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何要攻打吴国

Posted 军队

篇首语: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邦为何要攻打吴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刘邦为何要攻打吴国

2、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同东吴再重签盟约?

刘邦为何要攻打吴国

公元221年,已经晋升为皇帝的刘备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吴国,起初蜀汉军进展非常顺利。但是在夷陵之战中,东吴军以逸待劳大败刘备,蜀汉军队溃不成军几乎全歼。

此战不经使蜀汉政权夺取荆州再无可能,并且是蜀汉国力大大削弱,进攻中原简直成了迷梦。那么,刘备为什么要竭尽全力进攻东吴?仅仅是为了他的盟弟报仇?

一、关羽军团的覆灭是外交政策的失败

公元219年,刘备手下的大将关羽率领荆州地区的军队主力,向控制的襄阳一带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这一场军事行动很有可能是关羽私自下达的命令,因为前不久刘备的四川军团刚刚经历了汉中大战,虽然刘备成功占领了汉中,但自己的损失也不小。由于汉中刚刚占领需要时间消化,而四川的军队也需要休整。

关羽的进军在史书中即找不到刘备的命令,也找不到的命令。至于诸葛亮建议的进军襄樊,这完全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小说家言。

以为经历过汉中之战以后,曹军的主力开始东移至长江流域,准备与东吴开战。此时,关羽的进攻帮了东吴的大忙,直接把曹军的火力吸引到了他自己身上。

关羽的举动帮了东吴的大忙,东吴方面甚至以为这是刘备的命令。但是关羽接下来的行为让东吴十分恼火,关羽在进攻襄樊的过程中,军队的粮草准备不足,当时关羽的后勤基地储备的粮草也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关羽派出军队把东吴的几个粮仓搬空了,而且对于东吴大将吕蒙的询问置之不理。这就是在找事了,吕蒙本来就是一个主战派,再加上关羽的无礼行为,这回东吴方面开始行动了。

国家和国家本来就没有利益可言,刘备可以北上进攻曹操,也可以顺江东进进攻东吴。为了自身的安全,东吴方面也必须夺取荆州。

在关羽继续围攻襄樊地区的时候,他的后院出事了。这里需要说一点,当时刘备并没有完全占领荆州,曹操占领着荆州的北部,孙权拥有南部和东部,刘备仅仅拥有中西部而已。

就这还是被东吴偷袭了,关羽被俘以后,曾经计划于诈降于东吴,然后再找机会逃回蜀中卷土重来。但关羽在刘备集团里的地位太高,东吴方面也不傻,他们清楚关羽不会真正投降。所以他们没有给关羽机会,最后将关羽杀害。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同东吴再重签盟约?

看三国最不能被人理解的就是蜀吴之间的关系,赤壁之战两国结盟,可东吴结盟后立马又毁约,趁刘备攻打汉中,关羽打樊城的时候,东吴偷袭荆州,刘备一怒之下出兵攻打吴国,吴国立马跟魏国称臣,刘备兵败吴国之后,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也谨遵先帝遗愿辅佐刘禅。按理说,关羽、刘备之死都和东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诸葛亮对吴国应该怀有深仇大恨才对,然而不久之后,诸葛亮为何又同吴国签订和约?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成为蜀汉国的皇帝,同时将年号改为建兴元年(公元223)。在完成了登基、册封皇后等一系列程序性的事项以后,他又派出使者前往吴国,以巩固两国的友好关系。孙权也遣使回访,以表明两国的亲善友好。所有人都知道,刘禅这个皇帝只是一个牌位,蜀汉国实际掌握权力的是诸葛亮。刘备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还让刘禅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他,刘禅也是“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三国志》也是在《后主传》和《诸葛亮传》当中同时记载了这件事情。本来,刘备在上一年的十月已经和吴国签订了和约,至此不过是一年的时间,诸葛亮为什么要和东吴人重新签订和约呢?

封建社会,皇帝死了要由他的儿子来继承,不管他的这个儿子是个英才还是一个窝囊废,都必须如此,这就是所谓的“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宗法制度。但有一个问题,老子的那个位子儿子可以继承,老子的政策和所用的人儿子不一定一成不变全部“继承”过来。尽管嘴上说得是所有的都不能改变,但实际上一成不变的事情是少有的,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所以说,当一国换了国君,新的国君上任,有些事情是需要重新确认一下的,以便表明新国君的政策动向。

按理说,这种国与国之间的事情应该是国君行为,但蜀国情况特殊,权力都在诸葛亮手中,所以,除了以刘禅的名义,还要有诸葛亮的态度。正因为如此,以上两传才都记载了这件事情。这也是诸葛亮这个新执政需要重新确认的事情,也是让吴国人明白,蜀国人的这一决策没有变。当然,这儿说的是确认,是因为刘备在世时就已经建立了这种关系,诸葛亮只是表明一下态度而已。

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曾有设想,要想夺取中原恢复汉室,要在刘备取得西川后,兵分两路,一路出秦川,一路出宛洛。关羽丢了荆州以后,宛洛这一路显然是走不通了,诸葛亮就是对这一战略思路的调整。本来,刘备是想继续走这一路的,所以他才会不顾大多数人的反对,执意要东征伐吴。诸葛亮虽然没有公开表示反对,但他是反对派却是毫无疑问。

