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谋士”贾诩谋略究竟有多高?

Posted 三国 贾诩

篇首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第一谋士”贾诩谋略究竟有多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国第一谋士”贾诩谋略究竟有多高?

2、徐福在日本地位究竟有多高

“三国第一谋士”贾诩谋略究竟有多高?

在官渡之战前的关键时刻,贾诩说服了主公张绣投降曹操,这不但解除了曹操的后顾之忧,还增加了曹操打击袁绍的军事力量。为此,曹操说贾诩是使他“信重于天下者”。贾诩归附曹操以后,在曹操官渡之战、关中平定马超韩遂等诸侯叛乱时多有奇谋,尤其是在曹操立储和曹丕争位的时候,贾诩寥寥数语就使天枰偏向了曹丕一边,其智谋的确非同凡响。另外,贾诩在自己遇难脱险、助李傕攻长安、帮助汉献帝东归、帮助张绣打败曹操等事件上,贾诩也多有奇谋。为此,有人说贾诩才是三国时期的第一谋士。

本来,谋略这东西要想搞一个排名本身就很难,因为你不能给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标准。如果给武将排名,人们还可以有一个力量对比、击败对手的量级、斩获敌人多少等指标来衡量一下,即便如此,人们心中也是各有各的所爱,何况这没有统一标准的谋士呢?不过,既然有这种说法,那我们就来看看贾诩的谋略究竟有多高,他到底能不能算得上是三国第一谋士?

贾诩字文和,武威故臧(今甘肃武威市境内)人。少年时就有人认为他有张良、陈平一样的奇谋。他曾经州郡举荐为孝廉,做过郎官,因为有病离开了官位。

在西行回乡走到汧(qian)县时,遇到了反叛的氐人,贾诩和同行的数十人都被捉了起来。贾诩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别把我埋了,我家必定会拿厚礼来赎我。”当时的太尉是段颎(jiong),曾长期为边关大将,威震西部疆土,所以贾诩拿这种话来吓唬他们。氐人还真的听吓,果然不敢害他,并且还和他结盟送他走,而其他人却都被处死了。

这就是贾诩的遇险自救。

董卓时期,贾诩升任为讨虏校尉,住在董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军中。董卓败亡,牛辅也死了,原来董卓的部众都很恐惧,李傕、郭汜等人想解散兵众逃归乡里。贾诩说:“听长安城中的人议论说,要把董卓手下的凉州人全部杀光。你们这样舍弃兵众单独行走,是一个亭长就可以把你们捆绑杀掉的。我看不如率领兵众向西,一路上再扩大队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侥幸事成,我们就奉持国家来征服天下;事若不济,那时再逃走也不迟。”李傕等人认为有道理,于是进攻长安,果然杀了王允、赶走吕布,把持了朝政。贾诩被任命为左冯翊,也就是三辅地区其中的一个州郡长官。李傕等人想给他封侯,贾诩认为自己这不过是保命之计,并不是什么功劳,因此坚决不受。李傕等又想任命他为尚书仆射,贾诩说这是一个众官的师长,自己名望不重,坚决予以拒绝。李傕于是任命贾诩为尚书,负责管理官吏的选拔举荐。

李傕等人对贾诩是又敬重亲近,而内心又非常惧怕。因为遭遇母亲去世,贾诩需要奔丧守孝,就辞去现任官职,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回归乡里。李傕、郭汜等人在长安城中争斗不休,李傕就请贾诩出任为宣义将军。李傕、郭汜等人言和、从军营中将汉献帝迎出、朝廷大臣受到保护等等大事,贾诩都出了不少力。

等到汉献帝离开西安东行,贾诩也交还了官印。这时候将军段煨屯兵华阴,贾诩和他是同郡老乡,于是就离开了李傕前去依托段煨。这时候的贾诩,已经有相当的名气,段煨的军众非常仰慕他。段煨虽然外表敬重贾诩,礼节也是特别周到完备,但心里却是非常害怕,总担心军众被贾诩夺走。贾诩知道这种情况,心中也是不能自安。

