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用什么战术活活弄死了诸葛亮

Posted 祁山

篇首语:谷要自长,人要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司马懿用什么战术活活弄死了诸葛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司马懿用什么战术活活弄死了诸葛亮

2、司马懿用8个字,就让诸葛亮无计可施,李世民也靠这8字横扫千军

司马懿用什么战术活活弄死了诸葛亮

司马懿不停地在和“磨”,你来硬的我就来软的,你进攻我就守,你撤退我就追,反正我粘着你。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牛皮糖”战术——

(一)难寻破绽

在《三国志演义》小说中,司马懿是作为诸葛亮的第一对手出现的。正是因为有了司马懿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最终使诸葛亮的北伐大业惨遭失败。最后诸葛亮“秋风五丈原”,实际上是死于跟司马懿的对抗当中的。

对这么一个对手,这么一个非常顽强的对手,别人恨他还来不及,但诸葛亮不这样看待他,诸葛亮很欣赏司马懿,对他另眼相看。在司马懿还没有真正出场,没有大显身手的时候,诸葛亮就对他的人品、对他的特点了如指掌。他说:司马懿“乃世之英雄”(卷十九《孔明秋夜祭泸水》)。评价刘备是英雄,是慧眼识英雄;诸葛亮评价司马懿是英雄,也是慧眼识英雄。在司马懿还没有建立赫赫军功的时候,诸葛亮就称他是“世之英雄”,这种眼光是很独特的。

而且,诸葛亮对司马懿还怀有一种恐惧感,一种内在的恐惧感。他坦白地说:“平生所患者,独司马懿一人而已。”(卷十九《司马懿智擒孟达》)

诸葛亮以“千古第一贤相”的美誉流芳百世,他一生不怕曹操,不怕孙权,当然更不怕、夏侯惇之流,这些人全不放在他的眼里,平生所害怕的唯独是司马懿。他看得很准,将司马懿视作他的真正对手。所以他觉得在战场上最好不要碰上司马懿这样的对手。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这么看重司马懿?

因为司马懿这个人在性格上是没有巨大缺陷的,他不像曹操,不像周瑜,这些人都有非常厉害的性格优势,同时也有非常明显的性格隐患。像曹操,非常聪明,智慧出众,但有时候会因为性格多疑而出现非常重大的疏忽。像周瑜,则气量过于狭小。这些性格缺陷,便于被人把握,在真正的战争中,容易受到致命的攻击。像司马懿这个人,他有点像下围棋的那个李昌镐,他每一步棋都让人找不出任何的破绽。虽然他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也没有太大的缺点,所以谁碰上这种人都会觉得非常难以对付。

(二)“牛皮糖”战术

诸葛亮“六出祁山”,表面上看似乎算无遗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最后他也没有消灭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军队。

我们看到,诸葛亮一直打胜仗,很热闹,但最终司马懿还是保存着实力,还是没有被打败。诸葛亮好像胜了,但从来没有大胜,没有彻底地胜;司马懿好像败了,他却也没有被彻底打败,因为他始终是有实力的。

在魏蜀两国长期对峙中,正是司马懿,愣是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诸葛亮恢复中原的雄心大志,从而成为诸葛亮战略上和战术上的真正对手。

作为对手,最让诸葛亮头疼的就是司马懿的那股劲儿,一种软磨硬抗的劲儿。司马懿采取的战略决策是:战略上防守,战役中固守。他相信自己最后会赢,所以从不担心在战争过程当中一次又一次地输。司马懿不停地在和诸葛亮“磨”,你来硬的我就来软的,你进攻我就守,你撤退我就追,反正我粘着你。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牛皮糖”战术:打不赢也打不垮,你急我不急,粘你没商量。所以,“六出祁山”形成一种僵持的局面。在这个僵持阶段里,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司马懿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司马懿总是不会败到一败涂地,总是能够保存自己的实力,继续跟诸葛亮抗争,打持久战。

比如,诸葛亮三出祁山与司马懿交战时,司马懿坚持守寨不出,持续了半个月,一直不跟诸葛亮交兵。司马懿熬得住,诸葛亮可熬不住,因为他粮草不足,他恨不得速战速决。于是诸葛亮使了一个计谋,佯装拔寨退兵,以此引诱魏军。

