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为了三分天下 鲁肃联刘抗曹的真实意图

Posted 鲁肃

篇首语: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使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并非为了三分天下 鲁肃联刘抗曹的真实意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并非为了三分天下 鲁肃联刘抗曹的真实意图

2、舌战群儒,诸葛亮是如何用一张嘴说服东吴联刘抗曹的

并非为了三分天下 鲁肃联刘抗曹的真实意图

鲁肃在三国演义中就是一个老好人的形象,今天很多人认为鲁肃所倡的孙、刘联盟是平等的联盟,显然是对鲁肃的思想缺乏了解。鲁肃的思想是要孙权据荆州以夺天下,而不是诸葛亮所想的三分天下,鲁肃希望孙权以与刘备联盟的方式笼络刘备,进而以能为孙权所用——

东汉末,中原大乱,刘表治荆州,一时有治象,中原人士纷纷来此。刘表是“八及”之一,文采不错,但武略差些,随着年岁增高,子嗣不才,荆州呈危。

曹操早就盯着荆州,建安六年,曹操欲因袁绍新破,以其间击讨刘表。荀彧曰:“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兖、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余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曹操遂复次于河上。后孙权闻曹操欲东,乃遣顾徽北见曹操以探。徽回报曰:“敌国隐情,卒难探察,然徽潜采听,方与袁谭交争,未有他意。”曹操因碍北面袁氏之患,而迟迟不能南下。

孙策占江东,欲取荆州,时周瑜领江夏太守,吕范领桂阳太守,程普领零陵太守。孙策攻拔皖城、寻阳,破走庐江太守刘勋,遂进夏口攻黄祖,破之于沙羡。孙策讨黄祖是奉诏的,他在胜利后的奏表里说周瑜、吕范、程普领三郡太守。这要不得朝廷任命,孙策怎敢如是说。既然周瑜等是朝廷任命的太守,这就比刘表表任的太守有法理上的根据。孙权继位,鲁肃献榻上策曰:“鼎足江东,进剿伐黄祖、刘表,竟长江所及,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孙权于建安十二、十三年两次进攻夏口黄祖,最后破城杀之。刘表死,鲁肃说孙权:“荆楚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今宜抚安备等,与结盟好,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今很多人认为鲁肃所倡孙、刘联盟是平等的盟,显然是对鲁肃的思想缺乏了解。鲁肃的思想是要孙权据荆州以夺天下,刘备有能而刘表不能用,故刘表无所作为,鲁肃希望孙权以与刘备联盟的方式笼络刘备,进而以能为孙权所用,因刘备枭雄,说议连和能走到一起,而谈论依附会话不投机。“如其克谐,天下可定”,说明结盟的目的,就是完成孙权帝业,而不是与他人平分偏安。后孙权不满借地给刘备,使其坐大,希望鲁肃能图关羽,鲁肃仍说:“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鲁肃开个好头,但接着办出棘手的问题,但其思想始终是一致的。

刘备寄寓荆土,建安十二年得遇诸葛亮。诸葛亮说隆中策:“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刘备大喜。说到此,顺便说个想法,我认为鲁肃的榻上策和诸葛亮的隆中策应该有这么回事,但后人改写的成分也似存在。鲁肃说“鼎足江东”,其时鲁肃根据什么判断出鼎足呢?诸葛亮说“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诸葛亮希望刘备能全据荆、益,但怎么计策伊始就安排刘备在益州,一上将在荆州呢?刘备就怎么不会象刘表一样在荆州呢?话归正传,诸葛亮也提出与孙权结好,显然也是权宜,要尽量避免两面作战,宜先全力对付曹操,解决北面难题,剩下东面就好办了。刘表病笃,据说有向刘备托付之意,刘备婉谢了。裴松之认为不可能有这回事,是有道理的,但是刘表是虚假客气,刘备识而推辞,也不是没有可能。

