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刘邦为何要消灭异姓诸侯王的原因
Posted 刘邦
篇首语: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刘邦为何要消灭异姓诸侯王的原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揭秘刘邦为何要消灭异姓诸侯王的原因
汉初异姓王的封地总面积超过了汉郡,他们拥有武装,行政自主,名为汉臣,实为汉廷不能控制的独立王国。汉高祖及其统治集团先后铲灭韩信、彭越、英布,其他几个异姓王也相继被杀、被废,仅存势力最小的长沙王吴芮,解除了异姓王对汉朝的威胁。从前202年十月至前196年十月,先后解决了燕王臧荼、楚王韩信、赵王张敖、代相国阳夏侯陈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异姓王中唯有长沙王吴芮因势小不构成威胁而得以保存。
秦亡后,项羽主宰天下,割魏、楚九郡为西楚以自王,号霸王,都彭城,又分封其他十七人为诸侯王(见项羽十八诸侯)。然项羽分封,多王亲信故旧于善地,而徙其故王于原据地之边缘。虽尊楚怀王为义帝,却徒其都郴,并令其亲信于半途中截杀义帝。又由于其封赏不公,造成混乱。不久,齐地田荣杀项羽所封之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与济北王田安;而故燕王韩广不愿王辽东,为新燕王臧荼攻杀;陈馀则因未被分封而不满,逐走常山王张耳,迎原为赵王的代王赵歇复为赵王,赵王歇德陈馀,立陈馀为代王。一时间项羽所确立之新秩序完全被打破,项羽疲于奔走于平定各地叛乱,最后因在齐地屠城而遭到齐人顽强抵抗,深陷齐地而不能自拔。
汉王刘邦对项羽未能按怀王约定封其为关中王而不满。趁项羽深陷齐地不能自拔之际,采用韩信之计暗渡陈仓,兵出汉中,而原关中百姓本就对项羽及其所分封之三王不满,纷纷迎汉军。汉军迅速击败项羽所分封之三王,兼并三秦。而兵出函谷,并以为义帝发丧之名,与其他反项之诸侯结成第一次反项同盟,组成联军,直下彭城。项羽闻知彭城失守后,留大将龙且于齐地继续平叛,而自率精骑回击联军,于彭城、泗水、睢水连败连军。第一次反项同盟亦汉军大败而告瓦解,诸侯各散去。
刘邦败后再次派遣使者游说诸侯,以期二次结盟。赵、魏两国拒绝结盟,但九江王英布、彭越同意入盟。汉军攻灭魏、赵,平代地,又威降燕王臧荼。灭赵后,立张耳为赵王。而前项羽杀韩王成,另立郑昌为韩王,刘邦令太尉韩信略韩地,虏郑昌,故立韩信为韩王。而韩信灭赵后,贪功攻齐,得齐地后求封为王,刘邦不得矣立其为齐王。至此刘邦之“第二次反项同盟”在与项羽战争中形成。
项羽败亡后,刘邦对其中一些诸侯王进行了调整。齐王韩信徙楚,王淮北,都下邳(今江苏邳州);英布为淮南王,都寿春;衡山王吴芮徙长沙王,都临湘;以太原郡为韩国,徒韩王信于太原。另外,又立佐汉有功之的闽君摇和无诸分别为东海王(又称东瓯王)和闽越王。
刘邦为何要杀功臣呢?异姓王竟无一幸免?
刘邦和朱元璋是历史上最着名的爱杀功臣的皇帝,两人都出生布衣,与他们出生入死并帮助他们打下江上的功臣,在登上皇位之后的刘邦和朱元璋却把这些“兄弟”功臣给杀了?刘邦杀了哪些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无一幸免。
主要功臣:
汉太祖刘邦自起兵至灭项羽,以及后来削平异姓诸侯王,至高帝12年(公元195年),共封功臣143人。最初仅排定18人位次,分别为:[萧何]、曹参、张骜、周勃、樊哙、郦商、奚涓、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王陵、陈武、王吸、薛欧、周昌、丁复、虫达。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吕后下诏让陈平序定其他功臣名次。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杀这些功臣呢?
刘邦杀的功臣: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韩王信。
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个王的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人告发他们谋反,其中韩信是两次被人告发,彭越也是两次被人告发。燕王臧荼后来造反,兵败被杀。刘邦杀的都是异姓的王,而同姓的都免遭杀害,告老还乡了。
刘邦杀功臣的原因:
高帝五年,汉初刘邦称帝,有封王封侯者百余人,这些汉初功臣中,大家熟知的有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曹参、陈平、灌婴、周勃、樊哙等人。其中,韩信、彭越、英布被诛,恰巧三人都是异姓诸侯王。
而汉高祖刘邦诛杀的功臣,大多是异姓诸侯王(还有陈豨)。
王的地位高于侯。有一个问题,汉初功臣那么多,有哪些人该被封王?难道是仅以军功论?萧何、张良不提,曹参攻下两国、一百二十二县,战功仅次于韩信 ,分封时地位低于彭越、英布等人,这是为何?