第一次蜀军退出三十里下寨,张郃等将领提出追赶上去。司马懿认为诸葛亮退兵,绝对是诱兵之计,切不可上当。他说:“孔明必有大谋也,不可轻动。”十天以后,诸葛亮见魏兵按兵不动,又退出三十里下寨。这时候司马懿仍然不主张追击,他亲自到前线察看诸葛亮退军势头,断定说:“此乃孔明之计也。”结果又过了十天,诸葛亮第三次退了三十里下寨。这时魏军将领们沉不住气了,他们认为诸葛亮是使诈谋,用“缓兵之计,渐退入汉中”,因怕被别人耻笑,急于交战。所以张郃坚持要率兵追击,司马懿出了一招,说你率兵打头阵去进攻,我带部队在后头支援你,万一打败了,我还能帮你顶着。

于是张郃等率兵追击诸葛亮,结果正中诸葛亮的圈套,魏兵大败。退兵后,司马懿下了死命令,说:“今后切不许妄动!再有不遵,决正军法!”(卷二十《孔明智败司马懿》《仲达兴兵寇汉中》)他坚持自己这套软磨硬抗的战术,毫不动摇。

(三)多疑与谨慎

当然,这种战术跟司马懿的性格大有关系。司马懿的性格虽然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但至少有一点很明显,就是他的多疑,特别地多疑,在这点上他很像曹操。正因为他多疑猜忌,所以办事非常谨慎。尤其是碰上诸葛亮这样的对手的时候,他更是极其小心谨慎,极其多疑多虑。

其实,多疑并不一定就是缺点,有时它可以成为一个优点,前提条件是多疑要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我了解自己的长处,也了解自己的短处,同时我也看到对方的长处和对方的短处。这样以我之长攻人之短,这是可以的;而守住我之短,防备敌之长,这种多疑也是应该的。因为我应该更充分地估计你的长处,以便做好更充分的防备。

但是从司马懿的具体表现来看,他的多疑有时并没有真正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有时小心谨慎到了过分的地步,这样就不免贻误战机。

最典型的就是“空城计”一战。“空城计”这一战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的“空城计”是一个很高的绝招。有人认为是司马懿的失误,因为司马懿多疑,认为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以致贻误了战机,使蜀军得以安全脱险(卷十九《孔明智退司马懿》)。不管怎样评价,“空城计”的结果是保证了蜀军的安全脱险。蜀军在大败的情况下,以“空城计”的计策安全脱险,这是很不容易的。

京剧《空城计》把司马懿大大地调侃了一番。剧中,诸葛亮从容不迫地摇着鹅毛扇,坐在城头唱道:“我正在城头观山景,忽听得城外乱纷纷。”当时司马懿已经兵临城下,诸葛亮却如此地闲雅自在,足见他是何等地聪明、自信!

司马懿到了城外,手握重兵,心里彷徨,生怕城里有埋伏,胆战心惊,估算半天到底还是不主张攻城。最后得知原来只是一座空城的真相以后,他自我解嘲地说:“司马呀司马,你的胆子也太小了;诸葛呀诸葛,你的胆子也太大了!”他觉得诸葛亮从来没有这么大胆,怎么这次这么大胆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当然,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一事件。古人说:“料事者先料人。”要预料一件事情,首先要预料一个人,要充分吃透一个人。“能料愚者,必不能料知;能料知者,必不能料愚。”聪明人只有跟聪明人一起,才能够知己知彼。聪明人若遇上一个愚蠢人,就无法猜透他。你可以明白地去琢磨一个聪明人的所作所为,却无法估计一个愚蠢的人,他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他的对手司马懿也是个聪明人,所以诸葛亮才能神机妙算,算定司马懿不敢贸然破城。如果诸葛亮赶上的是张飞或者曹仁、曹真之流,他们没准就不管有没有埋伏,先冲进城去再说,反正输就输了,输了也先打个痛快,那就真把诸葛亮给活捉了,这个“空城计”就玩不成了。

