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死亡之谜 谁杀害了慈禧身边的大红人
篇首语: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安德海死亡之谜 谁杀害了慈禧身边的大红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安德海死亡之谜 谁杀害了慈禧身边的大红人
清同治八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巧妙地利用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同治皇帝的复杂关系,智斩权监安德海。这次举动,震惊了朝野,连曾国藩都赞叹丁宝桢为“豪杰士”。清同治八年(1869)七月初,慈禧太后宠信的太监安德海率两只太平楼船沿京杭大运河顺流南下,楼船上悬着两面大旗,写着“奉旨钦差,采办龙袍”八个大字。大旗上又有一面小旗,中绘一个太阳,内有一只三足乌。安德海在船上挂出三足乌旗,无异于公然宣告:为慈禧太后办差。楼船的两旁插有若干龙凤旗帜,随风飘扬;楼船上仪卫煊赫,且有女乐成队,品竹调丝,所经之处,两岸观者如堵。
飞扬跋扈的安德海以钦差大臣身份出现,沿途一些趋炎附势的地方官不但不敢告发,还争先恐后地逢迎巴结,使得他更加忘乎所以、为所欲为。七月二十日,楼船进入山东德州境内,次日,安德海竟然在船上为自己做寿,带领众人向所带龙衣罗拜,引得民间议论纷纷,轰动德州城,也惊动了山东巡抚丁宝桢。刚直不阿的丁宝桢迅速命东昌府知府与济宁州知州等沿途府州县将安德海等“一体截拿在案,解省由其亲审”。同时于七月二十九日将此事以四百里奏折火速上呈两宫皇太后和同治皇帝。
无视禁例,公然出京
丁宝桢(1820—1886),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人,咸丰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咸丰年间曾先后任湖南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后任山东按察使、山东巡抚。同治七年(1868),西路捻军向定州进军,逼近京师,丁宝桢率兵驰援,保卫了京城安全,清廷数次降旨褒奖、器重有加,后升任四川总督。督川十年,体恤民情,实心办事,深受民众爱戴。丁宝桢为官廉洁刚烈,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尤其是任职山东期间,智斩权监安德海,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安德海(1844—1869),祖籍直隶青县,10岁入宫,充内廷太监。由于他办事机敏,善于察言观色,因此深得慈禧太后欢心,成为慈禧太后身边备受宠信的大红人。之后,安德海恃宠而骄,虽然只是六品的蓝翎太监,却连小皇帝载淳、恭亲王奕?等朝中大臣亦不放在眼里。安德海还经常搬弄是非,挑拨同治和慈禧太后的母子关系,使得小皇帝常被慈禧太后训斥。他目无皇帝,越权胡为,已经到了令同治皇帝忍无可忍的地步。
同治八年(1869),久在宫闱的安德海想出宫游玩并借机敛财,遂借口预备同治帝大婚典礼,再三请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袍、预备宫中婚礼所用之物,获得慈禧太后许可。有了太后的支持,安德海置清朝不许太监擅出宫禁的祖制于不顾,带领着一班随从,前呼后拥地出京了。
有鉴于明朝太监专权祸国的历史教训,清朝对内廷太监的管理一直异常严格,坚决防止太监干预朝政。开国之初,顺治帝就于顺治十年(1653)颁布上谕,对太监管理做出了规定:一、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二、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三、不许招引外人;四、不许交接外官;五、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接;六、不许假弟侄名色置买田产,从而把持官府,扰害民人。两年后,顺治帝又命工部将严禁太监干政的上谕铸成铁牌立于宫内交泰殿门前,以示警戒。
