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雍是蔡文姬的什么人 顾雍和蔡文姬的关系
篇首语: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顾雍是蔡文姬的什么人 顾雍和蔡文姬的关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顾雍是蔡文姬的什么人 顾雍和蔡文姬的关系
顾雍和蔡文姬的关系:顾雍是蔡文姬的什么人
东汉末年即顾雍幼时拜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 蔡邕是蔡文姬的父亲,他们之间只是好学生和老师女儿的关系。
顾雍简介
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吴国重臣、政治家。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长,后转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孙权领会稽太守,不到郡,以顾雍为丞,行太守事,讨平寇贼,安定郡县。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左司马。后迁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
黄武四年(225年),迁太常,同年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进封醴陵侯。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辅正之词。赤乌六年(243年)去世,谥肃侯。
蔡邕简介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yǔ )(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
最初拒征召之命,后为司徒桥玄所征辟,出任河平长。征召为郎中,参与续写《东观汉记》。迁任议郎,参与刻印熹平石经。因直言被宦官诬陷,流放朔方。后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
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蔡邕被迫前往,被署任为祭酒,甚得董卓所敬重。被举为高第,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又出任巴郡太守,被留为侍中。后拜左中郎将,随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时年六十岁。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蔡邕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唐张怀瓘《书断》评蔡邕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他生平喜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将所藏之书载数车悉数赠给王粲,还有四千卷。《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20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严可均《全后汉文》对其著作也多有收录。
顾雍是个什么样的人 孙权为何选定顾雍为丞相
孙策临死向孙权交权时,有一句著名临终嘱咐,说是“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孙权虽然基本遵从哥哥遗愿,让周瑜总管军事和外交,对张昭也很尊重,却并未安排张任丞相:东吴第一任丞相是孙邵,孙邵死后代替他的是顾雍。
顾雍似乎不显山不显水,没有任何惊人言行,那他究竟何德何能,使孙权如此重视、重用呢?
他的出类拔萃之处,恰恰是他的低调。
顾雍其实师出名家:他的老师蔡邕(蔡雍)是东汉大文学家和书法家,是蔡文姬的父亲。小顾幼时向避难于吴的蔡邕学习弹琴和书法。他学习这些才艺不是被迫,不是为中考、高考加分,也不需要家长牺牲周末时间陪伴,所以能静下心来练习,一点就通。蔡老师惊讶他的才气,以至于激动地说:“你以后一定能成器,我就把我的名字给你吧!”从此他就叫顾雍。当然了,老师把自己的名字给了学生之后,自己也留了一份,还是叫蔡邕。于是师生同名(同音),传为佳话。
编电视剧的可以在这里加一段顾雍和蔡文姬的纠葛,或埋下个什么伏笔。我这里没有相关故事。
接着说。小顾二十岁就被推荐为合肥市市长,后来又辗转各地任职。孙权当会稽郡郡委书记(太守)的时候不能到任,就命顾雍为副书记(郡丞),代行书记职务。顾雍很快将会稽治理得井井有条。几年后又升官入朝。孙权当吴王后,顾雍被封了侯。封侯后回乡探亲时,家里人还不知道呢,知道之后当然非常吃惊。这种境界,一般人就难以达到:过去讲“衣锦还乡”,汉朝的老祖宗刘邦当年就弄得很张扬。在下拿自己比量,别说被封侯,记得小时候初次进动物园见了猴,回家还逢人就说呢。
顾雍低调,但绝不平庸。他自持内倾,寡言少语,但只要话一出口,就能切中肯綮。他不喝酒,所以别人在酒后狂欢时,一见到顾雍,就不敢放肆了,连孙权都说:“有顾先生在场,我也不敢纵情”。但顾雍与张昭有所不同:他并不像张子布那样直接出面干涉,使别人当众下不来台。当时的人都知道,孙权有事需要征求丞相意见时,总是让中书令去顾雍家里探访。如果主上的意见合乎顾雍的意思,可以执行,顾雍就设宴招待来者,与之热烈讨论;顾雍若觉得不妥,就板起面孔沉默不语,也不张罗酒食。于是来人只好告退。这样君臣都不伤面子。
顾雍做官不追求表面政绩,不搞“面子工程”。当时驻守江边的诸将急于立功,就提出各种主动进攻的建议。孙权为此请教顾雍,顾雍就指出诸将的真正动机:他们并非从国家利益出发,而只为自己功名。他建议孙权予以制止。
但顾雍并非那种怕犯错误而不做为的官僚。平时他常微服私访,考查政务是否得当,调研回来以后就将意见上呈主公。提案若被采纳,他就归功于皇上;若被驳回,也不发牢骚。你想,这样的手下,孙权能不喜欢吗?倘若相反,做属下的提出点合理化建议,成功之后到处宣传:“这可是我提出的啊!”而若主上没采纳,后来又确实坏了事,就得理不让人,到处嚷嚷:“不听我的,栽了吧?”那这样的人还想不想干下去啊?