所以,“空城计”的故事,不仅表现出诸葛亮的智高和胆大,也不仅表现出司马懿的多疑与谨慎,同时也表现出司马懿的过人智慧。

更重要的是,“空城计”故事还表现出司马懿的战略决策,他决不轻举妄动,不轻易涉险,一门心思为了保存实力以便跟诸葛亮软磨硬抗到底。我输一场、输两场,让你笑一次、笑两次,都无所谓,反正我就是要跟你磨的。既然要跟你磨,我就不怕输,输了一场两场无所谓,只要最后我能大胜,来日方长呢!这正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四)并非“恐亮症”

有人认为司马懿得了“恐亮症”,一听到诸葛亮的名字就头疼,一遇到诸葛亮就吓得胆战心惊,怎么也不敢跟诸葛亮打。实质上并不这样。试猜想,一个得了“恐亮症”的人,能在“六出祁山”长时间的对抗当中,一股劲儿地跟诸葛亮打,坚持抗争到底吗?显然,司马懿内心中并不是害怕诸葛亮,而是非常看重诸葛亮。他只不过是知己知彼,知道自己绝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不和诸葛亮硬碰硬地对着干罢了。

还是三出祁山时,司马懿算计诸葛亮必然袭取武都、阴平两城,便派郭淮、孙礼偷袭蜀兵之后。但是诸葛亮早就料到司马懿必有此举,便亲自率兵马从后面包抄郭淮、孙礼,前后夹攻,魏兵大败。司马懿输得服服帖帖,赞叹说:“孔明智在吾先”,诸葛亮的智谋从来是算在我的前头的,所以“吾智不如孔明也”,这点他心里非常清楚。

这一战以后,司马懿又算计诸葛亮必然亲自去武都、阴平两城安抚百姓,不在营中,便派张郃、戴陵引一万精兵,去夺取蜀寨。没想到诸葛亮并未离寨,早就设下包围圈,等待魏兵来偷袭,结果将魏兵杀得丢盔弃甲。司马懿不得不惊叹道:“孔明真乃神人也!”(卷二十《孔明智败司马懿》)

遇到像司马懿这样的敌人,有着开阔的胸怀和坦然的心态,能够在失败的时候还由衷地佩服对手,令诸葛亮不得不另眼相看,费尽心机。

战场上也好,商场上也好,生活中也好,可以设想,我们最怕碰到的应该是司马懿这样的对手。他明明知道自己不如你,明明知道斗不过你,但是他始终要和你抗争到底,而且始终也不怕失败。他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一次又一次地被打趴下了,却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掸掸身上的尘土,继续跟你打。就跟拳击赛一样,被打趴下了,还要硬挺着站起来,继续跟你打。更重要的是,他不仅身体上不趴下,能继续站起来打,而且在精神上也不趴下,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不到最后,决不服输。

这让人想起《西游记》小说里的猪八戒这个人物。猪八戒也老是打败仗,但他失败了以后,总是自我解嘲,说“我不能倒了我的旗枪”,就是说我再失败,我的精神不能倒,我的斗志不能垮。猪八戒一看到唐僧被妖怪捆着,无奈地流泪痛哭,他就说:“师傅,你不能这么软弱,师兄还在外边呢,他能来救咱们的。咱们再怎么输,也不能倒了咱们的旗枪。”

司马懿就是这个特点,再怎么失败,他也绝对不倒了自己的旗枪,不垮了自己的斗志。司马懿毫无畏惧地面对诸葛亮这个神话般的人物,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勇者精神,诸葛亮的对手的确非他莫属。

当然,司马懿屡战屡败,这只是小说家言。在历史记载中,司马懿跟诸葛亮还是有一拼的,至少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蜀、魏两军在渭南一带进行“拉锯战”的时候,互有输赢,诸葛亮也有过多次被打得溃不成军的经历。只是小说家为了神化诸葛亮,把司马懿写得几乎不堪一击,只能乖乖地当“缩头乌龟”。

最重要的是,司马懿总能够在败中求胜,这是很高的招数。

当诸葛亮一次、两次、三次……直到六出祁山,好像一直在打胜仗,把司马懿打得焦头烂额。这时大伙都不看好司马懿,甚至连他身边的将领都不看好,传到朝廷里也有好多人不支持他。当然皇帝这个时候还是支持他的,因为他认定司马懿这个战术是可行的。因为诸葛亮几次出祁山,最后都是无功而返,这个事实已经说明司马懿这套持久战、拉锯战的战术还是行得通的。

