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徐晃却那么累? 关羽一刀劈死颜良
篇首语: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打徐晃却那么累? 关羽一刀劈死颜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为什么打徐晃却那么累? 关羽一刀劈死颜良
“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书二十五回
从片段中我们可以发现
(1)关羽的精神状态:奋然,圆睁,直竖,直冲,径奔。
关羽身长九尺,扮演关羽深入人心的陆树铭先生身高1.86米,且髯长二尺,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从上文看,云长公彼时是极为亢奋的一种战斗状态,须发皆张,加之关羽的不怒自威的气场,相信这种冲击力和震撼一般人是难以承受的,为了实现战术,关羽将自己调整到了一个非常亢奋的状态。
(2)关羽的战斗过程:倒提,直冲,手起一刀,刺,飞身上马。
如果说刚刚那种战斗状态和气场是一种天赋,那么云长公的战斗过程就不得不说是一场完美的刺杀,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古今无出其右。
(3)颜良的战斗:在麾盖下,方欲问时,措手不及。
你看看,这三个词概括了颜良同学悲剧的一生。
在这次可能都不能称为单挑的单挑里,颜良同学的素质表现是不好的,是要提出批评的....
在麾盖下,说明了颜良到关羽的距离,两阵之间距离记得有大神考据过,请大家指点。
而且仔细观察前文可以看到,演义中提到: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在这句千古名言的背后,藏着一个“望”字,举目望,更加说明了距离之远。
方欲问时,成为了许多同学YY的原罪,省去各种争论不计,这里我们只把它和措手不及连起来看,可以得出颜良同学明显是没有反应过来的一个状态。
总之我想说的是,颜良作为三军主帅,成名战将,在不应该反应不过来,不容许反应不过来的状况下,犯了一个没有反应过来的错误,而这个错误,是致命的。
颜良与徐晃的一战,让颜良在三国迷里打出了名头,从此千年稳压徐晃数头,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书上留给我们的细节不多,在颜徐战中罗先森大量留白,这些空白仍然只能从书中来挖,我不喜欢过度解析,可有时发挥想象也是一种逻辑。
颜良十万人浩荡取白马,有热身战,曹操五万人应援而来,冷板凳,还赶着路,这么远来一百块....颜良胜仗在先,白马分秒陷落,甫一交锋阵斩两将,曹军无人应战,总裁脸上挂不住了,回头望着大家:“你们谁敢上去给我挡一挡他,压压他的气势?”徐晃上了。
——人数上的差距,攻守形势的差别,战斗准备的不同,造成了两者发挥状态不在同一水平。
颜良这边本就气势如虹,加上不到四个回合杀了俩,还都是有名头的武将(吕布八健),不管是颜军还是颜良本人,状态都已到了极致,用一个成语来解释最好不过,就是锐不可当!
状态欠佳,判断失误,心高气傲,年龄差距——是关羽未能拿下徐晃的主要原因。(此外,徐晃挟胜而来,连战连捷,气势上、战局上的优势成为次要原因。)
却被关羽轻松秒杀! 徐晃连杀曹操两员大将
当年看《三国演义》时,对关羽斩颜良这一段描述实是记忆犹新:“只见关羽倒提青龙偃月刀冲下山来,河北军如波辟浪开,颜良措手不及,被一刀斩下马,关羽飞身下马,取了首级,出阵而去。”
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何其难也,关云长硬是做到了!
难道真是关羽武功高强,神勇无比,颜良遇上了只有死路一条?其实不然!致颜良于死地的不是关羽而是颜良自己。
先看原文:“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书中写得明白,颜良本来要按照礼节,询问来者何人,可是关羽所骑乃是吕布的赤兔马,速度超快,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刺”于马下。也就是说,关羽能够秒杀颜良,最重要的原因是仗着赤兔马快。严格的来说,这次行动只能算是突袭,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单挑。罗贯中用了一个“刺”字,点出关羽胜在出其不意,颜良完全没有任何抵抗就死了。
颜良死得很冤!不过,造成颜良被秒杀,还有什么原因?
