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的造笔传说是什么?他的造筝传说指的什么?
Posted 蒙恬
篇首语: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蒙恬的造笔传说是什么?他的造筝传说指的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蒙恬的造笔传说是什么?他的造筝传说指的什么?
提到蒙恬,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个威武的将军的模样,但是传说毛笔就是这位舞刀弄枪的将军发明的,还有乐器筝,也是蒙恬发明的,这是真的吗?
相传在公元前223年,秦国的大将军蒙恬在外领兵作战,但是定期向秦始皇写战争的情况也是他的工作之一。可是,当时人们是写字用的是竹签,真的很不方便,刚蘸了墨汁,还没写几下呢,就又要重新蘸了,这令蒙恬感觉十分的恼火。想他一个武将,本来就不喜文人的东西,要他定期写作文已经够难为他的了,现在这“笔”还这么难写,不是折磨是什么?
有一天外出,蒙恬看到一只兔子尾巴在地上拖着,它经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一串血迹,顿时灵光大现。他剪下一些兔子尾巴上的毛,插到竹管里,留了一小节在外面。蒙恬就用这支自己做的“兔毛笔”来写字,可是这兔毛太油了,光滑得很,一点也不吸墨水,字根本就写不上去。反反复复了几次,试验都失败了,于是随手一扔,这支“兔毛笔”就给扔到了门前的石坑里了。几天后,蒙恬经过门边,发现这支笔上的兔毛竟然变白了。他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于是不死心的又试了一次,这一次兔毛竟然很吸墨,字一下子就写上去了,用起来也很顺手,中国的毛笔就是这么来的。
而那支石坑里的兔毛笔之所以变白和能吸墨完全是因为坑中的水含有石灰质,兔毛的油脂和水产生化学反应,被洗掉了,所以变得柔顺。
相传蒙恬曾经在善琏村用羊毫制笔,被当地人人们奉为笔祖。又据说蒙恬的夫人卜香莲也是善琏西堡人,精通制笔,被大家称为“笔娘娘”。蒙恬和夫人就将制笔的技术传给了当地的村民,当地学习了制笔的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在村西建了一座蒙公祠,将村边的河流命名为蒙溪,蒙溪于是就成了善琏的一个别称。
相传农历3月16日与9月16日是蒙恬和卜香莲的生日,村民们会举行盛大的敬神庙会,来纪念他们的笔祖。
历史上有关于蒙恬造笔的说法。《太平御览》引《博物志》:蒙恬造笔。崔豹的《古今注》中: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
可是事实上,早在蒙恬造笔之前,这种毛笔就已经出现了。但是蒙恬的确对毛笔做了很大的改进。蒙恬作为毛笔制作工艺的改良者,其功亦不可没。据说,蒙恬是在出产最好兔毫的赵国中山地区,取其上好的秋兔之毫制笔的。湖北云梦秦墓中出土的三支竹杆毛笔,用竹制笔管,在笔管前端凿孔,将笔头插在孔中,另做一支与笔管等长的竹管做笔套,将毛笔置于笔套之中,再用胶粘牢。为取笔方便,笔套中间镂有8.5厘米长的长方孔槽,竹筒涂以黑漆,并绘有红色线条。可见,这支秦笔的制作已采用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而且与现代的笔及其制法颇为相似,较之战国时期的楚国笔已大有进步。
因此,蒙恬虽然不能获得毛笔的专利权,但他制的笔精于前人,对毛笔的改革是有贡献的。
唐代韩愈《毛颖传》以笔拟人其中也提到蒙恬伐中山,俘捉毛颖,秦始皇宠之,封毛颖为"管城子"。后世又以"毛颖"、"管城子"为笔的代称。除此之外,毛笔的别名还有"毛锥子"、"中书君"、"龙须友"、"尖头奴"等。
关于蒙恬造筝的传说,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中就提到:仅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于是后人就说: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以木,唐以后加十三弦。但是对于蒙恬造筝这种说法,还是有很多反对的声音。
孔子死後的造聖運動