这道上谕后来成为清朝皇室的祖宗家法,但凡有太监触犯,多会被处以极刑。同时《钦定宫中现行则例》还规定:太监级不过四品,非奉差遣,不许擅自出皇城,违者杀无赦。安德海当时只是六品蓝翎太监,仗着慈禧太后的宠爱,在未知会任何官方衙门的情况下,便违反祖制、擅出宫禁,最终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恃宠而骄,终丢性命
安德海虽号称钦差,却并未携带任何公文,一路又过于威风张扬,因此在途经山东德州境内时,德州知州赵新闻讯对此颇感费解:既是钦差过境却为何未接到“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按例清朝派遣大臣出京,军机处外发公文,沿途地方官员按礼迎送)?仆役下船购买物品也未出示“传牌勘合”(清朝奉命出京兵员由兵部签发身份证件,途经各地,不需花钱买东西,可凭证取得地方官府供应的物资)。为谨慎起见,赵新立即将此事上报巡抚丁宝桢。
丁宝桢早就对安德海的仗势骄横非常愤慨,接报后立拟密折,痛陈安德海种种“震骇地方”的不法行径,并申诉了自己职守地方,“不得不截拿审办,以昭慎重”的充分理由:一、清朝二百余年不准宦官与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监赴各省之事况”;二、龙袍系御用之衣,自有织造谨制,不用太监远涉糜费,且皇太后、皇上崇尚节俭,断不须太监出外采办,即使实有其事,亦必有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三、太监往返照例应有传牌勘合,绝不能听其任意游兴,漫无稽考;四、龙凤旗帜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内廷供使的太监,自知礼法,何敢违制妄用;五、出差携带女优,尤属不成体制。
八月二日,安德海在泰安县被知县何毓福抓获,与其随从陈玉祥等三人随即被先行押往济南,由丁宝桢亲自审讯。八月六日,丁宝桢接到由军机处寄发的密谕,内称:“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着丁宝桢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如该太监闻风折回直境,即着曾国藩饬属一体严拿正法。倘有疏纵,惟该督抚是问,其随从人等有迹近匪类者,并着严拿分别惩办,毋庸再行请旨。”八月七日,丁宝桢亲自查验确实后,遵旨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于济南,此日距安德海被抓不过五天。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安德海是慈禧太后身边红得发紫的权监宠宦,他在经过顺天府、直隶境内时,各级地方官吏怕得罪慈禧太后身边的亲信,皆隐忍不敢发,何以能被山东巡抚丁宝桢在济南斩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两宫皇太后矛盾斗争的总爆发。两宫皇太后之间一直貌合神离。同治帝虽为慈禧太后亲生,却与慈安太后的关系更为密切,慈禧太后对此深为不满。同时,随着慈禧太后羽翼渐丰,她开始不能容忍任何人分享其权力,慈安太后越来越成为她权力道路上的绊脚石。慈安太后虽然懦弱,但也在意她中宫皇后的尊严和地位。安德海私出宫墙,慈安太后果断地站在同治、奕?的一边,力主处决安德海,给慈禧太后以一定的震慑和打击。
二是同治帝力主杀安德海。安德海得宠于慈禧太后后,目中无人,甚至对小皇帝都十分傲慢,时时事事掣肘,以致同治帝必欲除之而后快。接到丁宝桢的密折,同治帝立即表示:“此曹如此,该杀之至!”同时,借口母后养病,不宜打扰,未将奏折呈递慈禧太后阅视,只与慈安太后、奕?紧急密商,得到了他们的坚决支持。同治帝于是迅速密谕丁宝桢:“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同治帝此举也是权力的一种暗中较量,是同治亲政前对慈禧太后干政揽权的有力反抗,是对至高无上的皇权的一种切实维护。据《清稗类钞》宦官类记载和李家的后人回忆:李莲英并不是死于非命,而是得病而死。记载中称:孝钦殂后,不意又为隆裕后所庇……殆其病卒,隆裕后特赏银两千两”。李莲英的墓志铭中也说李莲英“退居之时,年已衰老,公殒于宣统三年二月初四日”。但李莲英到底是不是善终的呢?
李莲英墓在北京恩济庄太监墓地,李莲英在建坟时耗资巨大,据说建造坟墓时使用了大量的鸡蛋,用蛋白拌石灰,江米粥灌浆,修筑坟茔。有人曾对李莲英的“鸡蛋坟”吟诗一首:“马鬣封头鸡卵坟,黎民血泪染石灰。可叹莲公达显宦,焉与三宝共争辉?”
