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步芳曾放言保兰州还要直下西安 兰州战役
Posted 马步芳
篇首语: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马步芳曾放言保兰州还要直下西安 兰州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马步芳曾放言保兰州还要直下西安 兰州战役
兰州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甘肃省兰州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由彭德怀任总指挥。战役发起于1949年8月,经历了窦家山、古城岭、马架山、营盘岭、沈家岭、狗娃山和黄河铁桥等激战。兰州战役是解放大西北的最后一次战略决战,对全部解放西北五省辽阔的祖国疆土有着重要意义。
而那些战争遗留下的痕迹,在淡去了硝烟的锋芒后,和战后建起的烈士陵园及纪念馆一起,在深切地缅怀和感念着那段峥嵘岁月、那些慷慨激昂的身影的同时,也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条件……
营盘岭
营盘岭,土生土长的兰州人很少会对这个地名感到陌生,它陪着老一辈人的记忆老去,又在祖辈父辈的故事声中鲜活。
皋兰当地的老人,有些还会说起,这一带有营盘岭和头营村、二营村、三营村的叫法,是因为汉朝时大将军霍去病率部西征,上了皋兰山扎下营盘,部队分一、二、三营。营盘岭明代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并屡次驻军设防。
而提起解放兰州的战役,首先跃入脑海的,也总是少不了营盘岭的身影。
山顶上还可以清晰地辨认出人工壕沟的痕迹,二十多米的长渠,很宽,长渠中间拐了一道弯。据说这个曾经是暗道,国民党的军队就在里面活动。壕沟的旁边,是钢筋混凝土的碉堡,与想象中的巍峨威武不同,它的大部分只是静静地掩在一个土坑中,透露出衰颓的气息。碉堡上有两个方形的射孔,正对准前方的沟壑。附近还散乱地堆着几块混凝土,它和不远处的一个小土堆一样,都是战斗中被炸毁的碉堡的残痕。这些,都曾为当时国民党军队的防御工事。
而今,站在空旷的山顶上,举目四望,似乎已经很难寻觅到当年的漫漫硝烟,然而数十年前的那些惨烈,却似乎犹能穿过历史的风尘,混杂在秋风萧瑟中,在皮肤的深处引起一阵阵觳觫颤栗。
兰州战役
关于战争的记忆,总是一个人心中最难以抹去的印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军长罗元发曾经写文章追忆过这场战争:
营盘岭位于皋兰山中央,与西边的沈家岭和东边的马架山阵地互相衔接,互为依托,并以抗日战争时期修建的“国防工事”为骨干,构成国民党军队整个防御体系。能否拿下营盘岭,是六军能否胜利完成任务的关键。
马步芳曾让红军在西征途中受挫,又在1948年的西府战役占了便宜,认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放言“凭着兰州依山临水的地形和抗战时期的‘国防工事’,不仅要保住兰州,而且要直下西安。”
彭德怀亲临现场,观察地形,一改往日尽量从敌人侧翼实施迂回、分割和包围的作战方法,指示罗元发要“正面突破”。罗元发怀着矛盾的心情再把敌人的阵地仔细看了一遍,原来营盘岭顶上有一组用钢筋水泥筑成的环形集团工事,那是营盘岭的主阵地。主阵地东西两侧都是悬崖绝壁,敌方还专门加强了两边的火力配备。继续以往的打法无疑是正中敌军下怀。
针对这种情况,罗元发向彭德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主攻部队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从营盘岭下边的下庄正面攻击,以少数兵力从侧翼助攻,吸引敌人火力,正面得手后再从两翼投入兵力。
1949年8月21日6时,在阵阵炮火向敌人猛烈轰击之后,十七师五十团直扑下庄。
战争开始进行得并不是特别顺利。因为发起攻击时,我军的炮火只摧毁了敌军暴露在前沿的工事,未能彻底摧毁暗堡。当炮火转移时,躲藏的敌人钻了出来,火力阻拦,使我军担任爆破任务的分队难以接近悬崖,无法实施爆破。战斗持续了几个小时,我军向营盘岭的攻击始终未能奏效,反而伤亡颇大。
就在进退两难的时候,他们接到上级命令,全线停止攻击。各师暂停攻击,撤回待命,只留下进攻到三营子脚下的五十团三营,实施“膏药战术”。
彭德怀下达命令:“再给3天时间,充分进行准备,争取一举攻克营盘岭。”还专门将野司野炮团派来支援战斗。当时出动了13门野炮和3门榴弹炮。坡陡路窄,牲口拉不上去,都是战士们推上山去的。