孔子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並不容易那么回答。我們至少認識兩個孔子,一個是「 ”人造的孔子”,現在流行的詞語叫做「 ”人設”。人設是帶有目的性的,為了某種政治需求,而刻意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另一個是歷史上真實是存在過的人,發生過的事。有人造假,就有人打架,文化、學術也不例外。李零先生認為孔子是中國的堂吉訶德,是遺老遺少的後代。孔子出生在宋國,宋國是商代的遺老遺少,他們特別「 ”認老禮”,宋襄公死守古代軍禮,「 ”不鼓不成列”,「 ”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 ”君子不趁人之危”。最後的結局是楚國大軍從容不迫地渡江,滅了宋國。毛主席稱之為:「 ”蠢豬式的仁義道德”。李零認為宋襄公和孔子,都是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在騎士絕跡一百多年後,仍然幻想着自己是一名騎士,拉着鄰居做自己的仆人,准備游走天下行俠仗義,做出種種與時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最後再幻夢中醒來,回到故鄉終老。宋襄公遵從的是商人的禮,孔子遵從的是周公的禮。他們身上都流淌着復古主義的血液。
西周滅亡,東周衰敗,維系傳統貴族的宗法制和井田制難以支撐,新的貴族伴隨着土地兼並戰爭而崛起。孔子看不慣,也坐不住,他不是老貴族,但是身上有老貴族的血液,表現的老貴族還要老貴族。新崛起的貴族中不乏布衣之士,這是老貴族不能容忍的,當時人說「 ”禮崩樂壞”,後人說是「 ”亂了綱常”。孔子就在這樣一個時代,跟堂吉訶德一樣,活在遠古夢幻之中,用當時人都說不清楚的周公之禮來要求自己的行為舉止。
孔子生的貧賤,活得凄慘,但是死後卻「 ”大富大貴”起來,他活着的時候,不是王、不是公、不是候、不是聖人,甚至連君子都不是。他所崇拜的堯舜,天生聰明,有權有位,可以安定天下百姓,這是孔子的畢生追求。可現實是,他不光是沒辦法救國救民,連自己都拯救不了。
孔子不是「 ”生而知之”的人,這一點他有自知之明,但是子貢卻說他「 ”天縱之將聖”,孔子當場反駁回去。孔子的「 ”聖人”,第一功臣是子貢,這要從孔子死後說起了。子貢將孔子作為大旗,高高舉起。孟子也不停孔子的話,稱孔子為「 ”集大成者”、「 ”聖之時者”。到了戰國末期,孔子是聖人名號已經被很多人熟知了,荀子也不得不承認孔子是不得勢的聖人,而堯舜是得勢的聖人。
孔子死後,在大一統之前,孔子並沒有太多的名號。王朝一統之後,孔子開始闊起來了。
魯哀公悼念孔子,稱呼孔子為「 ”尼父”,這是一種敬稱,跟「 ”毛爺爺、鄧爺爺”是一個意思。
戰國時期,孔子始終是個普通的學者形象,當時的讀書人稱呼他為「 ”仲尼”,這是讀書人之間互相稱呼表字以表示尊重。「 ”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
在秦代,打天下靠兵家,治天下靠法家。秦始皇本人是很厭惡儒生的,從置酒咸陽宮和山東祭祀泰山兩個事可以看出。
西漢初年,劉邦更是拿儒冒當尿盆使喚。
西漢末年,漢元帝曾封孔氏二支長孫孔霸為褒成君,食邑八百戶祀孔子。他兒子漢平帝,封孔子為「 ”褒成宣尼公”。
東漢和帝,封孔子為「 ”褒尊侯”。
北魏孝文帝,封孔子為「 ”文聖尼父”。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官宣孔子為「 ”聖人”。
北周靜帝,封孔子為「 ”鄒國公”。
隋文帝,封孔子為「 ”先師尼父”。
唐朝高祖,認老子為祖先,給孔子留了「 ”先師”的名號。唐太宗,封孔子為「 ”先聖”,九年後又封為「 ”宣父”。高宗李治,封孔子為「 ”太師”。武則天,封孔子為「 ”隆道公”。唐玄宗,封孔子為「 ”文宣王”。
宋朝真宗,先封孔子為「 ”玄聖文宣王”,後又改封為「 ”至聖文宣王”。
西夏積極學習漢文化,也跟着封孔子為「 ”文宣帝”。
元朝成宗,封孔子為「 ”大成至聖文宣王”。
明朝世宗,認為孔子稱「 ”王”,名不正,言不順。於是封為「 ”至聖先師”。
清朝世祖,先是恢復了元代的分封「 ”大成至聖文宣王”,後又覺得不妥,改回了明代的「 ”至聖先師”。
我們從這些分封過程中,不難看出,漢人當政對孔子分封,還考慮名實關系,而異族入華夏後,迫切要被漢人認可,對孔子的追封幾乎是不考慮實際歷史貢獻的。孔子的名號越來越長,地位越來越高。而歷史中的孔子,他就是個郁郁不得志的讀書人,他的貢獻什么「 ”聖”、「 ”王”、「 ”公”、「 ”侯”、「 ”帝”都是名不副實的,唯獨能擔當起的,只有一個「 ”師”字。孔子是教書匠的祖師爺,這么觀點是比較中肯的。
