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重臣何腾蛟误国的说法是根据什么而来?

Posted 明朝 何腾蛟

篇首语: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重臣何腾蛟误国的说法是根据什么而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明朝重臣何腾蛟误国的说法是根据什么而来?

2、何腾蛟误国是怎么回事? 何腾蛟到底是怎样的人

明朝重臣何腾蛟误国的说法是根据什么而来?

有关南明重臣何腾蛟的生平事迹,在其主要作品《明中湘王何腾蛟集》中有部分记载。

据作品描述,何腾蛟生平经历十分坎坷,曾在外征战多年,几经起落。他原本是贵州黎平府人,崇祯年间一度担任过南阳知县,在当地剿匪颇见成效。据说他任知县期间,南阳一方匪患根绝,格外太平,因此何腾蛟在当地颇有名望。

公元1645年,满清大军在关外蠢蠢欲动,有南下侵明之势,于是,担任湖广总督的何腾蛟携手李自成旧部的农民军,共同抵御清军,保家卫国,这或许是何腾蛟生平事迹中最辉煌的一段历史。

由于清军兵强马壮,明朝各地方部队间配合并不到位,因此抵抗得十分艰苦。公元1647年,势如破竹的清军一举攻陷湖南数个重镇,何腾蛟不敌,于是率部退至广西,扼守全州,拼尽全力击退了追击而来的清军,取得了暂时的胜利。此一战虽然取胜,却实为惨胜,因为经此一战,部队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无法再战,而清军大部队却接踵而至,情势十分危急。

果然,在这之后不久,清军卷土重来,何腾蛟大军再次陷入苦战。

公元1648年,何腾蛟再次协同友军发起反攻,收复了湖南大部分地区,不料在这个时候,部队内部却发生军心动要,部分将士厌战之心日盛。何腾蛟并未及时改善并消除这一隐患,于是,当部队与清军再次交战于湘潭时,何腾蛟终于兵败被俘,继而遇害于长沙。

何腾蛟误国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明朝重臣何腾蛟误国的说法由来已久,似乎是个永远不会停止的争论话题。

作为抗清保明,最后以死殉国的明朝将领,何腾蛟曾一度被传颂为民族英雄,甚至有人将他与史可法并称为南明王朝最后的“顶梁柱”,然而随着历史的迷雾被后代史学家渐渐拨开,许多不为人知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有关何腾蛟误国的说法,竟也博得了一部分历史学家赞同的声音。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当时身为湖广大实权人物的何腾蛟是极力主张抗清的,然而作为明朝统治阶级的一员,何腾蛟对农民起义军又怀着深刻的敌意和不信任,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与李自成所部的合作是不可能推心置腹的,简言之,何腾蛟只是因为自己势单力孤,无法单独与强大的清军抗衡才选择与农民起义军合作,实为权宜之计,因此,在合作的过程中,他嫉贤妒能、排除异己,也丝毫不足为怪,比如着眼于民族大义,始终不渝地奉行联络农民军共同抗清政策的堵胤锡,便是何腾蛟排挤的主要对象之一。

有历史学家指出,明军在后期的战斗中之所以遭遇惨败,与何腾蛟的自私自利,与友军貌合神离而导致军心涣散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虽然他以死殉国保全了军人的名节,然而因他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却无法挽回,后人评论何腾蛟误国亦不无道理。

何腾蛟墓

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的何腾蛟墓,是明朝中湘王何腾蛟的长眠之所在。何腾蛟是明朝著名抗清将领,曾与闯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携手抵御满清势力,为力保大明王朝的江山做出过杰出贡献。明朝大势已去后,何腾蛟兵败湘潭,绝食七天,坚持不降,而后壮烈殉国,堪称一代义士。何腾蛟墓便是后人为使英雄得以魂归故里而建。

今天保存完好的何腾蛟墓坐落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城西的西佛崖一带,是当地重点文物保护遗迹,1982年被列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悉,这座墓背靠县城垣,面临滔滔福禄江水,坐东朝西,周边青山环绕,绿树成荫,风景十分优美。

此外,何腾蛟墓在造型上也十分讲究,墓四周皆用条形石块砌成,层次分明,筑垒有数。墓高1.2米,直径约五米,墓碑上刻有墓主人名号,极具历史感。

据说解放前,何腾蛟墓后有守墓人住宅,墓前建有祭祠,在面临福禄江处还有长约八十米的石栏杆一道,以及阁楼一座,规模要比目前大得多。此外,墓地周围均用石墙封围,保护工作做得十分到位。

从康熙十五年至光绪七年的二百多年岁月里,何腾蛟墓历经多次翻修,目前墓丘及享堂、精舍均保存完好,可见当地政府及群众对它的重视。

自20世纪50年代起,墓地周边原有建筑被逐步拆除,但墓丘尚存,直至“文化大革命”期间,何腾蛟墓遭到严重破坏,这场厄运过去之后,1980年文物保护单位才重新对它重视和保护起来。

何腾蛟误国是怎么回事? 何腾蛟到底是怎样的人

南明抗清英雄何腾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有关何腾蛟的生平事迹,熟悉明朝历史的人们一定有所耳闻。正史对何腾蛟的描述大抵是“抗清战绩卓著的护国名将”,尤其是他力战不屈,以死殉国的高风亮节,更令无数史学家钦佩。然而历史典籍之上,似乎有意何腾蛟他自私狭隘、嫉贤妒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种种劣迹隐去,则不知是史书撰写者对其格外厚爱,还是封建统治阶级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目的。那么何腾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何腾蛟出身贵州黎平的书香世家,相传他出生时,邻人目睹两尾金色大鲤鱼飞进何家,顷刻不见,因而有传闻说何腾蛟是神鱼化身。一个带着玄幻色彩而生的人,仿佛注定有一番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然而何腾蛟却显然有些大器晚成,年近三十才考中举人,后因史可法的举荐,终于风风光光地出任湖广巡抚,这才有机会在明朝的政治舞台上一展抱负。