在战场上,司马懿一旦认准了死理,就一点儿也不动摇,坚持既定的战略方针,打不垮诸葛亮,愣是要把他拖垮了事,决不在乎别人是不是把自己看作“缩头乌龟”。

六出祁山时,诸葛亮在上方谷取得胜利,差点儿把司马懿父子烧死。这时候应该是天意,下了一场大雨,司马懿父子安然退出。

司马懿逃此大劫以后,心里明白,诸葛亮的这支军队实在太了不起了,自己一时头脑发热,冒险追击诸葛亮,才有此大难。于是他躲进营寨,坚守不出。

诸葛亮一来粮草不足,求胜心切,二来也想乘胜追击,趁热打铁,所以他多次让人在魏寨前头骂阵叫战,激怒魏军。但是司马懿却认为,大败之后,交战不利于己,因此坚决不出战。我斗不过你,难道还磨不过你吗?

这时诸葛亮使了一招,派遣一位使者,送了一套妇女守丧时穿的衣服给司马懿,还写信激怒他,说他就像寡妇一样,“甘分窟守土巢而畏刀避箭”。

司马懿一看到孝服,脸色就变了,但他马上沉住气。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确是性格多变,他很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心中大怒,表面上却不动声色,装着一脸笑,说:“视我为妇人耶?吾且受之。”妇人就妇人,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热情地款待使者,当着使者的面,一字不问蜀军的虚实,只是打听诸葛亮每天睡几个小时,吃几碗饭,平时忙不忙。使者如实相告,回答说:“丞相夙兴夜寐”,一大早就起来了,晚上很晚才睡觉。“罚二十已上者皆亲览焉”,打20板子以上的人,他都要亲自过问,就是事无巨细,全部都要亲自过问。“所啖之食,不过数升”,每天就吃几升粮食。我考证过,东汉末年这数升米饭,大概就是五六两。一天只吃五六两米饭,又没有多少肉可吃,这个饭量的确是很小的。司马懿听了这段话以后,感叹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吃得这么少,工作又那么繁重,这能坚持多久呀!使者回到五丈原,把这话如实说给诸葛亮听,诸葛亮不由得叹息道:“彼深知我也!”司马懿真的很了解我啊(卷二十一《孔明秋夜祭北斗》)!

我们知道,心理学上有一种很特殊的方法,叫作“心理暗示法”,就是古人讲的“攻心为上”。按我个人的理解,司马懿在这儿也采取了这种“心理暗示法”。这种说法也许有点深文周纳,有点揣测,但事实上这种方法最终还是发挥了作用。司马懿让使者把他的话转告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实际上他是在暗示孔明,你吃得这么少,却这么操劳忙碌,你还能活多久呢?

这种“攻心为上”的心理战术果然很奏效,小说写道,诸葛亮自从听了司马懿的话以后,“自觉神思不宁”。诸葛亮果然上当了。

司马懿很有耐心地在等待着,他一点也不着急,因为他知道,诸葛亮这么操劳,吃不饱,睡不安,肯定没有几天活头了。

果然,诸葛亮像油灯似地耗尽了最后一滴油,不久就发病死在五丈原。司马懿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真是“不战而胜”。

诸葛亮死的时候是54岁,而司马懿比他大两岁,56岁。一个比你年龄大的人,敢跟你熬,想的是“咱们就来熬吧,反正我年龄比你大,咱们熬熬看,看谁熬的时间长”。结果司马懿果然就比诸葛亮熬的时间长。从这可以看出,司马懿的确是笑到了最后,所以能笑得最好。

当然诸葛亮临死还使了一个奇招,就是所谓“死诸葛惊生仲达”。

司马懿深通天文,当天晚上他算天象,认定这次诸葛亮肯定死了,于是第二天蜀兵败退时,他就派兵追击。他早就被诸葛亮吓坏了,从来不敢追击蜀军,这次好不容易壮着胆去追击。没想到诸葛亮早就让人把他自己塑成一个木雕的形象,当司马懿大军追上的时候,把这尊雕像放在车上推出来,吓得司马懿立刻退兵。

司马懿这次虽然又被诸葛亮的遗计给蒙骗了,没有穷追蜀军,但他还是大度地笑着,自我解嘲说:“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诸葛亮活着我能算过他,死了我算不过他。实际上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司马懿从来也没有算过他。这下反正诸葛亮死了,他可以吹吹牛了。作为一个胜利者,司马懿说起这话来当然脸不红心不跳,坦然自若。“死诸葛”地下有知,说不定会被气得活转过来。