伐吴失败后,诸葛亮有句话说:“法孝直如果在世,一定能劝阻主上,使他放弃东征的决定。”刘备一死,诸葛亮彻底放弃了宛洛一路,专心致志地北出秦川。但是,率军北伐首先要解除后顾之忧,这个“忧”就是平定南方和和好东吴。纵观诸葛亮执政时期,东部始终都没有战事发生。当诸葛亮放弃了东线以后,荆州地区虽然还是有战事发生,有时候打得还很热闹,但那只是在魏、吴两国之间进行,并不干蜀国什么事。即便是在诸葛亮死后,他的继任者也没有和东吴发生大的战事,这就说明,这项政策已经成为蜀汉国的上下共识。

刘备的这个蜀汉国的地盘,是从同宗兄弟刘璋手中夺来的,而帮助他夺取西川的骨干成员大多是荆州人士,这样一来,刘备的蜀汉国在表面看似一致的情况下,内部却是分成了好多利益集团。现在一般把他们分为荆州集团、东州集团和益州集团。刘备在世的时候,他可以靠着自己的威望摆平各方面的关系。刘备是皇室之后,这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厉害的一块金字招牌,很多人吃这一套。另外,刘备当过徐州刺史、豫州刺史和荆州刺史,不管是他人给的还是自封的,都说明了这个人的经历不凡。原来的主子刘璋都投降了,其他人还能怎么样?但刘备一死情况就不同了,刘禅少嫩不更事,诸葛亮出道晚,当地人不一定服气他。所以在刘备死后不久,益州的大姓雍闿就造反了,牂牁(zangke)太守朱褒也造反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蜀国主动和吴国再续签约,因为蜀国需要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蜀国“新遭大丧”,可不是一般的死了一个皇帝,而是一个在大败之后的开国皇帝死了,这在蜀国来说是大难,而在魏、吴两国来说也可能是可资利用的时机。还在夷陵之战时,刘备就派出了黄权的部队住在江北,以防止魏国趁机来袭,后来这支部队也是投降了魏国,而不是吴国。这说明,吴、蜀两国交战,魏国并没有闲着。刘备逃往白帝城时,东吴有将领建议乘胜追击,可以一举擒获刘备。陆逊以为,不宜继续作战,以防曹丕以帮助讨伐刘备为名,实则对东吴另有所图。也就是说,只要魏、吴两家相互结合,任何一家都可能进攻蜀国。同样的道理,只要两家相互猜忌,蜀国东部就会相对安全。这也是诸葛亮非联合东吴的原因所在。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似乎和东吴有一种战略上的默契,就是两家必须联合,一旦争斗,得利的可能就是魏国。而东吴孙权那边,也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对他们生命攸关的荆州地区,而不愿意走这条艰难的蜀道,从而形成了两家长期的和好状态。这是当时的政治家必须看明白的问题,诸葛亮和孙权都是当时杰出的政治家,为了自身需要,这和约必须得签订。控制住个人的理智和感情,把国家的安危和未来放在第一位,这也许就是后人那么崇拜诸葛亮的原因之一吧。

相关参考

关于感恩的童话或历史

1.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够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

越王勾践向吴国复仇为何要大力发展养猪业

眼下,猪肉价格不断上涨,但猪谈不上什么“地位”。而古代不同,猪不仅是人们主要的肉食来源,也用于日常祭祀。一句话,猪的“社会地位”较高。因此,汉代不少人直接取名“彘”: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原名刘彘,汉武帝还

魏文侯为何要跨过赵国攻打中山国

文|飞鱼说史凡兵者之所以起者有五: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战国)吴起《吴子》春秋战国,风云四起。三家分晋,奠定格局。自此中原大地正式开启了诸侯相互兼并争雄的竞争态势,其

魏文侯为何要跨过赵国攻打中山国

文|飞鱼说史凡兵者之所以起者有五: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战国)吴起《吴子》春秋战国,风云四起。三家分晋,奠定格局。自此中原大地正式开启了诸侯相互兼并争雄的竞争态势,其

纣王为何要倾尽全国之力去攻打东夷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纣王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纣王继位之后命令东西南北四伯候来朝歌参拜,三方伯候都来了,唯独东伯侯公然抗命,于是纣王剑指东夷

楚汉之争刘邦为什么胜利 项羽为何兵败垓下

  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  刘邦为什么胜利  刘邦出身农户,在起义以前就是一个整日在街头巷尾厮

为何刘邦一定要杀掉韩信

很多人认为刘邦不该杀死韩信,因为刘邦的江山虽然打下来了,但是还没有稳定下来,而且国家周围也有匈奴人在捣乱。如果当时有韩信在,或许后来的大汉天子刘彻就不会那么头疼了。那么刘邦为什么要杀死韩信呢?过了80

赵佗背叛秦朝了吗?他为何要在南越自立为王?

...可能被二世杀死,有可能死于起义军的叛乱,也可能死于刘邦或

赵佗背叛秦朝了吗?他为何要在南越自立为王?

...可能被二世杀死,有可能死于起义军的叛乱,也可能死于刘邦或

为何刘邦一定要杀掉韩信

为什么刘邦要杀韩信?许多人都觉得是狡兔死走狗烹,认为刘邦打开了一个很不好的风气,让后世不少的君王都学他,杀了有功之臣。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其实刘邦杀的人,大多都有必须要死的理由,而韩信就是那个特别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