所以,细究何腾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首先应当认清的是,他是封建社会的一名政治投机者,他投身仕途,固然有其私心,有着鲜明的阶级局限性,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他在后来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携手抗清的时候有排除异己、打压亲近农民起义军之同僚的举动。

另一方面,何腾蛟一向自恃才高,又很希望得到皇帝的重要,所以尽管名义上打着“联合抗清”的旗号,暗地里却总想突出自己,独揽湖南一方的行政大权,在乱世中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所以何腾蛟的抗清虽说是爱国行为,却多多少少透着一种“表演”的成分。在中国历史上,有关明朝重臣何腾蛟误国的说法由来已久,似乎是个永远不会停止的争论话题。

作为抗清保明,最后以死殉国的明朝将领,何腾蛟曾一度被传颂为民族英雄,甚至有人将他与史可法并称为南明王朝最后的“顶梁柱”,然而随着历史的迷雾被后代史学家渐渐拨开,许多不为人知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有关何腾蛟误国的说法,竟也博得了一部分历史学家赞同的声音。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当时身为湖广大实权人物的何腾蛟是极力主张抗清的,然而作为明朝统治阶级的一员,何腾蛟对农民起义军又怀着深刻的敌意和不信任,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与李自成所部的合作是不可能推心置腹的,简言之,何腾蛟只是因为自己势单力孤,无法单独与强大的清军抗衡才选择与农民起义军合作,实为权宜之计,因此,在合作的过程中,他嫉贤妒能、排除异己,也丝毫不足为怪,比如着眼于民族大义,始终不渝地奉行联络农民军共同抗清政策的堵胤锡,便是何腾蛟排挤的主要对象之一。

有历史学家指出,明军在后期的战斗中之所以遭遇惨败,与何腾蛟的自私自利,与友军貌合神离而导致军心涣散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虽然他以死殉国保全了军人的名节,然而因他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却无法挽回,后人评论何腾蛟误国亦不无道理。

相关参考

何腾蛟简介 何腾蛟误国 何腾蛟猪一样的队友

  何腾蛟  何腾蛟是明末清初将领,曾经与旧部农民军合作,共同抵抗清军,组建荆湘十三镇抗清,最终兵败被俘而死。为何有人认为是误国之人?  何腾蛟简介  何腾蛟(1592年—1649年),字云从,贵州黎

何腾蛟

  何腾蛟(1592~1649),中国南明抗清将领。字云从。贵州黎平人。明天启举人。崇祯初授南阳知县,累迁至湖广巡抚。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后,仍留旧职,加兵部右侍郎,兼抚湖南。清顺治二年(1645)六月,

253 李定国转战西南

隆武、鲁王两个南明政权先后覆灭之后,清军分三路向西南进攻,驶守在两广的明朝官员瞿式耜(音sì)等在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即位,年号永历,历史上称他永历帝。公元1647年十一月,明朝将领何腾蛟,依靠大顺军余

揭秘闯王李自成的宝藏到底藏在哪里

传说中的李自成的宝藏到底藏在哪里?投降清兵的吴三桂四处寻找,最后在江西省幕阜山发现大顺军后裔的居住地。那么闯王李自成的宝藏是否最终藏于此地?在《永历实录》一书中记载:1645年南明川湖总督何腾蛟与大顺

竟与平原君斗富误国 黄歇腐败堕落挥金如土

有一年赵国相国平原君赵胜派来了使者看望春申君,客人远道而来,热情款待当然少不了,黄歇(春申君)安排平原君使者住进了“上舍”。我们知道在战国时代,像孟尝君、平原君这样的权贵在招揽食客的时候都会把食客分成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安徽铜陵射死的那条 ”龙”,到底啥动物

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水生动物,同时也是龙的亚种。它们生活于江河湖海之中,有兴风作浪之能,在中国古代的史料中,「”蛟”这种动物曾多次出现。根据《说文解字》记载:「”蛟,龙属无角曰蛟,从虫交声,池鱼满三

达摩不会武功,达摩创少林武术的说法,究竟从何而来

近代部门寺僧和一些民间拳师对少林技击的渊源恍惚不清,单凭传说而传,说少林技击是由达摩祖师所创,所以把某些技击套路的名称,也以达摩取名:如达摩剑,达摩棍,达摩杖等,其实均是毫无凭据。稀奇是民国年间出书的

安徽发现西施与范蠡合葬墓,范蠡归隐去向新说法,地名因西施而来

西施夫妻墓本文作者倪方六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越国人,又称西子。其在史上实有其人。《吴越春秋·勾践十二年》有这样的记载:「”乃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今浙江绍兴诸暨苎萝村)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

明朝杨凌原型,明朝有个重臣叫杨凌吗?谁知道这个人的事迹告知下

明朝有个重臣叫杨凌吗?谁知道这个人的事迹告知下明朝没有重臣叫杨凌,这只是个虚构的人物出自《回到明朝当王爷之杨凌传》。《回到明朝当王爷之杨凌传》人物简介:宣化府第一秀才,精明果敢,善用锦囊妙计,胸怀经世

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战略家 明朝重臣孙承宗

孙承宗是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还是曾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早年的时候在自己的县里为学生讲学,后来因为常常来往边关的缘故,因此经常和一些老兵交谈,于是孙承宗有机会了解到了边防的一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