不过无论如何,司马懿是笑着说这句话的,他的确是笑到了最后。

司马懿用8个字,就让诸葛亮无计可施,李世民也靠这8字横扫千军

《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说周瑜的本事总被诸葛亮压一头,气死也没招。其实真实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并无什么恩怨瓜葛。这句名言如果用在诸葛亮和司马懿身上,倒是非常贴切。诸葛亮的用兵之才,堪称一世之杰,独步天下,前提是别让他碰见司马懿。司马懿出山之前,诸葛亮的本事罕有其匹,司马懿一出手,诸葛亮就会处于“既生亮,何生懿”的尴尬境地。

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对决,堪称魏蜀两国之间的终极较量。诸葛亮第四次、第五次北伐曹魏,曹魏方面都是由司马懿迎战。面对气势汹汹的蜀汉大军,司马懿沉着应战,不急不躁,看似消极无为,却每次都能让诸葛亮一肚子三韬六略使不出来,最终只能怏怏而去,无功而返,最后一次甚至直接让诸葛亮含恨而终,死在军中。司马懿究竟有何高招?面对用兵如神的诸葛亮,为何每次都被他击败?

其实,仔细研究司马懿对阵诸葛亮时所采用的战术,每次都如出一辙。第四次北伐中,司马懿平生第一次与诸葛亮交锋,他很快意识到蜀军的强悍战斗力和诸葛亮出神入化的用兵之才。他马上调整战略,摒弃死打硬拼,改为深沟高垒,严防死守。司马懿的战术简单而有效,诸葛亮远道而来,后勤供应困难,只想一鼓作气速战速决。

而司马懿偏偏来个反其道而行之,不慌不忙打起了持久战。诸葛亮眼看着将士们锐气消磨殆尽,粮秣也被坐吃山空,却一筹莫展。等到退兵之时,司马懿才出兵掩杀,跟踪追击,失去的地盘再度完璧归赵。结果诸葛亮两次北伐,兴师动众劳师糜饷,都被司马懿用同一招完美挫败,连魏国一寸土地也没能夺过来。司马懿对付诸葛亮的招数,其实可以总结成八个字:避其锐气,后发制人。

四百多年后的隋末唐初,天下大乱,再度陷入割据混战状态,各地豪强势力拥兵自重称霸一方,出现了薛举薛仁杲父子、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众多实力强大、能征惯战的大军阀。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也从太原起兵,加入到这场皇位争霸赛中。无论是根据地面积还是掌控兵力,李世民一方都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然而这十八路反王,却最终无一例外,全都成了李世民手下败将。

李世民之所以能净扫狼烟,屡破强敌,并非他有什么经天纬地之才,仔细研究一下他的战术,与司马懿如出一辙,毫无二致,也是采用了这八个字:避其锐气,后发制人。在消灭强敌薛仁杲时,这八个字初露锋芒。《资治通鉴》记载,武德元年,薛仁杲与李世民在高墌开战。李世民照抄司马懿的绝招,坚守营寨死不出战,还传下将令:“贼恃胜而骄,有轻我心,宜闭垒以待之。彼骄我奋,可一战而克也”。然后又加了一句:“敢言战者斩!”

薛仁杲本人以勇悍善战闻名,部下也都是陇西精兵,战斗力之强在当时数一数二。要是硬碰硬,还真没谁能占到他们的便宜。但李世民却根本不给他们决战机会。《资治通鉴》记载,双方对峙长达六十多天,薛仁杲军中粮食耗尽,士气低落,将士们锐气全无,无心恋战。李世民“谓诸将曰:可以战矣!”然后出动大军,前后夹攻,一举把强悍的薛仁杲打得人仰马翻,全军覆没。

武德二年,李世民与刘武周、宋金刚在柏壁展开决战。李世民仿佛就会这一招,再度用这八个字克敌制胜。《资治通鉴》记载,大敌当前,李世民却“休兵秣马“,“大军坚壁不战,由是贼势日衰”。大军坚守营盘不出战,“相持者久之”。直到四五个月后,刘武周一方粮草耗尽,军心浮动,拔营撤兵之时,李世民才出动大军发起猛攻,一战让刘武周再也直不起腰来。