原因在于萧何、张良、曹参他们的嫡系身份,刘邦没有封他们为王的必要。而分封其他诸侯王,却是迫于无奈。彭越、英布、张耳、臧荼这些人原非刘邦阵营人物,有几人本来就是原先项羽分封的十九国诸侯中的一员。刘邦与项羽争霸最终得胜,实在仰仗于与他们的连横合作。韩信虽可称是刘邦嫡系,但在韩信攻略齐地后,成为仅次于项羽、刘邦的第三大势力。在楚汉相持的形势下,韩信的立场左右着战争的结局,齐、楚之立更是他以手中兵权要挟刘邦的结果(胜项羽后,刘邦马上收回韩信的兵权)。
盗匪劫掠之后,参与者都要分一杯羹,这是常理。军功阶层或王或侯,也是历朝历代马上得天下后的必然秩序。
这些异姓诸侯王都立于刘邦称帝之前,分封只是对既成事实的承认。当时,刘邦仅是汉王,尚属于项羽式的霸王,与其他诸王尚“亡上下之分”。异姓诸王有权置丞相以下所有官吏,自为法令而“不用汉法”、“自拊循其民“。即使后来刘邦称帝,诛杀异姓诸侯王,却又另立一批同姓诸侯王,与诸侯王”共天下“的局面也没有多少改变。王畿与东方诸侯国的分立,这种郡国并行制,实在是西周封建的翻版。(汉初,汉室直接控制的地域也只有关中、汉中、巴蜀、河北、淮北、江汉等地,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后,形势才开始扭转。)
异姓王难以把控,林立于东方的局面对刘邦十分不利,甚至使他不敢都洛阳。定都长安,正如张良所说,是出于”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的目的,而后再找机会剪除异己。而另一方面,异姓王也未必能安分守己,满足于分赃结果,而一人谋叛,则牵动全局,人人自危。事实上,诸王被诛,每人都有谋反的举动。威胁到皇权,又哪有善终的道理,必定是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皇帝虽爱猜忌,但异姓诸侯王之外,汉初功臣多以善终。
相关参考
第一:缩小领土,上交朝廷。在吴芮成为长沙王之后不久,就听从张良的建议,陆续地把自己的领地分给同姓王。刘邦觉得,吴芮的这种做法显然表现出自己还没有叛国之心,就没有把他杀掉。第二:所占据的领地对汉朝没有威
白登之围前202年,刘邦消灭项羽势力,在各路诸侯的支持下成为皇帝,国号汉,这标志着汉朝的开始。汉这个名字来源于项羽分封刘邦的封地汉。各种事实显示异姓诸侯王是靠不住的,包括刘邦分封的异姓诸侯王,逐渐地削
...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拱卫皇室。因此,他一面消灭异姓诸侯王,韩王信。韩王信本名韩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同时分封叔父之子刘贾为荆王、异母弟刘交为楚王、庶长子刘...
历史上刘邦是怎么死的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刘邦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
刘邦称帝后西汉出现了一大批新贵族,最出名的要数八位异姓诸侯王。原本以为经过数年的楚汉战争,从此天下会太平无事,可是这些异姓王都蠢蠢欲动,年近六十岁的刘邦不得不再次披上战袍。经过数年征讨,异姓诸侯王逐渐
作者:扬正在秦朝灭亡后,项羽继续了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前后封了18个诸侯。这些诸侯中很多都是项羽的亲信,项羽幻想着他们能够成为自己的屏障,帮助自己制衡刘邦。结果事与愿违,在楚汉之争中,项羽分封的这些诸侯
作者:扬正在秦朝灭亡后,项羽继续了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前后封了18个诸侯。这些诸侯中很多都是项羽的亲信,项羽幻想着他们能够成为自己的屏障,帮助自己制衡刘邦。结果事与愿违,在楚汉之争中,项羽分封的这些诸侯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以后,一个诸侯王都不封,只让自己当高高在上的皇帝。刘邦扫平诸侯建国以后,也是极力剪灭异姓诸侯王,只封他刘家人为王。这两个人干的,明显是不公平的事,可当时却并没有什么人表示不服。而项羽攻
刘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布衣天子。刘邦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大半生聚事起义,先灭秦朝,再败项羽,实为创业打天下阶段;称帝后则君临天下,将精力主要放在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
刘邦称帝后无时无刻不在为大汉江山的稳定和传承而担心,一种化解不开的焦虑和无奈始终在他心头缠绕。在这样的形势下,几位异姓王的命运就岌岌可危了。韩信、彭越、英布等一个个异姓王在意料之中被铲除,然而,意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