解放军日夜轮流对敌进行阵前观察,摸清了敌人的工事构筑和火力配备情况。“膏药”三营的同志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战斗,连夜袭扰敌人,让他们疲惫不堪。
当战斗再次大规模打响的时候,已非惨烈二字所能形容的了。当部队冲锋到营盘岭主阵地时,峭壁悬崖,土质坚硬,突破口未被炸开,敌人凭借钢筋水泥暗堡拼命抵抗,我军几次攻击都未能成功。前沿的四个连队一时上不去,下不来,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万分危急之下,七连指导员曹德荣突破火力,双手托起炸药按在峭壁上,命令身后的战士拉开了火,以董存瑞式的英勇为战友们炸开了前进的路。
争夺最后一个顽固堡垒的时候,红旗在敌阵上七起七落,到第八次竖起的时候,阵地早已化身成修罗场了。
其他几个战场也万分惨烈。8月26日早晨,六军同三军、四军和十九兵团在城内胜利会师,兰州回到人民手中。
“兰州战役实际上并不仅是解放兰州的战役,而是解放大西北的战役,只是发生在了兰州。”兰州战役纪念馆负责人表示。“它是第一野战军在西北打的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和三大战役一样在解放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从根本上消除了国民党在西北的反动统治,解放了我国大西北广袤的国土。”
毛泽东曾言,在兰州战役之后,西北的战场上就“只剩下接收和走路了”。
不朽的丰碑
兰州战役中牺牲了8000多人,918名烈士葬于兴隆山的烈士陵园,925位先烈在华林山的烈士陵园永息,先烈们以鲜血为我们洗刷出和平与安宁的天空,而后,悄然沉寂。
英雄的躯体难免归于尘土,而英雄的传说,则会一直铭记于人们的心中,伴随着所有的敬仰与感念。
从文化宫附近坐304路公交车到终点站,华林山顶,有着众多的墓园,略微西行,在僻静处便可见到兰州市烈士陵园的大门。与附近的公墓相比,有些清冷,却在素雅中透出一番肃穆和威严。
时间尚早,有扫墓人正静静地清扫着前面的积尘,间或扫视一眼巍峨矗立的纪念碑,发出一声感怀的叹息。碑前有人放了两束菊花,花瓣在风中轻轻摇曳,仿若诉说着一个热血的年代。
进门的时候就可以见到那高高耸立的纪念碑,似乎是无形中自有一股威势,只是沿着广场一步步行来,依稀间遥想当年革命先烈慨然赴死的激昂,便忍不住胸怀激荡,而间或皲开的地板,又让人忍不住慨叹岁月的沧桑。
1955年,兰州市在兰州市烈士陵园布展了兰州战役纪念馆;2008年对年久失修的纪念馆拆馆重建,次年正式开馆。纪念馆精选了295幅历史图片,22张作战形势图,征集了部分历史文物,在布展上以时间为顺序,以战役的发生、发展为主线,分为战前形势、战役部署、战略决策等十一个展厅,除大量珍贵的档案文献和丰富的图片资料外,布展还运用雕塑、油画、沙盘、情景再现等表现手法直观生动地再现了兰州解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清明时节,总能见到高校学生前来扫墓参观,缅怀革命先烈。兰州战役纪念馆也成为兰州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场所。
历史秘闻 从西安到兰州,飞六盘山如过鬼门关
抗战初期的兰州印象:马路狭窄,街道破旧,唯独风景好 对不少人而言,杜重远似乎有些陌生。抗战前,他就在东北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创办《新生》杂志,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爱国者。后来,他在新疆创办新疆学院,发动民众参与抗战,而被盛世才杀害。 1.他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机器制造陶瓷的工厂 杜重远(1898—1944)是吉林省公主岭市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东京藏前高等工业学校窑业科。1923年,他回国后在沈阳开设肇新窑业公司,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机器制造陶瓷的工厂。曾任辽宁商务总会会长。 「 ”九一八”事变后,杜重远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发表大量文章宣传抗日救亡。他创办的《新生》周刊,曾刊登《闲话皇帝》一文,从而引起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借机挑衅,遭遇停刊。