这些士兵十个一群、五个一簇,零零星星,散在阵前游走。他们嘻嘻哈哈,有的疏散开,有的挤一块,有的向前冲,有的向后退,稀稀拉拉,散散漫漫。哥舒翰的部下见了,掩口讥笑:这帮饭桶能打仗?> 锣鼓一响,双方交战。崔干佑军队旗帜突然倒下,败退而去。朝廷军队见状,马上高声呼喊紧追而去。不知不党中,渐渐追进隘道。> 一会儿,崔干佑的伏兵突然杀出,喊声四起。高处扔下的许多木头、石头,砸得官军惨叫不止,死伤无数。隘道狭窄,官军手中的长枪长矛再也施展不开。> 哥舒翰心急如焚,忙命将士用马拉着毡车在前面奔撞,想以此冲跨敌人。太阳过了中午,老天突然刮起东风。崔干佑冷笑一声,右手朝后一招,几十辆装满草的车辆风驰电掣般推出,直堵塞住了毡车的去路。一把火点燃于草,火借风势,片刻间毡车燃火。烟焰遍布隘道,官军睁不开眼,难分敌我,自相残杀。官军急了,纷纷乱嚷:「敌人在烟雾里,朝烟里射箭!」天黑了,官军的箭统统射光,烟雾里不见一个敌人踪影。> 官军正诧异间,背后传来杀声。原来,崔干佑早派将领带着精锐骑兵绕过南山,从后方愉袭官军。官军腹背受敌,首尾惊乱,人心惶惶,大败而去。刹那间,有的丢盔弃甲逃进山谷,有的互相拥挤跌进黄河淹死,惨叫声震撼天地。> 崔干佑率军乘胜追击。官军后援部队见到前面军队惨败,纷纷自行溃散。黄河北面的守军目睹此景,纷纷不战而逃、望风披靡。哥舒翰见大军节节败退,大势已去,仰天长叹:「天负我也!」忙急率数百人,落荒而逃。> 此役,20万大军被歼、军事重镇潼关失守,骁将哥舒翰沦为叛军阶下囚。>相关参考
如何评价李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的功绩有哪些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
如何评价李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的功绩有哪些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
李光弼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祖上是契丹酋长。父亲李楷洛,开元初年任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军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果敢而著名。李光弼自幼重气节,有品行,善骑射,能读班固的《汉书》,年少从军,有大
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
李光弼为什么第一,李光弼被誉为唐朝中兴第一臣,他对唐朝忠心耿耿
李光弼被誉为唐朝中兴第一臣,他对唐朝忠心耿耿,为何最后抑郁而亡?称头功的李光弼,上了战场威震千里,下了战场就被朝中的宦官们治得动弹不得,以至于在平叛战争胜利的前夜,竟被整治得忧郁而死。常年带兵打仗、为
李光弼 唐朝名将李光弼虽然名气不如郭子仪,但是他的贡献却不小,一生也算战功累累。 李光弼(公元708年至764年),唐代柳城(辽宁省凌源县)人,契丹族,唐朝大将。其父李楷洛,原是契丹的酋长,时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祖上是契丹酋长。父亲李楷洛,开元初年任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军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果敢而著名。李光弼自幼重气节,有品行,善骑射,能读班固的《汉书》,年少从军,有大将军气度,被提...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祖上是契丹酋长。父亲李楷洛,开元初年任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军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果敢而著名。李光弼自幼重气节,有品行,善骑射,能读班固的《汉书》,年少从军,有大将军气度,被提...
李光弼(汉语拼音:lǐgōnglín),(708~764),唐代将领。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契丹族。自幼好学,善骑射。初任左卫郎,官至太尉兼侍中、天下兵马副元帅,封临淮郡王。唐天宝十五载(756)
大家好,我是猫叔,今天咱继续更新唐史系列小文。今天,咱说一位平定安史之乱起到至关重要的猛将:李光弼。此人与郭子仪齐名,时称「”郭李”,既然如此,也一定绝非等闲之辈。那么,咱今天就来聊聊李光弼指挥的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