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儿子们
Posted 曹操
篇首语:年轻不是用来放纵的理由而是奋斗的资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操的儿子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历史人物 曹操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儿子的?曹操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
曹操的儿子们
性格上的繁复多变,在儿子身上也得到了体现。在中国五千年历史范围内评选最优秀的父亲,曹操大概也能荣幸入围。
他的儿子们不仅能力过人,体现能力的范围也各不相同,如果我们暂时忽略来自母亲一方的遗传因素,则从这些儿子的各擅胜场上,我们也可看出曹操本人基因构造的复杂。
继承皇位的
>
曹丕作为帝王乏善可陈,一次大宴宾客,曹丕竟然还向臣下提了这样一个可笑又可怕的问题:“若君王和父亲都生着一种相同的顽疾,而你手上只有一副救命药,你是先救君王呢还是先救父亲?”
这和某些女子老喜欢刁难丈夫的那个弱智问题何其相似:“若我和你母亲同时落水,你是先救母亲还是先救我?”但他讲过“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
这样的话,身为九五之尊而能有这份自知之明,实属难得。曹丕作为文学评论家,简直有劈山之功,在他颇有散佚的《典论·论文》中,不仅说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靓语。
让文人墨客感动至今,还曾以筚路蓝缕之德,通过对当世文人的评点,作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首次尝试。《与吴质书》中对建安七子的概括,亦颇得要领。曹丕的文章虽无法与父亲较量雄奇慷慨,但也能自成一家。
曹丕的观察能力颇为了得,诸如“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愚,入朝见嫉”,及“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节,鲜能以名节自立”,“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等提炼,皆切中肯綮,发人所未发。
有此数语,曹丕也足可在中国文学史内随意出入,占据一个不亚于他在中国帝王史上的显赫位置。
才高八斗的
>
有必要提一下“才高八斗”的曹植吗?他的辞赋里,有着最华美的藻翰、最丰润的意象,不仅时人咸瞠乎其后,放眼千年,亦难逢敌手。
曹植还是忧郁的,自早年与兄长曹丕争夺太子权铩羽而归之后,尤其因擅走司马门一事遭到曹操蔑视之后,曹植的地位一落千丈,连妻子都被父亲杀害。
“大难出诗人”、“文章憎命达”,作为幸灾乐祸的后人,我们反而从他的诗文中更能读到一些幽怨之气。生命的晦气转化为艺术的亮色,这是艺术世界中屡试不爽的规律,曹植体现得尤其充分。
人们习惯于将曹植想象成一个文弱的诗人,牢骚满腹,只知整天与几位脾性相投的朋友饮酒谈天。这其实是一个错觉,文武全才,这是曹操培养儿子的基本方向,曹植虽不及曹丕那么擅长击剑、摔跤、射猎,但沙场上的志向也是不输壮士的。
如果当年带兵去合肥与孙权打仗乃是迫于父亲命令的话,后来屡次三番地向曹丕、曹丕死后又向魏明帝曹睿写出《求自试表》,则明显表达出曹植体内亦有一股效命沙场的胆气。
武艺惊人的曹彰
>
曹操有个一脸黄须的儿子曹彰,武艺惊人,也许竟可与许褚、典韦一流悍将比试一番。他不仅擅长射箭骑马,臂力过人,尤其还有一段“手格猛兽”的传奇经历。
如果相信史书记载的话,曹彰打虎和后世的武松完全是两个境界:曹彰几乎是以一种狮子搏兔的气概,将老虎逗弄得俯首帖耳,没一丝脾气。
曹操对这位“黄须儿”自也欢喜非常,但仍不忘提醒他:“你不知道念书,只知乘马击剑,此匹夫之能,算什么本事。”遂亲自圈选了若干经典,让曹彰读去。
曹彰肯定蛮不情愿,私底下常对人抱怨道:“大丈夫当横行四海,效法卫青、霍去病,带十万兵驰驱沙场,焉能在家里作一介博士。”曹彰果然捞到了机会,作为骁骑将军带兵镇压代郡乌丸的叛乱,曹彰大获全胜。
曹彰临行前,曹操曾这样告诫他:“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一旦违我军令,你可别指望我网开一面。”
历史人物 曹操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儿子的?曹操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
我们知道,一个人家庭方面的教育对于他的成长和日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自己的父母却并不是自己能够选择的,有的父母尽心教育孩子,有的却是不管不问。历史上一代枭雄曹操,他对自己的那些儿子们又是怎样教育的呢?虽然他在后世骂名颇多,但是对于孩子,他会怎样教育?
曹操这人,历史上争议较大,“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但总的来说,褒大于贬。曹操的几个儿子也很了得,其子曹丕“博闻强识,才艺兼备”;曹植才高八斗,曹彰武艺超群;早夭的曹冲据说五六岁的时候就达到成人的智力……这些都跟曹操重视家庭教育分不开。
曹操教育孩子目标明确。他要培养的是治国平天下的万乘之才。在他的心目中,孙权是孩子们的榜样,史有“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一说。因为孙权属于“官二代”中的佼佼者,雄才大略,独霸一方,不臣曹魏,这是个让他又恨又敬的豪杰。而刘景升的儿子刘琮这个“官二代”就差远了。想当年,他曹某人挥戈南下,还没打到荆州呢,那小子就率众投降,把老子辛辛苦苦创下的家业拱手相送。这样不忠不孝没骨气的人,在他曹某人的眼中与猪狗无异。
为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曹操当然也玩特权,整合最优的教育资源,为儿子选择最好的老师,良师才能出高徒嘛。选择什么样的老师呢?曹操的标准是德行堂堂正正、“深明法度,就像邢颙他们那样”的人。邢颙,先被曹操点名去辅佐他相当看好的曹植,但是曹植才高气傲,“任性而行”,“饮酒不节”,不爱听邢颙唠叨,两人比较疏远。
曹丕做了太子后,邢颙又被曹操选派当了曹丕的老师。除了邢颙,曹操还派了“秉德纯懿,志行忠方”、“国之重宝”的邴原和他本人很敬重的张范去辅佐曹丕,曹操很客气地对他们说,我的儿子不成材,怕他难走正路,想请你们去匡正劝勉他。“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曹操深谙其道。一次,曹操让曹彰领兵出征,临行前,他告诫曹彰:“居家为父子,受事则为君臣,待人处事须遵王法,尔其戒之!”言下之意就是你即使为将在外,一切也要按规矩来,否则,别怪我不讲父子情分。
为了激励孩子发愤学习,他曾颁布《诸儿令》搞竞争:“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意思是说,儿子们小的时候,我都喜欢,但是长大了,我会量才而用,说到做到。对部下,我不偏心,对你们,我也公正,唯才是举,最有才能的人,才配当我的接班人。曹操的家教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