歷來對孔子的尊奉,都是出於統治需要,是意識形態的孔子,是人造的孔子。秦始皇想要進行學術大一統,結果失敗了,鬧出焚書坑儒的事件來,被後世儒生罵慘了。漢代之後逐漸尊奉儒術,其目的並不是為了復興學術,而是為了統一思想。歷朝歷代,孔子成了為皇權思想把門的人了,這是一個虛偽的孔子,一個假的孔子,一個不切實際的「 ”人設”。學孔子是學真實的孔子?還是學習封建統治者編造出來的聖王孔子?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李零讀《論語》:去聖乃得真孔子
李零讀《論語》:歷史上真實的孔子
極簡方法論:淺談《論語》的讀法
相关参考
孔子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並不容易那么回答。我們至少認識兩個孔子,一個是「”人造的孔子”,現在流行的詞語叫做「”人設”。人設是帶有目的性的,為了某種政治需求,而刻意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另一個是歷
孔子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並不容易那么回答。我們至少認識兩個孔子,一個是「”人造的孔子”,現在流行的詞語叫做「”人設”。人設是帶有目的性的,為了某種政治需求,而刻意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另一個是歷
蒙恬造笔 毛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传统书写绘画工具,它与墨、纸、砚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千余年来,流传秦将蒙恬发明毛笔之说。 蒙恬驻军边疆,经常要向秦始皇奏报军情,而当时文字
1在廣泛的認知中,蔡倫是個偉大的人,因為他發明了造紙術,對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說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者有點不對,準確地說,蔡倫是造紙術的改進者。在蔡倫之前,中國人就逐漸掌握造紙術了,但因為工藝流程不
荷兰、日本,以及我国的深圳、香港、澳门,都是填海造陆的典型,在传统神话中也不乏「”精卫填海”这样的造陆传说。英国考古学家发现,早在56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在苏格兰北部的海岸
蒙恬创造宣笔之说在历史上是没有依据的,这一说法应是世人所杜撰出来的。宣笔的早期制作,和之前其他的毛笔制作一样,没有留下任何专门的文字记载,追溯它的起源,人们多数是依据唐代韩愈所撰的寓言故事《毛颖传》及
有趣的歷史冷知識每天一個歷史冷知識,增長您的知識!大家都知道東漢有一個叫蔡倫的人發明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他總結以往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製成“蔡侯紙”,漢和帝下令推廣其造紙法。但
我们经常说起「”三皇五帝”却不知道他们分别指的是谁?在我国古代,有把远古三个帝王和上古五个帝王合称为三皇五帝的说法。那么,三皇五帝究竟指的都是谁呢?「”三皇”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说法自古不
近日,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正在举办一个大型的展览会,纪念中国高僧临济义玄禅师去世1150年。这个展览的名字就叫做“禅”,是日本2016下半年规模最大的特展。为什么日本会举办这么盛大的文化活动来纪念一个中国僧人呢...
近日,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正在举办一个大型的展览会,纪念中国高僧临济义玄禅师去世1150年。这个展览的名字就叫做“禅”,是日本2016下半年规模最大的特展。为什么日本会举办这么盛大的文化活动来纪念一个中国僧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