在这一时期,贾诩有军职,他没有自己拉队伍自立,这就是把自己定位于辅佐他人。李傕等人曾经给过他高官,贾诩知道这些都是虚名,并没有实权,拒绝不受是一种务实的表现;李傕、郭汜等人不管国家怎样恢复,只顾争权夺利,相互攻战,是既没有远大的眼光,也没有治国治军的才能,选择离开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贾诩知道段煨终不能容纳自己,这时候张绣驻扎在南阳,便暗中结纳。张绣是张济的侄子,张济是董卓死后部众犯长安的将军之一,这样一说,贾诩和张绣还是有些过从交往的。

知道贾诩要离开段煨,张绣也派人前来迎接贾诩。在贾诩将要离开时,有人对他说:“段煨对待您已经够优厚了,您怎么要离开呢?”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已经有了猜忌我的意思。他对我的待遇虽然优厚,但却不是真心,也就不可能长久,我要过于依赖,时间长了有可能被他谋害。我现在离开,他反而会欢喜,还巴望我替他在外联结强大的支援,因而必定会厚待我的妻、子。

张绣正没有人为他设谋作主,也愿意得到我贾诩。这样,我的家室和自身就必然两相俱全了。”贾诩到了张绣那里,对他执以弟子之礼,段煨也果然善待贾诩的家室。

到了张绣那儿,贾诩劝他联合刘表。曹操征讨张绣不久,在一天早晨却主动撤军了。张绣要亲自带兵去追赶,贾诩劝阻说:“不能追赶,追赶必败。”张绣没有听从,进兵与曹操交战,果然大败而归。

这时候,贾诩却又说:“赶紧再追击曹军,必胜。”在贾诩的坚持下,张绣率兵追赶,果然取胜。

事后分析原因,张绣认为贾诩看起来似乎违背常规的预言却都一一得到验证,十分不解。贾诩对张绣说,曹操进攻并没有失策,这时候撤军必定是因为国内有事。曹操害怕追击,必定率领最精锐的部队断后,而张将军您还不是曹操的对手,所以交战必定失败。曹操既然已经打败了我们的追兵,必然要让军队轻装快速前进赶回国内,这时候即便是部署将领断后,这个将领即便勇猛,也不是将军您的对手,所以您才会取胜。张绣听后很是信服。

贾诩留在曹操身边,同样展示了不凡的才智。官渡相持,曹操粮食将尽,向贾诩问计,贾诩说:“明公您的贤明胜过袁绍,勇武胜过袁绍,用人胜过袁绍,临战决断军机胜过袁绍。有这四点胜过他,然而半年多却未能平定他的原因,是由于您只是顾虑到要追求万全的缘故啊!若必要时能果断地决断战机,一瞬间袁绍就可以被平定。”曹操采纳了贾诩的计策,果断派兵出击,大败袁绍。再一次展示贾诩超人智慧的是曹操平定关中叛乱,著名的事件就是在马超和韩遂之间行使反间计。贾诩不但在军事上计谋出众,在帮助曹丕争夺太子之位和促使曹操立曹丕为继一事上也是有独特的智慧。当时,曹操在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谁为继承人问题上犹豫不决,而在两人的身边,似乎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拥立派系。曹植在才气、名望上似乎更强一些,曹操似乎一时间也更倾向于曹植。曹丕派人请教巩固自身地位的办法,贾诩说:

“我愿将军(曹丕时为五官中郎将)能崇尚发扬仁德气度,亲身力行素常人的行为学业,朝朝夕夕,孜孜不倦,不违背人子的正道常礼。”

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像平常一样,不要表现出刻意追求;二是说先做好一个儿子该做的。曹丕接受贾诩的建议。曹操也曾为此单独询问贾诩,贾诩沉默不答。曹操说:“我问你话呢,为什么不回答?”贾诩说:“属下刚才正好有个问题在思索,所以没有顾得上立即对答。”曹操说:“你在思索什么?”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父子呢!”