舌战群儒,诸葛亮是如何用一张嘴说服东吴联刘抗曹的

舌战群儒,是指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 ”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孙刘联军是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基本扫平了北方的袁绍、袁术、吕布这些大小势力,剩下刘备和孙权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曹操也知道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到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了刘备。 《三国》剧照 孙权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联军,和刘备联军害怕打不过曹操,不联军又不甘心为臣。 实际上,面对曹操大兵压境,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手刘备对抗曹操。鲁肃深知自己很难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所以特意请来诸葛亮当说客。 诸葛亮剧照 诸葛亮一到东吴,鲁肃就嘱咐他先不要管其他人,赶紧去见孙权。但是诸葛亮没有那么做!他考虑得比鲁肃深:持投降立场的,无非是出于利益,主要人员大多是当时有名的儒者,掌握话语权。所以要与他们争论:为何能抵抗曹操,为何要抵抗曹操。所以诸葛亮选择了先跟东吴群臣见一见。 鲁肃到驿馆接诸葛亮一起去孙权的大帐中,帐中有张昭、顾雍等一班二十多位的文武官员。诸葛亮一一见礼后,就在客位上落坐。 《三国》剧照 张昭看到诸葛亮丰神飘洒,器宇轩昂!就知道他一定是来游说的,所以张昭便率先开口试问诸葛亮:诸葛亮你自比管仲、乐毅。听说刘备到三顾茅庐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鱼得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却被曹操打得连战连败丢盔弃甲,荆襄也被曹操占据了,你有什么办法呢?诸葛亮心里想:以张昭的地位和资历,只有说服他才有可能说服孙权,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所以诸葛亮非常耐心,采用了以守为攻的办法。 张昭是东吴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是帮助孙权的哥哥孙策打天下的,与周瑜地位不相上下。 诸葛亮说:刘备想拿荆襄,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在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里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是需要真才实学的人才能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却想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给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舌战群儒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却被曹操百万雄兵打得丢盔弃甲。 诸葛亮回答:刘备退守夏口,是在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在劝孙权归降曹操,丢不丢人? 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德枢七人之多,这些人绝非泛泛之辈,不少是文理科通才,但都一一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最后诸葛亮凭着一个人一张嘴,辩得东吴群臣哑口无言。

相关参考

舌战群儒,诸葛亮是如何用一张嘴说服东吴联刘抗曹的

舌战群儒,是指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孙刘联军是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

孙权为何从联刘抗曹倒向反刘降曹

孙权为何从联刘抗曹倒向反刘降曹孙权从联刘抗曹到反刘降曹公元200年,孙权继其兄孙策成为江东之主时,年方一十九岁。这时,曹操正与袁绍展开官渡之战,逐鹿中原;刘备尚未成为割据称雄的一方势力,正依附袁绍,袁

为何从联刘抗曹倒向反刘降曹

公元200年,孙权继其兄孙策成为江东之主时,年方一十九岁。这时,曹操正与袁绍展开官渡之战,逐鹿中原;刘备尚未成为割据称雄的一方势力,正依附袁绍,袁绍被打败后,刘备又于201年投奔荆州刘表。从孙权继位到

平定诸强联刘抗曹,三国鼎立联蜀称帝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汉末被封为乌程侯、破虏将军;兄孙策,曹操表为讨逆将军、吴侯。一、少年聪慧继承遗志孙权为孙坚次子,出生之时,方面大口,双目炯炯有神,孙坚十分惊奇,以为他有

东吴战略猜想

对刘政策,周瑜主张吞刘自大,孙权(鲁肃)主张联刘抗曹,这两个方针对东吴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用周瑜的话说,刘备“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如果“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刘关张),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

诸葛亮为何不同意魏延突袭长安

诸葛亮是一个大才,他对时局的分析能力非常强。刘备三顾茅庐之时,他尚未出山,便定了三分天下之计;荆州投降曹操,他又力劝刘备火并刘琮;遭到拒绝后,他孤身出使东吴,力劝孙权联刘抗曹,等等。可是这样一个奇才,

大树底下不长草_闲话三国

>  夺城者将,夺国者帅。>>  在政治上,是帅才。正是他的三分天下,联吴抗曹的决策,才能以最弱的力量,跻身于吴、魏之间,而成鼎立之势。蜀能建国称帝,在三分中,如果没有诸葛亮为设计立足荆州,谋取益州之

历史三国鼎立最关键的人物是谁?

...鼎立的基础。如果东吴孙权按照张昭的建议投降曹操,那天下统一就成为顺理成章之事,曹操征服天下就无人可以怀疑。可惜的是,孙权最终采纳了周瑜、鲁肃等人的意见,在曹操亲率几十万大军压境的前提下,竟然下定决心抵...

为什么诸葛亮舌战群儒时,一直在强调大局,劝文人不要怂

在东吴,赤壁之战之前,主张投降的人有百分之八十,即使剩余那百分之二十的人也是摇摆不定。孙权也很纠结:抗曹的话,风险太大;降曹的话,心有不甘。正当孙权内心矛盾之时,诸葛亮来了!其实,在当阳见到鲁肃时,诸

历史上真实的鲁肃墓在哪里

鲁肃墓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天下英豪都想利用这乱世建功立业,能够在历史上青史留名。鲁肃,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一生悉心辅佐孙权,屡建奇功。鲁肃墓建安二十二年,鲁肃病故,当时鲁肃只有四十五岁。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