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役擒两王威震天下 李世民大战虎牢关

Posted 李世民 虎牢关之战

篇首语: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役擒两王威震天下 李世民大战虎牢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一役擒两王威震天下 李世民大战虎牢关

2、李世民如何一次消灭窦建德? 虎牢关大战

一役擒两王威震天下 李世民大战虎牢关

公元604年,太子杨广杀死自己的父亲隋文帝杨坚,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改元大业。

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最“能干”的亡国之君。他老爹杨坚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其文才武略,恐怕只有后世的唐太宗李世民与清圣祖康熙能与之相比。行均田令,颁《开皇律》,精简机构,发展商业,兴科举,设三省,天下大治。其时经过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以来连续三百余年的混战,民心思定,文臣武将无不尽心竭力地为帝国服务,大家都以为又一个盛世已经来临。

即使出现一个中等暴君,以隋初国力之强盛,也可以承受得住。但杨广着实出手不凡,远征高丽、营造东都、开拓运河、巡游江南……如此种种惊人之举,每一样都动用人力数百万,登基七年就激起民变无数,只用了十五年就把杨隋帝国成功葬送。

隋末,天下大乱。镇守太原的唐公李渊兵多将广,素有问鼎天下之志。公元617年,李渊趁杨广巡游江南、群雄并起之际,起兵造反,夺取首都长安,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尊杨广为太上皇。619年,乘龙舟南巡的杨广于江都(今扬州)在一次兵变中被杀,李渊于是废杨侑自立,改国号为唐,封长子建成为太子,二子世民为秦王,三子元吉为齐王。而在洛阳,东都留守官王世充等人拥立杨广的另一个孙子杨侗为帝,延续杨隋一脉,大权尽数落入王世充手中。此外,尚有山西刘武周、河北窦建德、山东李密、领导江都兵变的宇文化及等多股势力虎视天下。

大野龙方蜇,中原鹿正肥

王世充街头小混混出身。据说他小时候就得到了跟曹操一样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从他当权后扫荡群雄的威风来看,其军事才能不在曹操之下。他升官很快,炀帝南巡时,被委之以留守洛阳的重任。江都兵变后,王世充联合元成都拥杨侗为帝,随后发动兵变,杀元成都,威逼隋主封自己为右仆射,总领内外兵事,也颇有点曹公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可惜当时隋立国不到50年,跟立国四百余年的汉朝相比,“‘天’子姓杨,‘天’自然姓杨”的正统观念没有深入人心,其威力也就大打折扣。

兵变以后,王世充为了摆脱洛阳无粮可食、无险可守的窘境,决心夺取洛口仓和虎牢关两大战略要地。他看到唐军的主力正在西北和李轨交战,无暇东顾,于是作了一次军事冒险。顷尽十万大军向东攻击洛口,而把洛阳完全暴露给自己西侧的李渊。

李密闻讯,立即下令王伯当镇守金墉关,自己亲率大军迎敌。部将裴仁基向李密建议:“王世充悉众前来,东都必然空虚。不妨分兵死守,不与他正面交锋,另遣精兵三万,绕道河西,径袭东都。王世充必然回去救援,到时前后夹攻,可以轻取洛阳。”李密深以为然,他最终决定和王世充正面交锋。李密忘了,他对王世充的胜利都是在洛阳兵变以前取得的。世界上这样一种人,在为别人服务的时候碌碌无为,一旦自己成为领袖,却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和智慧。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皆属此类,他们是天生的领袖。王世充也是这样的人。

王世充对战争作了充分的准备,深夜遣轻骑潜入北山隐藏起来,又命兵士皆秣马蓐食,天一亮就发动突击。李密仓猝列阵,勉强招架,突然数百骑兵从山上猛冲而下,竟将密军冲作数截。王世充又把准备好的一个极象李密的人,两手反绑,牵过阵前,佯呼道:“李密已擒住了!”军士大呼万岁。李密军本来就被骑兵冲得乱七八糟,怎禁得这番哗乱,不由得误认为真,顿时大溃。王世充一鼓作气,取洛口、夺金墉、下虎牢,把李密赶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得投奔李渊去了。一路上,他又收降了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单雄信等名将。随后班师回洛——他的军事冒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随即,王世充又趁唐军主力在山西与刘武周决战之际,联合窦建德西征李渊。唐军节节败退,函谷以东、黄河以南的土地几乎全部丧失,只得退守函谷关。此外,还收降了朱璨等小股势力。其时李轨、刘武周被李世民所灭,宇文化及为窦建德诛杀,而王世充东据洛阳,西占徐州,南达襄阳,北抵黄河,终于实现了自己跟曹操一样,挟天子、据中原,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王霸理想。

