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清除建成余党时为什么不杀魏征呢?

Posted 李世民 魏征

篇首语: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世民清除建成余党时为什么不杀魏征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李世民清除建成余党时为什么不杀魏征呢?

2、唐朝历史 李世民不杀魏征,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李世民清除建成余党时为什么不杀魏征呢?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没想到魏征是个人物,竟然回答说:“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其实,即使李建成先动手,历史也未必改写。

魏征之所以这样说,显然是纵横家的招数,为的是宣扬自己的高明。关键是,他将李建成比作平庸的公子纠,将李世民比作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无疑让李世民万分受用。而魏征将自己比作管仲,则表示自己能成为李世民的股肪之臣,辅助其成大业,暗示李世民系有道之君,要善于用人,不记前嫌,否则比齐桓公可就逊色多了。

这个回答当真妙极,应该给一百分!李世民被打动了,本来嘛,各为其主,也没啥可指责的,况且魏征并非太子党要员,只是个主管经籍的小官,但却才华横溢,这样的人若收为己用,既能显示自己英明豁达,又多少能消除点兄弟相残的恶劣影响。要注意的是,李世民极具权谋之术,并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不计前嫌。他对武德旧臣尚且满怀戒心(这批开国功臣在太宗即位后,处境都大不如前),更不用说作为建成幕僚的魏征了。所以,太宗重用魏征,一是看中才华,一是借此营造明君形象。

魏征从小就好纵横权变之术,对于太宗用意自然心如明镜。他明白,要想取得生存和更高地位,就必须帮着太宗打造明君形象,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谏,进谏越多、越激烈,就越不会有危险。太宗虽然启用了魏征,但待他与房玄龄等自己的亲信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尽管表面上把魏征捧得很高。

有一次,有人在太宗面前说魏征偏袒自己亲戚,太宗马上派温彦博查处此事,虽非事实,但仍向魏征提出了警告。魏征趁机向太宗摊牌,说自己要做良臣,不做忠臣:“愿陛下稗臣为良臣,毋稗臣为忠臣”,“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传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抵取空名。此其异也。”

魏征把住了太宗的脉,那就是他想成为一代明君,要想成为一代明君,就不能偏听偏信,必须广泛听取谏言。太宗也很快明白魏征意思,号召群臣勇于进谏,形成贞观年间的一股风气,自己也如愿以偿收获了明君称号。

可以说,两人是互相利用、互相标榜。魏征因此成了历史上着名的谏臣,而太宗则成为一代开明君主,两人心照不宣地联手谱写了一段“千古佳话”!然而,太宗也不是吃素的,对于为君之道和驭下之术那是相当娴熟。所以,他时不时就会敲打敲打魏征,提醒他不要忘了我们原来是敌人。比如:贞观三年,魏征被迁秘书监,太宗对他说:“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贞观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时又说:“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联能耀而用之,何惭古烈?”

贞观七年,魏征升为侍中,太宗又对他说:“肤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联之非,未尝不谏…”(《贞观政要》)

太宗的心思由此可见一斑!而每逢此时,魏征都会十分聪明地回答说:“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意思是说,皇帝允许我说,我才敢那样直言不讳,否则,我怎么敢去摸逆鳞呢?这段话把两人的关系揭露得再清楚不过!!!都是影帝!!!其实,太宗真不是一个多么宽宏大量的皇帝,对于魏征动不动直言进谏,其实心里很烦,怨念很多,只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维持明君形象,就必须容忍。但皇帝也是人,这种怨念积累多了,难免会爆发出来。

众所周知,有一次唐太宗罢朝回宫,恶狠狠地说:“早晚杀却此田舍汉!”长孙皇后问:“谁触许陛下?”太宗曰:“魏征每庭辱我,使我常不得自由。”这才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太宗,而不是那个坐在龙椅上的政治家,也是两人关系的真实流露!好在长孙皇后是个明白人,她马上向太宗盛服致贺:“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尽直言。”太宗当即省悟过来,又变成政治家的太宗。“于是太宗意乃释”,并让其传于宫帷之外。

不过,一有机会,唐太宗总要流露出他的内心积怨。他曾将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但魏征死后,对其“毁短百为。征尝荐杜正伦、侯君集才任宰相,及正伦以罪黜、君集坐逆诛,谶人遂指为阿党,又言征尝录前后谏争语示史官褚遂良”。太宗觉得,这是魏征对自己存有戒心,向后人显示自己的错误,特别是与杜、侯同党更使他大为不悦,“乃停叔玉昏,而仆所为碑”。

以太宗之英明,对这些奸人谗言,想必不会无察,但仍亲手砸掉魏征墓碑,可见其心中怨念之深!两年后,太宗征高丽无功而还,后悔出兵,顿时想起魏征,再度为其立碑。究竟这次立碑是出于真心,还是政治作秀,恐怕只有太宗自己知道了!不管怎样,此举为两人的关系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从此,“明君直臣”的形象流传千余年!