杜重远也被判刑一年两个月,且立即执行,不得上诉。结果,当庭引发广大民众的不满,民众大闹法庭。这就是轰动中外的「 ”新生事件”。此后,他还参与筹办《生活日报》。更是以记者的身份在湘、鄂、川、赣、沪等地活动,鼓动民众抗日救国。 既然,杜重远长期活跃在东南沿海,为何又远赴新疆,牺牲在盛世才的屠刀之下呢? 抗战全面爆发后,敌强我弱,南沿海地区,逐渐沦陷。人们关注的焦点集中于两大问题,一是前线战事,一是后方情形。此时,西北各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沦陷区逃离的人们,多选择了到兰州等后方城市。同时,国民政府也在后方城市,实施了一系列的工业开发项目,以增加持久抗战的实力。 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大批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来到西北。到抗战结束时,兰州的人口,比抗战前增加了一倍多。 2.第三次飞越六盘山,才获得成功 杜重远就是在这个时候,去新疆的。杜重远先后四度天山,但是给他留下深刻影响的,则是第一前往新疆的。这一次,可谓是波折重重。仅仅是,飞越六盘山,小飞机飞了两次,才成功。 「 ”八一三”淞沪会战后,很多有志之士,不仅放眼西北,而且还把行动落实到西行了。此时,杜重远和几个朋友就开始筹划西北之行。这次行程,得到了新疆驻南京办事处代表张元夫的大力支持,也就是他的引荐,后来杜重远才到新疆,创办了新疆学院。 1937年9月30日晚上,杜重远开始了他的西北之行。他们依靠事先准备的通行证,从上海到苏州,再到宜兴、南京。原计划,在南京乘坐飞机直飞肃州(今甘肃酒泉)。 可是,时局突变,日寇飞机对南京等地,不停地轰炸,民用飞机无法停留。这时,打听到有从芜湖到汉口的飞机,就匆匆赶到芜湖上了飞机。飞到汉口后,又转机飞往西安。 不过,即便有飞机,但一路也不是很顺利。那时,飞机设施远远不能同今日所比。一来飞机的马力不够,二来导航设施不全。 飞机从西安出发后,沿着渭河泾河而西,然后过六盘山转向兰州。谁知,六盘山就挡住了去路。飞机升力有限,再加之机舱密封不好,飞越高山是一个挑战。往往要选择晴天,能见度好时才行。可是,六盘山天气不好。第一次,飞了两小时,过不去,只好又飞回西安。在西安等了四天,天气好转才能继续飞行。谁知,还是无法飞越六盘山,只好返回。 第三次出发后,也是历尽危险,才成功翻越六盘山。杜重远他们乘坐的那架小飞机飞得非常吃力,用所有力气才飞到一万两千尺。空气稀薄,机翼有点结冰的样子。乘客们非常紧张。不过,他们似乎并不关心自身的安危,相反却非常关心能否飞过去。后来,花了一个多小时,才飞过六盘山。又沿着黄河,飞到了兰州机场。这才放心了。 3.兰州印象:马路狭窄,街道破旧,唯独风景好 不过,到了兰州,他们前往新疆的行程才走了一半。接下,还有更大的挑战。 好在,在兰州机场,他们见到了空军司令毛邦初。毛邦初听了他们的情况后,当即决定,他乘坐小飞机,飞武汉,杜重远他们则乘坐大飞机和一群航空人员去肃州。那时,转机可不像现在,在飞机场等着飞机到了登机就行了。 受制于,气象条件,飞机机械状况,还有一些突发因素,转机少则一两天,多则三四天,茅盾去新疆,在兰州等了一个月才等到合适的飞机。于是,他们就到兰州城里,登记了宾馆,住下了。 抗战初期的兰州给他印象究竟如何呢?此时,兰州虽然是西北交通枢纽,清末的陕甘总督衙门所在地,但各个方面是无法还是比较落后。 在杜重远眼中,兰州就是相对落后的地方。街道很窄,路也不平,繁华程度不能和西安相比,更不能同上海相比。更让他失望的是,来西北之前,朋友说兰州风景不错,气候也好。可惜他来的时机不对,秋高气爽,瓜果飘香的兰州,已经过了季节。由于,外地来兰的人多,旅馆早已人满,无处居住,他便住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 按照计划,杜重远一行,应该在第二天早上就飞往肃州,但是没有想到,他们准备乘坐的那架中国航空的飞机被航空委员会征用了。无奈中,只能换架只能坐12人的小飞机了,除了杜重远和新疆的张代表以外,就是航空人员了。 谁知,飞了两个多小时后,仍旧遭遇恶劣天气,只得飞回兰州机场。继续等待合适的天气。抽空,他们拜访当时的甘肃省政府主席贺耀组。 见到杜重远一行,甘肃省政府主席贺耀组请他们帮忙办一件事,为甘肃的羊毛寻找出路。甘肃羊毛、皮张等,原本是外销产品,东南沿海沦陷,依赖土特产外销的甘肃经济,雪上加霜,岌岌可危。水路不通走陆路,当时唯一能接甘肃羊毛皮张订单的,就是苏联了。而盛世才又同苏联关系密切。他们自然答应了这个嘱托。后来,甘肃羊毛成为同苏联贸易的重要内容。一队队苏联车队从苏联拉来各种武器,又从甘肃拉走了一车车的羊毛等产品。