1966年的时候,人们曾经打开过李莲英的坟墓,人们确实在他的坟墓中发现了大量的珍宝,如象乒乓球一样大小的宝珠,金子做的烟碟以及数不清的珍珠、翡翠、玛瑙等宝物。不过令人吃惊的是,他的棺材里除一颗头颅和一条长辫子外,没有尸身。从墓里的情况来看,李莲英似乎真的是被人杀了个身首异处而死的。不过也有人说,有些太监的墓里面都是只有一个头,这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人都很迷信,以为自己的残缺之身,是有辱祖宗容颜的事情。死后也没脸去见自己的列祖列宗,于是死后只藏自己的头颅,而将身体舍弃。李莲英死后是不是也是这种情况呢?这也不好说。
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安德海被谁杀了
慈禧身边这位红人便是安德海。10岁入宫,颇为幸运的曾在咸丰帝身边当御前太监,由于办事灵巧,颇有眼色,深得咸丰帝和叶赫那拉杏贞的好感,称他小安子。咸丰死后安德海成为慈禧心腹。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采办服饰,走到山东地方,被巡抚丁宝桢擒获处决。为何一个地方巡抚竟然敢杀掉慈禧身边的大红人?难道私底下两人有恩怨?事情并不是那么蹊跷的。
在咸丰死后,遗命以皇长子载淳继承皇帝位,并派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弼幼主,主持政务。可是幼主的生母,也就是慈禧暗中与恭亲王奕D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在辛酉政变中,安德海由于充当了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D之间的秘密联系人,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被晋升为总管大太监,成了朝中显赫的人物,慈禧身边的大红人。自从成了慈禧身边的红人之后,一般人他都不放在眼里,更是为所欲为,以功名利禄为钓饵,培植党羽,广交朝臣,一时间安德海门庭若市,权倾朝野,人们把他比做明朝宦官魏忠贤。
同治八年(1869),久在皇宫的安德海想出宫游玩并借机敛财,遂借口预备同治帝大婚典礼,再三请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袍、预备宫中婚礼所用之物,获得慈禧太后许可。有了太后的支持,安德海置清朝不许太监擅出宫禁的祖制于不顾,带领着一班随从,前呼后拥地出京了。
有鉴于明朝太监专权祸国的历史教训,清朝对内廷太监的管理一直异常严格,坚决防止太监干预朝政。开国之初,顺治帝就于顺治十年(1653)颁布上谕,对太监管理做出了规定:一、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二、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三、不许招引外人;四、不许交接外官;五、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接;六、不许假弟侄名色置买田产,从而把持官府,扰害民人。两年后,顺治帝又命工部将严禁太监干政的上谕铸成铁牌立于宫内交泰殿门前,以示警戒。这道上谕后来成为清朝皇室的祖宗家法,但凡有太监触犯,多会被处以极刑。同时《钦定宫中现行则例》还规定:太监级不过四品,非奉差遣,不许擅自出皇城,违者杀无赦。安德海当时只是六品蓝翎太监,仗着慈禧太后的宠爱,在未知会任何官方衙门的情况下,便违反祖制、擅出宫禁,最终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安德海虽号称钦差,却并未携带任何公文,一路又过于威风张扬,因此在途经山东德州境内时,德州知州赵新闻讯对此颇感费解:既是钦差过境却为何未接到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按例清朝派遣大臣出京,军机处外发公文,沿途地方官员按礼迎送)?仆役下船购买物品也未出示传牌勘合(清朝奉命出京兵员由兵部签发身份证件,途经各地,不需花钱买东西,可凭证取得地方官府供应的物资)。为谨慎起见,赵新立即将此事上报巡抚丁宝桢。