不过,王世充的军事才能不稍逊曹操,政治才能却差得很远。他非常相信巫术,每次征战前都要请巫师来占卜,把卦象看得比手下谋臣的建议更重要。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他又命人捕了一些小鸟,在脖子上挂上小锦囊,里面放着各种令符,无非是王世充奉天承运一统天下之类的鬼话。然后就有农夫山人捕了鸟儿,前来进献,王世充大喜,一一封赏。

这种把戏,用来欺骗群氓村夫可以,在洛阳这样的天子之都,只能招来文臣武将的蔑视。有一天,程咬金对秦叔宝说:“王世充器量浅狭,好作妄语,喜欢装神弄鬼,岂能做扫平乱世、一统天下的明主?我看我们还是早早另谋出路的好。”这个见解是明智的,秦叔宝立即表示赞成。

当时王世充正和唐军交战,万万没想到,就在战场上,秦叔宝和程咬金双双请战,待等他们骑马出营以后,下马跪拜:“蒙公厚待,极思报效,只因公猜忌信谗,我等如若久留,恐怕有祸,因此告辞。”头也不会,直奔唐营去了。在两军交战之际,手下大将公然投奔打了败仗的一方,尚属罕见。

王世充气得仗也不打了,班师回朝,却去找那个倒霉的皇帝杨侗算帐。在他看来,秦叔宝等人的跪拜之辞无非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嫌自己官不如李渊大,没有帝王气魄,难成大业。于是一回洛阳就把杨侗毒死,自己当起皇帝来,改国号为郑。皇帝瘾还没有过足,战报传来,大唐秦王李世民率领的唐军主力已经消灭了刘武周,现在挥师南下,兵出函谷关,直指洛阳。

李世民如何一次消灭窦建德? 虎牢关大战

王世充派人求窦建德救自己,窦建德凭什么来救呢?能解围吗?李世民怎么应对十万大军?

唐李世民率军在洛阳城下进攻王世充,胶着时,消息传来,窦建德率军来援洛阳的王世充。乱世中,政治生态非常简单,投有永远的朋友,也投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两个人并不友好,从前他们双方经常打仗,尤其是王世充,毒杀皇泰主之后,他祢帝,建立所谓的大郑,派出许多人马抢河北窦建德的地盘,双方互有杀伤。实际上,双方是有冤仇的,互相血拚过。但是,当唐军对自己步步进逼,当秦王李世民率领八万大军来攻打自己的时候,王世充就不停地派出了一拨又一拨的使节,干吗呢'就是装孙子来到河北哀求夏王窦建德来救他。

夏王窦建德当然也不是傻子,当时他就沉吟,好久也投给王世充回信,他也不能贸然出击。不久,他手下一个参谋,就这样劝窦建德,最终使窦建德下定决心来援救王世充。那么这参谋是怎么说的呢'

他讲,隋灭亡后,天下大乱,剩下三家最强,夏、郑与唐,我们形成三足鼎立了。灭郑后,定灭我们夏。应该支援王世充,夹击,反包围,胜算极大。如呆郑国可灭,再灭它。再把谋士弄在我们这里,就可以与李唐争天下。这话,打动了窦建德,率十五万军左右,号祢三十万,从河北来支援王世充。李唐军队非常紧张害怕。特别是一些老将,劝李世民,当今投别的,我们大半年了,死伤这么多,现在投别的办祛,我们只能先撤,再找机会。李世民拍板,进攻,对抗。绝不撤军。派李元吉,在洛阳继续包围,自己抽三千五百人玄甲兵去武牢关。后来一二万来严阵以待,准备与窦建德相斗。3月26日,李世民率大将领着五百骑兵,东行二十里,向窦建德逼进。六人慢慢逼近窦建德,只剩下二三里地远了。

(李世民怎么干什么?这六个人到底想要干什么呢?)