即使提不同意见,顾雍也用平静的语气,并不激动,并不慷慨陈词。大家觉得他说话有分量,是因他的想法本身的正确性,再就是大家相信他人格的正直,他办事公道公平,一切出于公心。
老顾自己低调,也不希望子孙们过于张扬。孙权要将自己的侄女嫁给顾雍的外甥,特意宴请顾家父子以及顾雍的孙子顾谭。顾谭这时已担任要职,看到皇上高兴,他也忘乎所以,就借着酒醉跳起舞来,还跳起来没完。顾雍心里生孙子的气,但没马上发作。第二天,他把顾谭招来,当面斥责说:“你觉得你是杰青啊?了不起啊?当年萧何多大的功啊,每次见汉高祖还谨小慎微,好像不善言辞的样子呢!你对国家有什么汗马功劳?做了什么可以大书特书的事?不过是靠着我的地位,靠当孙子罢了!你这样忘乎所以不知节制,将来准会坑爹坑爷!”说完就背身面壁躺在床上,不理孙子了。过了好久才让孙子离开。
顾雍的中正持平,还用之于对手或罪犯。有位叫吕壹的官员,平时作威作福,以权谋私,还诬陷无辜,诽谤大臣,连顾雍本人都被他攻击过。后来这吕壹被“打老虎”抓了起来,顾雍亲自审问。面对攻击过自己、现在成了阶下囚的吕壹,顾雍仍和颜悦色,平心静气审问,临了,还问犯人需不需要作最后陈述。此时,一位名叫怀叙的官员冲上前,当众对犯人侮辱谩骂。顾雍马上予以制止,并批评说:“有国法在那,你何必这样呢!”
你看,那时的顾丞相就有了现代的法律意识,懂得保护犯人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但是,对顾雍的这种做法,后来研究三国史的一些人并不都以为然。比如有个叫徐众的,他评论说:“顾雍不因吕壹诽谤过自己而公报私仇,保持和颜悦色,这是长者风度。但是,对这样的罪犯,还征询他有什么要说的,这就不对了。吕壹这个坏蛋全国人民都恨他,有人还要亲手宰了他呢。顾雍让他申诉辩护,如果不接受上诉,于法理不通;如果接受上诉,皇上若出于尊重丞相意见的考虑原谅了吕壹,那被他陷害过的陆逊等人不太可悲了么?怀叙当面侮辱谩骂罪犯,不是由于私愤,没什么错。对不仁的人不仁,这就是‘仁’!所以,顾雍不该批评怀叙。”
以今天观点看,顾雍和徐众到底谁对谁错呢?
相关参考
...张任丞相:东吴第一任丞相是孙邵,孙邵死后代替他的是顾雍。顾雍似乎不显山不显水,没有任何惊人言行,那他究竟何德何能,使孙权如此重视、重用呢?他的出类拔萃之处,恰恰是他的低调。顾雍其实师出名家:他的老师蔡...
顾雍幼年拜谁为师?顾雍是谁的徒弟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吴国重臣、政治家。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长,后转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孙权领
顾雍墓在哪里?顾雍墓位于小王山南坡。小王山名称的来历,有一说法: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顾贵征伐其他叛汉越人部族有功,受汉封为吴侯,亦称“姑苏王”,并葬于此山。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王侯,将山
顾雍怎么死的?三国孙吴丞相顾雍活了多少岁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吴国重臣、政治家。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长,后转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
顾雍(168-243),字元叹,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弱冠为合肥长,后转娄、曲阿、上虞,皆有治绩。孙权为会稽太守,不至郡,以雍为郡丞代行太守事,吏民归服。权为吴王,迁雍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后为丞相十九...
顾雍墓在哪里? 顾雍墓位于小王山南坡。小王山名称的来历,有一说法: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顾贵征伐其他叛汉越人部族有功,受汉封为吴侯,亦称「姑苏王」,并葬于此山。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王
顾雍墓在哪里?顾雍墓位于小王山南坡。小王山名称的来历,有一说法: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顾贵征伐其他叛汉越人部族有功,受汉封为吴侯,亦称姑苏王,并葬于此山。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王侯,将山名为
> 顾雍(168—243),字元叹,吴郡吴县(今属江苏)人。孙吴丞相、政治家。>> 顾氏是江南名门望族。顾雍从小聪明机灵,少年时曾从因避怨而隐居于吴的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原名雍,字伯喈)学琴与
顾雍(168-243),字元叹,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弱冠为合肥长,后转娄、曲阿、上虞,皆有治绩。孙权为会稽太守,不至郡,以雍为郡丞代行太守事,吏民归服。权为吴王,迁雍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
蔡文姬和曹操到底什么关系?最明显不过的就是男女关系,这点谁也不能否认。曹操一直比较风流,可以说是风流成性,年轻的时候也一定不能闲着,他去蔡邕那里看到蔡文姬的多才多艺,一定很喜欢,就一直记住了蔡文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