丁宝桢是一位刚正激烈、一清如水、铁面无私、不喜趋奉的好官。他对安德海凭西太后之宠,种种不法,早已心中不满。接报后立拟密折,陈述安德海种种震骇地方的不法行径,并申诉了自己职守地方,不得不截拿审办,以昭慎重的充分理由,密折中写道:一、清朝二百余年不准宦官与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监赴各省之事况;二、龙袍系御用之衣,自有织造谨制,不用太监远涉糜费,且皇太后、皇上崇尚节俭,断不须太监出外采办,即使实有其事,亦必有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三、太监往返照例应有传牌勘合,绝不能听其任意游兴,漫无稽考;四、龙凤旗帜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内廷供使的太监,自知礼法,何敢违制妄用;五、出差携带女优,尤属不成体制。
八月二日,安德海在泰安县被知县何毓福抓获,与其随从陈玉祥等三人随即被先行押往济南,由丁宝桢亲自审讯。八月六日,丁宝桢接到由军机处寄发的密谕,内称: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著丁宝桢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如该太监闻风折回直境,即著曾国藩饬属一体严拿正法。倘有疏纵,惟该督抚是问,其随从人等有迹近匪类者,并著严拿分别惩办,毋庸再行请旨。八月七日,丁宝桢亲自查验确实后,遵旨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于济南,刽子手大刀一挥,安德海这颗罪恶累累的脑袋便滚落在地上。此日距安德海被抓不过五天。
这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惊人之举,一时震惊满清朝野,曾国藩赞叹丁宝桢为豪杰士。丁宝桢为民除害,也使得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慈禧身边这位红人便是安德海。10岁入宫,颇为幸运的曾在咸丰帝身边当御前太监,由于办事灵巧,颇有眼色,深得咸丰帝和叶赫那拉杏贞的好感,称他小安子。咸丰死后安德海成为慈禧心腹。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
慈禧身边这位红人便是安德海。10岁入宫,颇为幸运的曾在咸丰帝身边当御前太监,由于办事灵巧,颇有眼色,深得咸丰帝和叶赫那拉杏贞的好感,称他小安子。咸丰死后安德海成为慈禧心腹。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
导读:同治二年,丁宝桢由长沙知府擢升山东按察使,甫上任,即遇到了一个权贵,谁呢?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当时山东一带闹捻军,僧格林沁打了几个胜仗,突然倨傲起来,召见副省级以下官员,一概不设座,想喝茶?门也没
大太监安德海和李莲英曾经都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各个都煊赫一时,安德海和李莲英师傅是谁?竟然能教导出如此大能耐的两个大太监。尽管安德海和李莲英都成为了大太监,但是终究要分出个胜负,那么太监安德海VS李莲英...
大太监安德海和李莲英曾经都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各个都煊赫一时,安德海和李莲英师傅是谁?竟然能教导出如此大能耐的两个大太监。尽管安德海和李莲英都成为了大太监,但是终究要分出个胜负,那么太监安德海VS李莲英...
...:白银一千两,绸缎一百匹。这位牛逼轰轰的太监,叫安德海。安德海的一生,是轰轰烈烈的一生,他10岁就入宫当了太监。由于他办事机敏,善于察言观色,很快就成为了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特别是在辛酉政变中,安德海充...
李莲英和安德海是什么关系,是发小吗?安德海1844年出生,10岁左右就入宫了。1861年,咸丰驾崩后,载淳即位,慈禧将安德海提拔为总管大太监,成为圣母皇太后的大大大红人,皇上都让他三分!由于安德海恃功
安德海怎么死的?咸丰皇帝身边的御前太监安德海,聪明伶俐,安于奉承,很快就得到了咸丰帝和慈禧的好感。咸丰皇帝死后,安德海成为了慈禧心腹,干预朝政,打压恭亲王等。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采办服饰,走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清宫秘史》一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要说慈禧身边最得宠的一个人是谁?那肯定是李莲英,这是毋容置疑的。咸丰五年,李莲英净身做
揭秘慈安太后死亡之谜,究竟和慈禧有没有关系? 在一部分影视作品中和一般清史研究员的眼中,慈安太后虽奸诈诚恳,倒是一个脆弱能干的傀儡太后,是一个缺少政治本领、事事依靠慈禧的一个人,这么的观点不免太公允