李世民来到附近,侦察兵看到了。这六人并投有引起往意,都以为是巡逻兵误走到这里,都认为随便就可以弄死他们。投有大批人马往意他们。李世民大喝一声,我秦王也,不得了,炸了营了。他的英名是天下流传。;别人道他是孤胆英雄。这些军将也想这些人是运气好,现在是掉下大馅饼,要生擒他。这些人冲出来,李世民他们手下确实害怕,五六千人来击,不得不急。李世民说,你们先撤,我们两个掩护你们。与尉迟恭断后。二人杀死几十人。如此上百人不一会儿就报销了。李世民确实是英勇高强。如此边走边打,很快到达秦琼他们埋伏处。这些人杀出来,玄甲军能战,结果把夏军打得大败。笫一战,给了窦建德下马威,李世民写信给窦建德,教训他。窦建德一直猛攻,也是一直攻不下,李世民与他们处于胶着状态了。

(一个月过去了,窦建德人疲马乏,此时,他再也坐不住了。)

窦建德准备进攻,摆出大军,窦建德派出大军再派三百精兵来挑战。喊话,要跟秦王说话。两军对垒,各派三百兵,斗乐消遣。李世民派两百人,王君廓率兵来打。互有胜负,李世民是一种示弱。想激起夏军速胜之心,当然也有副作用,唐军看到败仗,也会畏惧。机会来了,窦建德大阵前,一马上骑着王琬,来回驰骋,绣花枕头一个,这是隋炀帝的御马,嵌满珠宝,来回显摆。李世民识马,只往意这马,是好马。尉迟恭请擒来,李世民制止,不能因匹马损大将。尉迟恭冲到王琬面前。结果眼睁着看到这样,一句话说不出来。窦建德阵前也投人敢出来,都惊呆了。尉迟恭把王琬打得半晕,牵回这匹好马。

(赛建德恼羞成怒,立即调动大军来袭,李世民怎么应对大军压阵?)

李唐军队在李世民指挥下不出来,想消耗窦建德,从上午直站到中午,夏军疲劳极了。这时,他们开始席地而坐。甚至互相争水。一片混乱。武牢关上的李世民大喜,命人去冲阵。战阵一下子乱了。李世民下令冲锋。唐军大军冲出来,李世民身先士卒,窦建德得知消息,即刻迎战,但是文武百官正赶去朝会,走到半路,窦建德的军队正往外冲,一下子死了不少人。唐军杀入,厮杀得激烈。李世民手下直接突入到夏军营中心,手举旗帜,一直穿到夏营最后端。几千唐军把唐军旗帜张扬起来,唐军与夏军正厮杀,看到到处是唐军旗帜,夏军兵将斗志消失,认为唐军包围自己了。马上战斗力消失,四散而逃。兵败如山倒,唐军绝对胜利。基本消灭了夏军主力。窦建德英雄无用武之地,被生擒,迭到李世民跟前。李世民还特生气,斥责他。窦建德说,今不自来,烦君远取。

(王世充对此一无所知。)

李世民马上派兵来到洛阳城下,王世充一听说夏王来了,觉得自己有救了。飞奔城头,一看,夏王来了,但是是被绑在马上示众呢,他眼泪下来了。夏王说,我投救得了你。王世充成了汨人。王世充还是招集众将,拚死突围吧。几个将领说,不要想突围了。夏王是唯一的指望,这个仗打不下去,只能投降了。王世充也是个狠主,此时却不敢杀人了。这么多大将都是这个态度,只能率两千多人集体出城门跪拜,献城投降。由此,李世民击败夏与郑,两个最大的敌对势力被灭。二人被迭到李渊面前,窦建德是英雄,被斩首。王世充,被李渊乱骂。王世充叩头,解释说,罪该万死,但是您儿子答应不让我死。

(李渊怎么处理这个王世充呢)

王世充是献城投降,李渊不能失信,下诏赦免死罪,但是活罪得流放,这对王世充是英大思惠。能活比什么都强。王世充等待被流放。这么阴险的人就能善终吗'不可能,被暂时安排在长安的驿舍里。一天,有人来报,使臣来了,王世充说,肯定要赦免了,与哥哥出来了。诏使看兄弟俩,掏出一把大刀,把王世充哥哥砍下脑袋了。王世充大惊,也被杀。来杀的是独孤修德,他们兄弟几个人父亲是犯孤机,跟着皇泰主的,王世充杀掉独孤机等人,这时,独孤修德报仇来了。李世民表面还得处罚。独孤修德替父报仇才是最重要的。王世充家族仍得流放。半路上,下诏全部斩首。投一个活下来。王世充兄弟也躲不过这一劫。