几乎每次对阵敌军,李世民都会用这一招,几乎成为惯例,奇怪的是所有对手却无一人能破解这一招。武德四年的虎牢关之战,李世民对阵窦建德,《旧唐书》记载,“官军按甲挫其锐”,“经二月”,才突然出兵决战,大获全胜。同年,李世民在洺水城之战中对阵刘黑闼,《旧唐书》记载,李世民照样是毫无新意的老一套,“黑闼又数挑战,太宗坚壁不应,以挫其锋”。待到对方粮尽兵疲之时,才发起反攻,一战成功。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李世民仅用这八个字,就能横扫千军,最终开创大唐。

相关参考

司马懿靠这一招忍者无敌 活活气死诸葛亮

在电视剧《三国》裡面,曹操问司马懿:「你知道这脚为何比较白?」司马懿回答:「丞相请讲。」曹操说:「因为这脚,他老是藏著!」司马懿的忍功是第一流的,他整整活了73岁,把诸葛亮给「熬」死了,他历经曹操、曹

西晋美男子活活被看死! 悲剧帅哥卫玠

貌若潘安是对男子相貌的最高赞赏,潘安是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但是潘安人品不好,玩政治段位又不高,很快就被人弄死了。潘安虽然长的好看,但是其他方面给他拖了后腿,只能算的上是一个美男子算不上“男神”。在魏晋

比司马懿还能活,一句话奠定了曹丕继承人的地位

有句话说的好,如果你没有对手聪明,没有显赫的背景,就要尽可能的长寿,把对手活活熬死,这也是一种成功。三国时期的顶尖谋士司马懿,尽管一直被曹操压制,被诸葛亮吊打,但他把曹操、诸葛亮等人都熬死了,成为笑到

孙悟空真的在真假美猴王的时候被如来弄死了吗

齐天大圣孙悟空,开天辟地之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改生死,闯天宫,却逃不出如来小小的手掌心,在取经路上竭尽所能护唐僧,取西经,最终成为斗战胜佛!为什么说孙悟空已经早早的被如来

三国最狠毒的谋士,一计让皇帝流落民间,一计差点弄死曹操

说历史肯定绕不开三国,不仅家喻户晓那段历史,而且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谋士如云的时代。如果要说到谋士,诸葛亮、庞统、徐庶、鲁肃、郭嘉、荀彧、荀攸、程昱、刘晔、司马懿、董昭、陈宫、李儒、贾诩,这些都是响当

此人太冤枉 一个把媳妇给活活丑死了的梁山好汉

无论什么时候,颜值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它不仅会影响你找媳妇,还能决定你人生值几分,比如庞统,就因为丑,见孙权,孙权不高兴;见刘备,刘备也是因为不好意思拒绝,才让他做了个县令。世上总有

一个把媳妇给活活丑死了的梁山好汉 此人太冤枉

无论什么时候,颜值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它不仅会影响你找媳妇,还能决定你人生值几分,比如庞统,就因为丑,见孙权,孙权不高兴;见刘备,刘备也是因为不好意思拒绝,才让他做了个县令。世上总有

三国最窝囊的大臣,被诸葛亮活活骂死,而他的后代却一统天下

乱世三国,是人才辈出的时代,像诸葛亮、司马懿及庞统等智谋超群的谋臣,还有吕布、关羽及赵云等所向披靡的武将,都是不世出的大牛。在这些大牛当中,有不少死的都相当窝囊,如吕布、张飞及孙策等。但有一位大牛级别

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公主,被驸马爷欺凌,活活给闷死了

Hi,大家好,欢迎走进新一期的探索历史风云说起皇帝这一个“职位”,大家肯定也像我一样,自打儿时就对这二字充满了无限的憧憬,自己若是成为了皇上,便可以如何如何。皇上是一个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上上下下全都由

慈禧如何弄死制约她走向权力顶峰的女人

  慈安之死之所以在当时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因为在此之前闹病的是慈禧,朝野上下都以为死的是慈禧,结果恰恰是没有生病的慈安突然死了。  同治驾崩,已经为结束三人同治、慈禧走向独裁铺平了道路。  在慈禧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