甘肃丝绸之路的沿线民众还把这些苏联车队称为羊毛车。这次,应是一次试水行动。 4.两周后返回内地,写下《到新疆去》 次日,依旧早起,看看天气还不错,万里无云,正适合飞行。匆匆赶到了机场。起飞后,入眼的全是山脉,连绵不断。不久,山就变成了雪山。这给杜重远的感觉好像置身在北冰洋的天空中。在冰雪天地中飞了一个多小时,才又见人烟,接着看见了一个大城,他以为这是就肃州了。谁知,机师给他说,下面是张掖。人们所说的金张掖。过了张掖,又飞了1个多小时后,才抵达了肃州机场。 第二天,他们继续飞往新疆。中间在安西加了油,吃了一碗面。然后,就飞往迪化了。到新疆后,杜重远大体了解了新疆,实地感受了新疆。这是杜重远的第一次西北之行,也是他一度天山。这次西行他是1937年9月30日出发,10月4日到西安,10日到兰州,13日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他停留两周后,当年11月初他返回南京。同月底,他在《抗战三日刊》第30期,连续发表了《到新疆去》的系列文章,到四十八期结束。后结集为《盛世才与新新疆》,产生很大的影响。 不过,军阀的本性就是反复无常,起初处于时局的需要,盛世才对抗日民主进步人士很重视,后来盛世才,翻脸变卦,对抗日民主人士举起了屠刀。1940年,杜重远被软禁在家。后被捕入狱,受尽折磨,坚贞不屈。1944年6月,盛世才派人将杜重远毒杀,并毁尸灭迹。1986年,其著述结集为《杜重远文集》出版。 王文元原创作品 请关注 请转发 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相关参考
民国时期有不少有识之士西行游历,除了西安,兰州也是大家很想去了解的一个重要城市。今天的主人翁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言情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极为畅销,据说稿费有十万大洋。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张恨水。张
五泉山位于兰州市南,皋兰山北麓。层楼叠阁,沿山铺阵,溪流如带,绿树掩映,好一派清幽山色。五泉山因山上有五眼山泉而得名。相传武帝时,霍去病西征匈奴,曾屯兵此山,士卒疲渴,霍去病“着鞭出泉”。这五眼泉至今
兰州的肃王时代遗迹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设兰州,置兰州总管府,始有“兰州”之名。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改为兰泉县,是年兰州户口仅有395户,人口981口。金代初废兰泉县并入兰州,是时兰州人
(⊙_⊙)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NO.658-青海兰州拉面>作者:虬髯史者>制图:孙绿/校稿:董冬/编辑:棉花>对于“兰州拉面”或者是“
一、介绍一下兰州的历史兰州已经有2094年的历史。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
1.兰州大学和吉林大学的历史专业哪个更好考一些首先,兰州大学和吉林大学都是双一流大学中的A类院校,实力都很强。相比较来说,吉林大学的排名和实力要比兰州大学更高。其次,这两个学校的历史学科都不是传统优势
1.甘肃兰州近代史一座桥,一个生命,一段传奇。因为有了黄河铁桥,兰州才真正有了近代化的浓重色彩。100年前,在这个叫金城津的黄河古渡,中国人、德国人、美国人、比利时人合力架起天下黄河第一桥,合奏一曲多
首任兰州市长蔡孟坚,主政期间兴城市建设引发的趣闻兰州正式建市是在1941年7月,时至今日,已经快八十年了。在人们的努力下,一个美丽的大兰州正展现在我们面前。兰州是在抗日烽火中建市的,第一任市长是蔡孟坚
兰州距今年(2019)1983年的历史。兰州,简称“兰”,别名金城,甘肃省省会,中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城市、重要的工业基地、交通通信枢纽和科研教育中心,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
1.兰州中考历史,生物,化学,政治,体育怎么划分按思想品德、历史、生物、地理,各科满分均为100分,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分A、B、C、D四个等级。思想品德、历史、生物、地理4个学科的等级划分标准按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