袁绍和刘表都是因为废长立幼而导致身后事业报废,曹操明白了贾诩的意思,会心大笑,于是决定立曹丕为太子。曹丕当皇帝后,贾诩升任为太尉,爵位也由亭侯升为乡侯。

贾诩不是曹操的旧臣,由于计谋深长而为曹操父子所重,《三国志·贾诩传》也说:“天下谈论有智谋的能人都首归贾诩。”那么,是不是可以据此认为,贾诩就是三国第一谋士呢?

仔细分析荀攸和贾诩所说的话可以看出,荀攸的计策,不仅和曹操目标上的一致,路线上也是一致,不同的只是方法,即缓与急的问题;而贾诩的计策,不可能被曹操认可,你即便是再实行德政,若不对东吴实施足够的军事压力,孙权会老老实实地来“稽首拜服”吗?总之,贾诩所出计谋,主公多有不从,也就难说其智慧是最高。

还有,贾诩在曹操处,无论是所起作用还是所出主意,都不是唯一,或者说不是不可替代。比如说官渡之战,曹操想退兵,写信给荀彧,荀彧回信说,这正是“用奇制胜”的好时机,这和贾诩的不能“顾虑万全”是一个道理。再譬如帮助曹丕登上太子之位,在曹操出征时,面对曹植的出口成章歌功颂德,吴质让曹丕“流眼泪就可以了”,这也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心疼老爹的表现,和贾诩的“不违子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评价谋士论功行赏时曹操说过:“忠心正直,密谋谋划,安抚宁静内外大势的,是荀彧,仅次于他的是荀攸。”在曹操集团内部都算不上是第一,又哪来的三国天下第一?《贾诩传》所说,“天下谈论有智谋的能人都首归贾诩”中的“天下”,仅仅是局限于魏国而已,它包括不了东吴和蜀汉国。就整个三国来说,他比周瑜、诸葛亮等人差得远了,何况这两人除了谋略超群,人家还有治军统兵的才能呐!

徐福在日本地位究竟有多高

  徐福在日本地位究竟有多高

  如果传说成立的话,徐福是到了日本去,那么徐福在日本的生活,应该是很不错的。即使不像今天人们所说的“日本人全是徐福的后代”这么夸张,但是对于当初不算发达的日本来说,徐福的地位一定是重要的。

  徐福塑像

  首先,徐福是有非常强的生活的能力的。传说中的纵横家鬼谷子最宠爱的关门弟子,同时下山之后就受到了始皇帝的重用。无论成果怎么不显著,始皇帝还是一如既往的信任他。要是没有什么能耐,怎么会做的这么成功?他可以亲自教他带的人们怎么种地,怎么捕鱼,怎么生活。

  说到他带来的孩子,那是几百人,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是孩子,所以都很听话。千挑万选出来的孩子,只要徐福一个发号施令,都是会乖乖照着做的。因此,不用说当地的土著民,单是这些孩子,就会接受各种差遣,让徐福的生活过的很享受了。

  再就是土著们的问题。日本作为一个地方,里面应该是存在原住民的。那么,鉴于隋唐时候“遣唐使”们的奋不顾身,可想而知,往前推百年的日本人们是生活的有多原始。因此,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的徐福,会是原住民们崇拜的对象。他会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茹毛饮血的生活。

  这样说来,徐福称“王”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因为毕竟“皇帝”是嬴政的发明,当初还不算接受,也是表现了一种尊重。

  徐福中的是日本人的祖先吗

  徐福是日本人的祖先,这是在中国流传了好多年的一种说法,也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认可。其实,这种说法是并不准确的,因为这毕竟是传说,我们并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来确认这种说法。

  徐福雕像

  首先,徐福是不是真的到了日本就存在疑问。大家只知道徐福是出了海,但是究竟去了哪里,历史书上面没有记载,跟着他一起去的人也都没有回来。反正就是不在中国了,至于是遇上了海啸,还是到了别的地方,大家都是不确定的。你说他去了日本,我还说他去了美国呢,我还说他去了新加坡、菲律宾呢。