在袁绍派遣颜良做先锋的时候,袁绍手下第一谋士沮授说:“颜良性狭,虽骁勇,不可独任。”在沮授看来,颜良武艺超群,但是性格狭隘,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刚愎自用,不能够独当一面。可是袁绍不从。事实证明,沮授看人远过袁绍。颜良之死,第二个重要原因,就是连续大胜,加上颜良的一贯自负,骄傲自大,才被关羽秒杀。
颜良在白马坡和曹军对阵,曹操派出的第一员将领是吕布手下“八健将”之一的宋宪。“八健将”中的张辽、臧霸、高览等人都是第一流的将领,宋宪虽然名头略逊,但也不至于相差太远。于是,颜良“大喝一声,纵马来迎”。为何“大喝”?一来为了震慑敌人,二来为了抖擞精神。宋宪并非无名之辈。可是,三个回合,颜良手起刀落,斩宋宪于马下,手法干净利落,可见二者的武力相差很远。曹军第二位出战的是宋宪的好友,“八健将”之一的魏续,这个魏续纯属没大脑的主,他应该知道自己和宋宪的武艺相当,竟然还主动送死。这回“良更不打话,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仔细品味,并非是说宋宪的武艺就高过魏续,之前宋宪出战,颜良很可能略重防守,于是三合才爆发。这次面对和宋宪齐名的魏续,已经知道了对方实力,颜良一回合快速解决问题。从此可以看出,颜良对于单挑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而且也能够及时做出调整。
之后,曹军名将徐晃出战,“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书中写得明白,二十回合,“败归本阵”。徐晃此人,和许褚、典韦等将领不同,最擅长的是用脑,在以后的战马超,解樊城之围的时候,徐晃都有上佳表现。在前后文中都有徐晃和其他名将的交手记录——。可见,颜良武艺确实高强,完全可以列入三国武将单挑十强之列。
正是在颜良秒杀两名二流武将,快速击败一名一流武将的情况下,关羽登场。关羽登场时,有许多傲慢的言辞,看颜良如无物。可以说,关羽的极度自信,使得关羽可以使出百分百的实力。张辽说:“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半是实情,半是激将,关羽更加要好好表现一番。实力跟上层楼,很可能激发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战力。
反观颜良,此时正处于最不利的情况。两军交战之初,颜良的心态应当是最好的,既有得胜的雄心,又有小心提防的谨慎。可三战皆胜之后,颜良就有些飘飘然了。何况关羽确曾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只是,颜良文丑当时并未在场,也没有直接和吕布、华雄交手,颜良不一定认识关羽。就算听说过关羽的名字,颜良也未必放在眼里。在作战之前,颜良必然对曹军那些一流的武将做过资料分析,了解强弱,此时忽然出现一个意料之外的人物,自然要问问清楚。可没等颜良提问,关羽就纵马一刀砍下……
于是,颜良之死的第二个原因,是其性格偏狭,骄傲自大,小胜之后就疏于防范。当然关羽这个人,作战不讲章法,不讲礼仪,也是原因之一。
相关参考
正史中,颜良确实死于关羽之手,官渡之战,袁绍命颜良为先锋带军进攻白马,曹操攻延津,颜良回师救援,曹操中途变向突袭颜良部,张辽推荐关羽一同做为先锋偷袭颜良,关羽斩颜良与乱军之中。颜良(?-200年),东
公元219年,关羽让南郡太守糜芳镇守后方江陵,将军傅士仁镇守公安以随时支援糜芳,在此之后,他认为后方无碍,于是率领大部分荆州的可战之兵围攻襄樊两城。当时关羽主要攻打樊城,樊城守将曹仁无法抵挡住关羽,他
当年看《三国演义》时,对关羽斩颜良这一段描述实是记忆犹新:“只见关羽倒提青龙偃月刀冲下山来,河北军如波辟浪开,颜良措手不及,被一刀斩下马,关羽飞身下马,取了首级,出阵而去。”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何其难也
关羽一刀斩了颜良,很多人却忽视了一漏洞,颜良其实并不弱于关羽
世人都道关羽英勇无双,这主要是因为其一生的赫赫威名。可是,将目光投向让关羽初次闻名于天下的斩颜良一事,其实这件事背后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只不过一直以来却是被人所忽视。在小说中,关羽为了护住嫂嫂,被迫和曹
关羽,三国历史上最知名的将领之一,古书上说他身高九尺,相当于现在的两米出头,而且长得十分魁梧。或许有些夸张,但他至少有一米九以上,手持青龙偃月刀,一般人绝不是他的对手。《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轻易干掉了
1、曹操请关羽前来白马坡助战。他指着阵前说;「”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的,那就是河北名将颜良了。”关羽欠身说:「”我虽不才,愿去砍下他的首级,来献丞相。”2、张辽在旁说:「”军中无戏言,云长可不
...却不是关羽。实际的三国历史中杀掉文丑的是曹操的部下徐晃。有一句三国武将的排名,那就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在这样的排名中并没有看到徐晃,不过仅仅是因为这一点就忽略了徐晃的能
揭秘三国中最被低估的大将:力战关羽不败的徐晃 三国志里的徐晃,自从投降曹操后,履立战功,以勇猛和治军严厉著称,在官渡之战前从军破颜良,率军击杀河北名将之首文丑。先说说文丑,演义里以公孙攒为参照的话,
徐晃颜良《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一部乱世英豪的古典文学作品,作品中文臣武将如恒河沙数。徐晃与颜良,分别是曹操与袁绍阵营的两员猛将,那么论武力值,这二人孰高孰低呢?熟读三国的朋友一定会回答,毫无疑问是颜良,
关羽是武圣,除了吕布,单条真的没有败过。这点只有赵云可以相比。从三国单条斩敌比率看,关羽最厉害,吕布都比不上,温酒斩华雄,一刀斩颜良,后又一刀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斩蔡阳,斩庞德,擒于禁。关羽,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