唐朝历史 李世民不杀魏征,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李世民不杀魏征,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给李世民进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魏征不但敢进谏,还敢直言进谏。李世民非但没整他,还让他在身边工作了16年,最后得以善终。世人皆说这是因为李世民够宽容,其实原因并没有那么简单。

  玄武门之变后,怎样处理东宫、齐府余党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当时秦府众将想把李建成、李元吉的心腹百余人全部杀掉,家产查抄。此言一出,人心惶惶。然而,李世民并不希望这样,因为他刚刚夺权,地位并不稳固,若将这些人赶尽杀绝,容易激起他们的殊死反抗,破坏社会安定。且唐朝刚刚建立九年,内则民生凋敝,外有突厥威胁,李建成在地方也有势力,如果再激化出一场内战,百姓、政府都承受不起,东突厥可获渔翁之利。所以李世民以他老爹的名义大赦天下:凶逆之罪,止于建成、元吉,自余党与,一无所问。”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世民留了魏征一命。此举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连魏征这样敢当面顶撞他的太子余党都没有被处分,那其他余党就更不用说了,朝廷定会对他们宽大处理、既往不咎。在这件事上,魏征就是李世民树立的典型。

  贞观十一年(637年),“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在生产力低下的农业社会,人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世民执政11年,人口尚且如此稀少,贞观初年的经济情况可想而知。玄武门之变后不久,突厥铁骑就打到了渭水便桥,给新政府很大的压力。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李世民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纳谏,巩固既得利益。这时,魏征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当李世民想劳役百姓、违背制度时,魏征可以谏止,确保大政方针不脱离既定的轨道。

  多年后,李世民曾对长孙无忌说,他登基之初,大家意见不统一,但魏征却劝他:“偃革兴文,布德惠施,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因为听了魏征的话,现在“天下大宁”,周边的少数民族都纷纷赶来朝拜。

  在一般人眼里,好像魏征每次阐述自己观点时都会触怒李世民,让他下不了台。但如果细看,会发现犯言敢谏并不是经常发生,在大部分情况下,双方的对话还是心平气和的。《贞观政要》中记载魏征犯颜敢谏的事十多起。魏征替唐太宗工作了16年,平均一下,每年就一件而已,属于小概率事件。

  李世民不杀魏征,还因为他在山东的影响力—魏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山东庶族,他是这个利益集团在朝中的代表人物。当初瓦岗寨失败后,魏征跟随李密来到长安,并没有被起用,于是他主动要求“安辑山东”,还修书一封给昔日战友、同为山东庶族的李勣,劝其降唐。李勣得到书信,很快同意。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又派魏征到山东宣慰,还允许其便宜行事,想利用他在山东的影响力,迅速稳定局势。

 

  贞观六年,诸王、大臣多次劝李世民封禅,李世民也同意了,唯独魏征以为不可—山东地区民生凋敝,要是封禅大部队来了,不知要给山东带来多大的物质消耗。魏征不过一介文人,没什么可怕的,但李世民不得不慎之又慎。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他需要利用山东庶族,牵制山东士族的势力,要是山东庶族被刻意削弱,门阀士族恐将膨胀。这对中央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相关参考

解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什么不杀魏征呢?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没想到魏征是个人物,竟然回答说:“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其实,即使李建成先动手

李建成和魏征是什么关系 李元吉为什么支持李建成

  李建成  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渊的长子,在玄武门事变中与弟弟李元吉一同被李世民杀害,他的五个孩子也被诛杀了,李世民登基后追赠他为皇太子,史称隐太子。  李建成和魏征是什么关系  关于魏征,历史上的他是

为何李世民没怪罪反重用 魏征劝李建成杀李世民

魏征,刚开始投靠在瓦岗李密部下,魏徵曾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一条都没用,于是魏征感觉自己怀才不遇,也认为李密不是一个明君,所以也就得过且过,混日子了。619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徵随李密归降李唐...

为何李世民没怪罪反重用 魏征劝李建成杀李世民

魏征,刚开始投靠在瓦岗李密部下,魏徵曾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一条都没用,于是魏征感觉自己怀才不遇,也认为李密不是一个明君,所以也就得过且过,混日子了。619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徵随李密归降李唐...

魏征向李世民强力推荐两位人才,后来两人都反了,魏征坟头遭了殃

魏征是唐太宗年间的著名谏臣,他本是太子李建成的部下,太子党和秦王党摩擦激烈之时,魏征曾经建议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将李世民杀掉,可是李建成优柔寡断,不愿背上杀弟的罪名,结果被李世民得手,发动玄武门事变,李

145 魏征直言敢谏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

唐朝李世民为什么要推倒魏征墓碑呢? 奇怪

魏征,是唐朝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多次向唐太宗李世民直言进谏,与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也正是因为他的直言进谏,历史上有很多人都效仿他向君主进谏,这种

李建成加李元吉,为何都斗不过李世民

李建成加李元吉,为什么还斗不外李世民?外观上看,是李建成心猿意马,既不听魏征的劝,又不听李元吉的劝,尽管有好多次机会,李建成能够干掉李世民,但李建成都下不了决心,究竟给李世民抓住机会,清洁利落,在玄武

李建成加李元吉,为何都斗不过李世民

李建成加李元吉,为什么还斗不外李世民?外观上看,是李建成心猿意马,既不听魏征的劝,又不听李元吉的劝,尽管有好多次机会,李建成能够干掉李世民,但李建成都下不了决心,究竟给李世民抓住机会,清洁利落,在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