  其次,假设徐福去了日本,也并不是全部的日本人的祖先。徐福当初出海的时候,是有着一个浩浩荡荡的大队伍的,里面有几百人的男孩和女孩,都是经过了精挑细选,打算去“献给神仙”的。至于最后是不是被徐福一个人享用了不得而知,但是如果徐福带着他们到了日本,那么男童女童长大了,各自成家,生下来的孩子也是如今的日本人。

  最后,还有日本原先的土著民的问题。虽然至今对生命起源存在着未解的秘密,但是日本作为一个环境还算不错的地域,是会有土著民存在的,也就是原住民。这样的话,原住民的后代一定不会是徐福的后代,毋庸置疑。

  但是话说回来,在徐福去日本这个假设下面,徐福的一些后人很可能是今天的日本人。

相关参考

乐毅的谋略有多高,曾经攻下70多座城市,还把白起打败过

相信在世人的眼里,三国时期的蜀国军师诸葛亮,绝对是一个才华非常出众的人,但是这样一个谋略高深的人,在他的心中也是有自己的偶像,就像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在诸葛亮小的时候,就曾经把乐毅当做了,自己学习的

乐毅的谋略有多高,曾经攻下70多座城市,还把白起打败过

相信在世人的眼里,三国时期的蜀国军师诸葛亮,绝对是一个才华非常出众的人,但是这样一个谋略高深的人,在他的心中也是有自己的偶像,就像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在诸葛亮小的时候,就曾经把乐毅当做了,自己学习的

徐福在日本地位究竟有多高

  徐福在日本地位究竟有多高  如果传说成立的话,徐福是到了日本去,那么徐福在日本的生活,应该是很不错的。即使不像今天人们所说的“日本人全是徐福的后代”这么夸张,但是对于当初不算发达的日本来说,徐福的

清朝皇帝溥仪的学历究竟有多高

近日,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一张人口登记卡惊现微博,1960年8月12日特赦后的溥仪到派出所办理户口登记。「”也就是从这天起,溥仪的命运发生了变化,他由封建末代皇帝转变成了普通公民”。这张卡片上,填

没有美颜,没有PS的年代,那些美女的颜值究竟有多高

没有美颜,没有PS的年代,那些美女的颜值究竟有多高?绝对令你震惊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西遊記,赤腳大仙的地位究竟有多高

在《西遊記》中,赤腳大仙在天庭是一名散仙,並沒有提到他具體的職位,所以他一般情況下總是在四處雲遊。民間傳說中,他常常下凡來到人間,幫助凡間剷除妖魔。赤腳大仙性情溫和,常常以笑臉對人,對有心向善的妖怪也

消失的世界第一高塔“永宁寺塔”究竟有多高

相传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时期。洛阳城内有一座世界第一高塔,站在塔上整个洛阳城尽收眼底,北魏的皇宫更是一览无余。这座通天塔让当时的统治者心生畏惧,竟然下令任何人不得登上此塔,这就是当时的永宁寺塔。那么,

三国大将的“身高八尺”,究竟有多高,你若在三国能是几尺男儿

关于古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这样形容一个人的身高,身材高大的叫做“身高八尺”,身材矮小的叫做“不满五尺”。其实在不同的朝代,尺寸也是不同的。那在三国中,身高八尺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在汉朝,一尺大概

大将军赵云身高多高 赵云年龄有多大

赵云多高赵云,常山人士,又名赵子龙,乃是三国时期蜀汉之名将。据记载,赵云身长有八尺之高,浓眉大眼,英姿飒爽。《新三国》赵云剧照赵云有武艺,有谋略,身经百战,战功显赫,一身是胆,一生没有败绩。在《三国演

法正是三国最顶尖谋士曹操为没得到他而遗恨终生

曹操之所以能成就霸业,一是靠他本身的雄才大略,二是曹操会识人用人。曹操用人,唯贤是举,所以曹操麾下谋士非常多,而且都是三国一流谋士,如荀、荀攸、贾诩、刘晔、程昱等人。当然,公认的三国第一流谋士,非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