王世充手下文臣武将却不能幸免了。像徐世勐与雄信是老乡。看到单雄信在名单中,坐不住了。徐世勐后来被赐姓李,后来成了李勐,唐高宗时还率军平了高句丽。替四个帝王完成了心愿。唐在那儿设置了安东都护府。这时,他年轻,求李世民,但是李世民更坚决,救单雄信投门。李世民本襟怀宽广,但是对这个就不能饶恕。徐世勐投办祛。单雄信说我固知汝不办事。他们是真哥们。徐世汨如泉涌,我本想与兄长一起死,谁来赡养您的父母,我还得继续为唐卖力。单雄信内心也惑动,行刑时,徐世勐跪在他面前,剖下并递一块自己大腿的肉给他吃,等于我跟您一起死了,不辜负结盟的意愿。单雄信死后,徐世勐的确尽到了赡养的义务。

相关参考

李世民如何一次消灭窦建德 虎牢关之战

王世充派人求窦建德救自己,窦建德凭什么来救呢?能解围吗?李世民怎么应对十万大军?唐李世民率军在洛阳城下进攻王世充,胶着时,消息传来,窦建德率军来援洛阳的王世充。乱世中,政治生态非常简单,投有永远的朋友

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为什么能赢? 三千五百对十万

我不喜欢分析成功的经验,我讲过,一切成功的经验都是扭曲的。所以,不能够说你按照这种方式去做,你也能成功。谁也没有把握一定能赢。就连李世民也一样。打不赢怎么办?跑。跑不掉怎么办?死掉。死掉怎么办?死掉就

王世充败得一塌糊涂磕头谢罪 虎牢关大捷后

...血,因为没了窦建德,洛阳也失去了唯一的希望。这时,李世民让士兵从囚车里放出一个人来,他就是长孙安世,让他入城告知王世充一切。了解窦建德失

王世充败得一塌糊涂磕头谢罪 虎牢关大捷后

...血,因为没了窦建德,洛阳也失去了唯一的希望。这时,李世民让士兵从囚车里放出一个人来,他就是长孙安世,让他入城告知王世充一切。了解窦建德失

揭秘虎牢关之战双方分别有多少兵力

若说虎牢关之战背景就不得不提个英雄人物,那就是唐高祖李渊,这在历史上也是一赫赫有名的角色,他于隋朝末年趁着战乱,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天下,群雄争霸中他鹤立鸡群表现不俗,终于历尽辛苦把长安城给拿下,并改国号

历史上的虎牢关之战跟三国演义中的有何区别

若说虎牢关之战背景就不得不提个英雄人物,那就是唐高祖李渊,这在历史上也是一赫赫有名的角色,他于隋朝末年趁着战乱,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天下,群雄争霸中他鹤立鸡群表现不俗,终于历尽辛苦把长安城给拿下,并改国号

历史上的虎牢关之战跟三国演义中的有何区别

若说虎牢关之战背景就不得不提个英雄人物,那就是唐高祖李渊,这在历史上也是一赫赫有名的角色,他于隋朝末年趁着战乱,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天下,群雄争霸中他鹤立鸡群表现不俗,终于历尽辛苦把长安城给拿下,并改国号...

三国虎牢关之战背景 经过是什么

三国虎牢关之战背景虎牢关之战,是一场规模宏的战争。《三国演义》中,虎牢关之战发生在公元一百九十年,是董卓及关东诸侯联军的一场恶战。三国虎牢关之战剧照这场战役被划分为在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三国鼎立确立之前的

为什么会发生虎牢关之战 虎牢关之战背景资料

隋朝末年,烽烟四起,群雄争霸,唐高祖李渊攻克长安称“唐”,王世充据洛阳称“郑”,柏壁之战后,李渊为夺取中原,采取先郑后夏(窦建德已称夏王)、各个击破的方略。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渊下诏秦王征王世

为什么会发生虎牢关之战 虎牢关之战背景资料

...袭,命魏王王弘烈守襄阳(今湖北襄樊县)、荆王王行本守虎牢、宋王王泰镇守怀州(今河南沁阳)、齐王王世恽负责洛阳南城、楚王王世伟守洛阳宝城、太子王玄应守洛阳东城、汉王王玄恕守含嘉(洛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